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的体外药效学特征。【方法】以氟苯尼考注射液为对照组对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进行5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的测定,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抗生素后效应(PAE)和抗生素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的测定。【结果】相对于普通注射液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对5种细菌的MIC和MBC无明显变化,但其明显缩小了对5种细菌的MSW(P<0.01),并且明显地延长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PAE和PASME(P<0.01)。【结论】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在体外能够减小细菌耐药几率,明显延长抗生素对细菌的后效应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复方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处方、物理稳定性和对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鸡志贺氏菌感染的疗效.利用试管二倍法筛选出头孢噻呋和他唑巴坦联用(质量比为2:1)对产ESBLs的鸡志贺氏菌较为敏感,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值)为16 mg·L-1,质量分数是头孢噻呋MIC值(128 mg·L-1)质量比的1/8;复方头孢噻呋混悬液由主药、辅料0.2%羧甲基纤维素钠和1.2%司本-80制备而成,沉降比为0.997,再分散性良好.经过在温度为60℃、湿度为75%环境下加速试验6个月后观察,颜色无变化,无粘壁现象,无颗粒凝结,表明物理稳定性良好;该制剂按20 mg·kg-1肌内注射1次,对产ESBLs鸡志贺氏菌感染的治愈率为77%,有效率为85%.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明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的体外药效学特征。[方法]以氟苯尼考注射液为对照组对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进行5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的测定,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抗生素后效应(PAE)和抗生素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的测定。[结果]相对于普通注射液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对5种细菌的MIC和MBC无明显变化,但其明显缩小了对5种细菌的MSW(P<0.01),并且明显的延长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PAE和PASME(P<0.01)。[结论]氟苯尼考双混悬型乳剂在体外能够减小细菌耐药几率,明显延长抗生素对细菌的后效应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建立测定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含量的RP-HPLC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柱为Diamonsil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φ磷酸=0.1%,V乙腈∶V磷酸水=28∶72),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2 nm。结果显示,测得3批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中头孢噻呋的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97.47%、98.02%和97.25%;头孢噻呋在0.0364~1.456μg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8%、98.95%、98.70%,RSD分别为1.10%、1.12%、0.94%。该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好,准确可靠,可用于测定头孢噻呋混悬注射液中头孢噻呋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并比较泰妙菌素混悬注射液和泰妙菌素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7头健康猪,按随机拉丁方设计,进行单次给药剂量(10 mg&#8226;kg-1 b.w)静注、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液和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混悬液,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血浆中泰妙菌素的浓度,罗红霉素作为内标,3P97药动学计算软件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结果】 猪静注给药的药时数据符合无吸收三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β为2.04±0.23 h,t1/2α为0.39±0.06 h,t1/2π为0.12±0.04 h,Vd 为8.73±1.83 L&#8226;kg-1,AUC为3.78±0.52μg&#8226;mL-1&#8226;h-1,ClB为2.99±0.43 L&#8226;kg-1&#8226;h-1)。猪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液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1/2Ka(0.06±0.01)h,t1/2β(3.67±0.41)h,Tmax(0.18±0.03)h,Cmax(1.32±0.25)μg&#8226;mL-1,AUC(2.62±0.21)μg&#8226;mL-1&#8226;h-1,生物利用度为73.51%。猪肌注泰妙菌素混悬液的药时数据则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t1/2Ka(0.04±0.01)h,t1/2Ke(2.90±0.43)h,Tmax(0.27±0.03)h,Cmax(0.7±0.11)μg&#8226;mL-1,AUC(2.80±0.35)μg&#8226;mL-1&#8226;h-1,生物利用度为75.73%。t检验比较肌注泰妙菌素注射液和泰妙菌素注射混悬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两者除达峰浓度Cmax有显著差异外,AUC、t1/2Ka、Tmax、t1/2Ke和生物利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泰妙菌素注射混悬液肌注后在猪体内具有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达峰迅速,消除较快的药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制备的替米考星长效注射剂进行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质量考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中替米考星的含量,考察制剂的稳定性,并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等对制剂的安全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1~90μg/mL浓度范围内,替米考星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7±0.902)%,RSD=0.90%(n=3),对小公雏的LD50为1001.3 mg/kg。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含量的测定。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低毒,轻度刺激性,含量稳定,符合制剂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8头健康猪按体质量单次深部肌内注射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5 mg.kg-1林可霉素,10 mg·kg-1大观霉素)混悬注射液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的血药浓度,使用非房室统计矩分析方法处理得到血药浓度-时间数据.林可霉素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e=(0.21±0.01)h-1;t1/2β=(3.38±0.09)h;tmax=(0.29±0.02)h;Cmax=(5.15±0.18)μg·mL-1;AUC0~LOQ=(10.27±0.38)μg·mL-1.h;MRT=(3.52±0.11)h;ClB/F=(0.46±0.01)L·h-1·kg-1;VZ/F=(2.26±0.12)L·kg-1.大观霉素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ke=(0.43±0.01)h-1;t1/2β=(1.64±0.06)h;tmax=(0.44±0.03)h;Cmax=(20.05±0.70)μg·mL-1;AUC0~LOQ=(51.82±0.98)μg·mL-1·h;MRT=(2.39±0.04)h;ClB/F=(0.19±0.01)L·h-1·kg-1;VZ/F=(0.46±0.02)L·kg-1.结果表明,肌内注射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大观霉素混悬注射液后,两药均迅速吸收并快速消除,但后者吸收稍慢,消除较快.  相似文献   

8.
筛选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最优配方,制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并对土霉素质量浓度进行测定。通过预试验,确定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各组分及其大致范围,以质量浓度变化量为检测指标,利用正交试验确定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最优配方。制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土霉素有效质量浓度进行考察,计算其回收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最优配方为,每100 mL长效土霉素注射液中含有30 g盐酸土霉素、6 g MgCl2、0.6 g甲醛合次硫酸氢钠、60 mL复合有机溶媒(由甘油甲缩醛和聚乙二醇200按照适当比例配制)、7.5 g聚乙烯吡咯烷酮K175、.4 mL单乙醇胺、其余为注射用水。所制备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5~30mg/L时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86%,RSD为1.15%。该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配方合理,土霉素效价稳定,产品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9.
除莠水悬乳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法 ,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物 ,对广谱高效复合型除草剂 35 %除莠水悬乳剂进行一次性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为 :5 %OV - 17chromosorbWAWDMCS 15 0 - 177μm 2m× 3mm玻璃柱 ,柱温为 185℃ ,检测温度为2 0 0℃ ,气化室温度为 2 0 0℃ ,以邻苯二甲酸二戊酯为内标物。莠去津和除草通的回收率在 98.6 %~ 10 1.6 %之间 ,变异系数分别为 0 .71%和 0 .5 4%。热贮前两有效成分悬浮率大于 90 %,制剂倾倒后残余物和洗涤后残余物分别小于3.0 %和 0 .6 %。热贮后莠去津和除草通的分解率小于 5 %,悬浮率大于 80 %,热贮前后pH值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解决潍坊烟区因6月份降雨较少,造成了烟叶团棵期此段时间因水肥不协调引起的生长较缓慢的现象,[方法]在烤烟生长的团棵期施用豆渣发酵混悬溶液作为追肥。[结果]结果表明,在团棵期施用豆渣发酵混悬液,能够提高烟株的粗壮程度、产值和产量。[结论]对于烤烟团棵期因降水较少导致烟株生长迟缓的地区,建议采用团棵期烟田施用豆渣发酵混悬溶液法,来促进烟株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研制的阿苯达唑混悬剂的品质进行评价,为扩大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散法制备阿苯达唑混悬剂,以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和药物含量等混悬剂药剂学特性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并确定最佳配方,对制备的阿苯达唑混悬剂进行品质评价。【结果】阿苯达唑混悬剂的最佳配方为:每25mL混悬剂中含有1.75g阿苯达唑,0.3g羧甲基纤维素钠,0.012 5mL聚山梨酯-80,0.3g柠檬酸,0.075g苯甲酸钠。制备的阿苯达唑混悬剂沉降体积比为0.94,再分散性良好,平均回收率(99.60±1.47)%,变异系数1.48%。【结论】确定的阿苯达唑混悬剂配方的药剂学特性稳定,制备的混悬剂物理稳定性良好,符合混悬剂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建立了小龙虾组织中氟苯尼考(FF)和氟苯尼考胺(FFA)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采用连续6 d药浴(水温25℃)的方式,研究淡水小龙虾肌肉和肝胰脏中FF及其主要代谢物FFA代谢动力学和消除规律。检测方法是以PBS(pH 6.0)和乙酸乙酯-氨水(体积比为98∶2)作为提取溶剂,采用XTerra@RP18(5μm,4.6 mm×250 mm)反向色谱柱,利用乙腈-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体积比为3∶7)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24 nm。在添加20~500μg.kg-1标样时,该方法的回收率大于70%,变异系数低于7.92%。FF和FFA的检出限分别为20μg.kg-1和10μg.kg-1。残留消除试验结果表明:在药浴FF 6 d后,在组织中两种药物均检出,说明其代谢物也有出现。停药后168 h,肌肉中检测不到FFA;停药后336 h,肝胰脏中检测不到FFA残留,肌肉和肝胰脏中均检测不到FF残留。两种药物在肝胰脏的消除速率都慢于肌肉,FF的消除速率均略慢于FF和FFA总量在组织中的消除速率,肝胰脏中的FFA浓度远高于肌肉中的。FF和FFA两种药物残留总量在淡水小龙虾肌肉和肝胰脏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是y=505.06e-0.012 9x和y=775.71e-0.010 0x、y=690.78e-0.013 5x和y=1 778.7e-0.011 1x,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51.33 h和62.43 h,在肌肉和肝胰脏中降至100μg.kg-1的理论时间分别为5.94 d和10.8 d。考虑到温度为影响药物代谢和残留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建议FF在小龙虾体内的休药期为270℃.d。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液质联用法(HPLC-MS/MS)建立了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同时检测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后,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水温22℃下,氟苯尼考以15 mg/kg剂量单次口灌给药西伯利亚鲟,检测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的浓度,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氟苯尼考在血浆中的达峰浓度(Cmax)为3.4μg/mL,达峰时间(Tpeak)为2.943 h,表观分布容积(V/F)为3.267 L/kg,消除半衰期(t1/2β)为31.21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为76.51μg.h/mL,Cmax(FFA)/Cmax(FF)和AUCFFA/AUCFF仅为5.44%和20.73%;氟苯尼考在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分布规律相近,肝脏、肾脏中药物浓度较高。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西伯利亚鲟体内具有吸收迅速、达峰浓度高、消除相对缓慢及组织中分布广泛的特征且氟苯尼考主要以原形药物形式代谢消除。研究亮点:针对氟苯尼考目前广泛用于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疾病防治的现状,本文首次采用液质联用法进行了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西伯利亚鲟体内分布及代谢规律的研究。建立了比较简单的样品处理方法,并从药物本身和代谢产物整体来研究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征,为制定该药安全使用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UPLC-FLD)同时检测禽蛋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残留。样品经过加速溶剂萃取提取、净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去脂,设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33 nm和284 nm,经UPLC-FLD检测分析。FF和FFA添加浓度为定量限(LOQs)、0.5、1.0和2.0倍的最高残留限量(MRL)时,FF的平均回收率为83.1%~96.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3.9%;FFA的平均回收率为84.6%~97.4%,RSD均低于3.4%。FF在禽蛋中检测限(LODs)为4.7~4.9μg·kg~(-1)(S/N≥3),LOQs为10.5~11.7μg·kg~(-1)(S/N≥10);FFA在禽蛋中LODs为1.8~1.9μg·kg~(-1),LOQs为4.3~4.7μg·kg~(-1)。此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批量检测禽蛋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残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延长药物有效血药浓度的维持时间,产生持续稳定的抑菌作用,避免多剂量连续使用氟苯尼考产生胚胎毒性和免疫抑制。【方法】以硬化油、聚乙二醇、甘油酯为辅料,采用离心喷雾干燥制粒技术法制备氟苯尼考缓释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氟苯尼考含量。以药物在不同释放介质(pH 1.2盐酸缓冲液、pH 4.3醋酸缓冲液和pH6.8磷酸缓冲液)中的释放特性为指标,对氟苯尼考粉和自制的氟苯尼考缓释颗粒进行溶出试验,考察体外释放特性。【结果】4个批次制备的氟苯尼考缓释颗粒中氟苯尼考实际含量在标示含量中的占比分别为99.19%、100.01%、97.45%和100.7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2%、0.86%、0.77%和0.24%。氟苯尼考粉在0.25 h内完全释放,自制的氟苯尼考缓释颗粒在模拟胃液环境(pH 1.2盐酸缓冲液)基本不释放,在模拟肠液环境(pH 4.3醋酸缓冲液和pH6.8磷酸缓冲液)缓慢释放,5 h内释放量达95%以上。【结论】自制的氟苯尼考缓释颗粒中药物分布较均匀,符合中国兽药典要求。相比于氟苯尼考粉,氟苯尼考缓释颗粒表现出良好的耐酸性体外缓释性,可为后续的临床试验研究和临床使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鸡肌肉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残留检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后,再用正己烷去除脂肪,MCX小柱净化,洗脱液经浓缩,0.22μm滤膜过滤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采用电喷雾电离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4种药物在2~100 ng·mL-1的系列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0。样品中氯霉素的检测限为0.1μg.kg-1,定量限为0.3μg.kg-1;氟苯尼考的检测限为0.2μg.kg-1,定量限为0.5μg.kg-1;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胺的检测限为1.0μg.kg-1,定量限为3.0μg.kg-1。4种药物在0.2~2.0μg.kg-1的添加浓度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79.3%~97.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0%。满足了鸡肉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的确证分析,同时对其主要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进行了痕量监测。  相似文献   

17.
氟苯尼考对杂色鲍的急性毒性及组织毒理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氟苯尼考(florfen icol)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Reeve稚鲍96 h的急性毒性,其LC50为(162.67±17.41)mg/L(95%置信限)。稚鲍中毒后的临床症状为:分泌大量黏液,附着力明显减弱,内脏团膨大,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呈麻痹状。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鲍消化腺和肾脏损伤严重,其它器官未见明显病变;随着浸浴时间和药物浓度的增加,消化腺中消化细胞空泡化,并与嗜碱性细胞逐渐从基膜脱落解体,管间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断裂,呈弥散状广泛坏死;肾腔上皮细胞萎缩,与基膜分离,腔体变小,微绒毛脱落,中毒严重时,肾上皮细胞融合,核解体消失。  相似文献   

18.
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等进行筛选得到30%氟啶脲窑溴虫腈悬浮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为院氟啶脲 26%溴虫腈4%,分散剂33SC 3.0%,分散剂NP-10 1.0%,农乳602#1.0%,硅酸镁铝1.5%,黄原胶0.2%,乙二醇 4.0%正辛醇0.2%,SAG-630 0.2%用水补足至100%通过湿式超微粉碎法加工工艺制成悬浮剂,制剂分散性良好, 悬浮率90%热贮和冷贮稳定性合格。  相似文献   

19.
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增加稳定性,促进姜黄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优选最佳制备工艺,并观察脂质体形态和粒径特征。【结果】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姜黄素用量1.0mg,胆固醇—卵磷脂比例1∶3,磷酸盐缓冲液(PBS)pH6.5、用量20.0mL。制得的姜黄素脂质体包封率为72.32%,平均粒径830nm左右。【结论】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工艺简单,易于掌握,且包封率、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氟苯尼考单用及联用对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爱德华氏菌的药物敏感性,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大黄、黄连、连翘、黄芩等8种药物单用或分别与氟苯尼考联用对斑点叉尾鮰爱德华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氟苯尼考与其他7种药物联用的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表明,8种药物体外单用对爱德华氏菌均具较强杀菌能力,其MIC依次为:氟苯尼考0.13μg/mL、环丙沙星0.03μg/mL、恩诺沙星0.25μg/mL、多西环素0.31μg/mL、黄芩13.33mg/mL、连翘20.00 mg/mL、黄连30.00 mg/mL、大黄33.33 mg/mL;药物联用时,氟苯尼考分别与多西环素、黄连联用时呈相加作用;分别与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大黄、连翘及黄芩联用则均呈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