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不同诱捕器诱芯和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引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诱芯和诱捕器对枣园桃小食心虫在陕西佳县枣园进行了防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素对桃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糖醋液和果汁,船式诱捕器效果最好,明显优于三角式诱捕器和盆式诱捕器。这说明信息素是用于桃小食心虫检测的最佳诱芯,船式诱捕器是配合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使用的理想诱捕器。  相似文献   

2.
苹果金纹细蛾近年来呈严重发展趋势,严重果园被害率100%,虫叶率为40%~65%,单片叶子上虫斑数可达3~8个,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7月下旬叶片便大量脱落,严重影响当年果品产量,利用性诱芯防治金纹细蛾,成本低,方法简便,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一项较好措施。在减少2次农药使用的情况下,使用性诱捕器防治效果与常规防治区效果相当,苹果品质得到改善,价格提高,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建议在陕西省礼泉县及相关县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豆食心虫两种性诱芯和诱捕器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进大豆食心虫诱捕防治技术,采用两种性诱芯(橡胶塞性诱芯和塑料细管性诱芯)和两种诱捕器(水盆和粘胶板),研究了其诱蛾效果。结果表明:橡胶塞性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是塑料细管性诱芯的12.77倍,差异显著;单盆日最大诱蛾量达9.56倍,差异显著。三角型粘胶板的平均诱蛾量是水盆的1.44倍,差异不显著;单盆日最大诱蛾量是1.51倍,差异也不显著。建议目前生产上使用橡胶塞性诱芯,优先考虑使用粘胶诱捕器。  相似文献   

4.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2类诱芯的桃园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小食心虫是北方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态势。为改进性诱剂防治技术,2009年在河北省顺平县桃园,采用橡胶塞载体和水盆法诱捕法,对2类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制的新型诱芯B的平均诱蛾量是常规标准诱芯的2.11倍,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5.
桃小食心虫性诱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灭铃清防治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新型复配高效杀虫剂-40%灭铃清乳油对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苹果树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40%灭铃清乳油1 000 ̄2 000倍防治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的效果分别达96.3%和97.6%,优于2.5%功夫乳油2 000倍的防治效果。并对果树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两种害虫的施药时期均以成虫盛发期和产卵盛期为宜。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不同数量诱芯的诱捕器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诱剂为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诱捕器,诱集到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明显高于苹果蠹蛾;且不同诱芯的诱捕器诱集到梨小食心虫的数量大小为:2个诱芯的诱捕器的诱集数量≥1个诱芯的诱捕器的诱集数量≥3个诱芯的诱捕器的诱集数量。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诱虫效果好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在前人开发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基础上,调整各成分的比例,使用5种不同性诱剂配比诱捕桃小食心虫成虫,以不加性诱剂的诱芯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性诱剂中顺-7-二十烯-11-酮与顺-7-十九烯-11-酮的配比为6.14∶1时,诱虫效果最好,其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商品。  相似文献   

9.
10.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钻蛀性害虫之一。目前,性信息素诱捕器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控,为提高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测报及诱捕效率,从两方面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采用了8个性诱剂产品诱杀梨小食心虫,同时每个诱捕器内设1、3、5、7、9、11个芯数,共6个处理诱杀梨小食心虫。结果表明,A诱捕性诱芯和C诱捕性诱芯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诱芯数量为1时引诱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建议在田间测报和大量诱捕时,使用A诱芯,可达到较高诱捕量,同时也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1.
金纹细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触角形态、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为研究触角感器的功能、寄主选择机制以及利用性诱剂控制金纹细蛾提供形态学依据。通过扫描电镜对金纹细蛾雌虫、雄虫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观察,在金纹细蛾雌、雄成虫触角上共观察到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idea,ST)、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SCh)、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SB)、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onica,SCo)、栓锥形感器(Sensilla styloconica,SS)、鳞形感器(Sensilla squamiformia,SQ)、Bhm氏鬃毛(Bhm bristles,BB),在雄成虫触角上除观察到上述7种感器外,还观察到畸形锥形感器(Malformed sensilla basiconica,MSB)。金纹细蛾雌雄成虫感器的形态与分布在两性间无明显差异,金纹细蛾触角上的感器呈现稳定的规律性分布。  相似文献   

12.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的潜叶害虫,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爆发以来,逐渐成为我国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孵化后直接钻入苹果叶片危害直至羽化,造成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果实生长,导致产量受损。文章总结了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以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四方面介绍了金纹细蛾的主要防治方法,为指导田间生产实践提供依据,为在果园中综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6种寄主桃蛀果蛾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5种随机引物对苹果、梨、杏、酸枣、枣、山楂6种寄主桃蛀果蛾基因组DNA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 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 25种随机引物中有 22种出现不同程度的 DNA多态性标记,多态百分比为71.9%.根据Nei氏片段共享度公式计算了6种寄主桃蛀果蛾两两配对间的遗传距离,6种寄主桃蛀果蛾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42 6,其中梨桃蛀果蛾与酸枣桃蛀果蛾遗传距离最远为0.704,枣与酸枣遗传距离最近为0.462 7,用UPGMA法构建了6种寄主桃蛀果蛾的分子聚类图.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果期对桃蛀果蛾幼虫发育及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7月在陕西杨陵调查了苹果不同采果期对桃蛀果蛾CarposinasasakiMatsumura幼虫发育进度及其脱果幼虫滞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摘果可以促进幼虫发育,提早幼虫进入滞育的时间。7月2日、11日和21日采果者,幼虫脱果高峰和50%个体进入滞育出现的时间相互间均各推迟8d左右,说明提高果实成熟度可促进桃蛀果蛾幼虫的发育和滞育。此外讨论了桃蛀果蛾幼虫发育加快和滞育提前的原因,及其在不同寄主间季节生活史趋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性诱剂诱捕器对苹果金纹细蛾的诱集作用和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军强  马明 《西北农业学报》2017,(12):1877-1882
在甘肃陇东黄土高原区12a生红富士苹果园中,研究性诱剂诱捕器不同方位、大小、高度和密度对金纹细蛾诱集量的影响及对种群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诱捕器方位对诱集量影响显著,行间挂置诱集量是株间挂置的1.33倍。诱捕器大小对诱集量也有显著影响,口径30cm和25cm诱捕器诱集量均显著高出20cm诱捕器37.3%和35.6%,单位面积诱集量25cm诱捕器显著高于30cm诱捕器。诱捕器高度对诱集量也有显著影响,离地面1.0m和1.5m处诱捕器诱集量显著高于离地面0.5m和2.0m处,其中1.0m和1.5m处诱捕器的诱集量分别较0.5m处高40.0%和42.5%,较2.0m处诱集量高38.1%和40.5%。性诱剂对金纹细蛾危害具有显著的控制效果,每667m~2挂置3个诱捕器,全年防治效果可达70.1%。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了解金纹细蛾的危害特点,掌握幼虫在虫疤内的变化规律。定期采集杨凌地区苹果园中金纹细蛾为害的虫疤叶,在室内解剖分离幼虫,观察各龄幼虫数量时序变化与分布。结果表明,6-8月金纹细蛾幼虫数量变化分为3个阶段,即数量迅速下降期(6月21日到7月3日)、平稳变化期(7月3日到7月19日)和波浪变化期(7月19日到8月31日);金纹细蛾幼虫5个龄期的变化呈马鞍形,即6月27日和8月3日有两个高峰,7月19日和8月23日有两个低谷;金纹细蛾5个虫龄数量时序分布差异显著,比较同一时间不同虫龄差异性,6月21日3龄虫量在最多、显著高于其他虫龄,7月19日各龄虫数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8月3日5龄虫量最多、为5.8头、显著高于其他虫龄;比较同一虫龄不同时间差异性,1龄虫数量在8月31日最多、与其他日期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2龄虫量在8月31日最多(为7.33头),3龄虫在8月3日数量最多(为8.2头)、显著高于其他日期;4龄虫在7月19日出现零分布,5龄虫在8月31日出现零分布。从各龄幼虫总体平均时序分布差异性来看,同一时间3龄幼虫数量显著高于5龄,其他各龄幼虫间分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中国苹果产区的重要潜叶害虫,研究金纹细蛾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格局,可为该虫的为害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应用4个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Iwao回归法和Bray-Curtis Measure系数,对金纹细蛾5代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和树冠不同方位分布近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纹细蛾第1代和越冬代发生量大且整齐,是防治的较佳时期。金纹细蛾的5代种群在苹果树冠上的大部分方位呈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运用Bray-Curtis Measure系数计算出近度值,显示5代金纹细蛾种群在树冠上的分布形成不同层次上的种群亚层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金纹细蛾及其优势寄生蜂主要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纹细蛾及其优势种寄生蜂的主要行为。【方法】通过饲养、解剖及持续摄像记录等方法,研究了金纹细蛾及其优势种寄生蜂的取食、化蛹、羽化和交配等行为。【结果】金纹细蛾初孵幼虫入叶后先钻长(从起点至末点)>0.5 cm的"S"型蛀道再扩展潜食;老熟幼虫化蛹初期虫体僵直,间或侧翻、尾部上下摆动,随之以"3圈/s旋转1 min,间歇20 s"的周期性运动约5 h成蛹;羽化高峰在09:00左右,羽化初期,以"破壳器"破虫疤下皮,摇摆渐出至腰腹处稍停,蛹裂,成虫出,历时1~3 min,初羽化成虫静伏叶背,翅呈蓬松状,18~60 s后双翅紧贴竖起,渐长,6~20 min后复位;成虫交配高峰在08:30,交配过程行为复杂,呈"一"字型静伏2~3 h;雄虫一生交配2次,每天仅1次;雌虫一生交配1次。3种寄生蜂的寄生部位、寄生方式、寄生数量与类型、离脱寄主时间均不一致;绒茧蜂内寄外食,钻出前寄主剧烈翻滚4~5次/s,持续7 min后处于静止状态,幼虫从寄主腹部1~4节处钻出并回头呈"C"状取食,7~10 h内食完寄主后老熟结茧化蛹,羽化高峰在08:00,羽化需时15~20 min,1 h后正常飞行,成虫具明显趋光性;姬小蜂为兼性重寄生蜂,以重寄生金纹细蛾绒茧蜂为主,重寄生率93.09%,与绒茧蜂构成另一层天敌"跟随现象",其羽化分短时型和长时型,行为分为破茧、出蜂和飞离3个阶段,成虫有较强趋光性;跳小蜂为内寄生,在寄主幼虫5龄期可见,致寄主体如"麻花",17~19 d羽化,且单寄主中多个跳小蜂不同时羽化,羽化结束时,寄主躯体带多个小孔,但仍完整。【结论】金纹细蛾及其优势种寄生蜂各自的行为呈现很强的规律性、多样性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秦岭杏园桃蛀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性诱芯诱蛾,虫果调查以及自然变温条件下越冬幼虫出土和成虫羽化观察相结合等方法,研究了桃蛀果蛾CarposinasasakiiMatsumura在陕秦岭山区杏树Prunusarmeniaca上的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性信息素微胶囊最佳制备方法,并在室内条件下对微胶囊的缓释作用进行评估。【方法】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反-8-十二碳烯基乙酸酯)作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乳化变性淀粉-809、麦芽糊精、β-环糊精和明胶作为壁材,制备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微胶囊乳液,研究芯材和壁材不同比例等条件对微胶囊乳液粒径分布及包封率的影响,并进行室内缓释和野外迷向试验研究。【结果】制备微胶囊乳液的最佳壁材配方(质量比)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乳化变性淀粉-809:明胶:麦芽糊精:β-环糊精=5:15:0:3:2,最佳制备条件为:壁材与芯材质量比10:1,剪切速度10 000 r/min,剪切时间2 min,高压均质压力20 MPa,均质时间2 min;二次均质加入10 g液体石蜡,均质压力20 MPa,均质时间4 min。在30、40和50℃条件下进行室内缓释试验,91 d时仍可检测到性信息素残留,而室温下未微胶囊化的性信息素稀释液5 h后完全释放。野外迷向试验中,微胶囊乳液药效可以持续约80 d,用药量(性信息素)为45、75、120和75 g/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