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为探究金沙江下游干流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与生境之间的关系,于2019年6月和10月对金沙江下游攀枝花至水富段因梯级电站蓄水产生的三类不同水体(自然河流型、过渡型、类湖泊型)开展浮游植物与水环境调查,结果显示:2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53属74种,主要以硅藻(47.30%)、绿藻(33.78%)和隐藻(6.76%)为主;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3.9×104~105×104个/L,其中6月平均密度(54.92×104个/L)高于10月(27.22×104个/L),自然河流型水体平均密度低于其它两种类型水体。硅藻在自然河流型水体为绝对优势种,在过渡型水体和类湖泊型水体中其优势度降低,而蓝藻和绿藻优势度增加,但三种水体中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平均优势度最大。各优势种6月生态位宽度Bi和生态位重叠ΔSOij分别为0.13~0.77和1.04~38.46,10月分别为0.10~0.80和3.55~39.48,和10月份相比,6月各优势种生态位宽度Bi较高,而优势种间生态位重叠ΔSOij数值较低,表明6月各优势种种间竞争态势相对均衡,群落状态相对稳定。Shannon-Wiener指数(H'')、Marglef指数(D)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分别为1.99~2.69、2.56~5.88和0.50~0.78,总体表现为6月>10月,自然河流型水体>过渡型水体>类湖泊型水体,各江段水体处于α-β中污染状态。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分析(Canonical Analysis)结果表明:透明度、流速、水温、溶解氧、总氮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且不同优势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所不同。研究可为金沙江下游梯级库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苏北运东水网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6年3月至12月对苏北运东水网区19个采样点进行了季节性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鉴定出142种,隶属于7门、75属,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数偏多,其中绿藻门共29属、58种,硅藻门共22属、44种。春、冬季以硅藻门密度最大,分别为2.49×106个/L和 1.67×106个/L;夏、秋季以绿藻门密度最大,为1.57×106个/L和 1.34×106个/L;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在夏季最大,分别为1.374、3.198、0.944和0.831,在冬季和春季相对较小;运东河网区内部水流变缓,河网外部水体流动性相对较好,浮游植物密度的监测结果显示,内部河流大于外部河流,但生物多样性指数为外部河流小于内部河流;运东片各季节的主要浮游植物优势物种共有20种,春、冬季主要为硅藻门和隐藻门,而夏、秋季则主要为绿藻门和硅藻门,其中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和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为全年常有的优势种。藻类优势物种与环境因子的CCA分析表明,影响运东片四季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其中BOD5、TP、NH3-N和CODMn是关键的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州白云岩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7年秋季(10月)、2018年冬季(1月)、2018年春季(4月)、2018年夏季(8月)对遗产地境内黄洲河流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以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探究环境因子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叶绿素a(Chl-a)、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水温(WT)对黄洲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共鉴定出藻类6门、29科、37属、38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居多。按季节划分,黄洲河流域优势种共9种,其中硅藻门5种,?绿藻门1种,?蓝藻门3?种;按空间划分,黄洲河流域优势种共19种,其中硅藻门9种,绿藻门4种,蓝藻门6种。浮游植物年均丰度为36.45×104个/L,夏季的丰度最高,达到89.7×104个/L,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仅8.9×104个/L。全年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多样性指数(H)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34 ~0.51、1.18~1.4及0.72~0.84。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 表明,影响遗产地浮游植物丰度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WT、CODMn、Chl-a。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济南地区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8月对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划分浮游植物功能群以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8种,各点位种类平均值为21.36种,物种密度平均值为1.49×107 cells/L,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2.55,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58。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2类,MP类物种数占主要优势,其中舟形藻属优势明显。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总氮和总磷是影响小清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小清河流域水体呈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北运河水系秋季浮游植物功能群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北京地区北运河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秋季(10月)对流经北京的北运河水系的45个采样点位进行了调查,运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划分及典范对应分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评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水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0种,各采样点物种平均密度为503. 56 ind./L,香农威纳指数(H')平均值为2. 65,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 69;全流域共划分出浮游植物功能群16类,以J物种数最多,MP密度最高。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溶解氧和高锰酸钾指数是影响北运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北运河水系水体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连近海水产养殖区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大连7个区市县沿海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扇贝、牡蛎和对虾为主的重点海区设置10个采样点,同步监测调查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其水质,并对浮游植物群落与水环境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范排序分析(CCA)。调查结果共发现3门31属78种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组成,还有少量的甲藻和金藻,优势种共14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在7.82×104~22.00×104ind./L之间,多样性指数变化在1.51~3.32之间,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在0.378~0.588之间。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硅藻细胞丰度和多样性指数与氨氮浓度呈一定负相关。典范排序分析(CCA)结果表明,水温、p H、溶解氧(DO)、亚硝酸盐、氨氮和硝酸盐含量是影响大连近海水产养殖区浮游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苏北运东水网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6年3月至12月对苏北运东水网区19个采样点进行了季节性浮游植物群落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鉴定出142种,隶属于7门、75属,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数居多,其中绿藻门共29属、58种,硅藻门共22属、44种。春、冬季以硅藻门密度最大,分别为2.49×10~6个/L和1.67×10~6个/L;夏、秋季以绿藻门密度最大,为1.57×10~6个/L和1.34×10~6个/L,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在夏季最大,分别为1.374、3.198、0.944和0.831,在冬季和春季相对较小;运东河网区内部水流变缓,河网外部水体流动性相对较好,浮游植物密度的监测结果显示,内部河流大于外部河流,但生物多样性指数为外部河流大于内部河流;运东片各季节的主要浮游植物优势物种共有20种,春、冬季主要为硅藻门和隐藻门,而夏、秋季则主要为绿藻门和硅藻门,其中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和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为全年常有的优势种。藻类优势物种与环境因子的CCA分析表明,运东片四季浮游植物群落分布存在差异,BOD_5、TP、NH_3-N和COD_(Mn)是关键的环境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亚热带河流型水库-分水江水库蓄水后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其进行了20次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分水江水库总氮浓度较高,平均值大于2mg/L,氮污染严重,磷污染较轻,水质总体评价较差,为劣V水体。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隐藻和绿藻为主,密度为0.7×10^4-168310×10。个/L,以富营养种类为主。浮游植物组成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春季以直链藻(Melosira)、实球藻(Pandorina)、盘星藻(Pediastrum)为优势类群;夏季以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脆杆藻(Fragilaria)为优势类群;秋冬季以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蓝隐藻(Chroomonas)为主。分水江水库浮游植物密度、叶绿素a与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水文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间接说明分水江水库受面源污染比较严重。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与水体理化因子也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均与浮游植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既可以反映水源水环境质量,也能指示水源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浙江温州珊溪水库为例,探究丰水期到枯水期水文情势变化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基于功能群分类体系确定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法研究水库不同生态区中浮游植物功能群、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生态健康指数(Q)的分布特征,采用冗余分析识别不同水文情势期下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探讨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演替、生长策略模式及其与驱动因子的互指示关系。结果表明(:1)珊溪水库浮游植物可分为19个功能群,功能群个数在丰水期最高,枯水期最低,其中M、MP、C、P为4个优势功能群;(2)珊溪水库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演替特征为MP→M→C;(3)Q指数为2.66~3.26,水体整体情况为中营养,其中丰水期和平水期的Q指数较枯水期更低,表明此时珊溪水库营养化问题更为严重,与功能群分布的动态变化特征一致(;4)氧化还原电位、高锰酸盐指数和水温为影响珊溪水库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和相关生物指标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5)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与关键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对...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对景观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粉绿狐尾藻在景观池进行培养,对水样中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以及浮游植物功能群,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种植粉绿狐尾藻后,景观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由最初的1.27×105 mg/L降低到6.0×104 mg/L,总生物量明显降低;种植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由0.88增加到1.05,均匀度指数由0.55增加至0.66;浮游植物功能群共10个,分别为:W1、G、X1、J、L0、M、MP、W2、Y、X3,粉绿狐尾藻种植后,浮游植物功能群由代表超富营养型和高富营养型水体的J、M向代表中营养型或富营养型水体的W2、L0转变。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中游浮游植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灰关联分析、单因子评价与生物多样性指数相结合的方法,于2010年5月、7月、9月通过对黑龙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动的研究,评价黑龙江中游(黑河?抚远江段)水质现状。结果表明:黑龙江中游浮游植物共计8门115种属,种类组成以硅藻为主。浮游植物的多样性丰富(H’、J三季均值分别在3.66~3.86、0.83~0.88之间);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绥滨、黑河、三江口江段;黑龙江中游浮游植物的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较春、秋季丰富。应用灰关联分析评价黑龙江中游水质类别,呈现黑河、逊克、嘉荫、萝北、绥滨、三江口、抚远采样点水质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Ⅰ类水质的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88、0.903、0.851、0.856、0.864、0.791和0.879。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及灰关联分析、单因子评价法综合分析,黑龙江中游(黑河-抚远江段)水质现状良好,属于寡污-清洁型河流,水质类别为Ⅰ-Ⅱ类,能够满足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的水质要求。同时,黑龙江中游江段浮游植物多样性丰富,水质现状良好,也为恢复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提供了条件。本研究旨在为黑龙江中游生态环境评价以及合理制定资源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赤水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水质状况,2019年9月测定了赤水河流域36个代表性样点的水体理化指标,调查了底栖硅藻群落组成,并应用硅藻指数评价了赤水河流域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秋季赤水河流域上游的电导率和总磷、总氮浓度均高于下游;调查采集到底栖硅藻29属138种,其中扁圆卵形藻多孔变种(Cocconeis placentula var. euglyp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极细微曲壳藻(Achnanthes minutissima)和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等为秋季赤水河流域优势种;下游底栖硅藻群落稳定性高于中上游;CCA结果显示可溶活性磷(SRP)和总氮(TN)是影响赤水河流域底栖硅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TDI和CEE硅藻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赤水河流域水质等级整体为“中等”,55.6%的样点水质等级为“中等”以上,8.3%的样点水质等级为“极差”。  相似文献   

13.
横江中下游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对横江中下游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现存量、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评价了横江流域水质营养状况。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6科33属78种(含变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藻类总种数的71.80%和16.67%。优势种主要有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 C.A.Ag)、偏肿桥弯藻(Cymblla veatricosa Kütz)、短小舟形藻(Navicula exigua(Grey.)Mull.)、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agare Bory.)、系带舟形藻(Navicula cincta(Ehr.)Kütz)、中型脆杆藻(Fragilaria intermidia Grun.)、长鼻空星藻(Coelastrum proboscideum Bohl.)、吻状隐藻(Cryptomonat rostrata)等。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232×105~4.255×105cells/L,水富小岸坝河口(S1)最高,盐津撒渔沱(S3)最低,平均值为3.392×105cells/L;生物量为0.443~1.330 mg/L,最高和最低仍分别出现在水富小岸坝河口(S1)和盐津撒渔沱(S3),平均值为0.779 mg/L。7个采样站点,Shannon-Wiene多样性指数(H)为4.01~4.43,张窝水电站库区(S2)最低,大观河大关县城(S7)最高,平均为4.22;Pielou均匀性指数(J)为0.74~0.83,张窝水电站库区(S2)最低,洛泽河水电站库区(S4)最高,平均为0.80。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分析结果表明,横江中下游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分布格局均匀,水质总体上为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14.
赣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赣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质监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2016年10月(秋季)、2017年1月(冬季)、4月(春季)和7月(夏季),对赣江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季度调查。结果表明,赣江中下游共记录浮游植物5门、55属、95种。其中,绿藻门44种,占总浮游植物种类的46.0%;硅藻门29种,占30.5%;蓝藻门15种,占16.0%。浮游植物密度为82.3×104~906.0×104个/L,平均值为315.0×104个/L。生物量为0.43~1.26mg/L,平均值为0.69mg/L。赣江支流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546.0×104个/L,1.07mg/L)均高于干流(212.0×104个/L,0.52mg/L)。干流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支流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年均值分别为1.87和0.94,干流的H′值高于支流,而干流的D值低于支流。研究显示,赣江中下游水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干流的污染程度比支流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梯级电站开发下金沙江下游鱼类群落的结构特征及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于2017年对春季和秋季金沙江下游尚未建成的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江段以及已下闸蓄水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江段应用多网目复合刺网进行了鱼类群落定量研究,同时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鱼类多样性特征以及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仍保持正常流水未成库区的乌东德和白鹤滩江段鱼类群落与已成库区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江段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仍为峡谷激流型生境的江段,鱼类组成以土著特有鱼类为主,优势种为喜流水的圆口铜鱼C. guichenoti、泉水鱼P. procheilus、犁头鳅L. fimbriata;而在已蓄水的库区江段,鱼类组成多为长江中下游常见种类,优势种为喜静水缓流的?H. leucisculus、飘鱼P. sinensis、似鱎T. wwinhonis。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对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做了相关分析,发现影响金沙江下游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包括水深、总固体悬浮物、电导率、pH和水温等。这些研究结果为制定金沙江下游鱼类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管理政策提供了基础与支撑。  相似文献   

16.
2015-2016年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发生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汉江中下游多年春季易发生硅藻水华的成因,2015年和2016年早春水华发生期在汉江干流布设8个点位(黄家港、襄阳、皇庄、沙洋、兴隆闸、泽口、仙桃、蔡甸),进行密集的浮游植物定性定量监测,同时监测总氮、总磷、硅酸盐、水温、pH和溶解氧等水质理化指标,并搜集水华期汉江中下游干流各水文站的流量数据,分析理化指标与水华细胞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流量与水华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自皇庄以下,水华发生期浮游植物密度高于107个/L,优势种为冠盘藻(Stephanodiscus),达总生物量的95%以上;各样点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硅酸盐浓度、硅氮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考虑上下游点位距离和时间推移的交互作用下,通过逐步向前回归方法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论显示,采样时间和采样点位间距与细胞密度呈极其强烈的显著正相关(P<0.001),流量与细胞密度呈极其强烈的显著负相关(P<0.001)。由此可见,适宜的早春气候条件、较高的硅氮比、低流量是汉江中下游硅藻水华发生的原因,因此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应注意早春时节对重要站点的流量监控,适时地下泄流量以防控硅藻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是定量描述河道水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动物种类及现存量变化能灵敏地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为探究涡河中下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分季度监测了其群落组成和水质变化,根据涡河中下游水闸的位置,将整个涡河划分为5个河段,每个采样河段均设置2个采样点,共计10个样点;采用浮游动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对涡河水体的营养状态和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通过群落指标与水质指标的冗余度,识别群落结构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涡河中下游4次采样共检测出浮游动物56种,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20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10种;(2)4个季度的生物量为0.12~8.87 mg/L,均值为1.78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22~3.17,均值为2.13;水体整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污染指数为中污型;(3)春季的浮游动物优势种数较其他三季高,春季多样性指数较夏冬略高,明显高于秋季;(4)义门镇采样点秋季多样性指数接近于严重污染状态,城西镇、高炉镇采样点秋季多样性指数均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广布多肢轮虫为3个采样点的绝对优势种,在水质治理中应引起重视;(5)冗余度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的总体变异解释度为60.70%,流速、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涡河中下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过水型湖荡群浮游植物群落与水质变化特征,探究望虞河西岸湖荡群浮游植物时空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基于生物多样性分析、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方法,于2018年9月—2019年7月对望虞河西岸湖荡群(宛山荡、嘉凌荡、鹅真荡、漕湖)的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四个湖荡水质均处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劣V类水平,超标指标为TN和CODCr,春季优于其他季节。 ②湖荡群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68属152种(含变种、变形),其中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最多;主要优势种包括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阿氏浮丝藻(Planktothrix agardhii)等;年均生物量为13.48 mg/L,年均藻细胞密度为15.25×106 cells/L;湖荡群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呈秋高夏低趋势,处于中污染型至重污染型的过渡状态,其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多介于2~3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0.8,Margalef丰富度指数处于1~2之间。 ③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为WT(水温)、NH4+-N和NO3--N。 研究显示,望虞河西岸湖荡群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不均、季节特征明显,与太湖相比,优势种相近且多样性指数较好,但湖荡群水质较差,建议持续监测并加强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广东韩江潮州市饮用水源保护江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富营养化状况,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潮州段设立4个采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韩江潮州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3属290种,其中绿藻门42属99种,硅藻门21属87种,蓝藻门24属70种。全年有9个月的种类组成以硅藻门为绝对优势种,绿藻门仅在6、9、10月种类数多于硅藻门,表明该江段浮游植物组成为硅藻-绿藻型。浮游植物丰度月变化在0.83×106~1.99×106个/L,月均丰度为0.90×106个/L,全年以硅藻门丰度最高,占47.01%。优势种11种,其中硅藻门5种,隐藻门4种,蓝藻门和裸藻门各1种,颗粒沟链藻(Melosira granulata)是绝对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14~5.08,平均值4.40;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9~0.99,平均值0.8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2.60~6.85,平均值5.08,表明水质为轻度污染。Cluster聚类和NMDS排...  相似文献   

20.
神农溪作为“引江补汉”工程的比选调水源头之一,维持其良好水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反映水环境质量重要指标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则又受到三峡季节性蓄水倒灌的影响,辨识神农溪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利于对浮游植物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研究于2016年5月(低水位运行期)和10月(高水位运行期)沿神农溪上游至下游江段开展了调查,采用数量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神农溪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动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种类数5月比10月略低,但均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密度5月在各个采样站点间呈波动分布特征,而10月从河口区到上游回水变动区呈纵向梯度分布特征;两次采样的优势种均以富营养型水体指示藻类为主;两次采样的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但均不显示明显的沿河流纵向梯度分布特征;影响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最重要环境因子5月为高锰酸盐指数,而10月则为浊度;浮游植物主要种类的空间差异性与所处采样点环境因子的浓度梯度差异以及藻类自身生物学特征明显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神农溪水环境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