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斑枯病发生普遍而又严重 ,在贮运期间还能继续危害。(1 )识别要点 ,主要危害叶片 ,也能侵害种子 ,茎和叶柄。开始发生在老叶上 ,后逐渐向新叶上发展。叶上病斑圆形 ,淡褐色 ,油浸状 ,边缘明显 ,病斑上散生小黑点 ,叶柄和病斑上圆形 ,稍凹陷。发病严重时 ,全叶干枯。(2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 ,出苗后即可染病 ,染病幼苗上产生分生孢子 ,在育苗畦内传播蔓延 ;或在病残体上越冬 ,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借气流、小滴飞溅和农事操作进行再侵染。孢子萌发产生芽管 ,经气孔或穿透寄主表…  相似文献   

2.
苦瓜白斑病是由一种叫苦瓜尾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早期出现褪绿变黄的圆形小斑点,逐步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4mm的灰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较明显。病斑中间灰白色,多角形或不规则状,上生稀疏浅黑色霉状物,在潮湿时易看见,易造成病斑穿孔。 该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为翌年侵染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到苦瓜叶片上侵染,引起发病。由病斑上产生的分生抱子继续传播再侵染。一般在5~9月份高温期发生。虽然不会使叶片枯死,但造成叶片  相似文献   

3.
玉米灰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品种抗病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玉米灰斑病近年来发生严重,对玉米生产造成很大危害。玉米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在7月中下旬有较高的萌发率。玉米灰斑病于7月上旬开始发病,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田间温度、相对湿度和7月份降雨量都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气温较低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玉米杂交品种和自交系对玉米灰斑病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感病的杂交品种有掖单13、丹605和丹2181,抗病杂交品种有丹中试61、辽9505、沈9728、辽306、丹3079、丹3034;抗病的自交系有9046、冲72、J599-2、齐319、丹黄25、79532、598,凡具有热带血缘的自交系都是抗病的。  相似文献   

4.
番茄叶霉病菌分生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番茄叶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4.0~5.0。相对湿度小于86%时孢子不萌发,病菌在PS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5℃5min,孢子可在地表或浅土层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相似文献   

5.
番茄为害症状 :病害主要为害叶片 ,严重时也为害茎、花、果实等。叶片染病 ,叶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 ,叶背面病斑上长出灰紫色至黑褐色的绒状霉层 ,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条件适宜时 ,病叶正面也长出霉层。病害严重时可引起全叶卷曲 ,植株呈现黄褐色干枯。果实染病 ,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 ,硬化稍凹陷 ,不能食用。嫩茎及果柄上的症状与叶上相似。褐枝孢霉分布区域 :番茄叶霉病是番茄的常见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以北方保护地番茄上为害严重。发病特点 :病菌随病残体或在种子上越冬 ,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6.
黄瓜黑星病侵染和发病规律及其生态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瓜黑星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株内于田间或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黄瓜种子内的菌丝也可越冬,带菌率最高可达37.76%。种子各部位均可带菌,以种皮为多。接种试验证明黄瓜黑星病菌主要是从叶、茎、果实的表皮直接穿透侵入,也可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但极少。黄瓜黑星病菌的分生孢子产生必须具备90%以上的相对湿度(RH)和15℃以上的日平均温度。分生孢子在5—30℃下均可萌发,适温15—25℃,但萌发必须有水滴,在无水滴的情况下即使RH达100%也不能萌发。吉林省大棚内发病重是由于5月中旬以后棚温达到黑星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RH长时间(12小时以上)在90%以上。露地黄瓜黑星病的发生则与当年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多少有关。大棚内采用降低湿度的生态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情,从而减少喷药次数而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7.
嫁接西瓜苗抗枯萎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专性寄生性真菌病害,菌丝体主要侵染植株的维管束,堵塞导管,影响水分运输,引起植株萎蔫死亡。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或粪肥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和繁殖,在缺乏直接寄主时,仍可在土壤中存活5~7a。近年来,随着瓜~稻、瓜~菜等种植模式面积的...  相似文献   

8.
泰和县车前草穗枯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徐善忠 《江西植保》2001,24(4):133-133
车前草 ( Plantag asiatica)是泰和县种植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 ,具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等功效 ,主治水肿、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等病症 ,是中药饮片配方 ,染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但是 ,在种植过程中 ,常常遭受穗枯病 ( Fusicoc-cum sp)的侵染 ,轻则减产 1 0 %~ 2 0 % ,重则绝收 ,严重制约了该县车前草生产的发展。1 发病规律1 .1 菌源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株和病残体上越夏越冬。初次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的车前草病残体。田间菌源的多少是影响穗枯病发生轻重的主要因素。1 .2 温湿…  相似文献   

9.
正金叶女贞叶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链格孢属病原真菌引起。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枝条,以菌丝体在植株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枝叶接触进行传播,通过伤口和气孔等侵入寄主,潜育期一般在10~20 d。26℃是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18~27℃则是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金叶女贞叶斑病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发病,7—8月和10月是发病高峰期。一般上年发病严重的地块,下年发病也比较严  相似文献   

10.
车前草穗枯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前草穗枯病(Fusicoccum sp.)是江西省吉安县车前草上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为害穗部,也能侵害叶片,发病严重时,病株提前枯死,减产9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田间系统观察的结果表明,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附着病株残体上,遗留在田间土表越夏、越冬,次年3~4月车前草抽穗期,气温15~30℃,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在车前草的叶片和穗部,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侵入为害,引起发病。越冬菌源多,氮肥施用过量,温度24~28℃,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此病发生与流行,发病最重,病情指数为42.5。车前草施用生物有机肥+叶面肥的病情指数最低,产量最高。发病初期,喷洒爱苗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其防效为90.8%。  相似文献   

11.
1症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淡绿色病斑,后逐渐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颜色由淡绿色转为黄至黄褐色,病斑背面长出明显的白色霜霉。包心期若环境适宜,病斑可迅速扩大,使叶片连片枯死,从植株外叶向内叶层层发展、干枯,最后剩下一个叶球,造成大白菜严重减产。2病原及传播途径大白菜霜霉病是由十字花科霜霉菌侵染所致,病原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及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种株及田间残余病株上越冬。翌年气温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侵染引起发病。3发生条件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时,霜霉病极易流行;重茬地、低洼潮湿地、浇…  相似文献   

12.
玉米疯顶病传播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染色技术研究种子以及在病田中病残体作为玉米疯顶病初侵染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在病田采集的病穗籽粒、病株上基本正常穗籽粒和外观正常植株所结籽粒的种皮和胚乳中均检测到菌丝体 ,并且带菌率较高。病田种植品种的原始种子同样具有极高的带菌率。在适宜条件下 ,种植在病田的健康种子能够被病残体或土壤中的疯顶病卵孢子侵染 ,产生典型症状的病株。研究初步证明 ,携带病原菌的种子是玉米疯顶病远程传播的重要原因 ,植株病残体和土壤中病原菌休眠体的存在是病害持续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芦笋茎枯病(Phoma asparagi Sacc)在自然情况下只侵染芦笋,寄主很专一。冬春彻底清除病残体,虽有明显防治效果,但仍有相当高的发病率。据报道该菌在玉米、紫花苜蓿等6种植物残体上均能腐生并产生分生孢子器,成为病菌越冬后侵染源之一。作者等  相似文献   

14.
杜连彩 《植物医生》2002,15(2):28-28
葡萄白粉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都有发生 ,尤其西北地区及河北、山东受害较重 ,使葡萄产量和品质下降 ,影响经济效益。1主要危害症状白粉病可危害叶片、枝梢及果实等部位 ,而以幼嫩组织最敏感。1.1叶片开始正面产生大小不等不规则的黄色或褪绿色小斑块 ,病斑正反面均可见有一层白色粉状物 ,这是病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时产生小黑点 ,是孢子的闭囊壳。粉斑下叶表面呈褐色花斑 ,严重时全叶枯焦。1.2新梢和果梗及穗轴初期表面产生不规则灰白色粉斑 ,后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状或不规则的褐斑 ,可使穗轴、果梗变脆 ,枝梢生长受…  相似文献   

15.
百合枯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百合枯萎病是甘肃省百合产区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研究证明,百合枯萎病系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 Sheldon)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Mart.)Sacc.]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种球内,或以菌丝体、厚垣袍子及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害的发生与连作、线虫、栽培技术及气候因素等密切相关。多菌灵对此病有显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薛志成 《广西植保》2005,18(3):23-24
1.1 症状与发病条件 此病主要为害西葫芦的花和幼瓜,多从开败的花侵人,使花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以后由病花向幼瓜发展,使瓜尖褪绿,呈水浸状软腐、萎缩,病部产生灰色霉层。此病由半知菌灰葡萄孢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土壤表层及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浇水或农事操作传播。西葫芦在棚内温度20℃~25℃,  相似文献   

17.
落葵 (潺菜 ,下同 )茎基腐病主要为害小苗或大苗 ,一般小苗受害多。茎基部或茎部染病 ,初期出现红色凹陷斑 ,病健交界处黄色至褐色 ,叶片不萎蔫而不引人注意。当病斑绕茎一周时 ,病部缢缩 ,最后只剩下几根维管束 ,菜苗折倒死亡。菜农常称之为“烂脚病”。引起该病的病原是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k櫣hn)。该病菌一般不产生孢子 ,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传播繁殖 ,除落葵外 ,还可侵染黄瓜、番茄、辣椒、豆类和甘蓝等多种蔬菜 ,引起苗期的立枯病。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残体和土中越冬 ,且可在土壤中腐生存活 2~ 3a(年 )。…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湖北小麦白粉病菌有性时期对自生麦苗侵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侵染自生麦苗的主要菌源是病残体上的闭囊壳释放的子囊孢子,且闭囊壳量大、阴湿条件下自生麦苗发病重,而闭囊壳量少、阴湿条件下则自生麦苗发病轻,干燥、阳光直射条件不利于闭囊壳向自生麦苗传病.田间病残体上的闭囊壳无法与秋苗形成菌源衔接,即不能直接为秋苗提供菌源,只是侵染自生麦苗的重要菌源,在小麦白粉病侵染循环中起着间接越夏的重要作用.导致麦苗发病的闭囊壳必须在土表以上,埋于土壤中的闭囊壳一般不会导致麦苗发病,土表以上病残体或闭囊壳量愈大,发病的可能性也更大.  相似文献   

19.
大豆褐纹病(Septoria glycines Hemmi)的初侵染来源以越冬病残体内分生孢子器产生的孢子为主,以种子带菌为辅。在适温条件下,保温24h以上病菌即可完成侵染。在30℃条件下,潜育期为4d。大豆出苗后,当气象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日最低温度〉10℃,日平均相对湿度〉80%或有0.1mm以上降雨的日期)连续出现3d,7~10d后田间始见病斑,温度越高病斑出现日期越早。大豆生长发  相似文献   

20.
芦笋茎枯病菌以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中越冬,是翌年初侵染源。经对14科43属49种大田作物和其他植物人工接菌,均未发病,该菌只寄生芦笋。因此。彻底清除病残体对减轻芦笋茎枯病有重要意义。从大田调查证明,冬春清除病残体做得彻底的比清残差的发病率下降54.1—79.3%,病情指数下降50.31—59.8,茎秆枯死率下降28.1—29.4%;夏季进行第二次清残的比未清残的发病率下降32.5—56.9%,病情指数下降25.2—52.8,茎秆枯死率下降25.6—32.1%。施用药剂结合清残则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茎秆枯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