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加,大量增长的交通量逐渐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负担。一些公路由于运输量激增,急需加宽以保证正常使用。但在旧路基加宽施工过程中,关于新建路基与原有路基之间的衔接问题、施工期间交通管理等方面成为制约路基加宽技术发展的主要难题。通过对现有路基加宽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将研究结果与实际施工经验相结合对旧路基加宽施工技术进行了几点研究:(1)对现有旧路基加宽技术进行相应总结与归纳,通过研究分析各种加宽技术的优劣;(2)以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托,总结施工中常见问题,根据多年施工经验提出相应可以避免出现路基纵向裂缝的施工技术改进方法;(3)将改进后的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疲劳性荷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判断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部分公路功能已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交通需要,为此对原有的公路进行改造势在必行。其宽度都满足不了运输的需要,在路基拓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新老路基的结合部位无法很好地融为一体,加宽之后不久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现提出了对公路新旧路基结合部的施工工艺和衔接技术,以期对解决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与变形等问题有所帮助。而公路加宽路基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是改造工程的关键。本文以参与建设的公路扩建工程经验的进行阐述,希能为其他项目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部分公路功能已不能满足日渐增长的交通需要,为此对原有的公路进行改造势在必行。其宽度都满足不了运输的需要,在路基拓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新老路基的结合部位无法很好地融为一体,加宽之后不久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现提出了对公路新旧路基结合部的施工工艺和衔接技术,以期对解决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与变形等问题有所帮助。而公路加宽路基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是改造工程的关键。本文以参与建设的公路扩建工程经验的进行阐述,希能为其他项目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原有公路已经不能满足交通运输行业的需求,所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原有干线公路到了必须加宽改建才能满足交通与运输需求的关键时刻。但由于现有的技术条件仍然有一定的缺陷,导致干线公路在加宽改建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文根据具体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根据具体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理论进行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公路路基改扩建技术提出了以下几点研究要点:(1)根据原有路基性质确定改扩建技术方案,特别针对特殊土质下的路基,针对性的进行路基改扩建技术;(2)根据施工机械设备的调试,合理调度施工设备机械,满足环境要求,满足项目目标控制;(3)研究路基沉降速度,根据对路基沉降的研究与判断对路基的沉降进行合理控制,满足工程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5.
由于许多早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逐渐接近设计年限或年久失修、公路车辆运输加大,导致许多水泥混凝土公路出现结构性的破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公路使用要求,严重制约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对原有的旧水泥公路迫切需要进行改造和改建,而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是改造旧水泥路面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其施工周期短,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小。本文将对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一些技术进行浅要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公路施工中,路基是一切工程的基础,对路基进行施工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涉及到许多专业技巧,这对于施工单位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素质水平是一个考验。在公路的使用过程中,公路不免会因外界因素而受损,想要延长公路的寿命,加宽公路路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加宽路基还可以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以及通行质量。  相似文献   

7.
填方路基的稳定性问题集中表现为路基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而不均匀沉降产生,将导致路面结构的过度破坏,这不仅会大幅度增加公路养护和维修费用,而且影响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路基不均匀沉降及其处治措施进行研究与评价,通过介绍路基不均匀沉降国内外发展概况,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1)沉降理论分析;(2)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模式及成因分析本文首先定量地对路基沉降的机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影响路基不均匀沉降几个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总结出六种不同沉降模式.  相似文献   

8.
黄土在甘肃省范围内分布较广,普遍具有湿陷性,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在黄土地区修建公路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由于黄土湿陷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沉降、路面开裂,从而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在项目建设中需要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把控,结合合理的设计指标,采取有效的压实工艺达到要求的压实效果,必要时采取特殊处理措施,消除黄土湿陷性,保证黄土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9.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路线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路基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公路的质量及汽车的正常行驶.因此,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对路基的作用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0.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它贯穿公路全线,与桥梁、隧道相连,构成公路的整体.路基工程具有以下特点:工程数量大、耗费劳力多、涉及面广、投资高等.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既是路面的承载体也是公路的主体.因此,质量控制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使用品质、旅客的舒适和正常的行车交通,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路基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公路病害问题也经常发生,但其中绝大多数还是由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公路病害不仅加大了营运期养护维修的费用,影响道路畅通,严重时还危及行车安全,给旅客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加强对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事.  相似文献   

11.
闵丹  余晶 《山东饲料》2013,(15):340+344
工程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要点,也是决定工程建设投资成败的关键,而路基施工公路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是路线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因素决定的。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效果,因而保证路基施工质量是关系到整个公路施工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农村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的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它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栽,并承受水、冰冻等自然因素的作用.路基是构成公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路主体工程和路面的基础,它贯穿公路全线,与桥梁、隧道相连,并且它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实践证明,没有坚固、稳定的路基,就没有稳固的路面.本文结合海南白沙至那大路段B标合同段路基填筑施工的技术方法对公路碾压路基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路线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路基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公路的质量及汽车的正常行驶。因此,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对路基的作用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公路工程带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对于目前来说,现在的大部分公路功能已不能满足社会交通出行的需要,因此,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加宽路面已经成为现在一部分公路的一种趋势,公路的升级和改造工作势在必行。公路路基加宽无论是设计方面还是施工部分,都是改造工程的重点所在,这样做不仅可以改善原有道路的施工状况,而且还可以使道路的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5.
张建镇  许太学 《山东饲料》2013,(17):415+418
路基加宽主要的技术难题是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问的差异沉降,并保证新老路基的有效衔接,避免道路通车后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等病害。  相似文献   

16.
路基既是路线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效果,因而路基施工质量是整个公路工程的灵魂所在.文章论述了路基路面排水、路基防护和坡面防护等施工技术,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路基既是路线的主体又是路面的基础,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效果,因而路基施工质量是整个公路工程的灵魂所在.文章论述了路基路面排水、路基防护和坡面防护等施工技术,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扩建过程中新旧路面结合处会出现难以避免的裂缝,为了防止裂缝的进一步产生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因素严格控制。采用加强交接处的结合强度、提高新建路基承载力、应用土工合成材料以及使用新型轻质填筑材料具有良好的效果。而对于新旧路面的沉降差异控制指标目前尚没有明确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一般情况下,公路路基的路线长、与大自然接面广,自然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路基的稳定性.因此,施工时,必须考察公路沿线的自然条件,熟悉掌握自然规律的变化及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根据实际采取措施,采用合适的方法对路基进行施工和维护.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公路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交通需要,对于原有的高速公路进行升级改造也是势在必行。而一些公路路基加宽施工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上都是改造工程的关键。本文以公路扩建工程经验进行分析,对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