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江安镇周庄村小蚕联户共育实践经验,总结了小蚕联户共育技术措施,以期为蚕农提供技术参考。按照"共育养小蚕,十天眠三眠"的目标要求,在共育之前把好消毒关,共育过程中控制好温湿度,做到良桑饱蚕,超前做好扩座和匀座工作,达到省工、省料、省桑叶,蚕好、茧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2.
<正>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市农村养蚕普遍采用了小蚕集体共育和联户共育两种基本形式,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巩固和发展。1996年春蚕我们利用分工卸甲乡的机会,对这两种育蚕形式的养蚕成绩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调查和分析。 我们调查了卸甲乡陈庄村的集体共育和南徐村的小蚕联户共育,以柏家村5组小蚕散发到各户为对照,具体养蚕成绩和经济效益见下表:  相似文献   

3.
1 基本情况推广小蚕共育和方格簇上簇 ,能有效地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 ,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 ,多年来一直是我县蚕桑技术推广的重点 ,2 0 0 0年也不例外。全县 2 0 0 0年有共育点 5个 ,有专职共育员 2 0名 ,共育率 30 % ,其中联户共育 4 0户 ,商品化共育 1个。 2 0 0 0年小蚕共育  相似文献   

4.
小蚕共育是蚕桑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小蚕专业化共育有助于提高养蚕质量、降低养蚕成本、推进蚕桑规模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海安县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发展前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晓舟 《广西蚕业》1998,35(3):34-36
陈武强是容县容城镇河南村上荣队的小蚕共育户户主,自1985年初成立共育室以来,已不间断地为蚕农共育小蚕12年,为农户增收、为该对蚕桑生产稳步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唐瑞忠 《四川蚕业》2005,33(3):36-38
蚕桑生产作为我县支柱产业,受到各级领导广泛重视,特别是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政策的执行,涌现出大批典型共育户和养蚕大户.而小蚕共育是当前农村养蚕生产中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的一种先进养蚕技术.过去的2004年全县参与共育小蚕的户有1048户,共育小蚕70632张,产茧53860担(1担=50kg,下同),平均单产38kg.总体上来看成绩是好的,但还存在着很多差距,与邻近的宁南县相比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就本县而言,单产最高的49.8kg,最低的21.1kg,相差近30kg.  相似文献   

7.
<正> 小蚕共育具有省叶省工省成本高产量的优点,在我省推广以耒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对普及科学养蚕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蚕桑生产实行双包责任制的情况下,小蚕共育更是千家万户蚕农夺得蚕茧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小蚕共育的组形织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体共育,一种是联户共育。集体共育是以乡或村为单位,利用集体公房或专门建造的小蚕共育室,由乡或村集体组织,将本乡(村)的全部找大部分蚕户的蚕种集中在一起,共同饲育至三令起蚕或四令起蚕,再发到各户饲养。这种共育是我省各地目前推广的主要形式。联户共育则是一种由群众自愿联合实行小蚕集中饲育,大蚕分户喂养的组织形式,共育设备(包括蚕室、蚕具、桑园)自己解决,推选具  相似文献   

8.
黄荣 《四川蚕业》2002,30(1):42-42
<正> 为了适应农村基层干部体制改革的需要,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该镇取消了村蚕桑技术员。为了蚕桑生产持续、稳定、高效,高质量的发展,他们创新的推行了“以共育户为依托的镇蚕桑站+共育户+蚕农的蚕桑科技服务体系”。共育规模一季30-50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海安县蚕桑专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蚕桑站经过广泛调查,从众多小蚕共育室中选择了责任心强、桑园面积和共育规模较大、共育水平高、在蚕农中有威信的顾维才共育室作为全县2011年小蚕专业化共育室建设的示范点。一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成品蚕共育标准,落实小蚕共育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多种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加强媒体宣传报道,维才小蚕专业化共育示范点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该共育室共育出来的小蚕平均张产茧比全村平均水平高7%。蚕农一致反映"维才共育室共育的小蚕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高,我们放心"。  相似文献   

10.
如东县是江苏省蚕桑生产重点县,桑田面积7.5万亩,年发种量近20万张,产茧7100吨左右,多年来本县一直实行小蚕集中共育。全县现有1130座小蚕共育室,参与共育人员10000人以上,拥有一套比较全面的小蚕共育技术,承担着全县1~3龄蚕的共育任务,通过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减少了广大蚕农饲育小蚕的麻烦,省工节本,尤其给小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饲育微环境,为生产优质高产的蚕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如东的蚕桑事业的稳步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嘉兴市秀洲区是蚕桑重点产区 ,拥有桑园5667h ,年饲养蚕种20万张 ,产茧量7500t左右 ,蚕桑收入历来是我区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 ,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力和劳动者素质等矛盾日益突出 ,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为解决蚕桑生产 ,一些农户春蚕小蚕饲养 ,缺技术、缺设备、缺劳力的困难 ,降低养蚕成本 ,稳定蚕桑生产 ,技术部门与乡村干部群众先后总结推广了小蚕店、联户共育等模式 ,走出了共育新路子 ,但都存在一定弊端 ,如小蚕店销路不稳 ,联户共育节工省本效益不明显等。19…  相似文献   

12.
如东县是蚕桑生产的重点县,也是优质蚕茧生产大县,年饲养蚕种近20万张,生产蚕茧7100吨左右,多年来我县一直实行小蚕共育,蚕农已习惯于小蚕共育,依赖于小蚕共育。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县曾拥有共育室1500余座,参与共育人员9000多人,承担着全县1~3龄蚕的共育任务,形成完整的共育体  相似文献   

13.
“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是我省结合多年发展蚕桑产业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经验,既是发展途径,也是发展方向,更是推动现代蚕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实践证明,小蚕共育利于发育整齐,提升蚕茧质量;利于节省劳力,提高劳动效率;利于节省桑叶,降低养蚕投入;利于合理利用物资,提高规模效应.近年来,“涪城模式”作为蚕桑产业发展的典范,走出了一条“公司+共育户+农户”的路子,为全省蚕桑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共育户作为这一模式的核心与纽带,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结并推广小蚕共育的做法与经验对蚕桑产业提质增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正> 故郡乡西原村蚕桑重点户王林,1983年至1985年,共养蚕18张收入1898.97元,养蚕已成为他家一项主要副业收入。为了帮助乡邻走蚕桑致富之路,经常指导蚕户科学务桑养蚕。他看到不少人家养小蚕技术不过关,1985年组织了小蚕联户共育,义务为乡邻养小蚕。因为他注重科学技术,管理有方,共育的小蚕发育齐,体质健壮,头数足,参加共育的六户均获得了产量高,收入好的效果。乡邻们都称他是共产党的好干部,是西原村养蚕人的好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蚕桑生产的劳力和劳动者素质问题日益突出,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在联产承包后为解决一些农户小蚕饲养难问题,相继出现了小蚕店、联户共育等模式来满足农户需要,但针对小蚕店销路问题.联户共育节工省本效益不明显等.这几年我市部分农户自发形成区别于上述二者的一种共育形式——小蚕饲养专业户“托蚕所”,即农户委托专业户养小蚕的一种有偿服务形式,给当前的蚕桑生产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14年由江安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联合如皋市蚕桑指导站、南通新丝路茧丝绸公司和周庄蚕业专业合作社在周庄村开展小蚕联户共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曾平 《蚕学通讯》2004,24(4):35-35,45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生长特点而推广运用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目前我区已全部实现了小蚕专业化共育,但由于共育户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小蚕共育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达不到共育目的.为此,我们于2002年对全区小蚕共育作了一些改进,以加强共育户的责任心,提高共育技术水平和共育质量为目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郁志华 《蚕桑通报》2012,43(3):46-47
海宁市是蚕桑重点产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海宁市"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的开展,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小蚕共育解决了一些农户在小蚕饲养阶段过程中缺设备、缺技术、缺劳力的矛盾和困难,在保障蚕桑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茧产质量、稳定蚕桑生产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共育蚕种受到大家的欢迎。下面介绍斜桥镇一小蚕共育户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李仕亚  赵义 《四川蚕业》2003,31(3):39-40
“养好小蚕一半收” ,而小蚕共育是养好小蚕的先决条件。搞好小蚕共育不仅有利于蚕儿生长发育 ,同时能够省工、省本、省叶。但是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变更 ,小蚕饲养模式由过去的集中共育过渡到今天的小蚕分户饲养。由于分散经营 ,户与户之间差距大 ,技术指导困难 ,养蚕设施跟不上 ,消毒防病不彻底 ,不加温补湿 ,不精选良桑 ,饲养粗放 ,从而导致小蚕发育不齐 ,发病率高 ,严重影响我县蚕桑生产。为了适应新形势 ,认真贯彻县丝绸公司提出的创建蚕桑专业村的号召 ,在 2 0 0 2年春 ,在经过前几年试点摸索的基础上 ,在姚集镇青年村全面推广小蚕联…  相似文献   

20.
汪亚平 《蚕桑通报》2010,41(4):38-39
<正>近年来,淳安县对"小蚕联户共育"示范和推广工作非常重视。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加大工作力度,出台扶持奖励政策,积极推进"小蚕联户共育"试点和示范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10年春蚕期梓桐镇范围133联户共育点(每个点4~6户蚕农,十五张左右蚕种)保质保量完成"共育养小蚕,十天眠三眠"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