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用仔鹅饲养方式及营养需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妍  杨桂芹 《饲料博览》2004,(12):40-42
近年来,各地养鹅业发展很快,在不少主要产区已成为支柱性产业,并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然而,与人们消费需求的上升和鹅业的快速发展相比,鹅业科学研究进展缓慢。国内外缺乏对鹅的生理生化、营养、饲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系统研究,造成肉鹅饲料配制缺乏科学依据,降低了养鹅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小麦育芽养鹅,可增加饲料来源,显著提高料肉比,缩短饲养周期5天~10天,从而提高养鹅效益.据试验,每公斤小麦经育芽处理,可得6公斤~8公斤麦芽.养1只3公斤~4公斤的商品鹅仅需要4公斤~5公斤小麦、1公斤豆饼、5公斤麦麸及少量鱼粉、骨粉等.  相似文献   

3.
何京 《吉林农业》2003,(4):30-30
养鹅业是继养鸡、养鸭业后又一兴起的养殖业,它十分有前途,我国应该大力发展。 目前我国养鹅业的饲养方式以家庭和个体户为主,规模化的很少,故相关的技术进步也很慢。据调查的大量养鹅户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都知道使用一些全价饲料(由于市面缺乏专业鹅料,普遍使用鸭、鸡料、猪料等代替),但普遍沿袭传统的、简单的饲养方法,育雏成活率很低,防病能力差、管理水平低。为提高养鹅者的技术水平,使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养鹅业的发展,特写此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养鹅不怕精料少,关键在于放得巧”。充分说明了放牧在养鹅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巧”放牧在养鹅中的意义。“巧”放牧可使鹅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强体质,又采食到大量的青绿饲料,既满足了鹅的营养需要,又可节约精料,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5.
1、改养土杂鹅为良种鹅土杂鹅的鹅苗价格便宜、易购,但饲养周期长、饲料转化率低,良种鹅则生长快、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养一只良种鹅要比养一只土杂鹅的经济效益高40~60%,良种鹅80~90日龄体重能达3~4千克,而土杂鹅养至120日龄还达不到出栏体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化养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及对肉食品要求的不断提高,养鹅已成为投资少,见效快的热门养禽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鹅是比较易于饲养的禽类,鹅以食草为主,属节粮型水禽,疾病少,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同时具有建设投资少,生产周期短,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产品经济价值高,效益显著等特点。由于鹅的粗放型饲养特点,鹅产品属绿色食品,在畜禽养殖中,以肉鹅的饲料报酬最高,饲养最为经济。因此,养鹅业在今后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业,但由于广大农民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养鹅效益不能充分体现,甚至亏本。为此,笔者根据多年对养鹅技术的深入调查研究,指导养鹅的实践经验。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养鹅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育雏。由于雏鹅的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完善健全,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力较差,抗病能力较弱,必须加以精心的饲养管理。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可采取如下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1.养鹅前期准备选择好场地,搭建好鹅舍,准备好供暖设施,添置常用设备和器具,搞好入舍前消毒。2.雏鹅阶段饲养管理(1~25日龄)选购优质舒城“四季鹅”鹅苗,保持适宜育雏温度,合理调教饮食,实行分群分圈饲养,适时放牧游水,注意疫病预防和敌害。3.育成期饲养管理(25~60日龄)以放牧为主,补饲精料为辅,加强运动,给足营养。平时要保持鹅舍清洁干燥,消毒用具,勤换垫料,注意观察鹅群健康状况,做好疫病防治工作。4.育肥期饲养管理(60~70日龄)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每天逐渐增加高能量精料的饲喂量,逐渐减少放牧时间,要供应充足饮水,减少运动,保持圈…  相似文献   

8.
由于鹅肉具有许多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又因为鹅的经济价值比较高,管理简便,饲养成本低,所以养鹅业前景非常可观。通过调查和试验研究,发现我省养鹅业潜力很大。要大力发展养鹅业,提高其经济效益,必须充分挖掘鹅业生产潜力。要针对目前鹅业生产中存在的品种混乱,饲料单一,饲养落后和饲养、加工、销售相矛盾等问题,进行优良鹅种的选育和扩繁;建立优化系列饲料生产基地,实行科学养鹅;建立生产、加工配套体系,实行农、工、商大联营。  相似文献   

9.
汇文 《新农业》2003,(7):36-36
鹅是草食动物,鹅肉营养丰富,很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养鹅业发展很快,不少农民都想发展种草养鹅.种草养鹅能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优质牧草饲养鹅的可行性。[方法]以清远乌鬃鹅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草料配比日粮对其生长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鹅日增重依次为:臂型草杂种Ⅰ组(47.10 g),精料组(44.97 g),臂型草杂种Ⅱ组(43.87 g),矮象草组(39.48 g)。臂型草杂种Ⅰ干物质营养含量高且粗纤维含量适中,用其混合精料作日粮对乌鬃鹅的促生长和增重效果最佳。用矮象草、臂型草杂种Ⅰ、臂型草杂种Ⅱ混合精料代替全精料养鹅并不会显著影响仔鹅的发育和酮体品质。80日龄鹅的血清TG和HDL差异不显著,但矮象草、臂型草杂种Ⅱ和臂型草杂种Ⅰ饲养的鹅,TC和LDL都一定程度上低于精料组的鹅。[结论]该研究为发展种草养鹅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 鹅是草食性水禽,种草养鹅无疑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佳途径。以种植1亩牧草为例,适量补充一些精料,全年可循环养鹅400~500只,获纯利2 500元以上。 一、牧草的选择与播种 1.牧草的选择 牧草分为供夏秋季利用和冬春季利用两大类。夏季牧草品种较多,如串叶松香草、苏丹草、俄罗斯饲料菜、菊苣、苦荬菜等;冬季牧草目前仅普通黑麦和冬牧70  相似文献   

12.
1后备种鹅的饲养管理 中鹅养至60~70日龄,经过挑选留作种用,养至性成熟时,称为后备种鹅。 1.1后备种鹅的饲养 后备种鹅,是处于生长发育和换羽阶段,要满足其营养物质的需要。因此,不能过早粗饲,应经过一定时期的舍饲至第二次换羽结束,才可由精料逐步过渡到粗饲,并转入粗饲期。  相似文献   

13.
鹅是草食家禽,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耐粗饲和消耗精料少等特点。一般饲养于夏季:一是气候适宜,二是节约饲料。一般5月底左右进雏,育雏成活率可达98%以上,夏鹅养到60日龄左右,每只鹅平均体重达1.5~2.5千克,不仅增重快,而且雏鹅易管理。整个育雏期间饲料丰富,雏鹅可以采食到鲜嫩的青草,雏鹅生长快,饲养周期短。要提高养鹅效益,笔者建议主要抓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1、喂配台词料.种鹅产蛋期以人工饲喂为主,放牧为辅.要投喂标准配合饲料,以满足种鹅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产蛋高峰期,还必须在饲料中添加0.1%的蛋氨酸,以提高种鹅的产蛋率.饲料投喂量一般每只每天补充精料150~200克,分数次投喂,让鹅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15.
雏鹅经过40~50天饲养,体重达到1.5~2公斤后,便可用人工填饲法培育肥鹅。通常只需10~16天的人工填饲,肥鹅体重便可达到4~5公斤。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们的试验,1公斤小麦经育芽处理可得6~8公斤麦芽,养一只3.5~4公斤的商品鹅需4~5公斤小麦,1公斤菜饼,5公斤米糠及少量鱼粉等即可,无需放牧.采用小麦育芽养鹅,鹅的料肉比显著提高,缩短饲养周期5~10天(即55~60天可出栏),大大降低了饲养的劳动强度,提高了饲养工效.对于土地资源贫乏的地区,尤其冬季缺少青饲料的情况下,采用小麦育芽养鹅,能节省土地资源,增加饲料来源,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小麦育芽的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洪泽县拿出145万元财政经费,对养鹅业实行良种补贴,大幅度提高鹅的良种普及率,促进鹅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到2005年,全县鹅的饲养量达850万只,出栏620万只,鹅业产值达2.77亿元,农民养鹅人均纯收入369元。与2000年相比,鹅的饲养量增长了5.6倍,农民养鹅人均纯收入增加了8.15倍,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鹅产业发展,良种是关键。过去,洪泽农村养鹅品种混杂。包括太湖鹅、皖西白鹅、雁鹅、浙东白鹅、莱茵鹅、灰鹅等,多达8个品种。加之农户采用近亲繁殖,饲养技术落后,一般母鹅年繁殖苗鹅20~25只,仔鹅70日龄体重1.5~1.75千克。为了…  相似文献   

18.
冬鹅是指立冬至冬至这段时间孵化饲养的雏鹅.雏鹅长到40日龄后转入中雏阶段,此时进行短期育肥20~30天,平均体重可达5~7公斤,春节前后正好上市,不但销路俏,而且价钱好,比平时养鹅收入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养鹅业正在稳定蓬勃发展,养鹅业又是节粮型的畜牧业,以草食为主。因此,要快速发展养鹅业,必须控制疾病,制定合理的综合性防控措施。1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鹅的抗病力 1.1把好引种关 引进的种雏和种鹅,必须来自于健康和高产的种鹅群。外来鹅隔离观察20天后,未发现疾病的才允许混入原来的鹅群或鹅场,  相似文献   

20.
鹅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养殖产业,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鹅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在急剧崛起。鹅养殖、鹅屠宰、鹅产品加工,形成了鹅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市场呼唤鹅产业的崛起,但传统养鹅方式已不适于鹅产业发展的要求,阻碍着鹅产业化的形成。秸秆分解剂的诞生并应用于养鹅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养鹅方式,实现了秸秆养鹅,规模舍饲养鹅,常年、多茬、反季节养鹅。养鹅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鹅产业的崛起。而秸秆分解剂是鹅产业崛起的杠杆,秸秆分解剂在养鹅业中全面普及必将推动我国鹅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