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红壤稻田长期种植粮食的三熟制条件下,连续进行了15年钾肥效应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凡施用含有钾素的肥料都能显著提高粮食产量。氮磷化肥增施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以厩肥或稻草还田代替钾肥的增产效果也非常显著。土壤速效钾在年度间虽有起伏波动,但含量高低与所施入肥料中钾素多少密切相关。在粮食单位面积(以666.7m^2计,下同)产量880kg的水平,以有机和无机肥配施,年K2O总投入量24kg,可达到钾素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2.
阐明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性稻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探讨提高红壤性稻田土壤肥力的合理施肥模式。田间试验设CK(不施化肥)、N_1(N 60 kg/hm~2)、N_2(N 120 kg/hm~2)、N_1P_1(P_2O_530 kg/hm~2)、N_2P_1、N_2P_2(P_2O_560 kg/hm~2)、N_2P_2K_1(K_2O 45 kg/hm~2)和N_2P_2K_2(K_2O 90 kg/hm~2),各处理均施用腐熟牛粪作基肥,每季稻草按50%还田,连续10年不同施肥处理下红壤性稻田有机质、氮、磷和钾含量的变化规律。10年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试验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5 g/kg,年均增加0.25 g/kg左右。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比试验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0.35 g/kg,年均增加0.035g/kg,以N_2P_2K_1和N_2P_2K_2处理的土壤全氮增幅最大,平均每年增加0.052和0.048 g/kg。连续10年不施化学磷肥处理(CK和N_1、N_2),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状态。施用化学磷肥处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N_1P_1和N_2P_1处理每年土壤全磷含量增加0.008 g/kg;N_2P_2、N_2P_2K_1和N_2P_2K_2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年均增加0.012~0.013 g/kg。N_1P_1和N_2P_1处理每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约0.8 mg/kg;N_2P_2、N_2P_2K_1和N_2P_2K_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年均约增加1.4~1.6 mg/kg。连续10年不施化学钾肥处理(CK、N_1、N_2、N_1P_1、N_2P_1和N_2P_2),其土壤全钾含量基本上保持不变,而速效钾含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施用化学钾肥处理中N_2P_2K_2土壤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全钾年均增加0.014g/kg。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增施氮磷钾化肥显著提高赤红壤区稻田土壤肥力水平,有机肥的施用是不断培肥土壤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硅钙钾肥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上施用硅钙钾肥(除T2外),能够明显增加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秸秆重和总生物量,增产幅度可达4.6%~12.3%,说明硅钙钾肥在红壤水稻种植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红壤水稻产量可持续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持续生产及可持续性的影响,为水稻的持续性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西进贤红壤性水稻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选取不施肥(CK)、施用氮钾肥(NK)、施用氮磷肥(NP)、施用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5个长期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早稻和晚稻产量的变化,并计算水稻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ustainable yield index,SYI),探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演变的影响。【结果】1981-2005年,与CK相比,NK、NP、NPK、NPKM处理均可明显提高早、晚稻的产量,其中NPKM处理的产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1981-2005年,除NK处理的早稻产量呈极显著下降(70.8kg/(hm2·年))外,其他施肥处理早、晚稻的产量变化均不显著。不同施肥处理下,早、晚稻的SYI值不同,其中NPK、NPKM处理早、晚稻的SYI值均较高,而其他处理的早、晚稻SYI值较低。水稻SYI值与各处理的平均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产量变异系数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可以通过提高水稻产量及其稳定性来提高水稻生产的可持续性,利用SYI评价水稻高产稳产可持续性还需对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5.
6.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5年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5年作物累计产量以紫色土为最高,其次是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壤最低。(2)3种母质生土熟化过程中,对于不同处理,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处理,均能获得较高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施用有机物料稻草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施肥是加速红壤母质熟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3)对于不同处理方式,作物归还条件下其作物产量要高于不归还。(4)供试的3种土壤在熟化的过程中对植被的影响非常明显,在熟化的初期,许多作物在花岗岩发育的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壤上,都生长不好,然而在施有NPK的处理中,马唐草(Dischaemum Schreb)生长特别茂盛(覆盖度100%,高lm),明显地影响了土壤的水热状况,紫色土上马唐草生长不好。(5)种植小麦和黄豆,花岗岩、四纪红土NPK处理靠小区水泥梗边缘要好,小区中间95%部分长势差,叶片淡黄,植株矮小。(6)花岗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壤二种母质熟化24年后(即2005年)种植豆科作物—黄豆和禾本科作物小麦(2006年),其作物产量均表现为:0M>NPK。  相似文献   

7.
叶片作为水稻器官建成的物质基础,与水稻群体中光环境的优劣和光能利用率的高低关系密切。而叶面积指数(LAI)的大小直接与水稻最终产量相关,且水稻冠层中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相关性极显著。文章综述了水稻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叶面积指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优化品种、改善栽培措施等手段增加水稻最适叶面积指数,提高水稻产量,以期为高产水稻适宜叶面积指数的预测及合理冠层结构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以江西进贤红壤性稻田和旱地长期试验为载体,运用模糊数学及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物理质量综合评价及其演化研究。结果显示,土壤物理质量综合评价筛选指标13个:0.25~0.05 mm、0.05~0.01 mm、0.01~0.005 mm、物理性粘粒、0.25~0.05 mm微团聚体、0.05~0.01 mm微团聚体、<0.001 mm微团聚体、团聚度、>5 mm团聚体、1~0.5 mm团聚体、总团聚体、MWD和团聚体稳定率。土壤物理质量指数(SPI)各施肥处理间显著性差异在旱地达三级(a、b、c),在稻田达二级(A、B);稻田的SPI(0.533)高于旱地(0.519),但整体均较低(0.5~0.6)。SPI值表明生产中应平衡施肥(处理NPKM、M和NPK)。除CK、N外其它处理的SPI随时间略增,旱地的SPI整体增幅略高于稻田。  相似文献   

10.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1、3种典型红壤生土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以NPK处理为最高.以CK处理为最低.其大致趋势为:NPK最好,其次是OM,最差是CK.2、3种不同母质,花生生物产量以花岗岩红壤为最高(68034.8kg/hm2),四纪红壤次之(65358.6kg/hm2),紫色土最低(55016.1kg/hm2);花生经济产量以花岗岩红壤为最高(7766.7kg/hm2),紫色土次之(7391.6kg/hm2),四纪红壤最低(56003.5kg/hm2).3、3种典型红壤花生的分枝数都以NPK处理为最多,CK处理为最少.花岗岩红壤花生的分枝NPK处理比cK每平方米多90个,四纪红土花生的分枝NPK处理比CK多66个/m2.紫色土花生的分枝NPK处理比cK多88个/m2.而且,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花生的分枝数比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花生的分枝数多.4、3种典型红壤花生的饱果数都以OM处理为最多,NPK最少.花岗岩红壤花生的饱果数OM处理(平均为103.0个/m2),比NPK处理多55.5个/m2;四纪红土花生的饱果数OM处理(平均为76.Og),比NPK处理多46.5个/m2;紫色土花生的饱果数OM处理(平均为44.5个/m2),比NPK处理多6.5个/m2.5、3种典型红壤花生的100果重,其趋势同花生的饱果数.都以OM处理最重,NPK处理最少.花岗岩红壤花生的100果重OM处理(平均为102.9g)比NPK处理多44.22g,四纪红土花生的100果重OM处理(平均为103.1g)比NPK处理多34.91g,紫色土花生的100果重OM处理(平均为103.8g).比NPK处理多38.1g.  相似文献   

11.
红壤旱地施用微孔肥对花生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种富含钾硅钙的微孔肥为研究对象,于2012和2013年设置了不同用量微孔肥的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微孔肥施用量对花生产量、秸秆和籽粒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肥可以显著提高花生产量,且花生产量随微孔肥的用量增加而增加。与CK相比,ML(600 kg/hm2)、MM(900 kg/hm2)和MH(1200 kg/hm2)处理的花生产量比不施肥增加27.0%~79.25%,比K0处理(施化肥)增加8.9%~53.2%。连续2年的养分分析显示微孔肥可以显著提高花生籽粒和秸秆的养分含量,且微孔肥的用量越高,花生秸秆和籽粒中的氮、磷、钾、硅和钙的含量越高,在2012年,微孔肥处理的秸秆氮、磷、钾、钙和硅含量分别比CK增加51.8%~80.8%、39.6%~45.2%、174.7%~216.8%、34.5%~58.2%和16.3%~34.4%,比K0分别增加46.3%~74.3%、35.2%~40.6%、34.8%~55.4%、17.5%~38.1%和10.4%~27.6%。2013年的结果与2012年基本一致。在花生籽粒中,微孔肥处理的籽粒氮、磷、钾、钙和硅含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但与K0相比,除了籽粒的磷含量没有显著增加之外,其余养分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微孔肥是提高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和植株养分吸收能力的重要途径,且用量越高,增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红壤性水稻土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动态变化。[结果]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土壤DOC含量的变化趋势呈现为水稻分蘖期低、抽穗期高、结实期低、成熟期高;而与移栽前相比,水稻收获时土壤DOC含量增加明显。[结论]种植水稻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质量。  相似文献   

13.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颖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50-8553
采用28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氮含量从高到低顺序均为:NPKM〉M〉NPK〉CK,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氮含量,即促进了土壤氮库的积累;且不同施肥处理A、P层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氮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无机肥配施有机肥可使土壤氮素各形态含量均显著提高,是提高土壤氮素肥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有机肥料用量对低产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 a在中低产水稻土上进行有机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使水稻经济产量平均增产25%,而秸秆产量增加效果高达47%;在低量有机肥料处理中,养分的农学效率为6.3 kg,肥料养分利用率36.8%,高量处理中养分的农学效率只有1.7 kg/kg,肥料养分利用率仅为20.8%,有机肥料最佳施用量在15~30 t/hm~2。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快速培肥土壤,3 a后,土壤中的OM、全N、全P、有效N、有效P和有效K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8.0%、9.6%、20.0%、8.2%、183.1%和21.5%。其中以增加土壤全P和有效P效果最为明显,有效P平均增加183%,土壤OM也增加8%,全N增加9.6%。有机肥料能够快速培肥稻田土壤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验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江西的应用效果,我们于2012~2013年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分蘖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足基本苗的条件下,应用"三控"施肥技术,分蘖肥于早稻栽后13 d、晚稻栽后11~14 d施用的增产及调控产量结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氮是南方黏瘦型中低产田重要的限制因子。研究长期施肥对黄泥田团聚体中氮素累积及有机氮组成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及土壤氮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黄泥田36年定位试验中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全量稻秸还田(NPKS)4种处理耕层土壤,采用湿筛和Bremner有机氮分级方法,分析团聚体氮素累积与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分配的变化。【结果】施肥处理>2 mm团聚体全氮含量较CK显著增加12.7%—51.9%(P<0.05);NPKM与NPKS处理>2 mm团聚体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较CK分别显著提高24.7与20.0个百分点(P<0.05)。施肥处理>2 mm团聚体酸解性氮与非酸解性氮含量分别较CK增加10.1%—36.3%与20.7%—100.5%,并相应提高两组分对原土全氮累积贡献率,NPKM与NPKS处理增加尤为明显。对于>2 mm团聚体,施肥处理酸解铵态氮含量较CK显著增加17.2%—40.4%(P<0.05),以NPKM处理增加最为明显;酸解氨基酸态氮与酸解未知态氮含量分别以NPKS与NPKM处理增加最...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25a(1979~2005年)的不同种类有机肥料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等氮等磷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处理间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CK比较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施肥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最低,其次为单独施用化肥,但比CK高3.7%,与秸秆和绿肥配合化肥处理间差异不明显;从松结态和稳结态腐殖质与紧结态腐殖质的比值看,以单施化肥最高(0.898),而施用有机物料后比值均有所降低;单独施用化肥处理的胡敏酸含量最高;增施有机物料特别是有机无机结合,可以增加土壤微团聚体的团聚度和团聚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选择三个土壤钾素丰缺不一致的稻田,研究施用钾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个土壤钾素丰缺不同的稻田中,施用钾肥都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各施钾处理比不施钾增产4.08%~25.88%.在速效钾中低含量和高含量水平下,钾肥(K2O)的经济施用量为80 kg/hm2和45 kg/hm2;而速效钾低含量水平下,早稻的经济施钾量是100 kg/hm2,晚稻是60 kg/hm2.不同钾肥施用量对收获后稻田土壤的有机质、氮素、磷素和钾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镁肥对红壤饲用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原位红壤土不同的镁肥(碳酸镁)添加量对饲用大豆的叶绿素、株高、生物量、ADF和NDF含量、粗蛋白、可溶性糖及K、Mg、Ca含量的影响。[结果]适量镁肥(100 mg/kg)可显著提高大豆植株的生物量、粗蛋白以及镁元素的含量,但对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均无显著影响;低量镁肥(20 mg/kg)的施用对生物量、粗蛋白以及镁元素的作用效率降低,过量镁肥(200 mg/kg)反而会抑制大豆叶片中钙元素的含量。[结论]在红壤上施用适量的镁肥可提高饲用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农田合理施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增施钾肥对冷浸田水稻生理及植株铁吸收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钾缺乏、Fe2+毒害是影响冷浸田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冷浸田水稻生长生理、植株铁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相比,增施钾肥孕穗期水稻叶绿素a+b和光合速率分别增加10.27%~28.40%、11.40%~29.31%,孕穗期与成熟期根系活力分别提高10.53%~22.67%、27.71%~48.62%,成熟期稻谷产量增加4.93%~14.77%。施肥能促进植株体内钾的吸收和抑制根系对铁的累积。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与成熟期,根系铁含量分别降低0.04~0.73、0.33~0.95及0.62~0.82个百分点,此外在分蘖期水稻根系钾与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6**)。增施钾肥能够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与运输,同时较好地抑制铁的累积,因此增施钾肥是发挥冷浸田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