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高要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高要市2007~2008年连续2年开展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每667 m2产量早季增加26.98 kg、晚季增加52.95 kg.增产率分别为7.29%和12.64%;早季节省氮肥28%、节约肥料成本18%左右,晚季节省氮肥13%、节约肥料成本14.5%;每667 m2纯收益增加85.76-139.45元:氮肥利用率提高22.2%-59.5%,产投比提高11.3%-15.6%;同时,水稻"三控"施肥处理的稻株更健壮、抗倒性和抗病虫能力更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危害率分别减少了21.97%和48.00%. 相似文献
3.
4.
5.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新会区的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在江门市新会区开展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三控"施肥法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减少17.64%、38.81%和20.79%;肥料总量及其成本分别比对照减少23.56%和25.24%;增收节支20.54%,产投比提高52.88%2年的示范推广均取得了省肥抗倒、节本增效的明显效果.为"三控"施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规程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25
从氮肥总量控制、氮肥的分阶段调控、磷钾肥的施用和其他配套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规程:并指出应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规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2008年早、晚造存茂名市茂南区的示范结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比习惯施肥每667 m2可增产3%~10%,增收节支80-100元,产投比提高20%~60%,节约肥料成本20%~40%,肥料偏生产力提高10%以上.同时,"三控"施肥技术抗倒性强,病虫害减轻,在茂南区不同地点、季节、品种表现一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1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省肥省药、节本增效的施肥新技术,其主要生物学基础是:(1)氮肥利用率与总施氮量、基蘖肥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穗粒肥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基肥,后者又高于分蘖肥,因此应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实行氮肥后移;(2)分蘖速率由群体已有茎蘖数、叶片含氮量和叶面积指数共同决定,提高成穗率要从控制最高苗数和提高已有分蘖成活率两方而人手,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适当控制幼穗分化前生长速率和提高幼穗分化后生长速率,是提高群体成穗率的重要物质基础;(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主要由气候条件和植株群体指标决定,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最高茎蘖数、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抽穗期群体透光率呈负相关,为通过群体调控减少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银昌祝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4,(3S):116-116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对水稻的种植和增产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水稻节本增效、高产稳产,且对环境危害小,使稻米安全具有保障。本文以广东省雷州市的水稻种植为例,分析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技术特点及其实际应用效益,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家焕 《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13,(6S):107-107
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进行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苗峰,增加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用量,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实现高产稳产,提升稻米食用安全性。是一项值得在水稻生产中推广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增进稻米安全的技术.2008年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为龙川县粮食高产创建的主推技术,在龙川县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泰和县双季晚稻"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幅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机理是在栽足基本苗条件下,通过控肥(控制氮肥总量、适量氮肥后移作穗肥),实现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降低高峰苗数,提高成穗率),控病虫害(调优群体结构、减轻病虫害),达到节肥增产提效目的。该文主要探讨了"三控"施肥氮肥不同的调减幅度对水稻农艺状性、产量构成和单位面积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晚稻以施纯氮11.7kg/667m~2、按基、蘖、穗肥5∶2∶3的比例,且蘖肥在抛栽后11~14d施用的处理产量最高、效益最佳,该处理表现为生育期适中,生育稳健、抽穗整齐,群体结构与穗粒结构协调,灌浆期较长,结实率和饱满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