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莎草为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作物栽培。主要利用它的地下块茎——油莎豆(油莎果)。油莎豆含油率高达19.6—22.5%,可作食用油或工业用油。油莎豆可生食和煮食。茎叶可作饲料、造纸或编织原料。油莎草具有抗旱、耐捞、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性,几年来在我省风砂干旱地区,山坡丘陵或多雨肥沃地区,生长都很好,产量也高。我省有40个县(市)栽培,1974年栽培面积比1971年增长20余倍。在风砂地上种植亩产  相似文献   

2.
油莎草(Cyperus esculentus L.)是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热带、亚热带,在北温带也能生长良好。在生产中可作一年生作物栽培,主要利用它地下形成的块茎—油莎豆(又名地下扁桃)。油莎豆富含营养,据报道它含淀粉25—30%,糖分12—20%,油分29%左右,树脂7%,纤维素2.5—3%。此外,还含极为丰富的甲种维生素及少量蛋白质、丙种维生素。油莎豆可供生食和煮食,又可供工业和药用。油莎豆所提炼的油是一种金黄色的非干性食油,质优味美,仅次于橄榄油,可与花生油媲美,而且易于保存,经久不坏。油莎草  相似文献   

3.
<正>油莎豆,是油莎草的别称,又称地下板栗、地下核桃等,属一年生莎草科莎草属植物,是一种抗逆、高产、优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备的作物。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苏联、保加利亚和朝鲜先后引入油莎豆,开始在北京等地试种。其中,从保加利亚引进的圆粒豆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新疆和内蒙古种植,每亩产量高达400~500千克,含油量约为25%。2010年之前,全国油莎豆种植面积不足1万亩,2018年形成规模种植,增加至10万亩,  相似文献   

4.
油莎豆简介     
油莎豆,亦称油莎草,属莎草科莎草属,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在生产上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主要利用它的地下茎。原产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国家;1960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保加利亚引进我国。目前,全国已有十六个省(区)进行了栽培,其中,湖北、湖南、广西、河北、辽宁、陕西等省(区)栽培较多。  相似文献   

5.
果间种植油莎豆效益高哲盟莫力庙种羊场近两年来,利用果树、葡萄行间种植油莎豆,亩收入均在万元以上。油莎豆是一种稀有、珍贵的作物,适宜沙性土壤栽培。地下结豆,亩产1000公斤以上,含油量高达30%以上;地上长针状饲草,亩产15O~250公斤,猪、牛、羊都...  相似文献   

6.
通过4年来油莎豆在河南民权林场黄河故道沙地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出了在当地立地条件下的丰产栽培技术,并对油莎豆的应用前景和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蓖麻、乌桕、油莎豆3种能源植物为研究对象,设计单一植物栽培和两两混合栽培6种处理,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和化学法分别分析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及土壤酶活性情况。结果表明:栽培模式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对31种碳源的平均利用率(AWCD),其总体趋势为:乌桕与油莎豆混栽乌桕与蓖麻混栽蓖麻与油莎豆混栽油莎豆单栽蓖麻单栽乌桕单栽;不同栽培模对土壤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有影响,且混合栽培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均高于单一植物栽培的。可见,油料植物混合栽培不仅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碳代谢能力和提高土壤酶的活性,还有利于土壤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省委关于大力发展木本油料生产的指示下,我县从1974引种油橄榄以来,迄今已发展到22万株。为了促进油橄榄生长,使能早日普遍开花结果,我们于今年三月,从达县、南江引进油莎豆700斤,分别试种在中太、富顺、城郊、古井等11个区,19个公社的油橄榄林地,共收油莎豆11,680斤,一般亩产600斤,最高亩产达1,100斤。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利用热带人工林下弱光资源,在云南开割橡胶园,通过定量的叶片生理和结构指标聚类分析,同时结合定性的引种试验,综合评价了8种豆科覆盖绿肥的耐荫性。8种绿肥按其耐荫性强弱可划为3类,第1类,耐荫性强的绿肥,假地豆、硬毛宿苞豆、大叶山蚂蝗、大叶拿身草,长势好且能完成其生活史。第2类,耐荫性中等的绿肥,距瓣豆、羽叶决明,长势好或能完成其生活史。第3类,耐荫性弱的绿肥,十一叶木蓝、毛蔓豆,长势差且未能完成其生活史。  相似文献   

10.
品种的选择。做为鲜切花的月季应具有耐插性好、不易枯凋、花瓣厚实,叶片漂亮、少刺等特点。常用做切花的品种有:萨蒙莎、大师、胜利红、黄金时代、淘金热、祝福、索妮亚、罗密欧等。  相似文献   

11.
丽豆(Calophaca sinica Rehd)也被称为中国丽豆,其有深根性,耐旱、耐寒、耐瘠薄等特点。笔者从母树林选址、母树林建设、采种3方面介绍了丽豆采种母树林的建设技术,又从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3方面总结了的豆水浸法大田育技术。最后,从造林密度、造林方式、造林地管理等方面阐述了丽豆的造林技术。丽豆栽培管理技术研究,既填补了国际国内本项技术的空白,也可在生产实践中指导提高管理水平,不仅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也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80—1982年,从海南岛引进20多个热带绿肥品种,在湘中丘陵区试种。结果表明,四季绿豆、响铃豆和矮刀豆等绿肥品种在引种试验区表现良好,具有生长快、有效根瘤多、耐干旱、耐刈割等优点。可在经济林幼龄林地上作为优良固氮绿肥复盖作物栽种。  相似文献   

13.
元谋干热河谷木豆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augh),又名树豆、千年豆、三叶豆、鸽子豆、蓉豆、柳豆、扭豆、黄豆树等,英文名Pigeonpea或Red Gram。原产于印度,是印度、东非和加勒比地区的重要经济树种,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种木本食用豆科作物。木豆属短日性多年生常绿灌木,喜温暖气候,最适生长温度18~34℃,海拔1400m以下的滇中及滇中以北地区的产量最高;耐旱,降雨600~1000mm最适;耐瘠,土壤要求不严格,pH值5~7.5。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豆猪肉”是含有猪囊尾蚴的猪肉,也称“米星肉”。系钩绦虫病的感染源。根据食品卫生检疫的规定,轻度感染的“豆猪肉”必须经过冷冻、高温和盐醃等无害处理后,才能减价出售。而重度感染的“豆猪肉”,只能作工业练油用。随着毛皮动物饲养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饲养场开始利用“豆猪肉”饲喂狐类(银、兰狐),“豆猪肉”占饲料总量的70%以上。这是肉食加工部门  相似文献   

15.
山毛豆属蝶形花科灰叶属,又名印度豆,白花灰叶豆,灰毛豆。喜光,耐干旱,耐瘠薄,耐酸性土壤,在疏松的砂壤上生长良好。萌发能力强,幼苗生长快,温度在0℃以下幼苗会发生冻害,苗期抗旱能力较差。山毛豆原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的海南岛、广西、我省西双版纳及河口海  相似文献   

16.
PVC扣板光油     
本文介绍的PVC扣板光油包括紫外光固化高光PVC扣板光油及高光、耐黄变PVC扣板光油。此两产品用于PVC扣板辊涂,通过紫外光辐照快速固化。与普通扣板光油相比,高光PVC扣板光油具有更高的光泽度和极佳的附着力。高光高耐黄变PVC扣板光油,除具有较高的光泽和良好的附着力外,还具有优异的耐黄变性,属于高档PVC扣板光油。  相似文献   

17.
<正> 三叶豆(Cajanus cajan(L)Mill SP)是我国新老紫胶产区紫胶虫Loccifer lacca Kell的优良寄主。为多年生灌木,具有生长快、投产早、产胶量高、胶质好等优点。一般2年生即可放胶;在广东、广西、福建等省,1年生即可投产。但三叶豆树形小,耐虫力较乔木寄主差,放胶量过多,常导致三叶豆成片死亡。为寻求三叶豆树的适宜放种量,我们作了夏、冬两代放养试验。现将试验所得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供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油用牡丹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多年生小灌木,花可以观赏,根可入药(丹皮),牡丹籽可以榨油,具有多种效益。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牡丹籽产油率高、油质优,牡丹籽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2%,多项指标都超过了以高档著称的橄榄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之一。现在用于生产中的油用牡丹有凤丹和紫斑两个品种,其中紫斑又分为嫁接和实生品种。1油用牡丹的栽植1.1选地与整地选地:按照油用牡丹GAP标准选择园址,园址排水良好,通风向阳,以沙质壤土为好。要求土壤疏松透气、排水  相似文献   

19.
一种胶园优质覆盖作物——绊牛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试验观察,绊牛豆具有植株养分丰富、含量高,抗病虫,耐瘠,种植简便和产鲜青量高等优点,在橡胶林内种植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节约生产成本、促进胶树生长等功能,是橡胶林内优质的覆盖作物。  相似文献   

20.
<正> 据报导,兰花毛蔓豆(橡胶未成林时种植的),在荫蔽度很大的10龄胶林下仍能继续生长,有很好的耐荫蔽性。胶园里如能普遍用兰花毛蔓豆作人工活覆盖,无疑对于保持水土、增加肥源、提高地力、减少胶园火灾以及提高胶树产量等都有重要作用。它在原产地菲律宾,种子产量很低、售价昂贵。为解决种苗问题,我们进行了插条试验。1980年建立种苗基地1.5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