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黄炎坤 《北方牧业》2004,(21):15-15
在过去的25年中,我国蛋鸡生产发展经历了城市郊区机械化养鸡,农村重点户和专业户养鸡,中小规模养鸡的发展历程,目前处于大型集约化与中小规模养鸡共同竞争的局面。在1994年以前,国内蛋鸡总的饲养量不足,只要在蛋鸡饲养过程中不发生大的疫情,生产效益都是比较理想的。也正是这种稳定的生产效益促使了许多地方政府和农民把蛋鸡饲养作为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我国蛋鸡生产经历了城市郊区机械化养鸡、农村散户养鸡、专业户养鸡和规模户养鸡的发展历程,目前开始呈现大型集约化和规模化养鸡共同竞争发展的局面。90年代中期以前在国内蛋鸡饲养总量相对不足时,只要在蛋鸡饲养过程中不发生重大疫情,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然而.90年代后期以来,虽然在养鸡生产过程中推广了家禽育种、全价配合饲料和科学的禽病防治技术.蛋鸡生产效益并没能取得应有的生产效益。通过调查后,我们认为在目前情况下.蛋鸡饲养管理水平的落后是导致蛋鸡生产效益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省专业户蛋鸡饲养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其饲养成本低,竞争力强,因此我省绝大部分蛋鸡是由农村专业户饲养。农村专业户饲养蛋鸡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实际生产中还存有不少问题,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现将一些较为普遍性的技术问题提出,并加以分析讨论。1加强后...  相似文献   

4.
现代蛋鸡生产道理上讲应该是应用现代化科技,利用饲养管理新概念及新观念,使现代化鸡种尽量地发挥出高生产性能,达到现代蛋鸡高生产水平,获取高效益及高利润。然而,目前我国许多蛋鸡饲养地区,虽然拥有优秀的品种,但由于没有充分利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概念及观念,饲养管理不当和营养供给不合理而造成开产延迟、达不到产蛋高峰、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短、死淘率高、蛋壳质量差等,未能发挥优秀品种所具有的高生产水平的遗传潜力,导致丁现代蛋鸡生产水平低下,距品种推荐的生产水平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5.
刘业兴 《四川畜牧兽医》2000,27(Z1):118-120
通过对蛋鸡市场准确预测、合理安排生产、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以降低成本 ,走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科学饲养蛋鸡的途径 ,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福清市从1985年开始饲养蛋鸡,至今已有20 多年,蛋鸡生产方式最初为零星地面平养及部分竹架笼养。自1986年福清太城种鸡场建成投产后,蛋鸡饲养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饲养量最高年份存栏 400多万羽,2005年仍存栏350万羽。20多年来,福清蛋鸡专业户为市民提供大量的蛋、肉产品,为繁荣市场、解决菜篮子问题作出了贡献。但在蛋鸡生产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市蛋鸡业, 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蛋鸡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饲养蛋鸡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节本增效将成为广大蛋鸡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途径和方法。一提高生产水平提高蛋鸡生产水平,降低饲料消耗,首先是要给鸡创造标准环境,鸡舍温度维持在15~25℃,降低有害气体含量,控制NH3浓度不超过5m g/kg,CO2浓度不超过2000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蛋鸡规模化饲养的发展,蛋鸡养殖者对现代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充分发挥现代鸡种的生产性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但是,许多养殖者虽然饲养了优秀的品种,但由于没有树立科学的饲养管理观念,导致蛋鸡生产中饲养  相似文献   

9.
《北方牧业》2003,(24):6-7
<正> 我国蛋鸡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后的一个平台期,主要表现在蛋鸡的饲养量、产蛋量和全国人均产量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多年,而且还将可能持续下去,围绕蛋鸡业的饲料加工业、疫苗兽药和交通运输体系已经比较健全。但纵观我国的养鸡业,以及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蛋鸡的生产技术水平多年来没有什么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比如,我国的蛋鸡品种主要从国外引进,国内自主培育的蛋鸡品种遭受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市场份额较低,而且我国蛋鸡育种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育种群体也比较小。用于我国蛋鸡研究开发的经费主要由政府出资,企业无力投资科研开发。即使在蛋鸡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研发经费也不足企业销售额的0.5%。在蛋鸡从业人员方面,我国蛋鸡生产以千家万户饲养为主要方式,蛋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生产现场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商品蛋鸡饲养为家庭饲养,蛋鸡的饲养规模还比较小。在蛋鸡业的投资方面,由于蛋鸡业的风险比较高,回报比较低,  相似文献   

10.
蛋鸡养殖地区继续向华北、东北集中。全国将建立20个左右大型蛋鸡养殖集团。受到玉米、粕类产品成本影响,华南、华北商品蛋鸡养殖业逐渐萎缩;非粮食主产区的华南、西南、华中等地区将压缩蛋鸡饲养数量,从华北地区调运鲜蛋数最增加。商品蛋鸡生产向小规模(年存栏在2万只以下)转化。一方面商品蛋鸡养殖主体由大规模机械化养殖向农户小规模区域性转变。北京、上海等大型企业90%退出商品蛋鸡养殖。全国大规模国有蛋鸡企业90%将转化为非国营蛋鸡生产。从饲养规模上,饲养蛋鸡存栏数量超过20万只以上的企业,由原先的18家下降到目前的3—4家。全闰产区鸡蛋价格呈现华北、东北地区比较低,华南、沿海地区相对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一、蛋鸡业发展概况 开改革放以来,蛋鸡业以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饲养密度大、占地面积小,节省人力、劳动效率高等特点,成为畜牧业中发展较快的养殖业。规模化养鸡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生产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加之80年代以来,随着畜牧业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国家对家禽业实行了放开搞活政策,在良种引进、养殖技术、工艺设计、设备制造、饲料牛产、疫病防制等方面进行了相当大的投资和建设,使我国蛋鸡饲养业的良种繁育体系、商品蛋鸡生产体系、机械设备制造体系、配套饲料加工体系、兽药添加剂生产体系初步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优秀蛋鸡品种在我国均有饲养,但是我国的蛋鸡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见表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绿壳蛋鸡生产性能、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笔者于2006年3—5月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鸡场进行了饲养绿壳蛋鸡与海兰褐壳蛋鸡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饲养绿壳蛋鸡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我国蛋鸡生产经历了农村散养、专业户小规模饲养和规模化养鸡的发展历程,目前开始呈现大型集约化和规模化养鸡共同竞争发展的局面。值得提出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蛋鸡饲养总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只要在蛋鸡饲养过程中不发生重大疫情,都能够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这也正是之后数年内我国蛋鸡饲养数量增长较快的主要因素。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相似文献   

15.
机械化笼养蛋鸡由于饲养密度大,经济效益好,现已被广泛应用。但也因实行密集的机械化生产,管理技术、饲养环境和营养水平等成了影响蛋鸡生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饲养密度。夏季天气炎热,正值鸡群产蛋高峰,因舍内空气潮湿、污浊,各种病原微生物易生长繁殖,诱发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从而使鸡发病率增高,采食量降低,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且蛋重变小,蛋壳变薄,破蛋增加,产蛋量下降,给蛋鸡生产带来损失。密度过大会限制鸡的活动、采食和休息,引起空气污浊和湿度过大,且易导致发生啄癖,影响生产。为了探讨与研究饲养密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作用,我们对我市某鸡场进行了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第一鸡蛋生产大国.2008年鸡蛋的总产量达2000余万吨.但是土鸡蛋及仿土鸡蛋大概仅占到市场总量的8%左右(包括农村千家万户散养土种蛋鸡、一些企业饲养的笼养土蛋鸡和仿土蛋鸡所产的蛋).绝大部分鸡蛋是罗曼、海兰等高产蛋鸡所产的蛋。我个人认为,三年、五年乃至十年以后,土鸡蛋的市场将在整个蛋鸡生产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笼养蛋鸡由于饲养密度大,经济效益好,现已被广泛应用.但也因实行密集的机械化生产,管理技术、饲养环境和营养水平等成了影响蛋鸡生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饲养密度.夏季天气炎热,正值鸡群产蛋高峰,因舍内空气潮湿、污浊,各种病原微生物易生长繁殖,诱发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从而使鸡发病率增高,采食量降低,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且蛋重变小,蛋壳变薄,破蛋增加,产蛋量下降,给蛋鸡生产带来损失.密度过大会限制鸡的活动、采食和休息,引起空气污浊和湿度过大,且易导致发生啄癣,影响生产.为了探讨与研究饲养密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作用,我们对我市某鸡场进行了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8.
我国蛋鸡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中华 《中国家禽》2003,25(18):1-5
我国是禽蛋生产大国,作者通过分析现阶段蛋鸡存栏量、平均饲养水平、饲养利润,提出提高蛋鸡生产利润的途径,为从业者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9.
蛋鸡生产的社会需要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蛋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品的要求。而对生产企业养鸡场来说,企业的需求是:最高的生产水平,最低的生产成本,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蛋鸡饲养管理未来的技术必须是服务于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蛋鸡生产的趋势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蛋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甚至有机食品的要求。而对生产企业养鸡场来说,企业的需求是最高的生产水平,最低的生产成本,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蛋鸡饲养管理未来的技术必须是服务于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现将其发展趋势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