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州的赤红壤上进行六种农作制的五年试验表明,所有衣作制的氮平衡均盈余,其中水稻连作的农作制氮盈余较少,而含豆科作物者尤其是牧草大绿豆混播及双季稻冬种绿肥盈余最多,后者年亩增加氮素约10kg;各农作制氮盈余的原因是具有较高的氮肥效率和土壤全氮量显著增加。磷平衡在所有农作制中皆为亏损;磷肥效率低,多数衣作制投入的磷约有1/3移至耕层以下。钾平衡在含水稻的衣作制中亏损艮大,旱作者接近平衡或盈余;钾亏损的原因是含水稻的农作制钾的淋失量大,平均达投入的44%:土壤经种植五年后钾含量一般只能维持原有水平。养分平衡状况表明,供试六种衣作制中,油一茨和牧草混豆科作物两个农作制最有利于养分平衡,亏损较少,其次是油—稻和稻—肥两个农作制亦较有利于养分平衡。试验还说明稻秆和豆科作物基秆回田是维持农作制中氮平衡、钾平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棉区农作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植棉已有七、八百年历史,其棉区农作制的演变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 十七世纪初,棉区已采取稻棉轮作、冬季休闲或种绿肥,人口较密的地区则为棉麦两熟,此时棉麦套种尚处于萌芽阶段; (二) 十七世纪前期到新中国成立的三百多年中,由于人口增加,一年一熟的棉田渐渐减少,棉麦两熟的越来越多; (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棉粮兼顾,因此棉区的农作制有下列一些转变:1.稻棉轮作区原来以植棉为主,现在水稻渐占较重要地位。2.旱粮棉区的棉农创造了多种棉花和粮食作物的间作套种方式。3.1965年起,有些地方以玉米与棉花间作,但对棉花生长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大足县生态农业试验区,通过对豆科牧草与粮作轮作、粮粮轮作和果园间种豆科牧草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将豆科牧草纳入耕作制是旱地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 江淮丘陵地区是我省主要水稻产区之一,稻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左右.五十年代前后,这个地区部分稻田原实行中稻一休闲(冬沤或冬干晒垡) 的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五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进行了沤改旱、一熟改两熟、单季稻改双季稻、发展油稻稻等耕作改制,熟制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这个地区北部和中部稻田;多实行稻麦两熟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南部稻田多实行肥稻稻或油稻稻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由于熟制类型单一,多数是复种连作,导致稻田土壤结构变坏,肥力日趋衰退,影响农作物持续增产.实践证明,实行多种复种方式相配合,建立用养结合、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湖南省农作制度的演变过程和现有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采用比较分析,对现有稻田、旱地、棉田高效农作种植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从"优化农田种植业结构,建立粮、经饲三元农作技术体系,发展多熟农作种植模式;发扬精耕细作的传统,大力推广早地多熟种植技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科技为先导,通过集成创新,促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的发展;实施农业科技产业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增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作制度的改革,提高复种指数,发展现代农作制种植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盐土覆盖农作制的原理与实施意见包括六个紧密相连的环节:按照土壤盐分与肥力等级制订土地利用方案;粮—棉—绿肥轮作;兴建条田和排水墒网;种植牧草;造林;建立其他原料基地。并根据本区的具体条件、土壤类型、利用方向,划分出如下七个土壤改良利用分区:1.通南江海平原,2.串场河东平田,3.盐城沿海,4.射阳河下游平田,5.古黄河三角洲,6.海州湾沿海,7.苏北海岸带。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适于河北省农作区节水、丰产、高效的作物种植形式,于2018-2019年分别在河北农业大学清苑试验站和辛集市马庄试验站进行了4种种植模式的比较试验.采用4个小麦品种、8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春玉米一熟种植(T1)、青贮-粒用玉米一年两熟(T2)、双季甜玉米(T3)和传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CK)4种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盐城市加大了发展饲料饲草业的力度,全市种草养畜有了新的进展。全市现有牧草种植面积达 3.5万亩,主要以紫花苜蓿、鲁梅克斯、黑麦草、菊苣等居多。为推进全市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调整步伐,解决饲料饲草业存在的问题,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如何加快我市饲料饲草的发展进行如下阐述。 种植模式 复种轮作 在大田中牧草和粮食作物进行复种轮作既可修整农田,又可提高种养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①水旱轮作地区 :适宜秋播冷季型越年生牧草或牧草绿肥兼用品种,变稻-麦为稻-草或稻-草 (肥 )复种,其…  相似文献   

9.
第2届亚洲稻鱼农作制研讨会于1989年10月23—27日在菲律宾的谷仓——新怡诗夏省姆纽兹召开。孟加拉、中国、联邦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南朝鲜、菲律宾、泰国等11个国家和亚洲开发银行等8个国际机构的7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在灌溉稻区、等雨稻区、沿海和深水稻区试验站和农户田间进行稻鱼研究的进展情况;(2)讨论在试验站和农户田间分别进行稻鱼研究的不同方法;(3)技术推广的计划和策略;(4)促进稻鱼农作制的信贷计划等。会后,此届会议的论文将与第1届会议的论文合编成一本稻鱼研究的会议论文集。  相似文献   

10.
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 水旱轮作地区。适宜秋播冷季型越年生牧草或牧草绿肥兼用品种,变稻——麦为稻——草(肥)复种。可用品种为黑麦草、冬牧70黑麦、紫云英、苕子、金花菜、箭舌豌豆等。也可采用饲料作物与牧草轮作的方式,变稻——麦为饲——麦、草——饲或草——草复种。可用品种有春播的饲用玉米、狼尾草、苏丹草、苦荚菜、籽粒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丽水市莲都区种植的西瓜都是采用西瓜—菜(稻)或西瓜—西瓜种植模式,随着当前农作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农民发展新三熟种植模式,莲都区建立了西瓜—西瓜—玉米和西瓜—木瓜—迷你番薯2种种植新模式示范推广基地,阐述了其实施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效,总结了其主要做法与体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分析中国北方地区的热量和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以及北方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和种植制度界限变动情况。【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4个省(市、自治区)308个气象台站地面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热量和降水资源的年际和空间变化趋势。结合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指标,分析从1950s—1980年和1981—2007年种植北界的空间位移情况。在种植制度北界变化敏感地带选择典型站点,运用作物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法计算由一年一熟春玉米、春小麦及冬小麦种植模式改变为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导致的作物生产潜力变化。【结果】(1)中国北方地区气温普遍升高,≥0℃积温带北移西扩,温度上升的累积效应十分明显,≥0℃积温为每10年升高65.5℃。年降水量呈带状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全区年降水量呈减小的趋势,年降水量每10年变化-90—23mm,平均为每10年减少10.6mm。(2)在热量和降水共同影响下,北部中高原半干旱凉温作物一熟区(Ⅱ)面积减少,东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Ⅲ)在东北地区面积增加,而在西北和华北地区面积减少,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Ⅳ)面积增加,黄淮海水浇地二熟旱地二熟一熟区(Ⅵ)向北移动,总体而言北方地区东北部种植界限空间位移显著,而西南部变化不明显。(3)在种植制度北界变动的敏感地带,作物生产潜力明显改变:在东北平原丘陵半湿润温凉作物一熟区变化为一年二熟区,作物生产潜力增加1979kg.hm-2,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周年产量增加15.3%;在东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改变为一年二熟区,作物生产潜力增加7912kg.hm-2,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周年产量增加155.2%;在东北西北低高原半干旱温凉作物一熟区春小麦种植改变为春玉米,作物生产潜力增加2873kg.hm-2,相当于单位面积土地周年产量增加51.7%。【结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域内≥0℃积温增加,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种植界限敏感区域种植北界明显北移西扩,种植界限变化敏感区域内因种植模式改变带来单位土地面积周年作物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杭州巿萧山区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向"经、经、粮"等新型农作制度转变。2011年,对四季豆、豇豆、芜菁一年三熟种植模式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早春四季豆亩产量1800kg,  相似文献   

14.
苏南农区畜牧业,正逐渐向节粮型的商品养殖业转化,尤以城郊型奶牛业和人工淡水渔业的发展最为迅速。为节约粮食,降低饲养成本,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利用丘陵坡地,农田隙地,鱼塘圩埂,种植优质牧草,以草换奶、换鱼、换肉,在土地资源珍贵的苏南农区具有特殊意义。 优良的牧草品种,是建植集约化草地的基础。本所自1981年以来,进行了种草养牛、种草养鱼的模拟试验。结果认为杂交狼尾草具有高产、优质、耐高温和供草期长等  相似文献   

15.
这是当前美国可持续农作制度的一项核心内容。合理轮作有助于抑制杂草及病虫害,改善植物养分供给,防止土壤流失,降低水资源污染。在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家庭农场,一般实行的轮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种植2年玉米-大麦(套播牧草),再种植3~4年牧草-玉米;另一种是种植1~2年玉米,再种植2年大豆-小麦。此外,还有小麦-棉花轮种,牧草一棉花轮种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桐乡市地处长三角杭嘉湖平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自然条件优越。粮食、水产一直是本市的传统产业,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本市结合产业发展特色,以示范应用新型农作制度为抓手,积极调整种养产业结构、着力转变产业增长模式,结合稳粮增收工程,示范推广了稻—虾共生等新型技术模式,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现将本市稻—虾共生试点情况总结如下:1模式要点稻—虾共生是一种种养结合的新模式,即在稻  相似文献   

17.
早熟优质中粳稻扬粳68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扬粳687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水稻育种室以盐粳187为母本,香粳111为父本杂交选育面民,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998-2000年在江淮和丘陵地区试种示范,表现熟期早,米质优、适应性广,熟相佳等特点,既可作麦茬单季稻种植,在沿江地区又可作瓜后稻,豆后稻,玉米后季稻利用,由于扬粳687熟期短,用水少,易脱粒,较同类品种具有更广的适应性,特别适宜在丘陵、缺水、缺机少电及新辟粳稻区种植,以稳定和发展粳稻种植面积,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保持粮食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益是当前和未来农业生产的中心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转变农业的增长方式,对传统耕作制度进行改革。低热坝区推广的甜玉米—稻—稻模式是根据当地实际开发出的新型农作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立足特殊的喀斯特环境 发展贵州的特色农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农业生产环境,面对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提出该地区改革农作制度,挖掘自身的区域优势,建立特色农作制度的"四个方向",即以优质水稻为主的粮经型多熟农作制度;以玉米、油菜和烤烟为主的粮经药蔬立体种植农作制度;以蔬菜、水果为主的设施型农作制度;以果树、药材为主的生态型农作制度.而建立贵州特色农作制度的主要措施是:进行科学规划;完善扶持政策;增强相关科研力度;重视农作制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和景宁县地处浙西南山区,地势为四面环山,中间有碧湖、鹤溪和市郊等河谷平原,具有盆地小气候的优势。年平均气温17.4~18.2℃,大于10℃年积温5270~5520℃,无霜期238~245d,光温条件较好。过去,在"以粮为纲"思想的指导下,莲都区和景宁县均是着重抓"麦稻"或"油菜稻"两熟制生产,因此,农民收益较差。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优化种植业的结构,考虑到两县(区)的耕作制特点和地处市郊的区域优势,我们大力推广了"马铃薯—西瓜—稻"、"豌豆—玉米—稻"等10多种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