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小蓬草精油的挥发性组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小蓬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鲜6月根、7月花和8月地上部分以及水蒸馏法提取的干8月和10月地上部分共计5种精油,结果表明trans-α- 佛手柑油烯、(E)-β-金合欢烯和α-姜黄烯为5种精油共有成分.水蒸馏法提取的干8月和10月地上部分精油不相同的挥发性化合物大多数在各自精油中的相对含量较低.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蓬草鲜8月地上部分和水蒸馏法提取小蓬草干8月地上部分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结果表明,水蒸馏法提取室温下自然风干的干小蓬草精油更有利于得到高相对含量的柠檬烯(68.46%)和trans-α-佛手柑油烯(9.76%).水蒸馏法提取的小蓬草干地上部分精油具有开发为香料或环境友好型除草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黄芩地上部分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具体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03%。[结论]黄芩挥发油中含量在3%以上的组分有:烯丙醇(5.53%)、苯乙酮(4.62%)、石竹烯(18.90%)、α-律草烯(3.99%)、香叶烯D(19.44%)、γ-榄香烯(6.23%)、1-乙烯基-1-甲基-2-(1一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基)-环己烷(3.98%)。  相似文献   

3.
收集鱼鳞云杉健康木和被害木干部挥发性物质,利用GC-MS方法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两者之间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分析鱼鳞云杉干部挥发性成分与云杉大黑天牛寄主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健康鱼鳞云杉干部挥发性物质共42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神圣亚麻三烯(16.04%),其次是α-葑烯(14.24%);被害鱼鳞云杉干部挥发性物质共43种,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大的成分是β-蒎烯(18.07%),其次是α-蒎烯(12.39%)。在健康木和被害木的挥发性成分中,烯萜类化合物均占70%以上。鱼鳞云杉树势由健康向衰弱转变时,主要烯萜类化合物含量发生变化,3-蒈烯、异柠檬烯、β-蒎烯、4-蒈烯、α-蒎烯等含量显著上升,而神圣亚麻三烯、α-葑烯、β-月桂烯、β-水芹烯等含量下降,这些烯萜类化合物的变化,为云杉大黑天牛定位选择适宜寄生的鱼鳞云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精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精油的化学组成成分,为了解桢楠的耐腐、发香机理提供参考。【方法】将桢楠现代木和阴沉木木粉进行水蒸气蒸馏,对精油组分进行GC-MS分析,按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桢楠现代木精油分离出51个色谱峰,鉴定出37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之和占精油总量的86.20%;桢楠阴沉木精油分离出37个色谱峰,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相对含量之和占精油总量的99.64%,桢楠现代木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7-氨基-4-甲基香豆素(21.72%)、氧化石竹烯(8.62%)、去氢白菖烯(5.11%)、T-杜松醇(4.49%)、环氧化蛇麻烯Ⅱ(3.96%);桢楠阴沉木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香树烯(22.47%)、γ-杜松烯(21.47%)、d-杜松烯(14.10%)、γ-桉叶醇(6.85%)。二者共有成分为α-荜澄茄烯、β-榄香烯、α-香柠檬烯、石竹烯、γ-衣兰油烯、α-二去氢菖蒲烯、榄香醇、γ-桉叶醇和雪松烯9种化合物。【结论】氧化石竹烯、去氢白菖烯、T-杜松醇成分是桢楠具有较好防腐防霉性能的主要原因;桢楠在形成阴沉木的过程中部分精油成分发生分解;桢楠的香味可能是由于α-荜澄茄烯、氧化石竹烯、香树烯、杜松烯的存在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787-10789
[目的]研究豆蔻天竺葵鲜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豆蔻天竺葵鲜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豆蔻天竺葵叶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了68个组分,鉴定出了61个组分,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D一柠檬烯(61.18%),芳樟醇(4.09%),大栊牛儿烯(3.38%),4-蒈烯(2.92%),桉叶醇(1.31%),仅一蒎烯(2.19%),桧烯(2.15%),异松油烯(2.86%),1,7,7-三甲基双环[2.2.1]庚-2-乙酸酯(1.98%)等。[结论]通过对豆蔻天竺葵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豆蔻天竺葵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芒果叶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丽丽  刘红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906-12907
[目的]对芒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芒果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芒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到22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15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2.06%,主要成分为β-芹子烯(28.89%),α-古云烯(11.64%),α-芹子烯(10.04%),石竹烯(10.01%),β-榄香烯(6.81%),α-蓓草烯(6.19%)等。[结论]揭示了芒果叶的药理作用,为综合开发利用芒果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巴山松、马尾松和油松的木材和针叶的挥发性萜类进行了分析比较,共鉴定出60多种单萜、倍半萜、非萜烃类和一些酯类化合物。计算了各种样品间的相关系数和距离,结果表明巴山松在分类上与油松关系较接近。巴山松不论是木材精油还是针叶精油其中都以单萜成分占优势;木材精油中主要成分是α—蒎烯(最高含量达92%),并特含有脂肪酮;针叶精油主要成分可以是α—蒎烯(最高含量35%),也可以是石竹烯(最高含量30%)。马尾松木材精油中高含量的是长叶烯(20.51%);油松特含有广藿香烯。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精制白桦木醋液与日本花柏和侧柏精油的提取得率及挥发性活性成分,寻找活性化合物.精制白桦木醋液、日本花柏和侧柏精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桶上部和下部精制白桦木醋液提取得率(0.36、0.46 g/L)相近;主要挥发性成分相近,质量分数略有不同,共有化合物主要由酚类、酮类、醛类化合物组成,愈创木酚是共有质量分数最高的化合物,贮藏桶上部和下部精制白桦木醋液可以合并开发利用.日本花柏和侧柏精油主要由醇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组成,α-杜松醇和柏木醇是其主要共有化合物,α-杜松醇是日本花柏精油质量分数最高的化合物,柏木醇是侧柏精油质量分数最高的化合物.愈创木酚、α-杜松醇和柏木醇是具有开发潜力的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食用菊花花朵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烯类、酯类、醇类,还有少量酸、杂环类和烷类物质,其中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α-蒎烯、β-月桂烯、α-松油烯、β-蒎烯、γ-松油烯等,相对含量分别为74.04%、5.24%、3.96%、3.44%、2.01%,共占总相对含量的88.69%。  相似文献   

10.
分析慢肝养阴胶囊中挥发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通过检索NIST08标准质谱图库鉴定出59种成分,占总量的83.16%。含量较多的3个化合物分别是8,9-去氢-9-甲酰基-环异长叶烯(7.0%)、棕榈酸乙酯(5.9%)和4,8,13-杜法三烯-1,3-二醇(5.7%)。慢肝养阴胶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萜类和酯类,占总成分的61.83%。  相似文献   

11.
用正己烷分别提取小蓬草(Conyza canadensis)鲜花和鲜叶,提取得率分别为0.0043和0.0124.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小蓬草鲜花和鲜叶正己烷提取物挥发性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主要挥发性组分是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柠檬烯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0.4764和0.4060.鲜花正己烷提取物中还含有顺-3,7-二甲基-1,3,6-辛三烯(罗勒烯),而鲜叶正己烷提取物未检测出罗勒烯.对植物具有化感作用柠檬烯的存在,使小蓬草开发为高附加值的环境友好型除草剂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杨梅Myrica rubra果实在储藏过程中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变化,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测定了储藏过程中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Dongkui’果实释放VOCs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释放的VOCs中共检测出62种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和其他烃等6类,其中,石竹烯是杨梅果实释放VOCs的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占VOCs总量的47.06%;在储藏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较大,在储藏4d时达到最高(95.91%),石竹烯相对含量占萜烯类总量的62.74%;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采摘当天最高,其中糠醛和正己醛含量较高,是醛类的主要成分,随后不断下降;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储藏6d达到最高,为5.80%.  相似文献   

13.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橙叶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通过质谱库检索,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共分析并确定出橙叶油中的56种成分,占橙叶油挥发性成分的97.471%。主要成分为乙酸芳樟酯(30.685%)、芳樟醇(22.166%)、α 松油醇(9.040%)、乙酸香叶酯(5.696%)、月桂烯(3.716%)、乙酸橙花酯(3.573%)、柠檬烯(3.263%)、β 蒎烯(2.943%)、橙花醇(2.314%)、(E) β 罗勒烯(1.941%)、β 石竹烯(1.851%)、γ 松油醇(1.557%)、α 蒎烯(1.332%)、(Z) β 罗勒烯(1.300%)。通过保留指数来鉴别顺反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天然香原料中化合物定性的准确性。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橙叶油产品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气象色谱-质谱法对野生藏茴香和人工种植藏茴香挥发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顶空加热提取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对其进行气象色谱-质谱分析,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采用顶空进样技术,可鉴定出野生藏茴香中的19个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组分为右旋萜二烯(70.32%)、右旋香芹酮(14.02%),人工种植藏茴香中的17个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组分为右茴香脑(40.86%)、右旋萜二烯(16.60%)、草蒿脑(7.52%);2种物质的比较,有9种相同的化合物。[结论]野生藏茴香和人工种植藏茴香叶中的挥发油在成分构成上比较相似,但在相对含量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葎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从葎草全草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从葎草中共分离出128个组分,并鉴定了其中的43个,鉴定的成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68.77%。葎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二丁基羟基甲苯(11.60%)、十六酸甲酯(5.13%)、十七烷(4.80%)、棕榈酸(4.43%)等,其多种活性成分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木兰科Magnoliaceae几种常用园林绿化植物鲜花挥发物(VOCs)成分组成,采用活体动态顶空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分析了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飞黄玉兰Magnolia denudata Feihuang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鲜花VOCs成分。结果表明:二乔玉兰含有顺-罗勒烯(27.59%),-蒎烯(14.34%)和芳樟醇(12.90%)等15种萜类化合物,占总量的92.60%;紫玉兰鲜花释放的VOCs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包括月桂烯(21.98%),桉叶烯(10.16%)和柠檬烯(8.12%)等22种化合物,占总量的71.72%;飞黄玉兰主要释放紫苏烯(62.46%),顺-芳樟醇氧化物(9.56%)和顺-马鞭草烯酮(7.54%)等化合物;深山含笑花释放的VOCs中苯甲酸甲酯(65.31%)占有最高比例,其次是莰烯(4.41%)和2-甲基丁酸(3.76%)。图2表1参2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羽叶千里光(Senecio jacobacea L.)中挥发油的组成及含量。[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羽叶千里光挥发油;用GC-MS获得其挥发油各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谱,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共鉴定了30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香橙烯氧化物-(2)(22.17%)、马兜铃烯环氧化物(11.25%)、石竹烯氧化物(7.56%)、7R,8R-8-羟基-4-亚异丙基-7-甲基双环[5.3.1]十一碳-1-烯(7.36%)、(-)-斯巴醇(6.01%)、香橙烯氧化物-(1)(5.35%)。[结论]该试验检测出羽叶千里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综合开发利用羽叶千里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植物花期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日本紫藤Wisteria floribunda不同开花时期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本紫藤鲜花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酚类、芳香烃类和烷烃类等34种化合物;其释放量在花蕾期较少(229.68峰面积单位),初开期逐渐增加(378.16),盛开期最高(605.57),其中萜烯类数量最多(10~12种),其相对含量花蕾期为69.0%,初开期50.0%,盛开期59.0%,在各阶段的总峰面积依次为159.26,189.43,355.61。罗勒烯、乙酸叶醇酯、柠檬烯、α-蒎烯等是日本紫藤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小飞蓬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为充分开发利用小飞蓬的药用价值奠定基础.[方法]用乙醇浸提法提取小飞蓬多酚,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等提取工艺参数,并探讨小飞蓬多酚对·OH的清除作用.[结果]各提取因素对小飞蓬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60min,料液比1∶20.当小飞蓬多酚浓度为0.3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可达35%.[结论]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小飞蓬多酚的提取率可达12.751 mg/g,且小飞蓬多酚对·OH的清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白胡椒加工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探讨异味物质的形成,以胡椒鲜果为原料,静水和换水浸泡2 种方式加工白胡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萃取白胡椒粒风味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分析浸泡3 天、6 天以及终极产品中风味物质组成及差异。白胡椒粒中共检测出167 种化合物,β-石竹烯相对含量最高,达到总组分的20.64%~28.31%,其次是柠檬烯,相对含量为6.89%~11.24%。在静水浸泡的白胡椒中检测到异臭物质3-甲基吲哚。白胡椒精油中共检测出31 种化合物,3-蒈烯(21.94%~24.64%)、β-石竹烯(17.51%~22.21%)、柠檬烯(18.04%~19.26%)、β-蒎烯(9.63%~10.67%)、α-蒎烯(4.46%~5.65%)、水芹烯(6.70%~7.53%)和月桂烯(3.44%~3.84%)等萜类化合物是白胡椒的主要风味物质。胡椒鲜果静水浸泡3天即能产生异臭味,而采用换水加工的白胡椒未检出异臭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