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阳新县吴茱萸母树林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茱萸是兼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经济林树种,已有1000年的栽培历史.阳新县是湖北省吴茱萸中心产区,在当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吴茱萸成为阳新县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为促进阳新县吴茱萸生产,保护吴茱萸资源,省林业局决定在阳新县建立吴茱萸母树林.通过阳新县吴茱萸生产技术的调查,对其母树林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了佛山市高明区云勇林场的生态防护示范林林分改造中的3个造林类型地造林初期林木地径、树高、冠幅、枝下高的生长状况,比较了树种的初期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改造树种的早期生长上,岭南酸枣(Spondias lakonensis)、楝叶吴茱萸(Evodla meliaefolia)、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假萍婆(Sterculia lanceolata)和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等树种生长速度较快,造林效果表现较好。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6种树种分为3类:第一类为速生树种,仅包括南酸枣;第二类为中生树种,包括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楝叶吴茱萸和岭南酸枣3个树种;第三类为慢生树种,包括其余的34种树种。研究结果可为林分改造及生态防护林造林树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一、综述与专论营林各学科的综述及各专业、专题论述。二、种苗1.速生、珍贵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的选、育、引的新技术、新品种及经济效益;2.主要造林树种的种源试验研究成果;3.建立种子园和改造母树林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太岳山区核桃楸的种质资源,经过种源试验在大南坪林场建立母树林,并选育出大南坪核桃楸母树林种子良种,为太岳山区乡土阔叶树种造林提供了良种。  相似文献   

5.
一 建立油松母树林试验区的目的 油松是我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建立油松母树林,生产优质种子,供应造林所需,对提高我省油松林生长状况有重要意义。根据全国优良品种协作会议精神,自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内,我省计划建立油松母树林一千七百亩,种子园四百三十亩,把油松种子耒源逐步转到本省的良种基地。 建立母树林的工作,在我省还刚开始,缺乏经验。我们计划除依靠生产单位大面积建立母树林以外,同时重点地建立试验区,研究母树林的建立与经营管理的技术问题,并把试验  相似文献   

6.
格木为国家Ⅱ极保护树种。章分析了格木母树林建设意义及建设思路,提出格木母树林营建的技术措施、环境保护措施、项目经营管理意见,为格木规模造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属于芸香科(Rutaceae),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母树林建设是黄菠萝造林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三部落林场母树林建设的研究,认为黄菠萝母树林位置应选在优良种源区或适宜种源区内,目的树种不少于51%,并能大量结实;母树林内要清除灌木,按照经营密度(0.6)进行管理,适时除灌松土;还应加强母树林保护,及时地预测产量和采收种子。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马尾松种源试验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福建闽西地区是马尾松中心产区和优良种源区之一,20世纪末开始建立实生种子园,并结合子代测定进行母树林营建以及大径材示范林培育.文章概括介绍马尾松种源试验的进展以及母树林的营建技术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马尾松优良种源的延续作出贡献,以进一步提高马尾松在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中的作用.马尾松母树林的发展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发展力度,以此充分发挥其良种优势,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马尾松母树林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指引下,我国正在大力建立发展用材林基地。为了解决当前林木种子供应的问题和逐步实现林木良种化,必须建立采种的母树林,对加速“绿化祖国”、提高木材生产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总结历年来各地生产实践经验,提出母树林建立方法如下: 一、母树林的选择1.为了便于经营管理和采种运输,母树林地应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缓,尽可能设立在某树种适宜造林的中心地区,在其周围最好不要有品质低劣的同一树种存在,防止外来不良  相似文献   

10.
油松母树林经营技术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生长快,材质好,分布广,适应性强,是我省造林的主要树种。但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种子数量不足,质量不佳的问题。为了加快造林速度,提高木材生产率,我们从1974年开始,着手抓了油松母树林的营建工作,1976年,设立了油松母树林试验标准地。据调查,母树林比一般林分结实层厚,结实部位低,结实量多,胸径、冠幅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11.
湾沟林业局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努力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科技创新,逐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科技含量和总体水平,取得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姚顺波 《林业科学》2005,41(6):85-88
证伪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2个理论假设: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需获得补偿,森林生态效益(使用价值)即森林生态价值。说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尚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林业补助是政府为鼓励营林生产而对营林活动进行补助的制度设计,其理论基础是利益导向学,即生产要素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流动。林木补偿是政府为了生态安全限制林木所有权行使对林木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弥补措施,其理论依据是法理上的既得权说、特别牺牲说及公平负担说。构建林业补助与林木补偿制度替代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广东林业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当前我省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社区对林业的不同需求,从林业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出发,探索了旨在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林业经营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re is growing concern that public benefits from forests are underprovided in current forest management regimes and need to be increased through policy and economic measures that promote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s a type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of ecosystem services achieved by adjus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osts and benefits among different stakeholders using economic measures. However, how to accurately and reasonably determine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for ecological services has not been guided by scientific methods and theorie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estimation of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for forest ecological services based on the forest multifunction evaluation and financial net present value analysis, and a cas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Southwe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forest types brought some economic loss to the managers but contributed great ecological benefits to the public when they were managed as ecological forests. It is crucial to incentivize forest managers to participate in voluntary conservation programs through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can potentially guide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by both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the value of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sts of voluntary forest conservation schemes currently in use in many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林业综合效益指标体系,通过数据的标准化以及各级指标的权重分析,求得逐年的林业综合效益指数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数。运用SPSS软件对逐年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林改前后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极显著,经济效益指数增长213.68%,经济效益年增幅9%;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生态效益影响极显著,生态效益指数增长166.28%,生态效益年增幅为11.62%;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社会效益影响极显著,社会效益指数增长200.12%,经济效益年增幅为7.24%;林权改革对林业综合效益影响极显著,林业综合效益指数增长188.36%,林业综合效益年增幅为27.52%。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木兰林管局近十年森林资源即种类、数量、质量的变化情况,反映了木兰林管局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其经营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无论是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在十年中都得到了提高,分析了效益得到提高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支持及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等。  相似文献   

17.
竹山县经济林建设骨干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山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南、北经济树种在这里交汇,既为本地经济林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种源,又因缺乏科学地筛选,致使产业化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延缓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该县自然条件和现有经济林品种的生态学特性,选定了核桃等6个经济林建设的骨干品种。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而森林资源是构成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森林资源同时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过度追求其经济价值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生态补偿制度作为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公平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在政府主导下开展的森林生态补偿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我国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立法不健全、市场配套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应该抓住机遇,构建开放的多元化、市场化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以完善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机制作为支撑,加快推进森林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设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生态平衡的概念.把它做为宏观理论指导森林采伐时要注意不能片面地强调生态系统的维持.而忽视人类采伐利用森林为人类造福的必然性;恢复和维护生态平衡不能脱离森林采伐利用的价值.同时说明了忽视生态变化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性和随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