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供给侧改革与黑龙江大豆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遥 《大豆科学》2018,(1):126-130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大优质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1/2左右。近年来黑龙江大豆产业陷入种植面积连年减少、产量大幅下降,产业逐渐萎缩的困境。大豆产业安全与否,事关中国农业物种、农业耕地及国民食品三大安全问题。《黑龙江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扩大水稻、大豆种植,减少玉米种植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针",这是贯彻中央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版。搞好黑龙江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非转基因大豆民族产业发展,关系到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安全。自国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后,黑龙江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的农业管理部门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缩减玉米种植,扩大大豆、水稻种植面积,使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大幅下滑趋势得到遏制,2016年大豆播种面积为312.5万hm~2,比2015年增加72.4万hm~2,增长30.2%,但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为此,建议应采取制定大豆产业振兴规划,确保我省大豆产量、质量和种植面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豆农种豆积极性;延长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提升我省大豆产业整体效益;调整贸易政策,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发展空间等措施,以此确保我省大豆产业安全、振兴。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农业及大豆产业的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美国农业及大豆产业状况的评述和分析,简要介绍了相关的概况,旨在为我国提供参考,借以发展我国的农业及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3.
渝豆6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2009年从黔江地区忠县搜集的地方品种经提纯复壮、单株选择及扩繁加代后选育而成。2013-2015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等特点,2016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于重庆各区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大豆科技》2004,(6):28-31
5.1.2 黑龙江省加速发展大豆生产的对策。大豆产业在我省农业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首先,种植大豆是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我省种植大豆的农民达669万人,占总人口的18.01%,占农业人口的33.37%。其次,大豆也是农民尤其是东北地区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大豆的收入占种植业纯收入的30%左右,在大豆主产区则占种植业收入的50%以上。第三,大豆产业是大豆主产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统计,去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来自大豆的税费高达19亿元,其中农业税为6亿元。黑龙江来自大豆的税费达12.8亿元,其中农业税为4亿元,另外,产地加工特别是龙头企业加工过程创造的税费高达5亿多元。为加快发展我省的大豆产业,应采取如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豆生产、加工和经贸形势的分析,指出无计划、盲目性和过份量地进口大豆对我国大豆产业仍于民族工业的严重危害性;明确了我国大豆在入世进程中、经济发展里和产业建设上所具有的基础和条件,与世界各国并论尚有比较优势;阐明了调整农业结构等九项工作,是面对进口冲击和促进大豆发最有力和最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印度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有关信息资料,对印度大豆近10年来的农业生产、加工产业与经贸市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旨在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予以引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月7日至9日,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办、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承办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013年度总结会"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会议室召开。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专家组成员、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部分团队成员、吉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等共计115人参加了会议。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技术合作处许宁同志,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科教处杨忠群副处长等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吉林省农科院罗振锋副院长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致辞。  相似文献   

8.
杨辉  林嘉柏  林佳 《大豆科学》2022,(3):352-357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大豆贸易不确定性加剧。一系列的外生冲击改变了国际贸易环境,也使我国大豆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多重冲击给大豆国际贸易及我国大豆产业安全带来的重大影响。指出我国大豆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外生冲击引发的大豆市场动荡为我国大豆贸易的长期发展带来隐患,但也具备潜在的发展机遇。我国应当利用好外生冲击发生的时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拓宽大豆进口来源,降低进口高度依赖的风险,保障我国大豆产业持续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豆科学》2007,26(5):F0002-F000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是“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吉林分中心”的技术依托单位,设有杂交大豆、大豆育种 、种质资源、大豆栽培等7个研究室,高级研究人员17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豆产业的影响因素、互动机制及竞争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国内外大豆农业生产、加工业及经贸市场的相关情况 ,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在影响因素、竞争战略、互动机制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表述 ,旨在为大豆产业建设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及新的办法 ,面对世界大豆发展格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11.
(据不完全统计 ,通过绿办审定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产品名称品牌生产单位标志编号1大豆北兴牌黑龙江省北兴农场LB - 0 6 - 0 0 0 1 0 8672 12大豆通肯河牌黑龙江省海伦农场LB - 0 6 - 0 1 0 1 0 81 0 513大豆丹绿牌黑龙江绿色食品集团建三江有限公司LB - 0 6 - 0 0 0 1 0 882 324 1 +1双蛋白饮料宁露牌内蒙古宁城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保健饮料厂LB - 4 0 - 0 1 0 1 0 557415白玉豆玉凉牌江西省玉山县供销合作总公司LB - 0 6 - 0 1 0 1 1 4 57616脑磷脂宴松露北奇神牌黑龙江大兴安岭北奇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LB - 4 0 - 0 1 0 1 0 81 5317腐乳…  相似文献   

12.
对绿色食品大豆工程实施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目前实施的多种绿色食品大豆工程方案,结合工作实践和生产实际,介绍了绿色食品大豆工程的设计内容、发展概述及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如何研发、生产绿色食品大豆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相关法规和指导性说明进行了解析,旨在推动绿色大豆食品工程尽快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A级绿色食品大豆的生产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适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综合技术措施,参照本措施执行,既可保证绿色食品生产产地的环境质量标准,同时又可提高绿色食品大豆的产量,达到A级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和2003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进行了A级绿色菜用大豆栽培技术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菜用大豆施用生物肥料配合少量磷酸二铵可使其产量达到施用常规化肥的产量,并可促使大豆生长,增加根瘤数量,减轻大豆根腐病。为了实现“绿色食品”,所以提倡施用有机肥(2t/667m^2)和生物钾钾(2kg/667m^2) 磷酸二铵(6kg/667m^2)。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种植面积和分布、种植品种、生产技术水平、病虫害防治情况、产量和效益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海伦市目前大豆生产状况及存在问题,同时提出了今后发展大豆生产的前景和开展绿色大豆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序号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商标绿色食品编号1辽宁省西丰县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豆金翅牌LB-07-0502060298A2黑龙江省天奥瑞祥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加糖豆粉天奥牌LB-08-0503080316A3黑龙江省庆安县庆翔粮油开发有限公司大豆七河源牌LB-07-0503080324A4辽宁香香食品有限公司红  相似文献   

17.
自行试验设计微型温室,进行大豆育种加代,用这种方法投资少,易于操作管理,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谈大豆绿色食品的消费和生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大豆绿色食品的消费,生产及转基因三个方面的论述,揭示了扩大消费的可能性,提高生产的潜能性和保持非转基因的有效及遵守相关法规的重要性,借以提高全民意识,推动大豆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邵弘 《大豆科技》2008,(3):40-42
简单介绍了绿色润滑油概念及目前国内外应用发展情况,阐述了绿色可再生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及应用前景,并对大豆油脂在绿色润滑油中的应用优势及加工处理方法作了论述。大豆油脂替代矿物油作为润滑油的基础油,是解决能源危机,实现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发展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绿色大豆是指产自于洁净生态环境,产生过程限制农药化肥使用的一种安全优质产品,目前国内外比较畅销。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地区,大气,水质和土壤环境良好,土质肥沃,适合绿色大豆生产,建议省政府在该地区建立绿色生产基地,拉动黑龙江省质量效益型农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