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叫鲁长发,今年64岁,是河南省淮滨县北庙乡小店村村民。 我家住在新河埂上,屋后是一大片河滩。1993年滩上已成材的杨树被放掉后,树根连着树根,荒草攀着荒草,滩地高洼不平,极难开挖,乡里村里干部都很着急。我看到成片土地荒着,心里也不安。我是个老百姓,就认一个理,种地的不能让地荒着!古代愚公挖掉了两座山,我才六十多岁,连这点荒滩都治不了?我就不信这个邪!我把想法跟老伴说后,老伴挺支持,我就买了几把锹、刨锄、斧子,开始干了起来。一年多时间里,我起早摸黑,  相似文献   

2.
尚志品春     
尚志品春/张漫宇五六月的东北,最让人心动的是那满眼满眼的嫩绿。看着那山野的树、田间的稻恣意地吐着绿,脚下的步子在这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中也轻快起来。在这个季节里,走访了黑龙江省尚志国营林场公司,胸中的春意一下给荡得满满的。一、绿色绿色是春的颜色,它代表...  相似文献   

3.
爹的石头地     
正天刚蒙蒙亮,爹就拎着小锄、扛上镢头出了院门。邻家院中的那棵梧桐开得正艳,有紫色的梧桐花落在了院外的小路上。爹穿过街,过了小木桥,走上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高高的楞头缝里黄色的妈妈奶与玫红色的蜜蜜管晃动着脑袋,下坡,又上坡,就来到了山脚下的石头地。地里,楞头的一角塌了,两条很深的水线从山坡上倾下,土被冲走了一部分,大大小小的石头留在地里。爹皱了一下眉,放下小锄和镢头,弯下腰,将一块大点的石头捡起,扔在塌了的地头边。然后坐在楞头上,点燃了烟。  相似文献   

4.
木棉道情     
苏雨 《广西林业》2001,(3):40-41
花妹你是什么花  春,多是雨绵绵的,抑或阴霾着,难得灿烂。  这个季节出访,别有一番滋味。你看,桂南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上,多少木棉树正托着一树的火红无言伫立守望啊。石山脚村庄旁甘蔗地里,一株株的,独自撑起头上那一片天空,在春的油绿中是最常见又是最美丽的图画。  它的花朵有茶杯大小,瓣肥厚而坚实,黄的花蕊也硬朗地直立着。树脚下的土地也铺满了这样的朵儿。我没在意过花朵的谢落,却明白它们是不可能飘然而下,而是重重地砸落下来,一落地一个坑,可谓极其有力,就象花妹的拳头。  花妹你是什么花?那时候,我经常这…  相似文献   

5.
在孟津县会盟镇吕村的南岭上有一座山,因为形状像一把镢头,所以当地人都叫它镢头山。多少年来,这座山一直荒着,可是最近几年,荒山渐渐绿了起来。承包山头的古稀老人吕应采颇为动情地说,那是因为“三个代表”的春风吹上了镢头山。  相似文献   

6.
村口,那片榆树林很美。远处看,它就象一座绿色的岛屿,凸现在一片褐色的海里。 幼时,我们喜欢钻进榆树林,捉迷藏,玩游戏,或是搬着沉甸甸的小人书箱钻进林子,然后背靠着榆树干聚精会神地翻看,有时忘了回家吃饭,大人们便站在村口扯着嗓子喊,那悠扬的喊声久久地回荡在林子上空。  相似文献   

7.
郑书玉 《湖南林业》2004,(12):35-35
眼前出现的只有莽莽的原始森林。于是我便一头钻进深山,也就认识了舜皇山那高高在上的岩松,自然就与它有了亲密的接触。  相似文献   

8.
老银杏树     
让人荡气回肠的树,让人心弦震颤的树,让人一步三回头的树,就是那一棵老银杏树吧。她的身躯假如不破碎,该有我家半个客厅那么大。而现在映入我眼帘的,是她那十余丈高的躯体,被雷霆之剑恶狠狠地劈为两爿。这样,她的身子就像两只手掌,那拉开的距离中间似乎还回荡着雷...  相似文献   

9.
初冬     
几场秋雨过后,山林和原野都失去了夏天的繁茂,放眼看去,一片荒凉,天地之间显得苍凉与凝重。地里的庄稼早已归仓,只剩一些被农民捆好的苞米秸,一捆一捆的整齐地立在地里,像是坚守着最后一班岗的哨兵。一阵风刮过,干枯的叶子发出簌簌的声音,似乎是对自己生命的终结发出无奈的哀叹。树上的叶子纷纷落尽,偶尔会有几棵没有落尽叶子的树,那树叶也已干枯,没精打采地挂在枝头,似乎不忍离开母亲的怀抱。只有那松树和柏  相似文献   

10.
笔到钦州市小董的口头村委鸭屎坪村采访,一路上村头,就被那高大的绿化树桩所吸引:一株株锯了上节,砍了枝条的细叶榕大树被移栽在田里,并用一条条木桩支撑着,吐出簇簇幼嫩的绿叶;番桃树、杨桃树的树桩,也散植在细叶榕树桩旁边,实生的细叶榕树苗,密密实实地一块连着一块,绿了10多亩田。还有盘桔、三角梅花等,也摆放在园林显眼的地方。一位30多岁的青年人正在聚精会神地护理花木。他就是小董人誉为花木新秀的廖宝基。一见面,廖宝基就热情地介绍了自己与花木结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深山老林里的森警兵潘恒日复一日就守着这儿的山护着这儿的林,年复一年只望着脚下的地头顶的天。山沟儿里的小路走了一遍又一遍,这座山连着那座山绕了一圈儿又一圈儿。吃的菜产在山外粮食要从山下背来,了望塔上摸不到云彩望不到山外。只有茫茫林海,寂寞时听野狼嚎听黑...  相似文献   

12.
他恋上了果树这一行张惠林永靖县刘家峡乡刘家峡村有个社员名叫刘居料,今年40多岁,可他恋上果树这一行却已近30年了。那年县政府从天水引进第一批苹果苗,给刘家峡村也分了上百株。可谁想树栽到地里时间不长,却死去一半。大家还以为是灌溉不良,就推举刘居科专门管...  相似文献   

13.
在湖北省房县九道乡义渡村,有一座大山,相传古时候,山顶有一座庙,庙里有一顶硕大的铜香炉,这座山便是香炉山。香炉山上,有一座人工植造的600亩成材林,浓荫蔽日,郁郁葱葱,这片林子的主人,便是湖北省“劳动模范、房县植树造林能手姚永红。20多年来,他春天栽树,夏天锄草,秋天采集树籽,冬天看护山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精心护佑他的树林,演绎着深山新“愚公传奇故事。咬定青山不放松“香炉山前一条河,滔滔东流唱悲歌。两岸悬崖不长树,人们都吃洋芋砣。在没通公路之前,香炉山的农民为了填饱肚子,拼命地在山上开荒种红薯、洋芋,时间一长,山渐…  相似文献   

14.
护林老人一山绿色,原来在一份老人的掌心分娩。开山的钢锄,织出生命的胞衣。那是一位退休的老林业,在六十岁的起点,生命的余辉泼洒在贫瘠的山岭。耕耘的脚印斟满汁水,伺候一株株弱苗,消耗着全部心血。育苗,将种子安放在责任心中。,移栽,把爱的激情当作追肥。小树...  相似文献   

15.
穆棱县是黑龙江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它地处长白山老爷岭东部,属丘陵漫岗地带。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量索取,造成沟壑纵横,山河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困扰着县经济的发展。 1991年7月马桥镇北安村一位妇女叫一双儿女去北山豆地拔草,13岁的姐姐领着9岁的弟弟,一路上蹦蹦跳跳地采野花捉晴蜒,好开心呀!天晴朗得一丝云儿都不见,寂静的山谷,那开垦在半山腰的豆地里,劳作的小人儿被太阳晒的满脸汗水。7月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晴空万里,现在却乌云密布了。一阵雷声滚过,豆大  相似文献   

16.
爷爷和树     
又是一个万木逢春、百花争艳的春天。看到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苹果花,苍劲青翠的松柏,吐着花絮的杨树时,与世长辞的爷爷那音容笑貌,那与树有着特殊情感的往事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爷爷是在75岁时被无情的胃癌夺去生命的。在爷爷75年的生命历程中,与树交往就有40年。爷爷钟情于树,以至于从师范院校毕业后心甘情愿地放弃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在五六十年代那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偷偷学习果树嫁接、改良技术,并利用众多亲朋同学的关系,不断将新的果树、花卉品种引进、试种、推广。因为种树,爷爷被打成“走资派”;因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至今许多人都热衷于植树,并留下了不少谚语与诗话。我国民间的“造林绿化谚语”源远流长。“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书斋无花不成宅,农家无树不成户”、“要想富,多种树”、“培植一亩林木园,胜种十亩禾粮田”。从中可以窥见我们的前辈对于绿化植树是多么的重视。造林绿化要讲科学,这方面的谚语有:“春栽树,夏管树,秋冬护理别马虎”、“栽树带老土,活棵就发粗”、“杨柳下沙滩,榆杏上半山”、“杨要稀,松要稠,泡桐地里卧群牛”、“槐栽骨朵柳栽棍,杨条入地就生根”等。…  相似文献   

18.
山树人     
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与童年为伴的是门前篱笆、柴门,田埂上蚂蚁搬家和那条小河日夜的清唱。能背起一个小背篓的时候,就很高兴同哥哥姐姐们上山拾柴火,半天工夫拾那么松松的一小篓,大多时候是在山脊上追玩和林间寻觅野果或鸟巢。至今能回忆起松树的清香、村河尖刺着指头又痛又痒的味道。故乡的山不高,树也似乎长得清清秀秀一个,站在山坡上婉静极7,鸟鸣脆脆,门或有枯枝跌落的声响,还有,就是我们永远珍藏在其中清纯的童音7。山与树丰润7我们的童年。童年已是远远地告别了,梦里总在故乡游,几多回又钻进那林间竟不前返回!去年,朋…  相似文献   

19.
守山(散文)     
天才蒙蒙亮,我就醒了。昨天晚上临睡时,阿妈就把装满着烟、酒、茶和食品的背篓放在我的床边,然后又嘱咐我说: “记着,茶花鸡一叫你就起床。山高坡陡,趁清早凉爽好赶路。”望着窗外朦朦的亮光,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骆驼山,飞到了爷爷身边。那时节,我们这个白族山寨的男女老幼心里多么高兴,都争着上那座巍峨的骆驼山,去看看村里划给各家各户的责任山。七十岁的爷爷也精神矍铄地跟着去了。回来后,他喜喜欢欢地连喝了三杯酒,乐呵呵地对全家人说:“花开两枝,兵分两路。今后,这责任山由我去种,我去守。”果然,第二天  相似文献   

20.
小街边孤伶伶颤栗着的那一排梧桐树上,最后一片黄叶也被尖硬的秋风打落了。霜降刚过,城郊的田野里便开始结起了一层白茫茫的霜花。透过小街那酽酽的荒寂,我又想起了故乡老屋边的那棵柿树。在这残秋将尽的时节,它又该满挂起一树鲜艳夺目的“小太阳”了吧?那棵柿树其实已经很老很老了,是祖父的祖父那一代人种下的。屈指算来,离家到这座名叫老街的小城谋生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故乡的许多物事,都已淡忘,但老屋边的那棵柿树,却始终鲜活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十多年不见,我依然能够准确地说出它有几个枝桠几个疖疤,甚至能够估摸出它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