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07年1月9—13日,我们对云南省保山市、大理州的退耕还林工作进行了调研,与有关部门、基层干部和退耕户就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进行了座谈,随机走访了退耕户,实地考察了退耕地块。总体感觉是,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预期成效,深受广大退耕户和基层干部拥护,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还很重,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亟需明确。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绿了荒山,富了农民,这是昌宁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成效的真实写照。昌宁县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截至2008年底,全县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3.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7万亩、荒山造林4.7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覆盖了全县13个乡(镇),109个村,涉及农户13475  相似文献   

3.
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通过 1 0个乡镇 ,2 9个村委会 ,2 0 0多个农户 ,1 6 0多个非农户的调查 ,取得第一手资料 ,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 ,在接受补偿的这 5~ 8a里 ,退耕农户的收入将明显提高 ,激发了农民退耕的积极性。但受比较经济利益的影响 ,大部分退耕户重补偿政策的优惠 ,轻管护林子的义务 ;第二 ,退耕后绝大部分农民并无兴趣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他们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强 ,一旦停止钱粮补助 ,林地还未到效益期 ,将失去生活来源。因此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对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相关部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南地区退耕还林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退耕10a来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状况,对西南退耕还林地区进行了农户调查,分析了该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及政策执行现状和取得的成效。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户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从政策宣传、改善管理、解决农户生计、工程运行机制及相关的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至2009年共完成退耕还林14.7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万亩,荒山造林6.7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经过9年的项目实施,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退耕还林工程已步入正轨,无论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还是政策补助的兑现落实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不足。为了更好地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现提出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草)工程在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对于农民而言,失地即意味着失业,国家的补贴政策只能在短期内缓解退耕对农户种植业纯收入的冲击,一旦补贴停止,未找到新的收入来源的退耕农户是不是会选择复耕、破坏现有的成果就成了一个未知数。所以认为消极依靠政府的"输血"来维持的退耕还林工程,其经济可持续性令人堪忧,主张在后退耕时代,退耕政策要重视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为退耕地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富余劳动力寻求新的就业途径。具体从规范畜牧业生产、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形成现代农业组织模式、拓宽就业渠道与鼓励农民创业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探索退耕区后续产业的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还草实行“三补两免两落实”的政策,解决了当前退耕后农民在一个时期内的生计问题,同时缓解了农民在农业税、生活需要上的经济负担,一定程度地解决了造林种草种苗费用。但通过两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我们认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相关政策在以下几个方面应进一步完善。 一、退耕坯林还草面积应以实际水平面积为准  相似文献   

8.
阐述目前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经济林发展现状,分析退耕地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草)工程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具体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就退耕还林(草)面积不实、退耕户变卖补助粮、种苗质量不高、移民退耕地归属、缺少活动经费及补植补播费等问题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以来,内乡县累计完成上一轮退耕还林任务1.92万hm2,截至目前,退耕还林工程已产生明显成效。通过2022年退耕还林工程调查监测发现,生态林相继进入过熟期,经济林相继进入衰果期,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任务繁重。通过研究发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以增加退耕农户收益为中心,有序推进老化衰退林更新改造,推进林种树种优化,努力提高退耕还林地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1.
四川洪雅县3种植被模式的土壤入渗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新世纪实施的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于1999年率先在全国启动退耕还林(草)试点工程,旨在防治水土流失、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目前关于退耕还林的报道很多,主要涉及退耕区造林模式、退耕还林工程存在问题、建议以及三大效益如何统一等方面(徐振华等,2003;傅新红等,2003;杨时文,2002)。但是,退耕还林区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入渗率影响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袁建平等,2001)。  相似文献   

12.
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两年来的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两年来干部、群众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态度、前景等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有 98 5 %的干部、82 2 %的农民赞成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绝大多数的干部、近半数的农民认为退耕 8年后的目标还是能够实现的。问卷调查也表明 ,虽然绝大多数干部群众支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但对退耕 8年后的经济效益等也心存疑虑。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必须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复合”的方针 ,努力做到四个“确保” ,才能真正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退耕还林还草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以西宁市为研究区域,调查了西宁市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7年来所取得的生态效益,并对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该工程所取得的涵养水源效益、保育土壤和保净化环境效益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周年。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总结退耕经验,宣传退耕成效,讲好退耕故事,《绿色天府》从本期起连续开设“回望四川退耕还林20周年”专栏,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反映四川退耕还林工程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信息荟萃     
退耕还林工程进展顺利 双辽“四轮驱动”抓退耕 吉林省双辽市从今年起全面启动了6.22万亩的退耕还林工程。他们采取了“四轮驱动”(舆论促动、技术拉动、质量监管推动、监督管理驱动)的措施,工程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完成退耕还林(草)1.72万亩。(王铁民) 襄樊市退耕还林工程进展顺利 去冬今春以来,湖北省襄樊市狠抓退耕还林工程任务的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总面积20.88万亩,占总任务的87%。(吴金桥王绿林马应华)  相似文献   

16.
关于现有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华  胡玉平 《中国林业》2001,(22):22-23
退耕还林还草实行“三补两免两落实”政策,解决了当前退耕后农民在一个时期内的生计问题,同时缓解了农民在农业税、生活需要上的经济负担,一定程度地解决了造林种草种苗的费用。总的来讲,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较优惠,农民普遍欢迎,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但通过两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笔者认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相关政策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完善:一、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应以实际水平面积为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要求以实际的水平面积为准,但目前农户的承包面积并非是实际水平面积,而是传统的承包面积,是以指手为界或…  相似文献   

17.
木里县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生态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农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多年来各级单位积极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虽然获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介绍了木里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现状和所取得的成效,总结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当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宜君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措施,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积极发动全县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2003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17.5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9.08万亩、宜林荒山造林8.45万亩。全县植被覆盖率由1998年的79.4%提高到现在的91.8%,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36.4%提高到现在的46、4%。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县共新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4.87万亩,占退耕地造林的53.6%。仅核桃就达3.8万亩。未退耕前,农民在25度以上的  相似文献   

19.
林艳霜 《热带林业》2009,37(4):35-36,39
文章通过概述退耕还林工程为海南广大农民带来巨大实惠,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综述了退耕还林实施情况、具体做法、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和建议,对做好全省退耕还林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林业实用技术》2009,(6):42-42
从最近召开的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会上获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8年底,共完成退耕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37亿亩,封山育林2700万亩,累计造林4.03亿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