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舍生取义” 学说和对“圣人”理想人格的追求,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借鉴和启示作用,孟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和进取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本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孟子在继承了前人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民贵君轻"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民本思想。深入分析孟子的民本思想对关注民生、共促和谐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比较民众观与党群关系──关于政治文化的思考吕铁民,李井学民众观即不同阶级或政党对于民众施行统治、管理或领导的理缘认知。民众观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早在春秋时期就已萌发了朴素的民本观点。周公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亡”...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本思想渊源久远,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孔子对民本思想进行了初步发展,主要包括重民、利民、惠民、富民、教民思想,主张德治,反对刑罚。孟子继承和进一步完善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形成了一套治国理论和方案。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说,主张制民之产,尚贤与重教。孔孟民本思想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孔孟都主张先富民再教民,主张德治反对刑罚,没有严格的忠君意识等。而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停留在伦理道德层面上,孟子却把它上升为一套仁政的治国理论。  相似文献   

5.
李姗珊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96-12398
孟子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儒家学派代表,其思想蕴含着大量的生态伦理观念.这些观念为现代社会生态环境良性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和理论支持.孟子提出“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思想,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顺时、节约、保护自然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契合;而热爱自然的生态审美思想更是与我国建设“美丽中国”不谋而合.这些生态伦理思想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对于培养生态忧患意识和构建现代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唐《论语》《孟子》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代是《论语》、《孟子》学的发轫期,有关的注解之作已经涌现。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成果颇为丰富,但《孟子》却较少研究。同时,受时代学风影响,《论语》学的发展呈现出玄化或佛化的特点。唐代《论语》学的成就并不高,但是《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却不断提高,初步出现了所谓“孟子升格运动”。汉唐时期的《论语》《孟子》学的发展为宋代《四书》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一定意义上说,孟子是站在贵族文化与平民文化交叉地带发言的智者,他能够关注普通人群的命运,提出诸如“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仁者无敌”的仁政学说。但他又竭力美化王道,遵从儒家关于血缘关系下的家族历史主义意识和等级制度,绝不是一位真正地能与广大的平民阶层融为一体的人。  相似文献   

8.
儒学民本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其所强调的敬畏民众、尊重民众、体察民情、听取民意、爱护民众、造福于民、教化民众、感化民众等思想,对当今领导干部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道德规范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旋精神的源头和基础。儒家道德规范的思想核心是“仁”。本文根据孔子和孟子的有关论述,阐述了“仁”的概念内涵、“孝”与“仁”之关系、“孝心”在“孝道”申的重要地位、孝道的方方面等。  相似文献   

10.
正没有孟母,哪来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在亚圣孟子的故里——山东邹城,当地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先拜孟母,再拜孟子。没有孟母,哪有孟子。孟母仉氏,这位很少有人知其姓名的母亲却成就了中兴儒学的"亚圣"。"三迁择邻""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的教子典故到现在仍广为传颂。那么,"孟母教子"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11.
一、王缨著“试论庭院经济在古今农业中的地位”一文载于中国农家学会农业历史学会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主编的《中国农史》1988年第4期第11~13页转第4页。该文论证了早在战国时期,庭院经济已从大田生产中分化出来。颜回所种之田已有大田生产与庭院生产之别。《孟子》中的庭院经济已包括种、养、加三业结合,其与大田生产所占面积之比为1:20。至隋唐,庄园制渐兴,庭院经济的作用更大。庭院是农家生产的集散中心、加工增值中心,也是生态农业的中枢。庭院生产是高度密集型的种、养、加  相似文献   

12.
从天人关系的角度看,周公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敬天保民"的德政思想;孟子的"天民合一"观是儒家仁政思想和民本论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一方面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人文精神,是仁政思想和民本论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又带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不免成为专制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13.
历来注家认为,性善、尽心、义利、养气、王霸等内容代表了孟子的核心思想。“人禽之辨”是串联性善、尽心、义利、养气、王霸等思想内容的轴心线索,并从“人禽之辨”与孟子的“心性”思想、“人禽之辨”与孟子的政治思想以及“人禽之辨”与孟子的“圣人观”三方面来展开论述,以确证此具有思想价值上之意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趋多元的当代社会,公共部门试图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应对之道。孟子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决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恰恰为当代公共部门的决策行为提供了启迪和指导。本文以《孟子》原文及其注释为主要文献,通过提炼孟子的民本决策思想,解读其中的决策意涵,并进一步探析孟子民本思想在当代公共部门决策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儒家民本观与社会主义民主观在爱民众、顺民意和暖民心等相通,在时代背景、执权主体、价值取向等相异。立足中国实际对传统儒家民本观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观进行价值反思利于我们更好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要是指孔子提出的以"仁"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和荀子提出的君民"舟水"关系说,它是以人民作为国家政治本体的一种思想体系。通过对先秦民本思想的阐述可知,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进步性的思想主题,同时也是传统社会政治合法性的基础。除此之外,民本思想还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瘐思想源泉。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之下,现代治理中府民关系的重塑可以在先秦民本思想的基础之上,在民有、民享基础上实现共治。从而推进实质民主向实质与程序民主共同发展转变,建立一种符合现代治理理念的新型府民关系。  相似文献   

17.
肖中云 《甘肃农业》2005,3(11):10-10
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的执政为民,充分体现了江泽民同志的执政观。执政为民思想是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的“为人民服务”、“人民本位”的民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执政为民思想的形成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党建学说,同时深深地根植于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和现实时代需要的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18.
方孝孺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本,他认为君主最基本的职责是养民,“诚以格君”是君职落实的主要途径,治国的根本法则是“均平”,治国路径应该是仁以施治,“视民如伤”, 推行井田制,藏富于民,重用人才、慎选治国理民之吏。为了更好地保护民众利益,方孝孺主张寓仁于法,寓礼于法,“立法利民”,强调立法的目的是卫民,倡导普法宣传,加强执法,先教后诛,“治人”与“治法”并重。方孝孺的政治主张在建文帝时期获得了很好的实践,缔造了绚烂的盛世局面,不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落实“以人为本”要求的有益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崛起、最后基本统一中国北方的曹操,尽管其思想颇为复杂,既有儒、法思想的因素,也有不同程度上墨、名、道教等影响的痕迹,但透过他所采取的诸多政治举措不难发现,在曹操施政理念中,一直都存在有重视百姓在统治中的根本地位和基础性作用的民本思想理念.这种民本思想理念表现为他致力于重建统一过程中的“为生民计”、不少措施以百姓生命和生活为关注点和着落点、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等.  相似文献   

20.
问号粉碎机:又到了春播时节,农谚说得好,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我们老话里说五谷杂粮,你知道五谷都包括哪些吗?“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五谷的记载也很多,而且对“五谷”所指亦颇有不同。例如,《皇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周礼》中“五谷”指麻、黍、稷、麦、菽(豆);而在《孟子》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管子》里包括黍、秫、菽、麦、稻;《楚辞》则指稻、稷、黍、菽、麻,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