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行间覆膜对低土壤水分的调节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对低水分环境中土壤水分的分布、利用特点,揭示在低水环境中行间覆膜处理是一种节水途径。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行间覆膜处理能较好的维持根系主要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在35 mm以上,以供应玉米生长需要。玉米根层水分分布与覆膜方式、土壤水分存有量、根系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作物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个方面。作物生理需水是指其生命过程中的各项生理活动(如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等)所需要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生育过程中,为给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所需要的水分。茶园土壤水分的消耗,是通过地面植被(包括茶树、间作物、杂草等)的根系吸收,枝叶蒸腾,行间土壤蒸发,地表迳流和土壤深层渗流等途径而散失,其中又以茶树蒸腾与行间土壤蒸发为主。当茶园地下水位较低,其土  相似文献   

3.
作物根系与水分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一定水分条件下作物根系形态结构、吸水功能、抗旱机理以及根系与水分关系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4.
苏联和国外的科学家,都特别注意一年生和多年生作物根系的研究,探明根系不仅供应植物水分和营养物质,而且,是合成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各种有机化台物的“实验室”。现阶段逐渐由种子繁殖过渡到营养繁  相似文献   

5.
土壤水分对菠萝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水分胁迫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水分含量对菠萝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有利于菠萝根系的生长,菠萝根系活力和保水力较高;不同处理的菠萝最大根长、根条数、根体积和根干重均表现为:轻度胁迫充足供水重度胁迫;不同水分处理对菠萝地上部生长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升高菠萝株高和株干重也逐渐变高;菠萝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地下部生长和地上部生长正常,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影响川西北高原康北一熟区旱期作物生长的主要因子为 :土壤肥力、作物对土壤水利用能力和播时土壤贮水量。肥地作物生长良好 ,根系分布的深度、密度及伸展速度明显大于瘦地 ,有利于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 ;肥地作物虽然单株日蒸腾量较瘦地的大 ,但单株日蒸数量却比瘦地明显的小 ,其水分的非生产性损失较小 ,水分效率比瘦地的约高 69 2 % ;在干旱期间 ,肥地比瘦地可多吸收土壤水 2 7~ 30mm(18~ 2 0m3/ 666.7m2 ) ,表现抗旱力强。瘦地抗旱力弱 ,并不是土壤缺水 ,而是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差 ,有水用不上 ;肥地保水力强 ,土壤水库功能得到较好发挥。培肥地力、合理施肥和早秋耕、二次秋耕可提高旱期作物对土壤水的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区分水稻根系与地上部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采用分根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研究了局部根系在水分胁迫下不同形态氮素营养(NH4+、NO3- 、NH4+与NO3-等体积混合) 对水稻幼苗水分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1)全根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单供NO3- N营养条件下水稻的生长,而对单供NH4+ N营养条件下水稻生长的影响较小。局部根系水分胁迫对3种供氮形态营养下水稻总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单供NO3- N营养水稻根系的生物量、根系总长、根体积、平均直径以及根表面积的影响最大,均以未受水分胁迫的一侧根系生物量明显高于另一侧(受水分胁迫)。2)水分胁迫促进根系对NO3- N的消耗。3)全根水分胁迫严重抑制了单供NO3- N营养水稻的光合速率,但对单供NH4+ N营养水稻的影响较小。不论局部根系水分胁迫还是全根水分胁迫对3种供氮形态的生理水分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4)全根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单供NO3- N营养水稻的光合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给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利用桶栽试验方法,通过人工调节土壤含水率形成4个水分梯度,即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CK)、65%~70%(T1)、55%~60%(T2)和45%~50%(T3),研究了土壤水分亏缺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各生育时期冬小麦单株平均次生根数随含水率的减少而减少,但不同生育时期水分亏缺对发根数的影响差异很大.拔节~孕穗期土壤水分亏缺引起次生根数的差异最明显,T1、T2、T3的次生根数分别只有CK 的79%、70%、62%;抽穗~开花期的影响其次,T1、T2、T3的次生根分别为CK 的82%、70%、64%;灌浆~成熟期的影响最小,分别为CK的97%、93%和89%.冬小麦根系在生育前期比生育后期对水分适应能力强.分蘖期水分亏缺处理对根系干重的影响不显著,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根系干重受水分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的水分亏缺处理对根系伸长有益,其中以轻度水分亏缺处理(T1)的伸长作用最强;抽穗~开花期水分亏缺处理也有助于根系伸长,但轻度水分亏缺处理(T1)对根系的伸长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9.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水分生理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了明确土壤长期持续干旱对冬小麦生理状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盆栽方法,对长期持续不同土壤干旱条件下冬小麦水分生理和生物量的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冬小麦蒸腾速率、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率、耗水量、耗水系数等水分生理指标均呈降低趋势,饱和亏呈递增趋势;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总干重递减,根系量除轻度干旱处理最大外,其他各处理递减,根冠比递增。这说明,冬小麦随土壤水分的减少抗旱性增强,低土壤水分有利于增大光合产物向根系的分配,高土壤水分则有利于地上部发育。  相似文献   

10.
青先国 《中国稻米》2001,7(6):42-42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 ,也就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 ,并采用水利、农业和管理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率的农业。它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农田供水从水源到形成作物产量要经过三个环节的转化 :首先通过输水由水源转化为农田土壤水分 ,再通过作物吸收利用由土壤水分转化为作物水分 ,最后通过作物复杂的生理过程 ,作物水分便参与形成作物产量。节水农业的要旨就是在这三次转化过程中提高水的有效性。水利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 ,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益。节水灌溉农业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常规垄灌溉、固定隔沟灌溉和交替隔沟灌溉的试验对比,交替隔沟灌溉水量仅为常规沟灌的1/2,有一半左右的地表面处于相对干燥状态,水分渗入率较大,提高了土壤对灌溉水和自然降雨的储存与利用,有利于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运用交替隔沟灌溉技术能提高作物对垄两侧土壤中养料、水分等的利用效率,作物根系进行干湿交替锻炼后,刺激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一定程度增强植株抵御干旱的能力,更利于作物健康生长,交替隔沟灌溉是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大田节水灌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条件下氮素营养对不同冬小麦基因型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旱地小麦高产栽培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以水氮高效型品种小偃22和水氮低效型品种小偃6号为供试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介质氮素营养对冬小麦幼苗根系和冠层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和介质氮素供应对小麦幼苗各生理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水分胁迫下,介质供氮显著提高冠层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及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根干重.而在供氮条件下.水分胁迫导致小偃22根系和冠层干重均明显降低,而小偃6号根系和冠层干重均明显增加,两个品种的叶片相对含水量(P<0.05)和根系活力(P>0.05)显著降低,培养阶段前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在介质缺氮条件下,水分胁迫使小偃22和小偃6号冠层干重分别增加和下降,两个品种根干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明显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均增加.说明改善介质氮素营养可增强水分胁迫下小麦抗旱能力,促进冠层干物质积累,同时也增大小偃22根、苗干物质积累和两个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而降低了小偃6号根系和冠层干物质积累及两个品种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稻和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吸收的影响,采用水培供应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混合)的方法培养水稻和旱稻,并对水稻和旱稻的根系形态进行了扫描分析;同时,通过测定根系伤流液和采用HgCl2抑制水通道蛋白活性的方法,比较了水稻和旱稻根系对不同氮素形态响应的差异。 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干质量明显低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但单位根表面积的水分吸收与根系伤流液量比硝态氮营养高;3种形态氮素营养水稻(或旱稻)运输水分的主要方式均是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途径,但铵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的根系通过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途径运输水分的能力明显高于硝态氮营养水稻(或旱稻);与水稻相比,旱稻对硝态氮营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分条件下氮肥对花生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防雨棚旱池内以"花育25号"花生为试验材料进行土柱栽培试验,在中度干旱胁迫和充足灌水两个水分条件下,分别设置不施氮肥(N0)、中氮(N1,90kg/hm2)、高氮(N2,180kg/hm2)3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和氮肥条件对花生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两个水分处理下中氮处理均显著提高花生的荚果和籽仁产量,且能显著增加水分生产效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花生根系生物量在垂直分布上呈递减趋势。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可用对数函数模型、乘幂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多项式函数模型来表示,其中乘幂函数的模拟精度最高。正常供水处理下出现高氮营养浅根化的趋势,而干旱胁迫下施用氮肥增加深层土壤内根系,且中氮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根系伤流强度。相关性分析表明花生整体形态性状和40cm以下土层内根长和根系生物量与产量间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干旱胁迫下适量施用氮肥增加深层土壤内根系,是提高干旱胁迫下花生产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豆生殖生长期根系形态性状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以稳定的大豆新品系进行连续2年的生殖生长期根系形态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殖生长期根系形态性状存在较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尤其在R5期后,产量较高的海-560的根系生物量、根体积和根长均大于观-009;施肥有效地促进根系生长,降水较多的年份土壤中的根系密度较高,施肥增强这种趋势,尤以0~30 cm内的土层显著;根系性状与产量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根长与产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在雨养农业中,选育根系强大的品种,并根据气候变化因地制宜的科学施肥,协调水肥关系,提高水分及养分利用率,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要模拟作物吸收水分以研究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关系,需要关于特定土壤在不同管理措施条件下根系持续发育方面的定量资料。本文报道了在壤砂土和砂壤土两种土壤上,施用氮肥和一次早期轻微灌溉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根长指数RLI(即根际剖面根长km/m~2)和根系下扎深度(m)因管理措施而变化,但皆符合Logistic生长关系y=a/(1+b exp ct),式中t为时间(天)。各个时期根际土壤不同土层的根长比例与土壤及处理有关,且可用时间、深度及其乘积的指数函数来描述。根系在砂壤土中的发育比在壤砂土中更为集中、迅速。处理对根系的影响也随土壤而变,早期灌溉和施氮对促进根系生长的效应在砂壤土上很接近;在壤砂土上早期灌溉的效应远远大于施氮的效应。两种土壤上早灌与施氮的互作效应略低于其累加效应。而氮肥与灌溉相结合对水分利用的激发效应大于其累加效应。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水分消耗梯度恰好与拟合的根长度梯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小麦根重分布模式的定量研究S.S.Ray等根是固着植物,并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和运输水分与养分Bg$官。因此,它是作物产量的重要贡献者。一个庞大的根系能使植物从土层提取充足的水分和养料,是作物产量的最终反映。与根的总量相比较,根的分布在确定水分吸收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水肥耦合对橡胶树根系垂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分和养分是限制橡胶树生长和产胶量的重要因子.以17a树龄的热研7-33-97橡胶树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橡胶树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树吸收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随土壤层次的加深,橡胶根系干重在垂直分布上呈递减趋势,可用乘幂函数模型表示.适量增施氮、磷肥均能促进0~20 cm土层根系的生长;氮肥施用量过大,深层根系比重增大;轻度降低土壤水分能够促进根系扎深.水肥耦合对根系生长和分布具有调节作用,本试验条件下,各土层根系干重总量以丰氮丰水和丰磷丰水组合处理最高,分别达0.33和0.31 kg/m3,并且根系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与养分分布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Sarig  S 陈晨 《杂粮作物》1989,(1):39-42
1983年至1985年在以色列进行田间试验,鉴定经巴西固氮螺菌接种对早地高粱生长、水分状况和产量劝效应.结果表明,接种处理后主要是通过改善土壤水分的利用而提高了产量。在过去10年里,研究重点放在从热带禾本科作物根系中分离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的细菌。早期的研究集中在这些细菌的生物固氮能力上,这种能力与禾谷类作物根系有关联。巳采用多种方法对接种株含氮量的增益作定量鉴定。然而,利用~(15)已证明,所观察到的旺盛生长和含氮量增加,并非仅是生物固氮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渗灌条件下田间土壤水分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的观测,研究了渗灌用于冬小麦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渗灌所形成的农田水分条件对小麦地上部分干物重、叶面积及根系的生长的十分有利。渗灌可使冬小麦根系较多地分布在20-60cm土层,不仅提高了对该层土壤水分的利用,而且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渗灌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比喷灌提高12%,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49kg/*hm^2.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