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家具市场     
《国际木业》2007,37(2)
欧洲EUROPE俄罗斯木材制品市场富有潜力俄罗斯:俄罗斯在全球家具市场扮演重要角色,在2005年家具消费超过26亿美元,其中一半为进口。俄罗斯市场拥有1.4亿消费者,在全球家具进口方面列第15位。在全部家具的进口中约一半来自意大利,意大利对俄罗斯的家具出口中相当一部分为顶尖水平设计的家具。俄罗斯制造的家具很有竞争力,家具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俄罗斯劳动力工资相对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另外,俄罗斯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占全球森林资源的五分之一。(孟永庆)  相似文献   

2.
尤齐钧 《国际木业》2007,37(11):40-41
一、目前国内家具消费需求分析 中国有13亿人口,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但目前我国人均家具年消费仅20美元。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称:中国的中产阶级(年收入7230到60240美元之间者)约占人口总数的5.7%(约8000万)。比印度还少(印度约3.3亿)。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估计,2020年中国的中产阶级比率达到40%,约5亿多,这是15年以后的消费。分析这些数据,目的是认清目前国内需求现状。我国家具企业不要在国内市场削价竞争,低价“恶斗”,目光要投向国外,中国家具与意大利、波兰一样,主要依赖出口。  相似文献   

3.
CEFLA赛福徕涂装集团是意大利拥有长达40年之久的出口公司,拥有1500名雇员,销售额为3.68亿欧元。它们不仅在木材加工机械方面经验丰富,而且在家具设计与喷涂市场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4.
家具市场     
《国际木业》2004,34(8):35-39
2004年全球家具市场展望意大利米兰产业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dustrialStudies,即 CSIL)预测了2004年全球家具市场前景。CSIL估计全球家具产值为2000亿美元,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和法国是7个主要产业经济国家.累计占全球家具产值的61%,发达国家的家具产值占全球家具产值的77%。最近,中国和波兰的家具投资(建设工厂),使得产值有了快速增长。目前,发展中国家(Emerging Countries)的家具产值占全球的23%,其中中国占9%。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是重要的家具进口国。家具主要的出口国有:意大利、中国、德国、加拿大、波兰和美国。在1995-2002年期间,美国家具进口额(每年)由65亿美元上升至167亿美元(现价),英国由17亿美元上升至42亿美元(现价),而德国、日本、加拿大的进口额增长较小。意大利维持家具出口第1的地位,但家具出口额基本稳定(约80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尤齐钧 《国际木业》2006,36(5):17-17
据意大利米兰产业研究中心报道,2006年世界家具贸易总额预计可达860亿美元.欧美家具消费大国近10多年来,家具进口持续增长,进口与消费比例占到40%~60%.涌现了5个最大的家具进口国.第一是美国,第二是德国,第三是法国,依次是英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6.
周冠武 《国际木业》2007,37(1):52-52
德国:德国家具协会主席,Dick-Uwe Klass先生说,德国家具市场兴旺。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家具和家居装饰装修市场,家具生产国生产的家具出口大於内销。家居产品每人年消费达到500欧元,其中家具消费为360欧元。2005年德国家具销售增加1.9%,达到170.2亿欧元。  相似文献   

7.
家具市场     
欧洲 EUROPE2005年1季度德国家具出口增长德国:德国的家具业对外贸易保持强劲。今年1季度,德国家具出口额达12.9亿欧元,同比2004年增长2.7%。家具进口额达16.8亿欧元,减少8.9%。该行业贸易赤字3.9亿欧元,与上年相比减少34%。西欧仍然是最主要的出口地区,约占德国出口家具的64%(8.3亿欧元)。特别是邻近国家对高档德国家具的需求。荷兰作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吸收了1.91亿欧元的家具产品,同比2004年1季度减少3.2%,瑞士  相似文献   

8.
家具市场     
《国际木业》2006,36(8)
欧洲EUROPE德国家具进出口活跃德国:2006年1季度,德国家具出口总量继续了2005年的上升趋势(增长6%)。此期间,家具出口增长15.4%,达到13.2亿欧元,主要是由于坐椅、沙发和厨房家具销售的增长。这两部分产品在家具出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作为全球领头的家具出口大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一方面是欧元强劲,美元疲软;另一方面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0.
家具市场     
2005年世界家具工业展望据意大利家具工业研究会报道,世界家具进口市场日趋开放,该会通过对60个国家和地区的跟踪调查,得出了全球家具进口占消费比例的总体增长趋势。从1995年的18%到2004年的33%,而2005年预计达到35%。目前世界家具消费水平2000亿美元,每年增长2%。开放和发展对国际家具贸易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1995年全球家具出口为400亿美元,而2005年有可能超过700亿美元。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美国家具市场对外开放保  相似文献   

11.
尤钧 《国际木业》2007,37(1):26-27
中国家具出口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其中就有抢夺了意大利在国际市场的部分份额。  相似文献   

12.
<正>意大利木工机械和工具制造商协会(Acimall)研究中心,近期公布了其对2013年全球木工机械产品贸易情况的分析报告。1出口情况分析数据表明,全球主要木工机械出口国的贸易额均呈下降态势。1)德国内需强劲,但出口总额为17.15亿欧元,同比下降3.1%。2)意大利国内市场萧条,出口总额为11.11亿欧元,亦同比下降3.1%。3)中国大陆地区出口总额为7.90亿欧元,同  相似文献   

13.
高发全 《世界林业动态》2007,(30):F0004-F0004
据《TIGER PAPER》2007年第2期报道,最近10年来,世界家具出口额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从1997年的42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000亿美元(估值)。其增长的原因是全球对家具需求的增加和许多国家实行了市场开放。”世界主要家具进口国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而主要家具出口国是中国、意大利、德国、波兰和加拿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家具生产和出口大国,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面临着国外市场在环保和技术等方面设置标准进行本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提高和完善中国家具产业标准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应对国外市场设置的技术壁垒,而且可以保护国内消费者利益,促使整个产业的技术和质量升级。文章对国内有关家具相关标准信息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家具产业标准化发展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齐峻 《国际木业》2007,37(6):24-25
2006年中国家具出口总值174.64亿美元,比上年净增32亿美元,又是高速增长的一年。 中国家具出口强劲增长的势头,除了自身优势外,也抢占了5个国家的市场份额,它们是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和美国。  相似文献   

16.
提高家具用水性涂料漆膜附着力的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家具生产大国,每年消耗大量的木器漆,对涂料的使用量在逐年增多。目前大量使用的溶剂型木器漆,如使用量最大的聚氨酯(PU)木器漆,含有大量具有毒性的有机溶剂,可挥发有机化合物(VOC)排放量较高,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同时,我国又是家具出口大国,每年向欧美国家出口大量家具,而这些国家有严格的法规,如德国的TA-Luft,欧洲共同体的CEPE推荐标准和美国的VOC法规,要求对家具的有害物质含量进行严格控制。这是对我  相似文献   

17.
齐峻 《国际木业》2007,37(7):33-33
俄罗斯家具制造业在经济危机以后的几年中东山再起。据官方统计,俄国家具制造商在1999年与2003年之间增加了两倍的数目,即从1999年的2820家公司增加至2003年的5770家。据俄工业和科技部介绍,家具已成为俄罗斯经济最富有竞争力的部门之一。2003年家具产量增长20%,家具出口增长12%。家具出口的主要市场是德国、意大利和法国。  相似文献   

18.
周密 《国际木业》2009,(6):69-69
菲律宾:虽然菲律宾对美国和中东国家等主要市场的家具出口大幅度减少,但在此困难时期,家具出口的良好市场依然存在,这就是德国。  相似文献   

19.
日前,从有关方面获悉,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德国第四大家具来源地,仅居波兰、意大利和捷克之后。预计在5年内,中国可望成为德国最大的家具供应国。德国家具工业协会会长克拉斯认为,德国不会对中国家具进行反倾销。德国将向中国出口高端家具产品,以力求贸易平衡。据德国家具工业协会统计,1999年至2003年,中德家具贸易连年高速增长,进出口规模从1.12亿欧元增至4.43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具五金件生产与应用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式家具对五金件的应用,为中国家具五金件的发展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也推动和促进了世界家具五金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近代家具五金件的生产与应用大为落伍。直到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具五金件的生产与应用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现在,我国已是一个家具五金件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是我国家具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家具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