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揭示杨树人工林在生长特性方面的变化规律对进一步挖掘杨树人工林的生产潜力和保证林木速生丰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新疆准噶尔盆地农田防护林21a生青杨为研究对象,运用树干解析法对其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杨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0~6a为幼树期,第7~15a为速生期,第16~21a为成熟期。树高速生阶段集中在第3~14a,胸径速生期为第6~16a,材积速生期为第7~15a。在胸径快速增长期间适当进行施肥管理,有利于培育优质大径材。青杨数量成熟年龄约为18a,初始防护成熟龄在第8a。建立的青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六种模型:幂函数型、对数型、指数型、二/三次多项式回归型以及Logistic生长方程均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R2>0.809),三次多项式方程是模拟青杨树高和胸径生长进程的最佳模型,Logistic模型是模拟青杨材积生长进程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小型啮齿动物危害严重的半干旱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通过田间试验与调查分析,对一种新型的抗逆袋栽植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抗逆袋栽植可提高侧柏造林成活率16.82%~20.74%,提高侧柏幼林保存率34.97%~81.89%,而且这种作用与坡位有关.成活率增幅坡上部略大干坡中部,而保存率增幅坡中部明显大干坡上部.抗逆袋栽植也可显著提高侧柏的树高、地径生长量,且不同规格抗逆袋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大袋对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远大于小袋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大袋可提高侧柏幼树的树高生长量32.73%.提高侧柏幼树地径生长量4.14倍.不同坡位抗逆袋栽植的幼树高生长差异不明显,而地径生长量坡中部明显大于坡上部.抗逆袋栽植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的效果,与其内涂层在改善根区土壤水分状况中的作用密切相关.采用抗逆袋栽植可显著预防鼢鼠、达鸟尔鼠兔和草兔对新植幼树的危害.与对照相比,抗逆袋栽植的苗木危害指数降低34.48%~37.93%.不同坡位抗逆袋栽植的驱鼠(兔)效果亦有较大差异,坡中部效果好于坡上部.但不同规格抗逆袋处理,苗木危害指教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峡江县巴邱镇2006年春造的27 hm2杉木幼林受到白蚁严重危害.经调查,苗木保存率减少13%,平均株高下降9%,平均胸径减低18%,白蚁对杉木幼树生长影响很大.通过选点设堆投放诱杀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验小区内白蚁危害率分别下降38%、54%、46%、33%,杉木幼树致死率为零,防治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果园杂草的危害与综合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树株行距大,适于杂草发生,其发生时间长,数量大,危害严重。果园受杂草危害可使产量减少10%~20%,草荒严重的果园,幼树不能适龄结果,结果后树势衰弱,寿命缩短,果小色差质次,病虫多,商品率低,效益差。葡萄受杂草危害后,不能迅速抽出新的枝条,生长严重不良,使产量显著下降;果树苗圃受草害后,幼树生长缓慢,苗木品质下降;新果园株间空地较多,杂草发生较重,不仅影响产量,还影响其他作物的生长;成年果园,杂草种类相对稳  相似文献   

5.
揭示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动态变化过程,对掌握树木个体生长的基本规律和制定相应的抚育管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准噶尔盆地防护林树种箭杆杨为研究对象, 运用树干解析法,对19 a生箭杆杨的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箭杆杨的树高速生阶段集中在第3~14 a,胸径速生期为第2~19 a,材积速生期为第2~18 a。树高早期生长缓慢, 其速生期比胸径和材积晚,材积表现为早期速生。在胸径快速增长期间适当进行施肥管理,有利于培育优质大径材。箭杆杨成熟年龄在第27~30 a。建立的箭杆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的6种模型:幂函数型、二、三次多项式回归型、对数型、Logistic以及Richards方程均取得显著的拟合效果(P<0.01),Richards方程是模拟箭杆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进程的最佳模型。  相似文献   

6.
松针褐斑病病原、抗病机制和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明旭 《植物检疫》2001,15(4):193-197
湖南省1994年8月首次发现松针褐斑病,主要分布在江华县、江永县和双牌县11个乡镇场,面积为467.8hm^2,1995年至1997年,通过实施砍、剪、清、造、防、监、检综合治理,病害的危害面积减少到22.7hm^2,下降了95.1%,发病区严重死亡株率控制在1%以下。同时研究证实不同的湿地松病原菌株之间的脂酶图谱中存在不同的差异,湿地松、黄山松和马尾松在超尾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苯丙氨酸角氨酶(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的差异反映出寄主的抗病性差异;病害发生流行区域性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处于主要流行区县(市)有12个,偶然流行区的县(市)25个,相对安全区的县(市)71个。  相似文献   

7.
灌水控制上限对酿造葡萄地积温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小管出流灌水上限水分调控对酿造葡萄地积温、果实生长指标等的影响,采用大田栽培试验方法,开展了酿造葡萄小管出流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地积温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地积温与果实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小管出流比沟灌更有利于地积温的升高和果实的增长;90%田间持水率的灌水上限时葡萄的果粒横径、单穗重均大于其它处理,产量最高,同比对照处理增加了44.95%,差异极显著( P<0.01);灌水上限为80%田间持水率时葡萄果实含酸量最小,含糖量最大,高达236.17 g·L-1。表明90%田间持水率为最佳增产灌水上限,80%田间持水率的灌水上限最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8.
森林鼠害是吉林省人工林的主要灾害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该省东部已有近15万亩人工林遭到危害,被害率在20—90%之间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林木因被害鼠啃皮轻者不能正常生长,重者幼树成共死亡。使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损失。 我场的未成林造林地及人工幼林面积大,1983年以来鼠害发生面积达5000亩,如假金龙顶作业区二班,1984年营造的刺槐、樟子松混交林,其中栽植刺槐20147株,樟子  相似文献   

9.
蔬菜田常用农药对诺氏虫疠霉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7种蔬菜田常用杀虫剂、杀菌剂对诺氏虫疠霉生长及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种杀虫剂中,恶二嗪类杀虫剂安打对菌落生长和产孢的影响最小,抑菌率仅为15.78%,产孢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对诺氏虫疠霉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达到100%。7种杀菌剂对诺氏虫疠霉生长和产孢影响都很显著,其中取代苯基类杀菌剂乙霉威对其影响最小,抑菌率为31.51%,但产孢量不到对照的1/3。有机硫类杀菌剂代森锰锌对诺氏虫疠霉生长、产孢的影响最大,抑菌率为100%。  相似文献   

10.
从北京大兴县引种的W46杨是欧美杨良种无性系,在包头地区经4年的育苗、造林引种试验,表现出生长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点。在含盐量0.43%,有机质0.48%的造林地上能够正常生长,与当地主栽的杨树小美旱、新疆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对6龄的树木调查,W46比同龄的小美旱树高高出26.6%,地径大61.3%,胸径大75.9%。经检验,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造林后调查,造林成活率达88%。与原产地W46的生长量比较,高、径生长及单株材积相差很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萧氏松茎象发生区松林春季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发生区松林春季小气候的光照强度、地面温度、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比不发生区松林低,空气相对湿度比不发生区松林高,砸地表越近,这一差异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人工清除萧氏松茎象寄主流脂对其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萧氏松茎象的种群密度有明显的影响,试验区的有虫株率平均下降了37.2%,平均相对防治效果达49.1%。防治后试验区和对照区有虫株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应用纸型诱捕器进行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在林间应用诱捕器防治萧氏松茎象以90个/hm^2的安装密度为宜,如作为监测手段则以45个/hm^2的安装密度为宜。在发生严重的林区安装诱捕器能有效控制萧氏松茎象种群。  相似文献   

14.
萧氏松茎象幼虫的位置与流脂孔的方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萧氏松茎象幼虫的位置与流脂孔的方位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的位置与流脂孔的方位关系在不同方位的比例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幼虫位于流脂孔下方的比例最高,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的比例分别接近30%和40%。位于上方、左上和右上方的比较较低,只有5%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在25℃恒温、RH90%的条件下,用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黑松、雪松、杉木、金钱松、罗汉松等8种植物对萧氏松茎象成虫补充营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虫取食湿地松的量最大,为83.9mm^2·头^-1·d^-1,其次是马尾松、黑松和火炬松;取食金钱松和罗汉松的量最小。雌雄成虫取食量之间差异不明显。萧氏松茎象成虫选择取食马尾松次数最多,为40次;取食量也最高,为53.75mm^2·头^-1·d^-1,与其他树种差异显著。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日平均取食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饶秀通 《江西植保》2013,(2):206-209
总结武平县近3年来马尾松毛虫、松墨天牛和萧氏松茎象3种松树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与危害特点,分析提出各种害虫的综合防控措施与对策,为进一步保护森林资源、建设武平现代林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室内用8%氯氰菊酯微囊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毒力测定,选出致死率较高的浓度为100倍稀释液。用该浓度进行室内药液持效试验,第20 d接虫死亡率可达89.7%。  相似文献   

18.
对萧氏松茎象致病性白僵菌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白僵菌各菌株在P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量明显大于其它培养基,感病率也明显低于PDA培养基,因此,PPDA是萧氏松茎象致病性白僵菌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萧氏松茎象是危害松科植物的重要钻蛀性害虫。本文从其生物学特性、寄主和分布等方面分析了其入侵庐山自然保护区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室内毒力试验表明:吡虫啉的致死时间最短,最短2分钟,平均5分钟,灭杀毙的致死时间最长。林间注药试验表明:7月保绿宁、吡虫啉对萧氏松茎象幼虫的致死率分别为73%、71.2%,明显好于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