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种子休眠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活力的种子未能正常萌发的情况,从根本上来说,该现象是种子对于不良环境因子作用的自我保护性反馈,有利于其自身的存活及繁衍。造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破除手段也不尽相同。以林木种子休眠的分类和原因为切入点,深入系统地讨论了常见的林木种子休眠破除手段,旨在为林业产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杂交臂形草(Brachiaria hybrid)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优良的放牧、刈割兼用型牧草。但因种子产量低,休眠程度深,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速度和推广应用规模。研究机械处理(刺破种皮、去除稃片、去除稃片+刺破种皮)对臂形草种子休眠的破除效果,对下一步探明其种子休眠机理,以及其播种前的预处理提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莫拉特Ⅱ杂交臂形草(Brachiaria hybrid cv.MulatoⅡ)的净种子为试验对象,经机械处理后,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发芽试验,观测种子萌发动态及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3种机械处理对莫拉特Ⅱ杂交臂形草种子休眠的破除均有显著效果(p<0.05),其中,去除稃片的处理效果最好,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分别达到76.0%、72.0%、50.28、0.20、3.39 cm和5.85 cm,分别是对照的2.05、2.04、3.09、1034.78、4.62、4.28倍;种子稃片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外界水分和空气进入种子内部,妨碍了种子发芽,是引起莫拉特Ⅱ杂交臂形草种子休眠的原因之一;去除稃片是破除其休眠简单有效的机械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多叶棘豆种子为材料,通过观察种子形态特征,研究种子生活力、种子吸水率、种子破除硬实、种子萌发等指标,分析多叶棘豆种子休眠的原因。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种子,探索种子休眠的解除方法。结果表明,多叶棘豆种子生活力达77.80%,但不处理种皮的完整种子发芽率极低。用砂纸打磨能破除种子硬实,硬实率降低至7%,发芽率为86%。砂纸破除种子硬实后,50 mg/L IBA对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表现最为明显,发芽率高达97%,平均发芽天数短于对照。综合比较,先用砂纸打磨种皮,再用50 mg/L的IBA溶液处理后多叶棘豆种子的发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休眠性是影响花生种子出苗、贮藏及商品品质的重要性状,寻求适宜的休眠破除方法对于深入了解花生的休眠特性以及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高油酸花生品系‘DF33’为材料,在25℃的培养箱中,每天一次发芽试验,统计7天的发芽率,直至休眠完全解除。研究了其休眠动态、吸水规律及休眠破除方法,结果发现‘DF33’的休眠期为60天左右;休眠的解除表现为渐进过程;种子发芽期间的吸水速率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不同破除休眠的处理方法均对‘DF33’休眠的解除具有一定的作用,而50 mg/L乙烯利和40℃低温连续干燥3天以上的处理效果最佳,且胚根伸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在蔬菜种子检验上常遇到种子发芽困难,发芽试验较难做好的问题。由于蔬菜种类繁多,种子休眠和发芽特性比较复杂,只有深入了解蔬菜种子发芽特性,采用适当的处理,并在发芽时满足这些特性的要求,才能做好蔬菜种子发芽试验,测得正确的发芽率。1蔬菜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1.1水分水分是种子发芽的关键因素。种子必须吸取足够的水分才能使内部的酶或植物激素活化,促进贮藏物质的转化,加强呼吸作用,增加能量供给,促进细胞的生 相似文献
7.
8.
小麦胚休眠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麦种子休眠解除的机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解除休眠前后的小麦胚在ABA和H2O2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H2O2能打破种子休眠,而ABA则使种子保持休眠状态.比较2D图谱后,利用MALD1-TOF-MS鉴定了10个在不同处理间表达丰度差异显著的蛋白点,其中一些蛋白在已知的种子萌发中起重要作用.种子休眠的解除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涉及环境胁迫反应(胚发育后期丰度蛋白、NAD(P)H脱氢酶)、细胞循环(生长素反应蛋白)、信号转导(钙调素相关蛋白)和贮藏蛋白(2S种子清蛋白)代谢等生理活动.为研究H2O2打破小麦休眠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温干燥法对棉花毛子发芽率的影响和破除休眠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发芽率是衡量种子播种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有人曾研究过不同温度对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1]、不同条件对包衣棉花种子发芽的影响[2],这些研究内容都侧重于对最适发芽条件的探讨.迄今为止对破除休眠方法的研[3~4]还少有报道. 相似文献
10.
11.
为探索秋茄(Kandelia obovata)叶片发育过程中物质合成和基因表达情况,本研究对红树叶片三个发育时期的m RNA进行提取和高通量测序,获得高质量序列(Clean reads) 64 189 053个,高质量碱基19.29 Gb,共组装获得转录本108 077个,转录本长度大于2 000 bp的为37 206个,200~300 bp的转录本11 797个, Q30均在95.00%左右。通过对红树秋茄叶片三个不同时期(初期,中期,成熟期)的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以下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淀粉和蔗糖代谢),苯丙氨酸代谢,能量代谢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调控,生物碱合成,脂质代谢途径,昼夜节律信号转导途径。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学过程(包括转录调控, DNA复制,蛋白磷酸化等),细胞组分(包括细胞核,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等),分子功能(包括DNA结合,蛋白结合等),另外在秋茄叶片发育的三个时期共统计到22 333个SSR位点,占比最高的为单核苷酸,数量为12 268条,其次为三核苷酸和二核苷酸,分别6 410条和3 245条...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大白菜雄性不育分子机制,通过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技术技术(i TRAQ),开展了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蛋白质组学研究,以找到不育与可育材料中差异表达蛋白,从蛋白水平来进一步揭示大白菜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制。通过研究,共发现了358个差异蛋白,其中可育中上调表达的蛋白有226个,下调表达的蛋白有132个,GO分析结果表明,鉴定的蛋白质组数据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功能覆盖范围。通过双向电泳验证,差异蛋白点差异特性与i TRAQ结果类似,表明i TRAQ用于差异蛋白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EF-SDS-PAGE双向电泳技术,对金稻1号水稻种子未萌发和萌发1-4d胚进行蛋白质分离。发现金稻1号水稻种子未萌发和萌发1-4d胚在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可识别的蛋白质点约215、201、187、162、132个,其中表达量变化2.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22个。选取表达量变化2.5倍以上的12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胶内酶解,并进行肽质量指纹图谱及其生物信息分析,初步鉴定出6个蛋白质,分别为硫氧还蛋白; 热休克蛋白;ATP合酶;LEA蛋白12;核苷二磷酸激酶;乙二醛酶。对这些蛋白质在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桶栽方式,对抗旱性强的F172和抗旱性弱的YL6甘蔗品种在苗期进行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后,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进行差异蛋白质分析,分别找出差异显著的28和20个差异蛋白点,其中部分呈现上调表达,部分呈现下调表达,还有部分新增的蛋白点,因品种抗性不同而表现各异,F172叶片中的差异蛋白主要表现为上调表达,而YL6中大多表现为下调表达。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蛋白质丰度变化有显著差异。采用MALDI-TOF-TOF/MS鉴定所获得的差异蛋白,从YL6、F172中分别鉴定出18、14个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对所鉴定的蛋白质根据功能分为8类。YL6中参与自由基清除的2个,参与光合作用的6个,参与细胞生长和分裂的1个,参与基础代谢的6个,参与防卫反应的2个,未知功能蛋白1个。F172中参与自由基清除的1个,参与光合作用的2个,参与细胞生长和分裂的2个,参与基础代谢的4个,参与信号转导的2个,参与蛋白加工的1个,未知功能蛋白2个,其中22 k D干旱诱导蛋白的丰度明显提高,而在YL6中则检测不到此蛋白。这说明在干旱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在蛋白质组成上有很大差异,推测这是不同甘蔗品种间抗旱性差异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小麦单核中晚期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的原因,探讨小麦花药发育的蛋白质代谢机制,本试验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陕农138小麦小孢子单核中晚期和双核期的全蛋白分析表明,在等电点4~7之间可识别约450个以上清晰的蛋白质点,检测到差异点26个,对其中14个质量较好、重复性较高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分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并利用Mascot软件在NCBInr数据库搜索,鉴定出11个蛋白质点,另3个蛋白质点未得到有意义的鉴定,11个蛋白质点分别被鉴定为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1个蛋白点)、叶绿素抗体结合蛋白(1个蛋白点)、pentatricopeptide重复蛋白PPR566-6 (1个蛋白点)、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个蛋白点)、泛素(1个蛋白点)、S-腺苷-L-半胱氨酸水解酶(2个蛋白点)、放氧增强蛋白(2个蛋白点)和假定蛋白(2个蛋白点)。这些蛋白质点的功能涉及到糖代谢、蛋白质降解、细胞防卫等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应用马铃薯晚疫病水平抗性相关的1 009条表达序列标签(ESTs)所制备的cDNA微阵列和荧光信号Cy3,Cy5杂交系统,通过同一样品RNA的自身比较试验及与不同样品RNA的差异分析试验,对该技术的重复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自身比较试验中,芯片杂交的假阳性率仅为0.79%,相关系数高达0.981 1;在差异分析试验中,同向标记、正反向标记、同一芯片内2个重复杂交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 0,0.889 5,0.980 2。研究结果证实,cDNA芯片技术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可以鉴定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并构建高质量的基因表达数据库,通过3次生物学重复和2次技术重复试验(采用正、反向标记)即可克服绝大部分试验误差。 相似文献
18.
19.
为探讨玉米穗粒数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制,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豫玉22及其亲本综3和87-1的花器官形成期雌穗为材料,采用高通量的2-DE和MALDI TOF MS技术,建立了它们的蛋白差异表达谱,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质谱鉴定。结果显示,在检测到的1 290个蛋白点中,有114个(8.84%)在杂交种与亲本之间的表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表现单亲沉默、偏高亲、中亲表达、偏低亲、杂种上调、杂种下调、亲本特异和杂种特异表达模式的蛋白点分别为27、25、15、13、11、11、10和2个。另外,成功鉴定出其中的104个差异表达蛋白点,涉及代谢、信号转导、能量、转录、蛋白质合成、蛋白运输与储藏、细胞生长与分裂、细胞结构、抗病防御、次生代谢、转座子及功能未知和假定蛋白等12个功能类别。玉米杂交种与亲本蛋白在丰度上的明显差异及涉及多个功能类别,可能与玉米穗粒数杂种优势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棉种贮藏过程中温度对发芽率和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常温、0℃和18℃ 3种温度条件下密闭贮藏期间及4年后棉花毛子和包衣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新鲜不发芽种子的百分率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年的贮藏期间,温度单因素对包衣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及毛子的发芽率变化影响不显著,对毛子的发芽势的变化影响显著,对二者的休眠率变化影响极显著;温度和年限交互作用对毛子和包衣子发芽率和休眠影响显著,温度显著影响了棉种4年内发芽率和发芽势增长和休眠解除的时间,低温显著减缓棉种休眠的解除,延缓了劣变的发生;4年后,常温下毛子和包衣子已经劣变;18℃冻藏则使棉种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休眠的状态;0℃种质库贮藏毛子和包衣子各指标均优于另外两种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