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绿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 3 PAT)的酰基选择性与植物低温敏感性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冷敏感植物叶片中PG分子饱和度比抗冷植物中的高。叶绿体G3 PAT酶是决定PG分子种类并影响其分子中脂肪酸饱和度的关键酶,而G 3 PAT酶分子中的关键氨基酸影响了G 3 PAT酶的酰基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sn-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是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催化三酰甘油合成的起始步骤,在植物中参与调节生长发育、脂质的合成和逆境应答等过程。本试验通过RT-PCR从甘蓝型油菜品种湘油15中克隆得到GPAT6基因的2个拷贝,分别命名为BnGPAT6-1(GenBank登录号为KJ000117)和BnGPAT6-2(KC106728)。它们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DNA sequence,CDS)均为1506 bp,编码501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结构N端含有一个类卤酸脱卤酶(haloacid dehalogenase-like hydrolase,HAD-like)活性结构域,C端含有一个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olipid acyltransferase,LPLAT)功能域。蛋白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与白菜(B.rapa)、甘蓝(B.olerace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琴叶拟南芥(A.lyrata)中的GPAT6序列相似性最高。组织表达结果表明BnGPAT6基因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未成熟的胚中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nGPAT6的表达受ABA的抑制;在干旱和6-BA胁迫下几乎同时升高;在盐胁迫下,短时间内升高,达到峰值后降低;在水渍条件下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GAPDH基因表达与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败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分析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败育的关系,本研究以新型小麦化学杀雄剂SQ-1作为诱导剂,普通小麦西农1376为材料,构建了西农1376不育和可育等生理系;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析了不育和可育等生理系不同发育时期花药中GAPDH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正常小麦花粉发育的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表达丰度比较一致,没有明显变化,但在化学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中,不同发育期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单核期表达最弱,二核期最高.与同期正常花药相比,GAPDH基因在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三个发育期均呈下调表达,其中在大量花粉粒败育的单核期,表达量下调最显著,其次为三核期和二核期,证明化学杀雄剂SQ-1对GAPDH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化学杀雄剂SQ-1诱导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形成过程中,可能与GAPDH基因表达减少导致细胞中能量供给不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获得一株性能良好的2,3-丁二醇(2,3-BD)生产菌株。向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W5/W141两株产2,3-BD菌株中添加不同浓度乙偶姻,并测定2,3-BD、乙醇和甘油产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情况。S. cerevisiae W5最适乙偶姻添加浓度为12 g/L,且2,3-BD的产量在72 h达到最大,产量为2.54±0.03 g/L,甘油和乙醇转化率分别较未添加时下降了17.6%和23.6%。S. cerevisiae W141最适乙偶姻添加浓度为10 g/L,且2,3-BD的产量在72 h达到最大,产量为1.71±0.02 g/L,甘油和乙醇转化率分别较未添加时下降了57.1%和16.7%。通过对比,本课题最终选用S. cerevisiae W5作为最适菌株,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2,3-BD提供新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野生毛百合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活性在冷胁迫下的变化,用简并引物扩增了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保守区序列的结果表明,该保守区段长744 bp,推测编码247个氨基酸.在GPAT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个高度保守的区域(WIAPSGGRDRP),在NCBI上经过BLASTp比对分析,发现这段保守区序列为LPLAT基...  相似文献   

6.
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与综合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的精制,以及甘油化学化工产品。高纯度的甘油及其化合物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可以提高生物柴油的附加值,还可以促进我国化学化工产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外源添加维生素B12(Vitamin B12, VB12)对Klebsiella pneumoniae HD79和K. pneumoniae HD79-T利用甘油还原途径生产3-羟基丙酸(3-hydroxypropionic acid, 3-HP)的影响以及摸索VB12对K.pneumoniae HD79和K. pneumoniae HD79-T的阈值上限,将不同浓度(0.01、0.02、0.03、0.04、0.05 g/L)的VB12添加到K. pneumoniae HD79及K. pneumoniae HD79-T的发酵培养基中,利用HPLC检测其底物消耗及产物产生情况、qRT-PCR检测还原途径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以及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VB12对K. pneumoniae HD79和K. pneumoniae HD79-T的阈值为0.01 g/L和0.03 g/L。与未添加VB12相比,菌株K. pneumon...  相似文献   

8.
9.
试验证明,脂肪酶酶解血浆中的脂肪能够降低血浆蛋白粉中的腥味。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加酶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血浆蛋白粉酶解脱腥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血浆蛋白粉酶解脱腥工艺条件。得到脂肪酶酶解血浆液脱腥工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60 min,每1 L血浆液中加入脂肪酶0.125 g(50×104U/g)。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棕榈硬脂与豆油酯-酯交换制备起酥油的工艺条件。实验选择催化活性较高的氢氧化钾/甘油作为催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详细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棕榈硬脂与豆油棕榈硬脂与豆油酯交换程度的影响,这些反应条件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配比及催化剂用量。结果表明氢氧化钾/甘油催化棕榈硬脂与豆油酯-酯交换制备起酥油的最适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50min,反应温度140℃,氢氧化钾∶甘油(质量比)1∶1,催化剂用量1.50%(以油重计)。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酯交换程度可达95%,甘三酯含量为81%,反应产物中的脂肪酸能够达到随机化分布。实验表明由于甘油的引入带来了甘油解副反应,导致部分甘油酯组分含量的增加。在保证酯交换达到完全随机化的前提下,适当地调整催化剂配比,减少催化剂用量,缩短反应时间和降低反应温度可有效地控制甘油解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以火龙果为主要原料,以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琼脂、可溶性淀粉为黏合剂,制备火龙果果纸,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感官评价确定火龙果纸黏合剂的配方。同时,研究了最适宜的铺料厚度对成型的影响,不同比例甘油作为调味剂对火龙果纸脆性口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黏合剂的最佳配比为海藻酸钠添加量0.3%,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5%,琼脂添加量0.6%,可溶性淀粉添加量4%,铺料厚度1~3mm,调味剂甘油的最佳添加量0.3%。  相似文献   

12.
可食性大豆蛋白膜的研制及在切分西瓜保鲜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膜为基材,蜂蜡、甘油为改性剂,研究新型生物保鲜膜的制备及其对切分西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蜂蜡和甘油的改性作用可提高SPI膜的抗张强度(TS)和表面接触角,降低水蒸气透过率(WVP)和断裂延伸率。其中,蜂蜡和甘油最佳添加量分别为6%和40%,WVP值(200.9±13.18)g.m-2·d-1,比未添加蜂蜡的对照膜降低28.9%,TS值(4.27±0.48)MPa,比对照提高54.7%。应用改性的大豆蛋白膜包装的切分西瓜在4℃保鲜3 d时,失重率仅1%,并可有效保持番茄红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催化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在三酰甘油的合成和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为了研究大豆DGAT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为材料,通过PCR方法对GmDGAT1A的启动子(promoter-GmDGAT1A,pGmDGATIA)进行克隆,并通过转化拟南芥和GUS组织定位研究其功能。结果表明:以大豆叶片DNA为模板,成功克隆到GmDGAT1A基因ATG上游2 192 bp启动子序列。序列分析表明,pGmDGAT1A除具有启动子所必需的TATA-box和CAAT-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响应于光、赤霉素和脱落酸等顺式作用元件。以GUS为报告基因,成功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81Z-pGmDGAT1A,并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进行PCR检测,能扩增到2 192 bp目标条带,表明已获得含有pGmDGAT1A的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叶脉和根染色较深,但是主根和侧根的根尖部分未染色;成熟期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染色较深,茎和发育的种子未染色,表明pGmDGAT1A驱动的GUS主要在转基因拟南芥的根、叶脉以及角果内的隔膜和珠柄中表达。综上,克隆的大豆GmDGAT1A启动子具有活性,能够驱动下游目标基因的表达,有望应用于转基因育种。  相似文献   

14.
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phospholipids: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PDAT1)是植物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AG)合成的关键酶。本文在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cDNA中克隆到3个PDAT1全长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 CDS), 经比对分别定位于A02、A10、C09染色体, 分别命名为BnPDAT1-A02、BnPDAT1-A10和BnPDAT1-C09, 其序列长分别为1998、2002和2005 bp, 各自编码665、666、667个氨基酸。预测BnPDAT1基因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 具有典型的PDAT1保守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表明BnPDAT1基因编码蛋白与甘蓝、拟南芥、亚麻芥PDAT1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酵母互补实验证实该基因编码蛋白具有PDAT1酶活性。BnPDAT1基因在湘油15号中的表达现先上升后降低趋势, 在开花后25~30 d达最大值, 但3个拷贝的表达变化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中BnaPDAT1基因表达特性与油脂合成之间的关系。选用2个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的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系855(49. 72%)和868(35. 06%),以qRT-PCR方法检测BnaPDAT1各拷贝在两品系油菜中的表达规律,同时以薄层层析(TLC)和气相色谱(GC)检测两品系油菜中TAG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授粉后种子中BnaPDAT1基因及其3个拷贝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叶片中均有BnaPDAT1表达,三拷贝表达存在差异,但表现整体调控的特点。两品系油菜叶(Bna A10. PDAT1除外)和授粉后20 d的种子中BnaPDAT1及其3个拷贝表达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其余各时期两品系间表达差异规律不明显,BnaPDAT1在高含油量品系855中授粉后20 d表达量为全生育期最高值(11. 100 9),是868的5. 07倍;叶中表达量8. 858 6,为868的7. 34倍,表达特性与Bna C09. PDAT1相似。两品系油菜种子TAG含量变化均呈S型,授粉20 d后油脂合成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授粉后35 d进入缓慢增长期;授粉后30 d以前TAG含量品系间差异不大,授粉后35 d开始出现差异,授粉后40 d差异进一步扩大并趋于稳定。BnaPDAT1基因表达和种子TAG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但高含油品系中BnaPDAT1基因表达值明显高于低含油品系。  相似文献   

16.
出口盆栽榕树贮运优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提高盆栽榕树贮运期间的抗性能力,延缓衰老,降低落叶率,达到出口要求,以温度、基质、肥料、药剂等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出口盆栽榕树贮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椰糠(80%)+珍珠岩(20%)+保水剂(10 g,基质:保水剂=100:1)等基质组合移栽培养,期间施用100倍液高乐K肥,贮运前叶面喷施800 μg/L的0.004%芸薹素内酯,最后置于10℃的环境温度下,在贮运36天后,落叶率低于16%。  相似文献   

17.
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叶青双及其降解物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和94%;对水样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7.19nmol/L和2.87nmol/L;叶青双与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的分离度为2.5。该法在柱效和灵敏度上比硅胶柱液相色谱法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高渗透压甘油激酶在链格孢菌中的功能,通过遗传学手段,构建了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cDNA酵母表达文库,并对其进行筛选而获得细极链格孢菌高渗透压甘油蛋白激酶AtHOG1基因,该基因全长1 539 bp,编码355个氨基酸.AtHog1p含有MAPK保守的激酶激活区域"TGY",与来源于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AfOsm1p(XP-752664)、稻瘟菌(M.grisea)MG01822(XP-363896)及酿酒酵母(S.cerevisiae)ScHog1p(AAB67558)高度同源,相似性分别为94%,90%和80%.在高渗环境下,AtHOG1基因与ScHOG1基因功能相同.链格孢菌中存在HOG通路信号途径,AtHOG1基因可能与链格孢菌的逆境适应性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绿得宝防治乌岩岭保护区柳杉毛虫药效试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柳杉毛虫大面积扩散危害,对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的柳杉等植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控制这一现状,找出缓解问题的办法,特开展对柳杉毛虫的生物防治试验。本次试验中,对绿得宝生物药剂防治柳杉毛虫(Dendrolimus houi Lajonquiere)的效果进行了不同配比、连续二年使用与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林得宝18倍粉的防治效果好于16、20、22倍粉防治的效果;连续两年使用林得宝防治效果比仅用一年更佳。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只进行了连续2年的跟踪试验,关于绿得宝生物药剂的药效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法提取成熟期马铃薯茎叶挥发性成分,以0.53%的产率获得精油。用GC-MS联机对精油进行了分析,检测出81种成分,解析鉴定了占精油相对含量79.386%的43个成分。精油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为:醇类化合物24.789%;烃类18.554%,酮类11.433%;倍半萜类3.479%。对精油的消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试验结果显示,当加入量为0.50mL时,清除率最高为62.5%。由此可知,成熟期马铃薯茎叶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消除DPPH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