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柚木花粉收集与贮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柚木开花生物学特性,开展了柚木花粉收集、活力测定、贮藏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柚木花粉收集可采用水培法和套袋法;不同种源收集花粉时间不同,印度种源和缅甸种源分别为09:~11:00时和11:00~13:00时;花开放后,花粉活力是先升后降,1.5 h后花粉活力最强,4.5 h后花粉即失去萌发力;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5℃和-15℃干燥贮藏花粉的活力逐渐下降,贮藏到330 d,5℃和-15℃的花粉都失去萌发力;在整个过程中,5℃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都比-15℃下降速度快;-15℃柚木花粉的贮藏效果优于5℃;-15℃干燥贮藏240 d的柚木花粉,可满足当年柚木花期不同的种源间或柚木属不同种间人工杂交授粉。  相似文献   

2.
甜樱桃7个品种花粉数量及花粉萌芽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纤维素酶解法和离体培养法分别对甜樱桃7个品种单花药内花粉数量和不同培养基上花粉萌芽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花粉数量差异较大,萨米脱、拉宾斯、友谊、美早、早大果、布鲁克斯和红灯的平均花粉数分别为2 984,2 312,2 168,1 950,1 913,1 513,1 133粒/花药;拉宾斯的花粉萌芽率最高,其次为友谊、萨米脱和布鲁克斯,美早和红灯的花粉萌芽率最低;MS基本培养基对花粉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蔗糖比果糖和甘露醇更利于花粉萌发;适宜花粉萌发的蔗糖浓度为20%;低浓度硼酸促进花粉萌发,高浓度硼酸抑制花粉萌发;钼酸钠对樱桃花粉萌发无明显促进作用;适合花粉萌发的pH值为6.8。  相似文献   

3.
铁线莲享有"藤本皇后"的美誉,是优异的垂直绿化材料。本研究以79个铁线莲栽培品种为试材,通过0.5%TTC法和I2-KI法两种方法测定铁线莲品种的花粉量和花粉活力,并比较栽培品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花粉量差异不显著,测定花粉活力差异显著,TTC法测量花粉活性均值高于I2-KI法并成为铁线莲栽培品种花粉活力检测的最佳方法。铁线莲品种间花粉量差异显著,品种间变幅为0~241粒,平均花粉量为118粒,以48粒花粉量为级差,栽培品种可分为5类群。铁线莲品种花粉均具活力,其花粉活力变幅为2.8%~78.4%,萌发率最高为78.4%(C.’Doctor Ruppel’),最低为2.8%(C.’Purpurea Plena Elegans’),铁线莲品种群间花粉活力排序为早花大花组>晚花大花组>其他基因型,本研究可为铁线莲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米制种田父本花粉量及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炜 《种子科技》2003,21(1):33-34
穗粒数是构成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在玉米制种生产中,玉米果穗的结实率仅60%-70%,有时还会更低,严重制约着产量的提高和农户的收入。研究表明,玉米果穗结实粒数除与母本雌穗吐丝小花数呈显著正相关外,还与父本花粉量的大小、花粉活力呈显著正相关。本文就影响母本受粉的主要因素之一——父本花粉量大小、花粉活力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三七在西双版纳引种适应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为了研究三七在西双版纳引种适应性,通过查阅文献及实地调查对比西双版纳和三七主产地文山气候特征,设计不同海拔三七种子直播实验,不同遮阴度、不同土壤类型三七种苗种植试验,观察育苗和种植实验三七生长情况,包括出苗时间、出苗率、存苗率,观测不同生长年限三七植株株高及二年生三七物候期和结实情况。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具有与文山相似的气候特征; 3个海拔(景洪582 m、易武895 m、勐海1215 m)三七种子直播育苗试验表明,勐海海拔1215 m三七种子育苗出苗率高(90.89%),植株生长健康;3个遮阴度(60%、70%、80%)试验表明,80%遮阴度植株叶片颜色深绿,生长相对健康;3个土壤类型(粘土、沙壤土、粘壤土)试验表明,沙壤土三七苗存苗率高,9月末仍有57.31%。三七种苗2010年12月份从文山移栽到版纳勐海地区,2011年3月初出苗,3—4月进入地上部分生长期,6—7月孕蕾期,8月花期,9—11月果期,与文山地区三七物候期基本相似。二年生三七可以正常开花结果,结果率为19.27%,结实率为49.78%。通过研究得出,西双版纳部分地区可以成为三七引种适应地,具体要求最适海拔不低于1200m,遮阴度不低于80%,适宜土壤类型为沙壤土。  相似文献   

6.
7.
南平烟区植烟土壤主要养分丰缺分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采集、测定南平烟区代表性植烟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状况,借助GIS、GPS与地统计学模型(Geo-statistic)集成,研究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空间分布状况,并对其作出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平均含量分别为25.97 g/kg、1.61 g/kg、146.05 mg/kg、0.57 g/kg、28.80 mg/kg,含量中等以上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56.34%、61.56%、48.99%、65.36%、82.12%;全钾、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34 g/kg、90.02 mg/kg,含量较低以上面积(没有丰富区)分别占72.26%、58.90%。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可划分为3个类区,其他养分则可划分为2个类区。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干燥过程中烟草花粉活力变化的生理机制,本研究以品种‘K326’的新鲜花药为材料,分析花粉干燥过程中活力、含水量、内含物、抗氧化酶、MDA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粉活力和含水量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先较快下降,后趋于稳定;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淀粉含量呈现下降-升高-再下降-稳定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下降后趋于稳定,总氨基酸含量先上升后趋于稳定,两者变化规律相反;脯氨酸含量呈现上升-下降-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ATP酶活性先下降后趋于稳定;SOD、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缓慢下降;MDA含量缓慢升高。结果表明:含水量和ATP酶活性是影响花粉活力最主要的两个因素,这两个指标可以为烟草花粉干燥和贮藏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可以吸附DNA,作为一种新型基因载体应用于转基因育种。本研究旨在探索MNPs介导外源基因进入牡丹花粉,为利用携有外源基因的花粉进行授粉,获得转基因种子提供依据,本研究制备了MNPs与DNA的复合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牡丹花粉的形态结构;用花粉离体萌发法测定了供试牡丹花粉磁转染前后的生活力。结果表明:MNPs与DNA的质量比为1:1~1:10时,MNPs均可以与DNA稳定结合,并可以保护DNA免受酶的消化作用;牡丹花粉为长球形,萌发孔为三孔沟类型,位于萌发沟内;‘凤丹’牡丹、‘京红’牡丹及紫斑牡丹的花粉均具有较高的萌发力,且经磁转染后的三种牡丹花粉萌发力保持在50%以上,能够用于正常杂交授粉。本研究首次采用四氧化三铁纳米磁转化技术介导牡丹花粉转基因,弥补了花粉介导牡丹转基因方法研究的空白,从而有助于牡丹分子育种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气候适宜度的陕西烤烟单产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预报陕西省烤烟单产,对陕西省烤烟种植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基于代表县综合气候适宜度的陕西省烤烟单产预报模型。研究利用1995—2014年陕西省13个代表县的烤烟产量数据及气象资料,选取成熟期平均气温、旺长期降水、大田生长期可用时间、大田期日照时数作为影响因子,计算其基于隶属函数的综合气候适宜度指数,分析陕西省烤烟气候适宜度分布特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基于代表县综合气候适宜度的陕西省烤烟单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烤烟单产预测值与实际单产值拟合率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3.74%。2014年陕西省烤烟单产预报结果准确率为92%,相对误差为7.96%。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可作为烤烟产量预报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崇阳杉木无性系种子园花粉散发与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湖北崇阳杉木无性系种子实地调查和定点观测资料为依据,对杉木花粉的散发和花粉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花粉的散发出现季节及昼夜节律。杉木花粉的垂直空间分布为集群分布,种子园内花粉呈均匀分布型,园外则随距离种子园的远近呈扩散分布型,种子园的隔离距离为600-1000米。并据此制订了杉木种子园人工授粉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2.
沼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在京郊露地生产条件下,通过6个不同用量沼肥处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沼肥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效应的影响以及该条件下的土壤氮素平衡。当季试验结果表明,大白菜的产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平台的变化趋势,当有机肥氮素用量为1055 kg/ha 时,产量达到最高。大白菜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平台+线性的变化趋势,当有机肥氮素用量超过1019 kg/ha 时,土壤无机氮残留会急剧增加。大白菜-土壤体系的氮素表观损失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大白菜硝酸盐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一种直线增加的趋势,但各处理硝酸盐浓度均未超过600 mg/kg,显著低于北京地方规定的白菜硝酸盐食用标准。  相似文献   

13.
橡胶树光合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叶光合速率的光响应模型和冠层光的分布规律,通过积分形式,构建了橡胶树冠层光合作用模拟模型。模型充分量化了光通量密度、温度、叶面积指数、单叶最大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特征参数、消光系数、群体反射率等因子对橡胶树冠层光合速率的影响。在分别确定了叶片和木质器官与环境因子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橡胶树的群体呼吸作用模型。在橡胶树冠层的光合作用模型和群体呼吸作用模型的基础上,整合成橡胶树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模型经初步检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度较好,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机理性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度对胡萝卜花粉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胡萝卜甜红1号父本和08511#父本为材料,取开花当天的新鲜花粉,分别在24,27,30,33,36,39℃恒温条件下处理60 min,通过醋酸洋红染色法和培养基培养法,研究不同温度对胡萝卜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花粉活力降低,24℃花粉活力最高,33℃以上高温处理会明显抑制胡萝卜花粉活力.08511#父本染色情况好于甜红1号父本,但其花粉萌发率受温度影响较甜红1号父本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沙棘花粉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沙棘的花粉属小型花粉,赤道而观形状近圆球形,极面观为钝三角形。三孔沟,未形成合沟。花粉外壁具明显的疣状突起,与原生种中国沙棘相比为进化性状,从而进一步证实其形成较晚。  相似文献   

16.
17.
本研究将通过低温(3℃~5℃)干燥处理花椰菜完全开放的花和不同大小的蕾,利用花粉活力测定、花粉萌发观察和杂交结籽率检测等手段分析了低温保存对其花粉活力及授粉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天开放花的花粉活力和萌发率最高,分别达到91.3%和45.6%,授粉效果也最好,每角果平均可收获11.3粒种子。3℃~5℃干燥储存8 d后花粉活力和萌发率显著降低,储存16 d后花粉杂交结籽率显著降低,不适合作为花粉供体;开花前1 d和2 d的蕾,3℃~5℃干燥储存8 d的花粉活力分别为88.3%和85.2%,萌发率均为32.4%左右,授粉杂交结籽率分别达到9.8和8.3粒种子/角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花粉活力及萌发率逐渐降低。3℃~5℃干燥储存32 d的花粉杂交结籽率仍可达到8粒种子/角果。本研究结果为花椰菜杂交一代制种和组合测配的花粉保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花粉的离体萌发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胜华  陈放  周开达 《作物学报》2000,26(5):609-612
选出适合于水稻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 20%蔗糖+10%PEG4000+40 mg.L-1H3BO3+3m mol/L Ca(NO3)2+10 mg.L-1VB1, 得到80%的萌发频率。 离体萌发时, 花粉管生长很快, 在30 min内可达700 μm。 最适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宽, 27~33℃都可以得到较高的萌发频率。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芋杂交育种实验的有效开展,研究芋花粉活力测定和花粉贮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柱头稀释液培养法和培养基萌发法均能有效测定芋的花粉活力;芋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是:10 mg/L硼酸+0.01%无水氯化钙+5%蔗糖。芋花粉的寿命短,但不同芋品种的花粉寿命不同;芋花粉在15%空气湿度或-20℃干燥条件下可以贮藏相对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以烟草品种N. rustica、Maryland 609和云烟85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参试烟草品种花粉的活力、形态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以烟草品种N. rustica冻存花粉活力检测结果为例,在-196℃和-80℃保存条件下,花粉贮藏16个月后活力分别为0.64±0.06和0.65±0.09,与贮藏前0.66±0.04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4℃贮藏的花粉在保存5个月后即丧失活力。花粉电镜图片显示,在-196℃和-80℃贮藏条件下,花粉形态仍然规则饱满,而4℃条件下贮藏16个月的花粉则发生皱缩、畸形,萌发沟扭曲。-196℃贮藏条件下N. rustica的花粉可溶性糖含量(309.276mg/g)、可溶性蛋白含量(55.216mg/g)、游离氨基酸总量(15.817μmol/mg)、脯氨酸含量(1.596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4.284U/g)均显著高于4℃贮藏条件下的花粉;-80℃贮藏条件下花粉脯氨酸含量(1.626mg/g)和SOD活性(5.546U/g)高于-196℃(液氮)条件下贮藏的花粉,可能与不同温度下花粉冻结速度有关。结果表明,-196℃和-80℃条件下保存对烟草花粉的活力保持更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