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建立Lm型雌性系蓖麻不同发育时期的标雌/单雌/两性系花序MSAP反应体系,提取不同类型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序基因组DNA,混合成基因池;用EcoRⅠ和HpaⅡ/MspⅠ的组合,12 h可将DNA酶切完全;16℃条件下,将酶切产物与EcoRⅠ、HpaⅡ/MspⅠ接头过夜连接;连接产物用于预扩增。优化后的预扩增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 2.5μL、d NTPs(10 mmol/L)2.5μL、Mg2+(25 mmol/L)2.0μL、模板2.0μL、E0扩增引物(10pmol/μL)1.5μL、H0扩增引物(10 pmol/μL)1.5μL、LA Taq(5 U/μL)0.25μL、dd H2O 12.75μL。预扩增产物稀释10倍后用于选择性扩增。优化后的选择性扩增体系为10×PCR Buffer 2.5μL、d NTPs(10 mmol/L)2.0μL、Mg2+(25mmol/L)4.0μL、模板3.0μL、EX扩增引物(10 pmol/μL)1.0μL、H/MX扩增引物(10 pmol/μL)1.0μL、LA Taq(5U/μL)0.30μL、dd H2O 11.2μL。  相似文献   

2.
根据雌株玉米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以及雌株玉米后代遗传的相对稳定性,提出了雌株玉米在遗传育种、大田生产及综合利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强雌系杂交苦瓜是指以强雌系为母本配制成的苦瓜一代杂种,多为早熟品种,具有雌花率高、连续结果能力强、丰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等综合优良性状。生产上的主要品种有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赣优1号、赣优2号、赣优3号等。因强雌系杂交苦瓜多为早熟品种,实行早熟栽培,更能发挥其优良种性,获得高效益。  相似文献   

4.
水稻孤雌诱导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孤雌诱导技术就是利用化学的方法进行水稻孤雌诱导,达到固定杂种优势的目的,在杂交稻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国内有些科研单位先后开展了水稻孤雌诱导研究。广东农科院水稻所赖来展通过孤雌诱导技术,育出的单生一号  相似文献   

5.
玉米雌穗分化异常现象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雌穗分化异常现象的初步分析艾厚煜,安凤歧(辽宁省凤城市种子公司118100)(凤城市大堡良种场)1994年我市玉米在较大范围内发生了雌穗分化过程中的异常现象,涉及到的品种和组合主要有:本玉9号、丹白3号、6107×304、掖107×l02、丹玉1...  相似文献   

6.
<正>1雌穗异常表现类型1.1空秆一是玉米株上根本没分化出雌穗,农民习惯称为"公棒子";二是虽分化出雌穗,但都是每穗结实少于20粒的果穗。有些雌穗外表长得挺大,但有的没有粒,有的仅有几粒。1.2雌穗缺粒雌穗籽粒少,呈散乱分布,即通常所说的"花穗"。一侧从基部到顶端数行没有籽粒,穗型多向缺粒一侧弯曲,即常说的"老娘脚"。秃尖,一般占穗长30%,严重者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产品种的推广、田间基础设施的投入、田间管理水平的提升、玉米产量大幅度提升,高水肥地区667m2平均产量达650kg左右;但是部分农户因管理措施不当,导致玉米半截穗、多穗、空秆等雌穗异常现象大面积发生,减产幅度高达30%~40%。现将玉米雌穗分化中的几种异常现象、成因与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瓜类作物(黄瓜、苦瓜、节瓜、有棱丝瓜)是雌雄同株作物,其雌型一代杂种具有早熟、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特点,杂种优势明显,目前在华南地区被广泛应用.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自上世纪70年代率先在国内进行瓜类雌性系育种以来,已育成18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的雌型一代杂种.实践证明,瓜类雌性系育种途径不仅能实现杂种优势,还能简化制种技术,保证制种质量,降低成本.现将华南地区瓜类雌型一代杂种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燕白是以雌性系86 G为母本,自选自交系15-1-6-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极早熟雌型黄瓜新品种。该品种果皮绿白色、圆筒形、长20 cm、单瓜重110 g,品质、商品性好,中抗霜霉病、白粉病,上市早,一般前期产量30.0 t/hm2,总产量45.0t/hm2,适宜重庆、四川等核心蔬菜基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
11.
逆温对玉米雌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1994年高温干旱年份和1995-1996年低温寡照年份凤城市大面积城市的7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初步探明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与雌穗逆温分化异常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原杂交种亲本之一的父本雄穗分枝数量与雌穗逆温分化异常呈负相关;参试的7个玉米品种可分为高温敏感型,低温敏感型,逆温(高,低温)敏感型和较抗逆温(高,低温)型。试验表明,不抗逆温的品种,由于播种期,施肥,土壤条件等因子的差异,也与雌穗分化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异源精子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产生子代生长性能,以彭泽鲫为母本,彭泽鲫、团头鲂、翘嘴鲌、鱤为父本构建4个雌核发育组合,测定各组合子代不同日龄体长、体重。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0~180天),各组合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彭泽鲫与翘嘴鲌(P-Q)和彭泽鲫与鱤(P-G)显著大于彭泽鲫与团头鲂(P-T)和彭泽鲫自交(P-P);对比各组合肥满度,发现150日龄时各组合肥满度出现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P-Q(3.9945)与P-G(3.7819)显著高于P-T(3.3459)与P-P(3.3697);拟合各日龄体长、体重数据,得到各组合生长曲线公式如下:P-P:W=0.0627L2.6705,R2=0.9822;P-T:W=0.0644L2.6469,R2=0.9917;P-Q:W=0.0284L2.9609,R2=0.9813;P-G:W=0.0648L2.6586,R2=0.9697。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精子诱导彭泽鲫,子代均能够正常生长,且生长速度出现显著性差异。彭泽鲫与翘嘴鲌雌核发育子代生长性能优于其他组合,具有潜在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杂种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玉米育种, 在提高玉米产量、品质以及增强抗逆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植物miRNA主要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为阐明miRNA是否及如何对玉米雌穗发育杂种优势产生影响, 本研究对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及其亲本自交系(昌7-2和郑58)进行了高通量miRNA测序和降解组测序。取玉米雌穗花序分生组织(IM)发育为成对小穗分生组织(SPM), 进而产生小穗分生组织(SM), 及小花分生组织(FM)将3个不同时期的雌穗样品用于miRNA建库测序, 鉴定出16个miRNA家族中的81个保守miRNA为非加性表达, 认为是与雌穗发育杂种优势形成相关的miRNA; 3个阶段中分别检测到80.30%、56.06%和48.10%的非加性表达的miRNA被显性或超显性抑制。鉴定出8种新的miRNA, 属于7个miRNA家族。通过雌穗降解组测序, 发现在郑单958及其亲本自交系中共同检测到的miRNA靶向42个基因的82个转录本。根据测序结果构建了miRNA参与玉米雌穗杂种优势的模型, 并推测在雌穗发育早期阶段杂交种雌穗的miRNA的普遍抑制导致其靶基因上调表达, 随着发育进程miRNA逐步解除抑制, 带来其靶基因表达量的逐步减少, 这种miRNA与其靶基因的拮抗关系也许与玉米雌穗发育杂种优势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用过冷却方法处理得到的ZZWW型四倍体雌蚕与ZZ型二倍体交配 ,根据亲、子代个体蚕的标记性状表现及性染色体数观察 ,探讨在减数分裂中ZZWW雌蚕的性染色体的联会、分配的行为方式和概率大小 ,推测ZZWW型四倍体雌蚕在减数分裂中的性染色体联会、分离的可能方式。拟为多倍体诱发机理的解析、交配后代表现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为多倍体研究实用化开发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孕穗期低温对玉米雌穗的伤害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毅  徐世昌 《作物学报》1995,21(2):235-239
在孕穗期(播种后65天),玉米植株经10℃低温处理2天和5天后,雌穗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对生物膜系统产生直接伤害,电解质外渗率增大,电镜下可观察到线粒体、细胞质膜破坏、胞间连丝膨大变形,甚至断裂;粗糙内质网卷曲成空心圆状,进而引起生理代谢紊乱,使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淀粉、蛋白质含量下降,阻碍雌穗发育,减少穗粒数,引起减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玉米植株出现秃尖、多穗、空秆等异常现象,分析了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品种选择、肥水管理、合理密植、适时播种等.  相似文献   

17.
以395份杜仲雌株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量杜仲雌株果实、种仁和叶片等相关的27个表型性状,从遗传距离、取样方法、取样比例、聚类方法 4个层次探讨了构建杜仲雌株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应用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R)4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通过比较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表型多样性指数、符合率和主成分,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检验。结果表明:"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欧氏距离+10%的取样比例+中间距离法"取样策略最佳,其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0、92.59%、100%和147.28%。核心种质的最终取样比例为11.6%。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27个表型性状上的多样性指数t检验结果不显著。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在27个指标上的均值符合率在96.05%~100%之间,最大值、最小值符合率为100%,多样性指数符合率在85.78%~99.52%之间。原始种质和核心种质的前10个主成分相同,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1.431%和87.681%。构建的46份杜仲雌株核心种质能代表395份原始种质的表型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果实是提取杜仲胶和杜仲籽油的重要原材料,在工业、医疗、食品等领域开发前景广阔。为了揭示雌蕊原基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杜仲果用良种‘华仲6号’(Huazhong No.6)为材料,利用lllumina Hiseq X-10高通量测序平台,分别对花序原基分化期和雌蕊原基分化期的花芽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对2个发育时期的雌花芽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与杜仲雌蕊原基发育相关的差异基因。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68.11 Gb数据,各样品的Clean reads与杜仲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比对效率为91.59%~92.05%,同时2个发育时期共筛选出48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19个差异基因在雌蕊原基分化期表达上调,266个表达下调。差异基因GO富集结果表明,花的发育、光周期现象、激素生物合成以及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相关的生物途径被富集。KEGG富集结果表明淀粉和蔗糖代谢、碳代谢、昼夜节律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代谢通路被富集。结果表明光周期途径是诱导杜仲成花的重要途径,且雌蕊原基发育受碳水化合物、植物激素和其他代谢物质调控。本研究为杜仲花器官发育调控基因的挖掘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果用杜仲的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析逆温对玉米雌穗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运成  艾厚煜 《种子》1999,(1):70-73
本文应用了1994年高温干旱年和1995 ̄1996年连续二年低温寡照年份辽宁省凤城市栽培面积较大的7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针对逆温而出现的雌穗分化异常现象,进行了跟踪调查、测定和综合分析,初步探讨了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与雌穗分化异常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原杂交种亲本之一的父本雄分枝数量与雌分化异常呈负相关。根据参试玉米品种对逆温反应的差异和程度,可把参试的7个玉米品种初步分为温敏感型,低温敏感型,逆温(  相似文献   

20.
高温胁迫下甜玉米雌穗发育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数字化基因表达谱技术, 对高温胁迫下优良甜玉米杂交种粤甜13雌穗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高温胁迫和适温下差异表达基因达949个, 其中有上调表达基因705个, 下调表达基因244个, 上调表达10倍以上的基因108个, 下调表达10倍以上的基因40个。对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分析表明, 它们主要集中在细胞内组分和膜上, 主要具催化活性、结合活性、水解酶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等, 参与代谢、细胞结构与功能、胁迫应答、物质运输和生物调节等生物学过程, 推测对雌穗发育过程中籽粒和果穗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基因中有一半以上的基因功能未知, 下一步将对其开展克隆和功能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