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旱地烟草青枯病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南烟区旱地烟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湘南烟区旱地烟烟草青枯病发病的始发期为5月上旬,随着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达到25℃,烟草青枯病进入盛发期,发病高峰期间定点观测田发病率平均日增长率最高为4.56%,病情指数平均日增长率最高为4.10.6种防治烟草青枯病药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烟草青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在发病岛峰期防治效果均低于45%,其中以青萎散DP 750 g/667 m2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南雄烟区的紫色土和沙泥田土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种群数量与烟草青枯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青枯菌数量明显减少、青枯病发生轻,推测紫色土的抑病性可能与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烟草青枯病菌的稳定拮抗内生细菌菌株,从豫南烟区烟草栽培品种中烟100和云烟87的根茎中共分离到208株细菌,利用平板共培养法筛选出9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菌株Rsa3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达7 mm,且在转移5~6代后仍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依据16S r DNA序列,将拮抗菌Rsa3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该细菌发酵液对烟草青枯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主要在于菌体本身,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发酵液的防病效果可达79.17%,同时具有促进烟苗根系生长的能力。以上结果表明,拮抗菌Rsa3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抑菌和防病作用,同时对烟苗的根系有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2014-2015年对广西百色烟区的烟草青枯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对具有典型青枯病症状的烟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及致病性鉴定。结果显示,烟草青枯病在百色市的靖西县、德保县、乐业县和凌云县主要种烟区普遍发生,部分茎下部黑色坏死病株复合感染黑胫病和根黑腐病中的一种或两种病害;隆林县的病害样本没有分离和检测出青枯病菌,推测该县烟草根茎类病害主要为根黑腐病和黑胫病。从百色市各主要烟区采集到疑似烟草青枯病害样本170个,通过特异培养基分离和青枯菌演化型鉴定获得青枯病菌137株,柯赫法则验证共有92株菌株为烟草青枯病致病菌株。选取其中典型菌株D3-12进行病原菌分类学鉴定,通过菌株16S r 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合菌株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将D3-12菌株鉴定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相似文献   

5.
烤烟根系土壤中青枯病菌动态与田间病害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烤烟品种CB-1,红花大金元,BL326,云烟85等田间青枯病发生情况,以及K326,CB-1烟株根系土壤青枯病菌的数量动态变化及其与田间病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不同抗性品种的土壤中,青枯病菌的数量差异较大;根系中病原菌繁殖到一定数量且生长一段时期后,田间烟株才会出现症状且与前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温湿度高有利于青枯病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烟草青枯病是我国南方烟区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细菌病害,目前尚未有理想的化学防治药剂,筛选青枯病菌噬菌体,为作物青枯病的防治提供噬菌体资源。【方法】从江西省吉安市烟田采集土壤样本,采用双层平板培养分离方法,分离青枯菌噬菌体,进一步比较物理和化学因素对噬菌体活性的影响。【结果】从吉安烟田土壤中分离获得6个青枯菌噬菌体,编号为PTb7-1、PTb1521、PTb1553、P1Tb1556、P2Tb1556和PTb574,其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结果显示,多个噬菌体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35℃,致死温度为55~60℃,适宜酸碱度为pH 5~9,且对紫外光、乙醚和氯仿敏感。然而,噬菌体PTb7-1只适合于酸性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噬菌体P2Tb1556对紫外光和乙醚不敏感,但对氯仿敏感。【结论】烟草土壤中具有丰富的青枯菌噬菌体资源,是筛选噬菌体的材料来源。6个青枯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噬菌体P2Tb1556对紫外光和乙醚不敏感,但对氯仿敏感。  相似文献   

7.
广东抗青枯病烟草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烟叶主产区,采用广东烟区分离的中等致病力青枯菌灌根接种方法,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对 65 份烟草资源进行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从参试材料中,筛选出高抗青枯病的资源7 份,分别为OX2028、岩烟 97、CO176、C151、大叶密合、NC95、K730,病情指数在10.83~22.78 之间,其中大叶密合为广东地方晒烟品种;中抗青 枯病的资源10 份,分别为RG-8、G28、K399、CO139 、K326(系选)、中烟14、K346、RG-22、RG11、R-158,其病情指数在 30.97~49.44 之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百色烟区烟草青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为了解该烟区青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和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致病力测定、生化型鉴定及BOX-PCR对69株来源于广西烟草主产区百色烟区的青枯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供试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17.39%、62.32%和20.29%,其中以中等致病力菌群为优势菌群;供试菌株的生化型复杂,其中37株属于生化型III或生化亚型III-1、III-3和III-4,23株属于生化型Ⅰ,1株属于生化型Ⅱ,另有8株属于非标准生化型;BOX-PCR分析结果表明百色烟草青枯病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菌株的遗传多态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致病力、生化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无明显的地理种群、生化型种群或致病力一致的种群聚在一起.[结论]广西百色烟区烟草青枯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复杂的生化型,可能是该烟区烟草青枯病为害逐年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湖南烟区烟草病害种类和发生情况,调查了湖南烟区烟草病害种类、分布及发生程度,分析了主要病害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湖南烟区烟草病害有21种,其中侵染性病害20种,非侵染性病害1种,主要病害为普通花叶病(TMV)、黄瓜花叶病(CMV)、马铃薯Y病毒病(PVY)、黑胫病、青枯病和赤星病。TMV发病中等,CMV发病轻,PVY发病率逐年增大,黑胫病发病较轻,青枯病发病中等,赤星病发病率年度变化较大,最高达到45%。湘南烟区TMV、CMV、PVY、黑胫病、青枯病、赤星病分别在3月25日、4月5日、4月15日、4月30日、5月25日、5月15日开始发病,湘中和湘西因生产季节原因,发病时间较湘南烟区分别晚10~20 d和30~50 d,发生动态基本相同。不同烟区病害发生种类、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不同,因此,不同烟区应采取不同防治措施,达到精准防治病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大叶密合是广东封开县地方名优晒烟品种,是当前发现烟草青枯病的优良抗源,深入研究其烟草青枯病抗性机理,寻找其青枯病抗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为抗青枯病分子机理的深入研究和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将烟草品种大叶密合、抗病对照品种D101、感病对照品种长脖黄进行青枯病菌室内接种鉴定,并利用蛋白质组学(iTRAQ)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大叶密合接种前后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接种青枯病菌后,大叶密合较长脖黄发病减缓.大叶密合检测到35个接种前后的差异蛋白,其中21个蛋白下调、14个蛋白上调,共有25个蛋白与植物胁迫相关.上调表达差异倍数最大的蛋白是烟草凝集素家族(Nictaba)的Hav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烟草凝集素基因在接种后12 h内的表达量变化,发现其在接种后6 h和9 h表达量最高,随后开始下降.[结论]植物响应病菌入侵是一个复杂过程,鉴定到的差异蛋白中上调幅度最大的是凝集素家族成员之一的Hav1,接种强致病力和无致病力菌株后烟草凝集素呈现类似的表达模式,表明凝集素蛋白可能对病菌入侵后的上游反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