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选择3种园林绿地复合系统,对光照、温度、湿度和防尘效应进行测定。综合评价这3种园林绿地复合系统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的作用。得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榆叶梅Prunus triloba 早熟禾Poa annua)园林绿地复合系统I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
3.
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膜下滴灌实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整个生育期耗水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耗水量均表现为结果盛期结果前期结果后期营养生长期;番茄整个生育期耗水强度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耗水强度均表现为结果盛期营养生长期结果前期结果后期.在滴灌条件下,作物耗水量为448 mm时番茄产量最高,可达9 151 kg/666.7 m2.  相似文献   

4.
灌水量对日光温室辣椒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辣椒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辣椒的耗水量增加,耗水强度也相应增加,各生育时期耗水量和耗水强度也呈增加趋势.各处理耗水量均表现为结果盛期结果末期营养生长期结果前期;耗水强度表现为结果前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营养生长期.在滴灌条件下,作物耗水量为426 mm,对应产量为2 275 kg/666.7 m2,可作为日光温室辣椒膜下滴灌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5.
6.
根据克拉玛依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环境条件,以VB6.0为开发工具,结合Mapinfo及其组件MapX连接Access数据库开发克拉玛依中心城区园林绿地管护信息系统,实现了园林绿地信息的GIS管理和管护信息技术和基本资料的动态查询.  相似文献   

7.
温室苦瓜耗水规律及作物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耗水规律的研究是优化设施蔬菜灌溉制度、充分挖掘蔬菜种植节水潜力的基础。本研究通过温室小区软管浇灌试验结合气象数据并利用数理分析方法研究温室苦瓜耗水规律。结果表明:苦瓜全生育期耗水量为310.49mm,平均日耗水强度为2.33mm;苗期、花期、幼果期和采收期的平均日耗水强度分别为0.68、2.39、3.63和2.25mm;苦瓜作物系数与耗水模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作物系数在苗期、花期、幼果期和采收期分别为0.54、1.53、2.90和2.64,相应阶段的耗水模数分别为6.54%、19.23%、46.74%和27.49%。结合各生育期耗水量、耗水强度、耗水模数,各生育期耗水强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幼果期花期采收期苗期,幼果期为苦瓜需水关键期,在灌溉管理中应首先保证幼果期灌水。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设施环境下苦瓜耗水规律,为其灌溉制度的科学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就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苜蓿耗水规律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在紫花苜蓿上的耗水规律的研究方法进行归纳。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出现,适合于大范围对苜蓿耗水规律的研究,作为小规模的研究领域仍需要传统的方法,对各种方法作简要介绍,为研究苜蓿耗水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水分—品质响应温室作物合理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辣椒膜下滴灌的耗水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辣椒的耗水量增加,耗水强度也相应增加,各生育时期耗水量和耗水强度也呈增加趋势。各处理耗水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结果前期>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营养生长期,耗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结果盛期>结果后期>营养生长期>结果前期。在滴灌条件下,作物耗水量426 mm,可作为日光温室辣椒膜下滴灌的最佳指标,对应产量为2 275.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模拟大田试验的方法,对高羊茅3种草坪模式进行充分和限制灌水试验,研究3种草坪模式的蒸腾耗水特性.结果表明:2种水分处理条件下,3种草坪的日蒸散量呈单峰变化趋势,且蒸散高峰集中在12:00-14:00之间;但不同水分处理和不同播种模式间的蒸散量不同,T2、T3的蒸散曲线明显高于T1;方差分析表明,3种草坪的蒸散总量差异极显著,表现为T3 >T2 >T1;限制灌水条件下3种草坪模式的外观质量综合评分为T1>T2 >T3,且相互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公园绿地外道路噪声环境进行监测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公园边界噪音来源于车辆发动机噪音、胎噪、运动风声的综合噪声。这些噪音对公园游憩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公园绿地边缘部分的植物景观能够迅速降低噪音,又能展现美感,将对公园利用率的提高大有裨益。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与生态效益都融合在园林植物中,所以一次设计将在多个层面展现植物景观的功能。以北京市公园绿地(被城市干道包围的绿地)边界的多个不同样方为对象,调查与研究这一宽度范围内的植物类型、种植密度和配置方式,从而判断使噪声衰减最有效率的植物配置形式。这些植物群落不仅能有效地减弱交通噪声,构造更为安静的游园环境,而且更能美化城市环境,体现并形成当地的植物特色。按照降噪效率对这些样方进行排序并运用SBE法对所测公园边界的植物群落进行美景度相应指标的评价,分析边界植物群落色彩美景度高低的原因,得到所测群落中景观效果最好的植物配置形式。综合以上两种最佳形式的植物配置,进行平衡与推断, 形成诸如同样的宽度条件下,多排小乔或低层灌木既可以起到较好的降噪作用,又可以丰富路缘的观赏效果;乔灌草皆有的种植模式中乔木排数尽可能多,林间内部保持通透,会形成舒适的空间效果等判断, 可以对北京市以及类似的大型城市绿地边缘塑造植物景观提供科学的论据。   相似文献   

12.
在GIS技术支持下,基于2009年北京市昌平区2m分辨率的GEOEYE-1遥感影像,采用梯度分析与景观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城郊绿地总体景观格局及大中小斑块类型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强度的降低,城郊绿地斑块整体增加,破碎化程度降低,边界简单化,连通性增大。同时随着城市化强度的降低,小型斑块减小,破碎化程度降低,形状先简单后复杂;中型斑块先增多后减少,破碎程度先增大后减小,边界简单化;大型斑块整体增多,破碎化程度先高后低,边界简单化。随着城区到乡村的转变,绿地结构由小型斑块占优经中型斑块逐步转变为大型斑块为主。另外,所选用的景观格局指数多在城市化边界区出现急剧变化,表明城市化进程对绿地格局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合肥市区二环以内建成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0个街旁绿地进行景观现状调查,并应用统计学、生态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游憩满意度,探寻街旁绿地景观构成要素与游憩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不同街旁绿地的综合游憩满意度不同,10个街旁绿地满意度得分范围3.044~4.320,整体满意情况一般;其中建于2010年的瑞园游憩满意度最高,建于2000年的长江东大街与南陵路交口游园最低。建立满意度和绿地景观要素之间的相关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市民满意度较高的街旁绿地表现为,绿地和铺装表面比例恰当,常绿和落叶乔木搭配比例合适,有较好的树荫,人行步道宽度合理。运用SPSS 23.0分析软件,通过曲线估算回归分析合肥市街旁绿地各景观构成要素与游憩满意度关系,并得出相应的最优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铜仁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贵州省铜仁市2004年9月4日Quick Bird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以及Fragstats 3.3软件,对铜仁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结构和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铜仁市城市绿地总体上比较破碎,且存在少数绿地类型(其他绿地与农业用地)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建成区绿地类型完整,景观多样性水平高于规划...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上海绿色空间时空动态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绿色空间"这一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社会、经济与生态统筹的切入点入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通过对上海城市绿色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的追踪,对1997、2000、2005和2008年绿色空间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体上以绿色空间的减少和非绿色空间的增加为典型特征。11年间,在各种绿色空间用地变化中,农田动态变化度最高,面积变化最大,共减少了661.50 km~2,减幅达22.69%;从农田的转移方向来看,主要是转变为建设用地和城镇绿地,分别占农田面积总流出量的72.14%和37.37%;而森林绿地、灌草地和水域的总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但其动态变化度均有不同程度变化,表明内部结构不稳定性增强,绿色空间内部类型的转变主要是农田向城市绿地转变。从景观多样性时空演变分析看,郊区地区比中心城区有着更高景观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9年QuickBird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对各种绿地面积及景观特征的研究,对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绿地景观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绿地面积为10.18 km2,城市绿地率29.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很高,但整体绿化率距其规划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绿地景观类型较齐全,且分布较均匀。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分别为研究区城市绿地景观的基底和廊道。居住绿地的破碎化程度较高,防护绿地边缘割裂的程度较高。城市绿地景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匀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分别为1.73、0.75和5.43。在此基础上,对城市今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斑块和廊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有效地布局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最大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分析,并且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在进行绿地斑块规划时,绿地斑块的数量越多、斑块越大、斑块之间的连接度越大,则生态效益越高;此外,紧凑或圆形的斑块在保护内部资源方面具有最高效率;在进行廊道规划的时候,需特别强调它在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生态廊道根据主要功能的不同,分为河流保护型、生物保护型、环境防护型和游憩使用型等4种,从而确定不同廊道的宽度和廊道中植被的分布。参8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郑州市边缘区西北象限样带为例,分析了该区域5个不同梯度绿地景观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斑块密度等指数.结果显示,随着人类干扰度的降低,绿地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破碎度减小,异质性先增加后降低,生态稳定性逐步增强.对不同梯度区域景观要素构成及异质性指数的分析表明,提高绿地景观多样性及维护生态...  相似文献   

19.
北京城区3种绿化树种蒸腾耗水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稳态气孔计Licor-1600, 通过对北京市区常见的绿化树种紫藤、白玉兰、连翘的蒸腾速率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测定和分析, 对比其蒸腾耗水特点 发现, 蒸腾速率日进程曲线均呈单峰型, 约在14时达到日峰值 在水热条件良好的7月份, 特征最明显 整个生长季中,在相对稳定的土壤含水率下, 3种树种蒸腾速率均在7月份表现出最大值, 8月份前3个树种蒸腾速率差异较大, 8月份后差异不明显 从1d来看, 12时前3种树种蒸腾差异不显著, 12时后差异显著 植物的蒸腾速率大小是植物自身特征和环境中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城市绿地数量和结构时空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城市绿地斑块和廊道连接的景观格局指数法和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交互作用以及可达性分析方法,比较了城市绿地沿城乡分布的梯度分析方法.并总结了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空间显式表征和多尺度分析,以及格局的定量研究与规划的结合,并应用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