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的“讼卦”主要要讨论争讼及诉讼问题,讼卦本身含义所表现出的息争止讼的思想,与易道倡导的“大道和谐”的思维方式和以追求“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本文从易道阴阳观视角入手,通过对“讼卦”的诠释和解读,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周易》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的核心道德应当是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思想的孟子“仁爱”思想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家庭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孟子的这种社会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积极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的核心道德应当是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思想的孟子“仁爱”思想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家庭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孟子的这种社会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积极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产生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应用在中国的情境中,存在着本土化的议题.在价值伦理的“地方性”的建构上,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色和价值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天人合一”、“无为”、“众生平等”以及人道主义思想,都为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贡献了重要的文化养料.同时,“人情债”、“关系”、“家长作风”、“内修”等观念也反映了与专业社会工作伦理的冲突和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儒家文化中"慎"是一种美德,并保障着道德的实现。本文以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经典文献为资源,梳理出"慎"德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并指出传统"慎"德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对于个体的自我完善及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文明的提高和维护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和”是个精髓。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人之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和生、和处、和达理想社会的憧憬。自中共十六大始,“和谐”作为一个新概念被重新提出,并受到重视。这反映了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刻程度,对当代社会发展把握的准确程度。它也表明了,共产党人力争做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主动思考中国乃至世界所面临共同问题的自觉程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唯一传世之作《道德经》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德育思想,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不争”和“言善信”。争之有损,意欲之“不争”,“为而不争”,行“不争之争”;不信之有果,行之“言善信”,“言善信”发端于“诚”的本体世界,皈依于“信”的意义世界,落实于“做人”的生活世界。深入研究和挖掘老子“不争”与“言善信”的德育思想,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存以及身与心和谐共进,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道德资源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生态型”人才是具备和谐发展特质的、符合科学发展观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生态型”人才是高等农业教育在全球生态危机面前的必然选择。高等农业教育可以通过构建“生态校园”,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和塑造生态人格,培养“生态型”人才,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走向和谐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就是儒家、道家文化。儒、道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智慧。探讨儒、道家生态观,在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日益严重的今天,对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人们的生态观念,实现思维范式的根本转变,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什么角度、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之中是否还有内在生命力,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一直是近代以来受到多方关注而又见仁见智的焦点问题。西化派专注于文化的时代性来看待中西文化,将中西文化的差别归结为时代性的不同,从而得出了中国文化早就已经死亡的结论。文化保守主义者注重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坚心要为中国文化的现代生命力做见证,但也存在着根本不承认中国现代文化是整体的“中国文化”之组成部分的问题。“马魂中体西用”论指明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文化生命整体”,明确肯定这一“文化生命整体”在今天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从一个侧面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根源,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和谐论的精华,同时对西方文化中“人类中心论”和“生物中心论”进行了扬弃。通过“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天人合一——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和谐共存”的变化过程,即可理清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及成熟的哲学历程,并揭示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是人类最终渴求的文明。  相似文献   

12.
一、引 言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同时又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国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为了能过上幸福生活 ,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 ,在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熙盛世” ,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 ,如 :丝织业、造纸业、手工业、娱乐业等民族工业的蓬勃兴起 ,对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机 ,对传统音乐产生了重大影响。二、农业文明给传统音乐带来发展机遇中国在两千多年来都是以儒家思想占据着思想领域的核心地位 ,“天人合一”是这一时期的经典表述 ,同时也是我国农业在这一时期的…  相似文献   

13.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内容是将自然、人和社会视作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弘扬“和合”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中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管子的四维思想体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礼义廉耻深深植根于道德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国之四维,谓之礼义廉耻,通过论述管子"四维"思想的理论渊源与主要内容,对当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启示,以期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任飞 《世界农业》2006,(11):5-8
素有“欧洲中国”之称的法国,历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与中国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早在19世纪初的时候,法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已经开始萌芽,但在接下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封建传统的影响极为深厚,法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一系列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产生.法国的传统农业、农村和农民才得以改造,并最终实现了由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计划经济发展和20多年的市场经济探索之后,也正处在一个传统农村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十一五”规划期间.如何彻底、全面地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从而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国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才之道”哲学思想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它产生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活动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人们在其他领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目前中国各城市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搞好“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及建立和谐小康社会、加速我国城市化步伐都有巨大推进作用,因而应当把“农民工”问题放到国家发展大背景和大高度来认识,以切实行动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推动和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屈原的“爱国主义”应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状态。其内容虽与今天的“爱国主义”内容不同,但作为一种情感状态,却是古今同一的。这也是两千多年来屈原之所以“光争日月”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分类口径差异较大,学术界对农民角色的认定也莫衷一是。鉴于此,从社会学家帕森斯的“AGIL”的功能分析框架出发对当前农民这一复杂的角色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当代农民已然从传统农民的基础上分化出职业、身份、地位和文化四种角色。四种角色中的农民在当前社会中都处于弱势,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民处于弱势的根源。同时在对四种角色的研究中发现,农民工和职业农民表明了农民分化的两种不同路径,农民工可能会成为比职业农民更加深受歧视的阶层。为此提出了改造当前农民角色系统、构建城乡和谐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童心说”是李贽思想的核心,且有着丰富和复杂的思想渊源。李贽兼取儒、释、道各家又能融会贯通,其中心学、禅宗和道家是李贽思想尤其是“童心说”最重要的来源。李贽“童心说”思想受到了道家“婴儿说”、“自然说”、“自然人性”等思想的影响。通过对“童心”与“婴儿纯朴之心”、“出自童心之言”与“自然发出之言”、“出自童心之文”与“至真至性至情之文”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揭示出“童心说”受道家思想影响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