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大红橙油为研究对象,以采用GC-MS法分析确定的目标萜烯为脱除对象,以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_2流量为单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_2技术脱除萜烯类成分的工艺。结果表明:大红橙油中D-柠檬烯等目标萜烯相对含量为91.00%;当萃取压力12 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5 h,CO_2流量12 L/h时,脱萜效果最佳,萃取相中目标萜烯相对含量达94.87%;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分离大红橙油中的萜烯类物质,可以将目标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到73.84%。  相似文献   

2.
萜烯二硫代羧酸乙酯的合成及其选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节油为起始原料合成了萜烯二硫代羧酸乙酯和萜烯黄原酸乙酯的混合物,并对其在选矿工艺中用作铜捕收剂的性能进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油松针叶精油萜烯组成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油松针叶油进行了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及气相色谱分析,利用Kovats指数,部分标样和标准谱图鉴定出44个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有33个组分为该种植物中首次报导),并与国外部分两针叶松的萜烯组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萜烯类物质几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医学、化妆品、食品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植物中的合成量较少,目前主要借助于基因工程来生产。虽然人类对萜烯类的认知越来越广,但至今对于其调控机制尚未明确,植物体内萜烯类生物合成途径中有多个限速酶且限速步骤难以确定,通过转录因子来调节基因表达量、从而促进萜烯类物质的合成意义重大。重点综述了近几年萜烯类物质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的萜类物质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CO2萃取油松针叶萜烯化合物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研究油松的新方法,该文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油松针叶为材料萃取萜烯类化合物,以α 蒎烯、β石竹烯为研究的重点,采用单因子变化的实验方法,通过GC和GC/MS监测,改变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找到最佳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40℃和萃取时间20 min,是从油松针叶中萃取以α蒎烯和β 石竹烯为代表的萜烯类化合物得率较高的萃取条件.与水蒸气蒸馏相比,该实验方法省时且样品收率高.   相似文献   

6.
5种园林树木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西安市5种常见园林绿化树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成分组成,为园林树种的科学配置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循环吸附采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白皮松、油松、侧柏、云杉以及雪松的挥发物进行采集和分析,并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不同树种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白皮松VOCs包括8类32种,油松释放的VOCs为8类38种,侧柏VOCs包括6类29种,云杉中检测到的VOCs为7类19种,雪松VOCs则包含8类36种;5种园林树木均含有萜烯类、醇类、酮类、醛类、烷烃类和芳烃类等6类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均达到70%以上;5种树种VOCs中,包括α-蒎烯、三环萜、莰烯、1,3-二乙基苯等在内的8种共有成分分别占白皮松、油松、侧柏、云杉和雪松总VOCs的86.87%,59.89%,74.35%,64.12%和61.20%,其中以萜烯类共有成分占绝对优势。【结论】5种园林树木有机挥发物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主要成分皆为萜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香椿不同挥发性物质及组成成分,以曲靖农家香椿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测定香椿挥发性物质成分并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共检测出5类27种挥发性物质,分别为烷烃类、萜烯类、酯类、含硫化合物和噻吩类;曲靖早熟农家香椿的挥发性物质主要由萜烯类组成,而使香椿具有特异性气味的成分为具有蒸煮香椿味的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具有洋葱味、硫磺味的2,4-二甲基噻吩和3,4-二甲基噻吩这几种特殊物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研究了怒江流域6个杧果品种成熟果实挥发物成分,为云南省杧果品质评价、杧果病虫害的防治与抗性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个杧果品种主要挥发物成分有单萜、倍半萜类、酯类、硅氧烷类等物质,其中,萜烯类物质是杧果香气成分中较多的物质,主要为3-蒈烯、萜品...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针叶树逐步发展形成了由原生性防御和诱导性防御共同组成的防御体系,在抵抗机械损伤、病原菌侵染和植食性昆虫取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诱导性防御又分为结构防御和化学防御。文章分别从针叶树的周皮、韧皮部、木质部等组织结构的变化,萜烯类、酚类等化学防御物质的合成代谢等方面,描述了诱导性防御反应的特点和作用形式,总结了针叶树防御反应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用改良的“Likens-Nickemon”装置抽提出“华杨1号”黄果西番莲(Passiflora edulis f.flavicarpa Degener)果汁香精油,该香精油经GC-MS分离鉴定出50种成分,包括脂肪族酯类16种,脂肪醇类6种,醛类5种,酮类5种,萜烯类13种,其他成分5种。丁酸乙酯、丁酸己酯、β-紫罗兰酮对西番莲果汁的香味贡献较大。西番莲果汁香味及主要糖酸物质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末初秋成熟的果实品质最佳:香味好,糖酸比高,丁酸乙酯、丁酸己酯和β-紫罗兰酮的含量高;冬季成熟的果实品质较差,但L-抗坏血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外源Bt杀虫蛋白和棉花主要抗虫萜烯类物质互作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比较了不同生长时期转Bt基因棉花及其对照亲本不同器官中抗虫萜烯类物质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 ,外源Bt杀虫蛋白表达对棉花原有的棉酚、总杀实夜蛾素及总抗虫萜烯类合成量不存在不利的影响。以棉酚作为萜烯类物质代表物 ,在饲料中进行了棉铃虫幼虫对棉酚和Bt杀虫蛋白的复合剂量反应试验。结果表明 ,棉酚对棉铃虫幼虫的抗虫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 ,棉酚和Bt杀虫蛋白之间没有交互作用 ,表明饲料中棉酚和Bt杀虫蛋白对棉铃虫的抗虫作用是相加的  相似文献   

12.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的油松针叶油进行了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付立叶红外光谱(GC-FTIR)及气相色谱(GC)分析,利用Kovats指数,部分标样和标准谱图鉴定出44个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有33个组分为该种植物中首次报导),并与国外部分两针叶松的萜烯组成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麝香葡萄酒中萜烯类物质的含量,从而提高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本研究以‘小白玫瑰’‘玫瑰香’2种麝香葡萄为材料,于转色期在葡萄果实表面喷施10 mmol/L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成熟后采收、酿酒,测定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MeJA对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处理后‘小白玫瑰’‘玫瑰香’葡萄酒中总酸含量、酒精度和总酚含量均显著增加;在处理组和对照组酒样中共检测出39种挥发性物质,处理组酒样中醇类、酯类、萜烯类物质的含量以及香气物质总量均显著增加;酒样中共有的且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值大于1的香气物质包括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辛酸乙酯和芳樟醇,这些物质是麝香型葡萄酒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其中辛酸乙酯的OAV值最大,对葡萄酒香气贡献最大。在MeJA处理后,‘小白玫瑰’葡萄酒的花香明显提升,贡献突出的是丁酸乙酯、己酸丁酯、己酸乙酯、芳樟醇、反式-β-罗勒烯和香叶醇,‘玫瑰香’葡萄酒的果香明显提升,贡献突出的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β-月桂烯、D-柠檬烯和香茅醇。综上,MeJA处理麝香葡萄果实可提高葡萄酒中香气物质含量,使葡萄酒的花香和果香更明显,本研究可为提高麝香葡萄酒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字宁兴城油松种子园14^#无性系的针叶精油做了GC-MS定性、GLC定量分析和统计检验。最主要成分为a-蒎烯、β-蒎烯和β-石竹烯。F检验的结果表明,叶龄对萜烯各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大于树冠朝向。一年生针叶中单萜和倍半萜的相对含量随季节波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果实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以红颜(HY)、天使8号(TS8H)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土壤栽培和高架基质栽培2种模式进行栽培试验。果实成熟后,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草莓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2个草莓品种中共检测出83种、12大类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脂肪酯29种、内酯3种、芳香族酯6种、脂肪醇4种、萜烯醇5种、呋喃酮2种、脂肪酮3种、萜烯酮2种、脂肪酸6种、脂肪醛8种、萜烯6种、其他9种。香气组分中,内酯、萜烯醇、脂肪酯相对含量较高。常规土壤栽培处理红颜果实内酯、萜烯醇、脂肪酯相对含量分别为46.77%、21.46%、16.18%,天使8号分别为44.20%、25.71%、19.77%;高架基质栽培处理红颜果实内酯、萜烯醇、脂肪酯相对含量分别为51.17%、24.21%、13.10%,天使8号分别为43.59%、18.11%、16.54%。不同栽培模式下,同一品种中90%以上挥发性香气物质种类一致,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均为γ-癸内酯、γ-十二内酯、反式橙花叔醇;高架基质栽培方式下红颜果实γ-癸内酯和天...  相似文献   

16.
对辽宁兴城油松种子园14#无性系的针叶精油做了GC-MS定性、GLC定量分析和统计检验。最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和β-石竹烯。F检验的结果表明,叶龄萜烯各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大于树冠朝向;一年生针叶中单萜和倍半萜的相对含量随季节波动不显著;当年生针叶中仅树冠南向的含量波动显著,其中β-蒎烯的波动是造成单萜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对一些同分异构体的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同步蒸馏萃取法和气质联用仪(GC-MS)相结合,测定了西藏簇角缨象天牛取食前后的核桃树皮、树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从健康的核桃树皮(对照)中检出35种化合物,包含13种萜烯类物质,占总量的39.63%;从被西藏簇角缨象天牛取食过的核桃树皮中检出39种化合物,包含18种萜烯类物质,占总量的55.50%,较对照提高了15.87%.从健康的核桃树叶(对照)中检出35种化合物,包含17种萜烯类物质,占总量的54.77%;从被西藏簇角缨象天牛取食过的核桃树叶中也检出35种化合物,包含18种萜烯类物质,占总量的75.74%,较对照提高了20.97%.这表明西藏簇角缨象天牛取食诱导了寄主合成萜烯类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春石斛栽培种花瓣中挥发性成分组成特点及其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了杂交紫花、黑毛珍珠、红爵士、火鸟公主、黄钻戒、台湾公主、大汉王后和耳环等8个春石斛栽培种花瓣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品种间的亲疏关系。结果表明:8个栽培种共检测到130种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春石斛花瓣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罗勒烯、β-石竹烯、芳樟醇、α-蒎烯、水杨酸甲酯和辛醇,因其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导致了品种间的香气感官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8个栽培种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此外,聚类分析将8个栽培种分为3组:黑毛珍珠和杂交紫花为一组,火鸟公主、红爵士和黄钻戒为一组,台湾公主、大汉王后和耳环为一组。该研究结果为春石斛香气物质的利用和香型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斑天牛寄主核桃树皮及树叶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云斑天牛对寄主核桃的选择机制,为筛选对云斑天牛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源引诱剂,实现对该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核桃树皮和树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核桃树皮和树叶共含有萜烯类、烃类、芳香族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醌类和杂环化合物9类6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核桃树皮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9类36种,分别是15种萜烯类、4种烃类、4种芳香族化合物、1种醇类、3种醛类、1种酮类、2种酯类、3种醌类和3种杂环化合物。核桃树叶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8类42种,分别是22种萜烯类、2种烃类、4种芳香族化合物、4种醇类、2种醛类、1种酮类、5种酯类和2种醌类。核桃树皮和树叶均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共4类13种,分别是9种萜烯类、1种醛类、1种酯类和2种醌类。此外,核桃树皮和树叶萜烯类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43.371%和78.948%;核桃树皮烃类相对含量最低,为1.043%;核桃树叶酮类和烃类相对含量均较低,分别为0.009%和0.268%。【结论】云斑天牛寄主核桃树皮和树叶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烃类、芳香族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醌类和杂环化合物,其中萜烯类相对含量最高,酮类和烃类相对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对松小蠹的引诱能力及其挥发物组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云南松健康木和衰弱木韧皮部的挥发生物质组成,并用两种饵木在蠹害林分中进行小蠹引诱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衰弱饵饵木树松小蠹的引诱能力显著高于健康饵木,同时,两种饵木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在含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衰弱木中α-蒎烯,Kan烯,β-罗勒烯,α-侧柏烯,草蒿脑等萜烯类含量高于健康木,而β-蒎烯,β-水芹烯和月桂烯等萜烯类的含量低于健康木,化学成分的差异是导致云南松健康木和衰弱木引诱力不同的重要原因,生产上应选择衰弱云南松作为饵木,以保证较好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