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RAPD标记与新扬州鸡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研究对新扬州鸡进行RAPD分析 ,评定其遗传多态性。从 2 1个引物中筛选出OPAY0 2、OPAY1 3和OPAY1 7,并根据其多态性组合对周龄增重的影响 ,探索RAPD标记与新扬州鸡早期生长和屠宰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被检测到的新扬州鸡中 70个DNA条带 ,分子量大小在 0 .38kb~ 2 .98kb之间 ,平均条带共享率为 0 .80 37,OPAY0 2引物对 5 6日龄平均增重、日增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均存在显著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4.
新扬州鸡IGF-1基因多态性与早期生长速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150只非同胞新扬州鸡为材料,采用PCR—RFLP法检测了该基因5’调控区DNA序列多态性,并运用线性模型统计方法分析了多态性与初生重和12周龄体重的关系。结果显示:新扬州鸡IGF-1基因5、调控区自然存在两种不同DNA序列,经。PstⅠ酶切后出现3种基因型(“-/-”、“-/ ”、“ / ”),基因型分布符合哈代一温伯格定律。各基因型个体的初生重、12周龄体重的最小二乘均数存在“-/-”>“ /-”>“ / ”的趋势,且“-/-”型个体的12周龄体重显著高于“ / ”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5.
6.
京海黄鸡生长模型拟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不同性别京海黄鸡的生长发育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京海黄鸡公、母鸡在3周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而3周龄后公鸡明显快于母鸡;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均很好,尤以Bertalanffy模型最佳;公、母鸡的生长拐点分别为12.81周和11.13周,公鸡的成年体重显著高于母鸡,但达到拐点的周龄较母鸡迟;3种模型的相对生长率所反映的生长规律基本相同:无论公母鸡,在6周龄之后,其相对生长率基本一致,但绝对生长率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鸡肉已成为人类重要的肉品来源,鸡肉的品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地方优质肉鸡品种资源丰富,与国外快大型肉鸡品种比较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目前,相关科研人员对鸡肌肉品质的研究较多,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对于鸡肉适口性方面的研究目前一致认为肌问脂肪含量与嫩度、肉品风味相关,肌间脂肪较高的嫩度好,还由于其饱和脂肪酸和甘油含量高,鸡肉脂肪熔点较高而提高肉的可口性。 相似文献
8.
BM1259制剂对新扬州鸡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在日粮中添加BM 1259制剂后测定新扬州鸡的饲料粗蛋白的表观代谢率、粪中尿素氮、尿酸的含量和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尿酸的含量,从而探讨其是否对新扬州鸡的氮代谢有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只体重相近、健康的60周龄新扬州鸡即每组5个重复,试验组日粮中添加0.04%BM 1259制剂。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试验组鸡血清中白蛋白含量有显著(P〈0.05)升高,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的粗蛋白表观利用率显著提高(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此芽孢杆菌制剂对新扬州鸡血清中白蛋白含量和日粮中粗蛋白表观利用率有影响,对血清中总蛋白,排泄物和血清中尿素和尿酸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随机选择新扬州鸡大型系和小型系交后代48只,联合研究EAV/DNA指纹图谱带J与OPAY02型2种分子遗传标记与新扬州鸡体质量和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8、10、26周龄新扬州鸡体质量在2种分子标记的不同组合间比较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尤其是J^-S1^-S2^+产条带组合遗传标记,8、10、26周龄新扬州鸡体质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其他JS1S2组合,根据数量性状多基因假说,可以推测J、S1和S2可能是影响鸡增重的多基因,2种分子遗传标记组合J^-S1^-S2^+遗传标记有望成为鸡体质量选择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RFLP技术,对207只新扬州鸡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5'端调控区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发现该调控区的扩增产物经PstI酶切后出现AA、AB和BB3种基因型。χ2检验的结果表明:新扬州鸡在IGF-1基因PstI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分析基因型与产蛋性状的关系时,发现基因型对新扬州鸡开产蛋重、第30周和40周蛋重以及40周产蛋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新扬州鸡30、40、50和60周产蛋数、开产体重、开产日龄、开产胸骨长、开产胫长和蛋壳重影响不显著(P>0.05)。在所研究的指标中,新扬州鸡的BB基因型效应均大于AB和AA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14.
1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阶段快大型黄羽肉鸡异亮氨酸需要量。分别选取0、22和43日龄快大型岭南黄鸡2400、2160和1920只,按照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8个异亮氨酸梯度水平饲粮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栏),公、母各3个重复,0~21、22~42、43~63日龄3个阶段每栏分别为50、45和40只鸡。各阶段基础饲粮异亮氨酸水平分别为0.55%、0.50%和0.45%。3个阶段各处理组饲粮均在基础饲粮中呈梯度添加异亮氨酸,组间间隔水平均为0.05%,各处理饲粮除异亮氨酸外其他营养水平均一致。试验鸡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自由饮水。结果显示,异亮氨酸水平和性别对3个阶段鸡生长性能均有显著影响,且异亮氨酸水平和性别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随着异亮氨酸水平提高,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二次曲线变化(P<0.05;P<0.01)。双斜率折线模型预测结果显示,0~21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77%、0.72%和0.73%,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75%、0.70%和0.73%;22~42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8%、0.64%和0.66%,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6%、0.62%和0.64%;43~63日龄阶段,公鸡、母鸡和公母混合鸡群的异亮氨酸需要量,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4%、0.59%和0.61%;以料重比为衡量指标分别为0.61%、0.57%和0.59%。黄羽肉鸡异亮氨酸营养需要量随日龄增加而降低,各个饲养阶段公鸡的异亮氨酸需要量均显著高于母鸡,以料重比为评定指标得到异亮氨酸营养需要量低于以平均日增重为衡量指标得的需要量推荐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