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进行新农药防治甘蔗螟虫药效研究,结果表明:根施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对甘蔗螟害枯心率防效较为稳定,75、90 kg/hm2处理防效较好,且持效期长,药后60 d防效仍达65.00%以上;3.6%杀虫双颗粒剂Ⅰ型、3.6%杀虫双颗粒剂Ⅱ型、3.6%加强型杀虫双颗粒剂防效大体相当。因此,以上药剂均可用于甘蔗螟害枯心苗的防治,使用剂量以75~90 kg/hm2为宜,可根据田间螟害水平适量增减。而3.6%普通型杀虫双颗粒剂、8%巴丹.辛颗粒剂在试验中防效稍差,不宜用于甘蔗螟虫防治。  相似文献   

2.
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5%特丁硫磷颗粒剂为对照,进行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甘蔗松蔸时施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2.0-3.0kg ai·ha-1,药后60、90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超过75%,与对照药剂5%特丁硫磷颗粒剂3.0kg ai·ha-1处理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建议结合新植蔗播种、宿根蔗松蔸时使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推荐使用剂量为2.0-3.0kg ai·ha-1.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甘蔗螟虫防治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研究了6种不同杀虫剂一次性施药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对甘蔗产量和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植蔗一次性施用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 mL/hm~2、2%吡虫啉颗粒剂75 kg/hm~2、3.6%杀虫双颗粒剂75 kg/hm~2和60%呋虫胺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50 g/hm~2对苗期螟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和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 mL/hm~2药后第45天和第60天的防效均超过70%;宿根蔗也以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和30%氯虫·噻虫嗪悬浮剂600 mL/hm~2对苗期螟虫的防治效果较好;新植蔗中6种药剂处理甘蔗锤度、有效茎和蔗茎产量与不施任何农药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宿根蔗6种药剂处理甘蔗锤度和有效茎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但产量差异显著,以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蔗茎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7.5%。综合来看,生产上一次性施用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75 kg/hm~2对甘蔗螟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特丁硫磷颗粒剂为对照,进行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对甘蔗螟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甘蔗松蔸时施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2.0~3.0kg ai·ha^-1,药后60、90d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均超过75%,与对照药剂5%特丁硫磷颗粒剂3.0kg ai·ha^-1处理的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因此,生产中建议结合新植蔗播种、宿根蔗松蔸时使用8%毒死蜱·杀螟单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推荐使用剂量为2.0-3.0kg ai·ha^-1。  相似文献   

5.
30%度锐悬浮剂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康宽悬浮剂、25%阿克泰悬浮剂和5%毒.辛颗粒剂为对照药剂,进行30%度锐(DURIVO)悬浮剂3种不同施用量对甘蔗螟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显示: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45、60、75 d对甘蔗螟虫的防效均超过85%,可做为防治甘蔗螟虫的轮换用药。田间施用以450 mL/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陆秋萍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142-142,145
为选择合适的颗粒剂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而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颗粒剂杀虫剂对甘蔗螟害节和断尾的防治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以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科得拉)21.0 kg/hm2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进行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防治甘蔗害虫药效研究,结果表明: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根施对甘蔗螟虫、金龟子和甘蔗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效,施用剂量以75 kg/hm2为宜,同时5%特丁硫磷颗粒剂也可作为甘蔗虫害防治中的替代农药。  相似文献   

8.
甘蔗螟虫种类繁多,世代重叠,每年发生5~6代.叶面喷药防治后枯心率仍较高,对甘蔗产量影响较大.采用根部施放辛硫磷颗粒剂,实现甘蔗螟虫高效防治.  相似文献   

9.
采用拌细沙撒施法,于2011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两个蔗区进行了几种杀虫剂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康宽悬浮剂225 m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61%和79.11%,30%度锐悬浮剂6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97.34%和73.09%,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61.68%和74.95%,明显优于其他药剂的防效。说明20%康宽悬浮剂和30%度锐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杀虫剂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研究结果表明,3.6%杀虫双颗粒剂、6%毒.辛(地富丹)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具有明显的防效,药后40 d以后的防效达到50%以上,且药后20~60 d,药效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强,对甘蔗和天敌安全。建议生产中推广应用,推荐用量为3.6%杀虫双颗粒剂112.5 kg/hm2、6%毒.辛(地富丹)颗粒剂75 kg/hm2。  相似文献   

11.
韦茂春 《农学学报》2015,5(8):40-43
摘 要:探讨甘蔗螟虫的化学防治,为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蔗茎浸渍法测定了噻虫嗪、杀虫单及其混配对黄螟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和杀虫单复配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噻虫嗪与杀虫单比值为1︰18时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33.43。根据最佳配比配制成3.8%颗粒剂进行防治甘蔗蓟马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8%杀虫单? 噻虫嗪颗粒剂制剂用量55、70kg/hm2施药90d后的防效分别为80.1%、85.4%,可作为防治甘蔗螟虫替代农药。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贵州甘蔗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采用五点取样法和“Z”字型取样法对贵州省甘蔗园害虫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以甘蔗绵蚜和条螟为对象,使用2%吡虫啉颗粒剂、3%克百威颗粒剂、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研究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对甘蔗绵蚜和条螟的田间防效及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省甘蔗产区主要害虫有7种,其中甘蔗绵蚜和条螟为蔗区害虫优势种群;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防治甘蔗绵蚜药后60 d的防效为79.09%~91.80%,防治甘蔗条螟药后70 d的防效为71.52%~83.04%,能提高甘蔗产量7.1%~14.4%;生产上推荐使用2.25~4.5 kg/hm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分葱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分葱产量的影响,得出分葱周年生产的最佳施肥量,春葱基施甘蔗灰45 t/hm2、农家肥1 50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追施尿素375 kg/hm2,分3次施;夏葱基施甘蔗灰15 t/hm2、鸡粪3 750 kg/hm2;追施复合肥255 kg/hm2、尿素75 kg/hm2、氯化钾165 kg/hm2,第1次追施尿素75 kg/hm2、复合肥105 kg/hm2,第2次追施复合肥150 kg/hm2、氯化钾165 kg/hm2;秋葱基施甘蔗灰30 t/hm2、农家肥750 kg/hm2、过磷酸钙285 kg/hm2;追施复合肥180 kg/hm2、氯化钾180 kg/hm2、尿素75 kg/hm2,第1次追施尿素75 kg/hm2、复合肥75 kg/hm2,第2次追施复合肥105 kg/hm2、氯化钾180 kg/hm2。  相似文献   

14.
99%绿颖乳油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的控制效果试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进行99%绿颖乳油单用及与常规化学农药减量混用后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99%绿颖乳油与常规防治农药5%锐劲特悬浮剂减量混用后增效明显,每公顷5%锐劲特悬浮剂300mL 99%绿颖乳油1500mL药后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与5%锐劲特悬浮剂600mL药效无显著差异;99%绿颖乳油3000mL单剂处理,对稻飞虱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也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锐劲特5%FS防治甘蔗螟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果蔗螟虫严重影响果蔗的生殖、生长、品质。为探索锐劲特在果蔗上的应用效果,进行锐劲特不同剂量在黑皮果蔗上的试验,结果表明:5%锐劲特悬浮液用于防治果蔗螟虫的效果和对果蔗的保护促进生长作用是好的,最佳用药剂量为每667m2喷施125ml。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的理想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及轻简高效施药技术,选用2%吡虫啉GR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吡虫啉GR对甘蔗绵蚜和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和蓟马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与其它药剂轮换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2%吡虫啉GR最适宜用量为30 kg /hm2(有效成分600 g),可在2~6月结合甘蔗种植管理或大培土,按hm2用药量30 kg与hm2施肥量40~80 kg混匀一次性施用,对甘蔗绵蚜的防效可达98.2%以上,对甘蔗蓟马的防效可达81.1%以上;甘蔗实测产量较对照增加33390 kg/hm2以上,甘蔗糖分较对照增加6.6%以上。缓释长效强内吸性农药与底肥追肥混匀一次性根施,施用方便,轻简高效,省工省时,环境友好,应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甘蔗套种马铃薯的最佳播种密度,提高土地复合产值,实现种植效益最大化。通过连续2 a开展新植蔗和宿根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条件下甘蔗和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新植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4.5万粒/hm2,宿根蔗田中马铃薯的最佳套种密度为3.9万粒/hm2。其中,新植蔗田马铃薯产量达35 275 kg/hm2,甘蔗产量增19.9%,糖锤度提高1.2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99.7%,新增纯收入126.3%;宿根蔗田马铃薯产量达24 115 kg/hm2,甘蔗产量增19.2%,糖锤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土地复合产值增89.9%,新增纯收入110.5%。  相似文献   

18.
施磷对机采棉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磷肥施用量对新疆机采棉主栽模式\[1膜6行(10+66+10+66+10) cm\]下棉花养分吸收与磷利用效率的影响,可为机采棉磷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新陆早57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磷肥(P2O5)处理(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450 kg/hm2)对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各生育时期N、P、K素积累量、磷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加磷肥施用量有利于机采棉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N、P、K素积累量的提高,尤以磷肥施用量在75~150 kg/hm2范围内最高。花铃期机采棉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各器官N、P、K素积累量分别较对照平均增加了9.85%、24.2%、6.24%、27.1%和51.6%;磷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75 kg/hm2处理最高,为2.4%、13.50 kg/hm2和67.39 kg/hm2;合理的磷肥施用量促进了机采棉产量的提高,75 kg/hm2和150 kg/hm2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产了25.05%和38.53%。因此,本试验条件下磷肥施用量为75~150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甘蔗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甘蔗本身的需肥特点,以甘蔗专用有机无机复肥为载体,复配一定比例的40%甲基异柳磷乳油和3.6%杀虫丹颗粒剂等农药而研制成的甘蔗专用有机药肥,经过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该药肥对甘蔗螟虫和蛴螬的防治效果与常规相当;小区和表征示范产量分别比常现增产18.0%和16.5%,差异极显著。蔗糖份(绝对值)比常规提高0.56%。由此认为,药肥的增产增糖来自有机无机复肥的肥效,但药肥可降低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4—1995年已生产该专用药肥250吨,在长泰、龙海、漳州芗城等地示范推广面积达2O0公顷;增加社会效益300余万元,创纯利4.5万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