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健雄 《林业科技》2013,38(1):51-54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属盾蚧科突圆蚧属,是我国重要的森林植物检疫害虫.该蚧原分布于日本冲绳诸岛及我国的台湾省;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澳门大面积发生;80年代初传入珠海,后扩张至广东大部分地区、福建沿海地区和广西北部地区,造成大面积松林衰退和枯死.  相似文献   

2.
调整松林密度控制清源山松突圆蚧危害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发生区内松林进行间伐、修枝等营林措施将郁闭度调整至0 5左右,松林中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从调整松林密度前的每束2 61头下降至0 63头,虫口密度下降75 86%,表明调整松林密度能有效地控制松突圆蚧对松林的危害;同时发现,阳坡上松林的虫口密度较阴坡上松林的虫口密度大,从阳坡向阴坡逐步过渡,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也随之下降,表明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与坡向有关,在景区绿化规划设计上应针对不同的坡向营造不同的树种,以防止松突圆蚧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3.
松突圆蚧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钰 《中国林业》2009,(4):44-44
松突圆蚧是严重危害马尾松林的检疫对象,2003年由广东传入广西,2005年起广西边界林区松林开始枯萎,灾情明显出现。为寻找防治途径,2006年~2008年,广西北流市连续3年从广东引进“本地小蜂”开始实施对松突圆蚧防治作业,2007年起开展生防菌菌液防治松突圆蚧试验,2008年利用生防菌菌粉防治松突圆蚧。  相似文献   

4.
松突圆蚧属同翅目、盾蚧科、突圆蚧属,寄主是马尾松和湿地松、黑松、加勒比松、南亚松等松属植物。它被我国定为对内、对外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是严重危害松林的危险性害虫。2002年该虫由广东信宜传入广西,至2007年6月底,已经扩散到广西的北流、容县、陆川、博白、岑溪等多个县市,面积超10万公顷,局部林区出现松树枯死,今后仍将向西蔓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松突圆蚧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属盾蚧科、突圆蚧属。目前世界上已知此属蚧虫约30种,我国已知6种。松突圆蚧是日本的蚧虫学者高木贞夫(Takagi)在1956年根据台湾和日本商定的科学考察计划在我国台湾省采到的标本,  相似文献   

6.
松突圆蚧危害时间与危害程度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林受松突圆蚧危害的轻重与危害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松突圆蚧侵害的时间越长,马尾松受害程度也越严重。根据这两者的关系,可以预测马尾松林遭松突圆蚧危害后的发展趋势,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东松突圆蚧发生类型区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突圆蚧是一种危害松林的外来有害生物.为寻求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分析了广东松突圆蚧发生类型区,分别介绍了松突圆蚧低虫口分布区、不稳定区、严重危害区3种发生类型区的分析情况,同时提出发挥本地寄生天敌对松突圆蚧的防控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利用花角蚜小蜂的有效途径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特性、分布状况、潜在风险性和奇主经济重要性等,对浙江省松突圆蚧入侵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浙江省为松突圆蚧生态适生区和易爆发流行区,松突圆蚧入侵风险值达2.092 4,为高度危险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并提出了加强检疫和进行松林林相改造的营林措施来有效减少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9.
连续3年对广东省西江林业局直属9个林场的马尾松林分设立标准地进行松突圆蚧的虫情调查,同时调查胸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被调查标准地所在的高要、德庆、云城、新兴、云安、郁南等区县均为松突圆蚧发生区;各标准地因受害时间及危害程度不同,造成虫口密度有极显著差异;不同龄组的马尾松均受到松突圆蚧的危害,同一时期,林龄越大,虫口密度越大;除通门林场外,其他各标准地由于受到松突圆蚧的危害,森林资源增长缓慢。建议将西江林业局受松突圆蚧危害的马尾松林纳入广东省林分改造工程建设范畴,间伐或皆伐后套种或全面更新阔叶树种,从根本上遏制松突圆蚧的虫情升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属蚜小蜂,是日本松突圆蚧上的优势种天敌.有关资料表明[1],在松突圆蚧原发生地日本冲绳,由于花角蚜小蜂的寄生控制,松突圆蚧对松树危害并不严重.因此,1986年我国从日本首次引入了花角蚜小蜂,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试验.本文综述了自1999年以来的寄生蜂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的研究,以便更系统了解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松突圆蚧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2年以来,在毗邻澳门、香港的沿海地区,发现马尾松林遭受松突圆蚧为害。据1983年~1984年由广东省林业厅组织的全省性多次调查证实,该虫已发生于珠海、斗门、中山、深圳、宝安、惠东、惠阳、东莞、新会、博罗、海丰、台山和惠州等县(市),受害面积261万多亩。其中52.2万亩已连片枯死或濒于死亡。目前灾情还在继续扩展蔓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属同翅目盾蚧科,是日本蚧虫学者高木贞夫(Takagi)于1965年首次在我国台湾省台北市杨明山发现。1980年日本蚧虫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海拔高度松突圆蚧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①松突圆蚧在海拔41~1073m 均能生存发育,并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发育历期延长,年发生代数减少;②海拔100~900m 均有松突圆蚧的自然分布,但主要分布于700m 以下的松林;③松突圆蚧越冬代随海拔升高而死亡率增高,繁殖力降低;④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气温是松突圆蚧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同时还论述了该虫潜有继续向非疫区蔓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庚晋  周洁 《云南林业》2000,21(6):22-22
洋害虫危害不浅 自去年秋季以来,广东旅游名城肇庆市的“市肺”──北岭山松林遭到梢枯病、松突圆蚧、松墨天牛等病虫害袭击,60年代造起的美丽生态风景林木大面积枯死。松突圆蚧是一种突发性强、传播迅速的虫害,由风、带虫树种和木材等途径传播.主要危害马尾松。松林遭松突圆蚧入侵后并发梢枯病,使树木枯黄致死。现今国内外还没找到有效遏制该虫害的办法。此虫害于1982年由海外经港澳传入珠海逐步蔓延到广州.佛山,江门等市.肇庆市北岭山于1997年开始发现松突圆蚧入侵林业部门曾采取施放虫害天敌花角蚜小蜂和清理病树等办…  相似文献   

14.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属盾蚧科突圆蚧属,是近年在广东省新出现的松树害虫,为害马尾松、黑松、加勒比松、火炬松、湿地松等松属树种。该虫生活隐蔽,多寄生于针叶基部叶鞘内,将口针插入叶部维管束吸取液汁或直接吸取细胞液,导致针叶萎黄,林木生长衰退和枯死。据广东省林业厅1984年调查,在珠海、深圳、中山、惠阳、斗门和东莞等12个沿海县、市的松林受松突圆蚧为害面积达257万亩,其中142万亩严重受害。湿地松为南方大面积引种的树种,以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抗逆性强等特点称著,深受群众喜爱。我省从六十年代开始至今已经种植湿地松达300多万亩,成为造林绿化主要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松突圆蚧危害与森林植被特征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马尾松林植被特征这一生态因子分析了它与受松突圆蚧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植被类型(以群丛为单位)的不同可以反映出林分的被危害类型;而林分郁闭度在0.5~0.65时,马尾松林受危害程度最轻,说明合理调整林分郁闭度是控制松突圆蚧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松突圆蚧天敌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hagi 自1982年发现传入与港澳毗邻的广东沿海县、市,到1987年底止,已蔓延扩散到20个县市,650万亩,其中120多万亩松林濒于枯死。该蚧寄生个体小,隐蔽性强,多寄生于松针叶鞘内,形成叶鞘和介壳双层保护,给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探索松突圆蚧生物防治方法,保护和利用有效天敌,以控制该蚧的发生和蔓延,1985—1987年,我们在广东惠东、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对松突圆蚧天敌做了调查,并对一些优势种进行了观察研究,同时在日本琉球大学东清二教授协助下,对来自日本冲绳县的以琉球松为寄主的松突圆蚧寄生性天敌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7.
营林措施控制城市公园松突圆蚧危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发生区内松林进行间伐、修枝等营林措施将松林的郁闭度调整至0.5左右。试区试验结果松突圆蚧的虫口密度从采用营林措施前的2.61头/束下降至0.63头/束,虫口密度下降75.86%,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上还应考虑位于不同的坡向营造不同的树种,以防止松突圆蚧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8.
松突圆蚧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pitysophilaTakagi)是松类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文中以福建某试验地松林为研究点,对松突圆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4~7月份是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松突圆蚧有完整的生活周期即有有性世代,每雌平均产卵量为93粒,林间自然雌雄性比为2 05∶1。1a发生4代,世代重叠。  相似文献   

19.
<正> 松突圆蚧是80年代初在广东省毗邻香港、澳门沿海一带发现的一种新的松树害虫。此虫传播蔓延迅速,为害严重,到1991年底已遍及29个市县,约71.8万公顷,枯死松林13.3万多公顷,损失木材3 000万立方米。松突圆蚧一经发现,就立即引起了广东省和林业部门各级领导以及专家们的关注。林业部将“松突圆蚧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列入“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根据省政府提出“根治松突圆蚧”的方针,广东省的林业科技人员在摸清该虫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采取封锁疫区,杜绝人为传播;疫区边缘营造阔叶林带;修枝间伐松林;喷洒松脂柴油乳剂和枝孢霉菌剂等多种防治措施,耗资近5 000万元。这些措施对松突圆蚧扩散蔓延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未能达到彻底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日本松突圆蚧天敌瓢虫调查与引进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2005年对松突圆蚧原产地日本冲绳县进行天敌瓢虫调查、引进的过程与结果,介绍了冲绳县林业概况和森林保护研究状况;调查了该县的主要松树林分,采集到松林中主要瓢虫6种,其中楔斑溜瓢虫(Olla v-nigrumMulsant)、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Silverstry)对松突圆蚧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