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平市是产粮大市,耕种面积40万公顷,其中玉米种植占总耕地的66%.该地区春旱频繁,但一直采用传统种植模式,以灭茬后扶原垄(均匀垄)清种为主,南北垄向和多个垄向,垄距有60cm、65cm.由于长期掠夺经营,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玉米种植后出现通风透光不好、群体郁闭,土壤水蚀、风蚀加重,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逐年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造成产量低.为提高玉米单产,改变常规均匀耕作模式带来的弊端,由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自主研发并提出了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垄双行耕种配套机具娄兴广梁洪林刘远和王树武玉米大垄双行耕种系列配套机具,是四平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根据大垄双行种植玉米的农艺要求研制开发的新产品。该系统配套机具包括大垄耕翻起垄机、大垄双行播种机、垄沟深松犁等6种机型。分别与长春—12、15、18...  相似文献   

3.
<正>一、基本情况甘肃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壤地带,气候冷凉、日照时间和积温偏低,玉米种植模式为初春播种、秋末收获、一年一熟。目前甘肃地区的玉米种植90%以上以全膜双垄沟种植技术模式为主,较普通露地种植增产30%以上。全膜双垄沟玉米种植主要特点是40cm、70cm大小垄相间、全膜覆盖、垄面集雨、垄沟种植,具有保墒蓄墒、雨水富集、就地入渗、抗旱提温、稳产增产的效果,促进了旱作农业区粮食增  相似文献   

4.
刘远和 《农业工程》2013,3(2):11-13
玉米机械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打破以往均匀垄常规耕作模式,将原60 cm均匀垄距改成40 cm窄行苗带和80 cm宽行空白带。田间试验证明,宽窄行交替休闲保护性耕作模式种植的玉米产量、根系分布、群体透光率和土壤理化性状等都有所改变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是吉林省近几年大力推广的农机化栽培新技术。该技术是将传统的两条65cm或60cm宽的小垄合并成一条130cm或120cm宽的大垄,在大垄上适当加密播种两行玉米,小行距40cm左右、大行距80cm-90cm,增加种植株数。2002~2004年永吉县农机部门结合旱作农业项目进行了玉米大垄双行机械化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了该技术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垄双行,就是把垄做成行距为120cm的畦,在畦上播种两行玉米,两行玉米的行距为40cm,这样就形成了小行距为40cm,大行距为80cm的大垄双行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是改均匀垄作种植为宽窄行种植。在东北一般常规种植要求垄距和行距均为60cm或65cm。新的种植模式,将行距改为宽行90cm或80cm、窄行40cm,行距交替进行。二是改垄作为平作。常规种植模式整地时要起垄,播种时在垄上进行,中耕时起大垄。  相似文献   

8.
垄间深松机     
1ST-4(3)垄间深松机是吉林省四平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根据东北垄作栽培特点而设计的整地机具,主要用于常规种植方法的深松整地以及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2005年4月通过吉林省农机鉴定站新产品鉴定,由吉林省梨树县永兴机械厂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9.
刘远和 《农业工程》2014,4(4):162-166
通过四平地区春玉米田间试验,研究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与玉米常规均匀垄耕种方式对比,在土壤容重、玉米根系干质量、土壤含水量、玉米透光率及产量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拔节期,0~40 cm土层土壤容重高光效显著低于均匀垄;在成熟期,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高光效较均匀垄低6.98%和10.01%;根系干质量在玉米的吐丝期、乳熟期和成熟期高光效分别较均匀垄高19.04%、19.09%和18.84%;玉米在整个生长期,高光效比均匀垄平均含水量高出2.14%;均匀垄中部透光率平均值低于高光效,高光效底部透光率平均值在6月28日、7月14日和8月4日比均匀垄分别高15.33%、10.67%和7.00%,差异达显著水平。高光效较均匀垄单产产量高,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1.玉米生产耕作技术现状四平市目前普遍采用的玉米耕种技术是灭茬、起垄→播种施底肥→镇压→药剂除草→中耕、追肥。整地多在秋天进行,以保护墒情。部分农田秋天灭茬时不起垄,第二年春播前顶浆打垄同时施底肥。中耕追肥也在逐步减少,播种时采用底肥、追肥一次性施入的方法。采  相似文献   

11.
<正>吉林省四平市位于松辽平原腹地,是全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全市耕地面积991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在873万亩以上,产量在113亿斤左右。目前耕作方式和方法存在弊端,耕层越来越浅,土壤有机质逐年减少,粮食产量徘徊不前。近几年来,沙尘暴频发,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耕地的裸露。秸秆全覆盖模式保护性耕作是以秸杆全覆盖地表,免耕播种、深松及病  相似文献   

12.
玉米110cm大垄栽培是一种新的种植模式,与之配套的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十分重要的技术因素,本文通过对同一品种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包括对生育进程、生长性状、产量及效益等的记录和测量,找到最合适的玉米110cm大垄种植密度,为指导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垄间深松机     
1ST-4(3)垄间深松机是吉林省四平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电话:0434—3624993)根据东北垄作栽培特点而设计的整地机具,主要用于常规种植方法的深松整地以及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2005年4月通过吉林省农机鉴定站新产品鉴定.由吉林省梨树县永兴机械厂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垄密植种植是相对于传统小垄种植而言,就是把传统的65~67 cm的小垄改成宽度为110 cm的大垄,将原来在小垄上播1行玉米的种植方式,改为在大垄上播2行玉米,两行玉米间距40 cm,两条大垄间相邻苗带的间距是70 cm,株距缩小,从而实现扩垄增株,达到密植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机械化技术是农机与农艺结合综合高效增产技术,也称为玉米"Ⅱ1465"综合增产栽培模式.既:Ⅱ-垄上双行种植方式,1-大垄高台,垄宽110 cm,4-垄上双行的行距45 cm,6-垄间行距65 cm,5-平均行距55 cm.该栽培模式的优点:选择大垄高台种植,即抗旱又抗涝,同时又能增加地表土壤温度(较65~70 cm小垄增加0.4 ~0.8℃),利于根系生长和肥料的吸收利用,适宜密植,使植株分布的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一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  相似文献   

17.
春玉米组合种植模式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墒与灌溉技术的集成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能同步提高天然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种植模式。试验将垄作栽培、覆盖保墒、补充灌溉、交替隔沟灌溉4个单项节水技术有效组合,形成春玉米组合种植模式。具体设计为,聚土垄作春玉米,在玉米水分亏缺时期以交替隔沟灌水方式补灌,以垄沟表面不同覆盖形式为处理的春玉米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全生育期内各处理垄背、南沟、北沟3处土壤含水量始终存在差异,南沟、北沟土壤含水量在灌水期交替出现峰值;处理之间,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垄覆膜沟覆秆处理(MG)垄覆膜沟裸处理(ML)垄覆秆沟覆秆处理(QG)垄沟全裸处理(CK),6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QGCKMGML;本试验所采用的组合节水种植模式能够发挥各单项节水技术的节水特性,并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是一项新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它主要以其充分发挥通风透光的边行效应及合理密植而获得高产。吉林省梨树县万发中学连续12年用人工方法进行了8hm2地的玉米大垄双行栽培,与当地常规小垄相比,一般增产为10~20%。但因人力栽培大垄劳动强度大,...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在东北玉米产区推广的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主要是以秸秆还田且覆盖地表,免耕播种,配以药剂防治病虫草害、深松机疏松土壤的新的玉米种植技术。一、技术模式1.秸秆全覆盖还田宽窄行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原均匀行距(60cm至65cm)垄作条件下,在相邻两行(垄)的内侧播种40cm至45cm行距,称为窄行;隔一个垄沟,再在另相邻两垄内侧播种同样行距,这样就形成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110cm大垄双行栽培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大农业要求、以改进玉米传统耕种方式,合理密植,通过调节密植群体内单株个体间的田间配置,来协调高密度玉米群体内单株个体间的争光矛盾而达到增产目的且较为实用的一种栽培模式。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增产机理,特深入各乡镇进行苗期生育素质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