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林云甲 《花卉》2011,(4):28-28
袋鼠花,又名金鱼花、苦苣苔科,丝花苣苔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具有花期长、花独特、花色绚丽、管理简便等特点,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2.
敬晓云 《花卉》2014,(3):24-25
花脸苣苔(KoWeda)又名艳斑苦苣苔、角桐草、科罗拉多苦苣苔等.别名花猫。是苦苣苔科花脸苣苔属的总称。本属植物约有20种,原产于美洲,但因其鲜艳的颜色和异乎寻常的斑点花瓣,很早就传人欧洲,19世纪达到鼎盛,并人工杂交出许多新的衍生品种.由于其生性强健.花色艳丽,花期很长,病虫害少,管理容易,深受园艺界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鲸鱼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鲸鱼花(Gloxinia sylvatica)又称金鱼花、科伦花,为苦苣苔科金鱼花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一般20 cm~50 cm(厘米),茎绿色,节间较短,基部有气生根长出,叶对生,长卵形至披针形,叶面浓绿色,叶背浅绿色.花序多腋生或顶生,花冠筒状,鲜红色,从花萼中伸出.花期自冬季至翌春.  相似文献   

4.
蔡金树 《花卉》2022,(7):14-15
堇兰又叫海角樱草、扭果苣苔,属于苦苣苔科海角苣苔属(Streptocarpus).该属又名旋果苣苔属、扭果花属、好望角樱草属、海角樱草属、堇兰属,大部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本属植物原生于非洲中部、东部、南部山区,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与科摩罗群岛.  相似文献   

5.
木子 《花卉》2019,(11):22-25
本期介绍的原生苦苣苔大多原产于广东省,或拍摄于广东省境内的植物园。分类信息参考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的中国苦苣苔科植物名录。13.唇柱苣苔Chirita sinensis唇柱苣苔属多年生草本,具粗根状茎。叶基生;叶片草质或纸质,椭圆状卵形或近椭圆形,两面被毛,叶柄扁。花序1~2 条,每花序有1~3 花。花冠白色或带淡紫色,下唇内有2 黄色纵条,上唇带暗紫色。蒴果。花期8~12月。  相似文献   

6.
花脸苦苣苔     
陈璋 《花木盆景》2004,(11):4-5
“花脸”苦苣苔原名科罗拉多苦苣苔(Kohleria sp.)又称角桐草,艳斑苣苔,花点苣苔。原产于中南美洲,和大岩桐,非洲堇,口红花,金鱼草,喜荫花等,同是苦苣苔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具根茎,形似毛毛虫,粗约5mm-6mm。全株密被茸毛。叶对生同,或3-4片轮片,叶色多变,除深浅不同的绿色或红色外。  相似文献   

7.
尚士 《花卉》2012,(9):9-9
大岩桐是苦苣苔科多年生球根花卉,叶肥厚翠绿,花钟状美丽、有蓝、白、紫、红等色。其主要特点是花期长,花朵大而鲜艳,雍容华贵。初春到晚秋始终开发不断,是观赏价值很高的盆栽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8.
南方喀斯特地区苦苣苔科观赏植物在北京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于2004年开始自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引种苦苣苔科观赏植物,迄今为止已引种以唇柱苣苔属为主的苦苣苔科观赏植物20余种,在室内栽培表现良好,能够正常开花结实,基本上获得满意的效果,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新型室内盆栽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9.
朱玉善 《花木盆景》2003,(12):29-29
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785年在巴西发现此品种,1814年引入欧洲,当时品种与野生种没有区别,花下垂。1860年后,育出近代大花直立型品系。  相似文献   

10.
大岩桐为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巴西,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不耐低温,能耐35℃以下高温。忌阳光直射、严寒和涝渍。大岩桐株丛矮小,花大美丽,有丝绒感,花色鲜艳,盛开时姹紫嫣红,妩媚动人,是一种极好的室内盆栽花卉。  相似文献   

11.
根据苦苣苔科植物的地域分布,可将其分为新热带苦苣苔科植物和旧热带苦苣苔科植物。新热带苦苣苔科植物传粉媒介主要为脊椎动物,旧热带苦苣苔科植物的传粉媒介主要为无脊椎动物。据报道,蜂类、蜂鸟、蝙蝠等可为苦苣苔科植物传粉;不同的传粉媒介选择并适应不同的传粉特征,尤其是花部特征,其中蜜腺花蜜含量及其组成与传粉者的行为特征密切相关。而且,有的苦苣苔科植物具有雄蕊先熟或雌蕊先熟、镜像花柱等特殊现象,从而有效地避免自花传粉。但是,在恶劣环境下,为了能维持种的生存与发展,苦苣苔科的某些植物也会进行自花传粉。  相似文献   

12.
李万方 《花卉》2013,(7):13-13
大岩洞(Sinningia speciosa)又名落雪尼,是苦苣苔科苦苣属多年生球根草本。大岩洞花美,观赏价值高,是夏季难得的室内盆栽花卉,但它对栽培莳养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稍有不慎,  相似文献   

13.
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ionantha)又名非洲堇,属苦苣苔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叶厚有如丝绒,花形俊秀,花色丰富,花期颇长,只要室温在18~23℃范围内都开花,且能适应室内空调环境,特别适合室内盆栽观赏,是点缀案头、窗台和阳台非常理想的材料,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风行全球,成为国际上最受欢迎的室内观赏植物之一,素有“室内花卉皇后”之美称。非洲紫罗兰常规繁殖可用叶插法、分株法、播种法。但是这些方法繁殖系数低,品质较差,不利于新品种推广和商业利用,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离体快速繁殖,可在短期内生产出大量的优质种苗,对进一步推动花…  相似文献   

14.
朱玉善 《花木盆景》2003,(12A):29-29
大岩桐(Sinningiaspeciosa)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785年在巴西发现此品种,1814年引入欧洲,当时品种与野生种没有区别,花下垂。1860年后,育出近代大花直立型品系。  相似文献   

15.
杨玉环 《西南园艺》2004,32(5):46-46
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为苦苣苔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茎甚短,叶片基生,叶柄较长,叶片呈卵圆形,全株生白色短毛,稍肉质,野生种为蓝紫色。由于长期栽培和品种改良,园艺品种甚多,达500个以上,花有单瓣、半重瓣和重瓣;花色有白、粉红、洋红、紫红、蓝等。其中以重瓣深红的黑叶种为最佳,深紫色也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16.
卡柱苣苔(Chirita‘Kazu’)是苦苣苔科线叶唇柱苣苔(C.linearifolia)和唇柱苣苔宽叶变种(C.sinensis var latifolia)的杂交种,多年生草本,具粗根状茎。叶基生,革质,长5ccm~16cm,宽3cm~6ccm,两端渐狭,边缘有浅钝齿,叶脉稍下陷。花序3~5,似伞形花序,2~3回分枝,每花序4~8朵花,花序梗长5~15 cm。花冠淡紫色,内侧有条纹,下唇内有2黄色纵条,上唇又黄色斑块;筒长1.8cm~2.5cm,口部粗1.1 cm~1.3cm。在不加温温室内栽培,花期从4月一直延续到11月;如能保持温度15℃以上,养分供应充足,可继续开花,花期长,开花旺盛,有较高观赏价值。在非开花时期或花谢后可将花梗全部  相似文献   

17.
非洲紫罗兰为苦苣苔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茎甚短,叶片基生,叶柄较长,叶片呈卵圆形.全株生白色短毛,稍肉质.野生种花为蓝紫色.现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室内盆栽花卉.适于小盆栽植,开花时用来布置书房、卧室、办公室或客厅,是很好的盆花.不开花时也可作为小型观叶植物.  相似文献   

18.
《花卉》2010,(4):5-5
非洲紫罗兰,又名非洲堇,是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东部。其植株花叶形状和颜色变化繁多,雅致玲珑。素有“室内花卉皇后”之称,全年均可开花。在书房、厅堂里摆一盆紫罗兰,会增添优雅的情调。非洲紫罗兰不喜阳光直射.但须在光线充足的环境里才能生长良好。在光线充足的窗台或阳台均宜种植。光线过强,叶色会变成浅黄色。光线不足,  相似文献   

19.
桂林植物园苦苣苔科观赏植物及其园林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苦苣苔科观赏植物是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观赏花卉。我国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类型众多,对其观赏价值的开发基本是一片空白。本文对桂林植物园苦苣苔科观赏植物资源、生态习性、生物特性及园林应用种类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在园林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光阴 《花卉》2022,(21)
养苦苣苔科植物的花友都知道,其中的非洲堇和堇兰耐热性较差,这两种花却又恰恰都是我所喜爱的,尤其非洲堇,植株从小到大都颇具美观性,一旦开花,便花开不断,且单朵花期很长,有的品种真的可以做到四季开花。即使夏季高温,只要养护得当,一样可以缤纷灿烂。经几年来的养护总结,现有的一些保留品种推荐给大家几款,欢迎有兴趣的花友一起品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