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海洋渔业的抛弃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吝 《渔业现代化》1999,26(1):36-39
1 海洋捕捞渔业类型出于立法和统计目的.日本海洋渔业分为三类:远洋渔业、近海渔业和沿岸渔业。这是基于渔场、渔具渔法、主捕对象和渔船尺寸综合分类的。远洋渔业由远洋拖网、东海拖网、在中太平洋和印度洋鲣和金枪鱼大中型围网、北太平洋延绳钓和刺网、远洋金枪鱼延绳钓、远洋鲣竿钓和远洋鱿鱼钓组成。近海渔业包括中型渔船作业、典型的例子是近海拖网、大中型围网(除捕捞金枪鱼外)近海金枪鱼延绳的和近海鲣竿钓。沿岸渔业由10GT以下渔船作业的定置网渔业和地拉网渔业组成。在这类渔业的每一个部门内、根据当地需要.捕捞全日本…  相似文献   

2.
<正> 日本西海岸延绳钓河鲀渔业发展于1955年。1965年后,在东海和黄海开辟了新渔场。这里介绍日本在东、黄海的两种主要河鲀鱼:红鳍东方鲀和假  相似文献   

3.
日本从1962年起实施指定渔业制度,迄今为止实施了50年。指定渔业,即通过政令所指的渔业,必需要取得日本农林水产大臣的许可方能作业,也是日本最为重要的渔业。目前,日本的指定渔业共有以下9种:近海底拖渔业,以西底拖网渔业(在日本以西东海水域作业),远洋底拖网渔业,大中型围网渔业(包括在日本近海作业的围网船和在中西太平洋作业的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远洋鲣鱼、金枪鱼渔业(包括远洋鲣鱼竿钓和金枪鱼延绳钓),近海鲣鱼、金枪鱼渔业(包  相似文献   

4.
东海中南部鲐鲹渔场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的机轮灯光围网(以下简称机围)渔业,自1972年建立至今,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尽管经过了多次反复,但终究走上了巩固发展的道路。东、黄海实施200海里后,将会对国有机围渔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开发利用围网渔场十分重要。东海中南部海域栖息着丰富的鲐鲹鱼类,是一个很好的围网渔场,充分利用该渔场已成为我国机围渔业的当务之急。笔者对该渔场进行过两年的试捕调查,现以试捕调查资料为依据,初析该渔场并提出今后充分利用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机轮围网开发东海南部渔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近海底层渔业资源的衰退,国有渔业公司在近海作业结构调整中逐步放弃底拖网作业,转向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为主,因此,探讨开发机轮围网的新渔场十分必要。1机轮围网开发新渔场的必要性 80年代中期至今,全国机轮渔业规模一直维持在30余组船组左右,分属6家国有渔业公司。随着近海作业方式的调整,围网渔业产量在近海捕捞产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几年机轮围网年捕捞产量10万吨左右。机轮围网主要渔场曾经有:1)黄海中西部渔场,主捕鲐鱼,渔期在9月-次年1月;2)东海中南部渔场,主捕鲐鱼,渔期8月一次年1月;3)对马…  相似文献   

6.
东、黄海日本鲭种群鉴定和划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cus)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韩、中日渔业协定的生效,开展日本鲭等重要经济鱼类的种群归属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20世纪中日两国学者利用标志放流和渔业调查数据分别进行了研判,但中日间以及国内对其种群划分存在不同见解。21世纪以来,中国一些研究者利用形态框架法和分子遗传学方法对前辈的种群划分进行了验证并提供了一些证据,但分析结果值得商榷。总结相关研究结果,多数中国学者将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划分为东海西部种群、五岛西部种群和闽南—粤东地方种群,也有中国学者将其划分为东海群系和闽南—粤东地方种群;日本学者将分布于东海不同越冬场日本鲭归属为对马暖流群系,也有日本学者将分布于东、黄海和日本海西部的日本鲭划分为九州西部群系和东海西部群系。针对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存在的不同观点,今后研究者应同时利用目前较为先进的、相对可操作的鱼类框架形态和分子遗传等判别技术,增加产卵场样本采集覆盖面,以获得判别东、黄海日本鲭种群相对最为科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情报》1975,(1):26-28
一、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的现状 日本以西底拖网渔业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1920年前后,岛根县的渔船开始在长崎县五岛列岛近海进行对拖作业,这就是以西底拖渔业的开端。之后,渔场逐步向外海扩展,发展到东海和黄海。现在日本所称的以西底拖网渔业,系指东经128度30分以西、以东黄海为渔场的机轮底拖网渔业。最大的基地是九州西部的长崎。  相似文献   

8.
围网渔业是目前世界海洋渔业中的主要作业之一,年产量约2千万吨左右,为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当前,我国海洋捕捞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底拖网作业,围网作业所占比例较小,机轮围网更是寥寥无几。鉴于近年来东海、黄海主要底层经济鱼类逐渐衰退,群体减少,鱼体变小,产量下降。因此,发展围网作业,捕捞中上层鱼类,成为海洋渔业生产当务之急,也是发展外海渔业,提高海洋捕捞生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外信息     
日本1979年度对以西底拖网船的改革计划日本渔业界为了进一步适应进入200海里时代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日本渔业再建整顿特别措施法》,从1976年开始有计划地对中小渔业的七种渔业种类(大中型围网、远洋金枪鱼鲣鱼、近海金枪鱼鲣鱼,近海底拖网、以西底拖网、中型柔鱼钓、南  相似文献   

10.
日本西海区水产研究所为应对当前渔业新形势,实施新的组织体制,建造了第三代先进的渔业调查船一阳光丸,以加强对日本近海及东、黄海国际渔场的资源调查,并希望加强与中、韩两国的渔业合作,期待日、中、韩三国在东海实施共同的渔业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85,7(3):119-121
<正> 当冬季黄海南部鲐鱼汛结束后围网生产就出现了淡季,只得改为拖网。因此普遍存在着渔期短,先进的围网设备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就目前东海底鱼资源而言已高度利用,围改拖就更加重了对底鱼资源利用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体长结构VPA评估东海西部日本鲭种群资源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摸清东、黄海日本鲭的资源量和渔业利用状况,以2007年5~12月在东海近海和黄海中南部海域渔获的日本鲭叉长的测定数据为基础材料,结合东、黄海区的渔业产量统计资料,应用体长结构实际种群分析法(VPA)估算了2007年东海西部日本鲭种群的资源量,并分析了该资源的结构和利用程度。结果表明,中国利用东海西部日本鲭种群的年龄结构以当年生幼鱼(31.87%)和1龄鱼(49.90%)为主,现存年平均资源尾数和资源量分别为3.68×109N和39.55×104t;该资源的利用程度处于中度偏低开发状态,最大持续产量(MSY)为24.08×104t,年渔获量已超过MSY,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不大;禁止利用当年生的幼鱼,能使资源处于更佳状态。通过分析该资源的渔业利用时间和年龄结构,认为年产量即使超过MSY,该资源群体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2月14日海上大风过后,日本以西围网船分别在东黄海四个渔场(济州岛、五岛、对马、东海南部)作业。以济州岛附近渔场的鲐鱼生产为好。12月15~19日有10~15组以西围网船在济州岛渔场作业,在5日间共捕到鲐鱼14,550t,其中15日捕到鲐鱼3,  相似文献   

14.
管锡弟 《海洋渔业》1985,7(4):187-189
<正> 远东拟沙丁鱼是沿岸性的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日本周围沿海。一般渔场大都形成于日本沿岸至200米等深线水域,距岸30海里以上渔获较少。另外,南库页岛、苏联滨海州沿岸、朝鲜半岛东海岸以及黄海、东海等均有分布。一、渔获量变动简况远东拟沙丁鱼在日本捕捞历史悠久,是围网、流网、定置网具等主要捕捞对象。拟沙丁鱼曾经历几十年乃至一百几十年的资源大变动时期。1930年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东黄海机轮围网渔业监测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8年东黄海机轮围网渔业生产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常规生物学测定结果和水温遥感数据,对2008年东黄海机轮围网生产动态以及与海水表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鲐鱼资源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机轮围网生产总体属于近年来最高水平。生产渔场主要为东海中南部渔场和北渔场(东海北部及黄海中南部),南渔场产量占总产量的43.53%,渔期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高产渔区主要是2252、2163、2431、2341、234等5个渔区,主要渔获种类是澳洲鲐及少量日本鲭和竹筴鱼。北渔场产量占总产量的55.29%,主要有2个渔获产量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是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第2个为12月上旬前后的小高峰期;高产渔区主要是1261、134、981、1081、135等5个渔区(图3、表1),主要渔获种类是日本鲭。海礁渔场仅在7月上中旬渔汛开始时和9月中下旬渔场转移时生产几天,占总产量比例仅为1.17%。2008年东黄海的鲐鱼资源表现为:南渔场澳洲鲐资源在2007年在近6年来处于较高水平,日本鲭渔获量延续2007年的高水平,仍处于高位的资源状态。  相似文献   

16.
渔业动态     
<正> 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委托东海区渔业指挥部主持的“东海带鱼资源、渔情预报和渔业管理的研究”课题的评议工作,于1985年12月14~16日在舟山地区进行。来自中国水产科学院和东海、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有关专家,一致通过了这项研究成果的评议,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17.
黄东海的柔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86,8(4):165-168
<正>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我国底拖网渔轮在黄东海生产中,渔场较今偏西,无大量捕获柔(鱿)鱼的历史。据日本资料“以西底拖”在1971年以前就在江外到温外的广阔海域兼捕到柔鱼及其他头足类(包括围网兼捕),并认为遍及日本列岛之柔鱼为太平洋斯氏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其南限可达东海南部之北纬26度。而在黄海部分则在连青石及大沙间及沙外在10~12月兼捕到。因而1972~1973年曾在黄海试捕,  相似文献   

18.
外刊信息     
<正> 日本渔业界对我国渔业的评价日本港新闻在1990年10月上旬陆续对在东、黄海的中日渔业关系作了一系列的评述。对于我国渔业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台阶持欢迎的态度,但为我国渔获量日益增加,使东、黄海资源桔竭而感到遗憾,要求强化资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樊天顺 《海洋渔业》1984,6(4):147-148
<正> 围网是捕捞集群的中上层鱼类的一种大型有效渔具,其产量在海洋捕捞的总产量中占有重要位置,据统计,世界围网总产量约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30%。因此,世界主要渔业国家都很重视围网的研究工作,日本和苏联都持续进行了围网模型试验,以研究网形、括纲张力、沉降速度、溯流及括纲的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李振龙报道)11月5日,在青岛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期间,中国铜业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国际铜业协会、中国渔业协会共同举办了铜合金网衣网箱及铜围网海水健康养殖高峰论坛,并举行了"铜合金拉伸网战略合作签订仪式",中国铜业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钟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