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业科学》2008,25(6):55
2007年的“涨价”风波对奶业影响颇大,奶牛饲养成本上涨了20%,其中饲料成本上涨最为显著。一头日产30kg的高产奶牛的饲料成本已由原来的22.50元/d上涨为33.75元/d,上涨幅度达50%。成本压力冲抵了奶价上涨所带来的收益,奶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奶业要在原料涨价声中提高效益,成本控制、特别是饲草成本控制尤为重要,草业发展应该成为奶业发展的先行军。  相似文献   

2.
奶牛营养新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饲料成本占奶牛养殖成本的70%以上。因此,通过营养学研究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增加牛奶产量和改善奶牛健康,一直是国内外奶业科技研究的重点与前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上牛奶生产由单纯的产量生产型迅速向安全、高效、优质、福利和环保生产型转变。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奶牛营养学研究,由此推动的新的  相似文献   

3.
从浙江省嘉兴市东兴奶牛养殖场的发展历程,笔者发现了实现高效养殖的“秘诀”,包括重视遗传基础、饲料营养、牛场防疫和成本控制。,高效养殖是发展现代奶业的本质特征,只有现代农民才能掌握这些高效养殖的“秘诀”。  相似文献   

4.
奶业是大理州传统优势产业。据2013年统计,全州奶牛存栏15.9万头,牛奶产量52.8万t,约占全省的70%。“分散饲养,手工挤奶”约占大理州奶牛存栏数和产奶量的80%以上,目前有奶牛养殖户5万多户。在传统养殖模式下所生产的生鲜乳普遍存在“蛋白质含量低、新鲜度差、细菌总数高、质量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国家对生鲜乳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大理州奶业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发展奶牛家庭牧场是大理州发展现代奶业产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奶牛业是目前我国畜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乳品消费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使奶牛业快速产业化.形成产业链:销售市场-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奶源基地-奶牛饲养饲喂-饲料(精饲料、粗饲料)生产-奶牛品种选育-社会化服务。这一复杂产业链的行成是从上到下的拉动.产业链的维系和延伸则需要由下到上的整合。其中奶牛饲养是奶业经济的基础和核心,奶牛场(户)是乳品加工业的第一车间,只有这第一车间正常运转,优质高效,才能保证为上游产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料奶.才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乳制品。而且,还能带动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如饲料生产与加工,服务行业等。由于奶牛饲养对养殖技术的需求十分依赖,使得开拓奶奶牛饲料市场措施的技术含量很高。  相似文献   

6.
李兴稼 《畜牧市场》2004,(11):21-22
一.中国奶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中国奶业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奶业资源以奶牛为主,牛奶产量占奶类总产量的90%,2002年,全国良种和改良种奶牛687.3万头,牛奶总产量为1400.4万吨。 奶牛生产区域主要由牧区、农区和大中城市郊区三部分组成。牧区饲养数量较多的是内蒙古和新疆,占全国奶牛头数的35.8%;农区和农牧结合区饲养奶牛头数超过全国总饲养头数的50%;大中城市郊区以北京、上海、天津饲养量最大。 奶类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省份为黑龙江、河北、内蒙  相似文献   

7.
苜蓿是牧草之王,是奶牛的优良饲料,发展奶业,草业必先行,而选育及推广适宜的苜蓿品种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苜蓿在奶业、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出了黑龙江省苜蓿研究和发展的方向,使我省奶业得以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奶牛喂饲料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饲料的粗、精饲料比例对奶牛来说十分重要,最为理想的粗、精饲料比例按干物质计算,大体为50:50或40:60-60:40。过多的精饲料会使瘤胃PH下降,丙酸生成最增加,乙酸生成最减小,使养分供给量提高,产乳量增加,但合成乳脂的效率低,乳脂率下降。再者,精料饲喂过多,还会引起瘤胃中毒,食饵性蹄叶炎,难孕等疾病。因此,奶牛的饲养不能过分强调精料,必须解决好优质青粗饲料(优质干草、青草、青贮料)的供给。奶牛日粮中的精饲料不宜超过体重的2%-2.5%,过多依赖精料,既对奶牛有害,经济上也不划算。  相似文献   

9.
奶业是节粮高效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饲草饲料价格、鲜奶收购价格、奶牛饲养成本是影响奶牛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保证奶牛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走适当规模化、种草养畜、农牧结合的发展道路。加速牛群的遗传改良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奶牛单产,改变原料奶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奶牛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战略转移,以应对饲料价格上涨,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奶牛遗传改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诸多因素中奶牛品种的遗传素质是最重要的。据国际公认的分析结果,奶牛良种的遗传因素对提高奶业生产效率的贡献率占到40%,而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的因素仅各占20%左右,可见奶牛良种是奶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抓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工作是保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应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的邀请,笔者于2004年10月26日至11月9日对荷兰奶业进行了考察。在考察期间,笔者有机会拜访了饲养奶牛的农场、相关的产业组织、教学和科研等单位,对荷兰的奶业概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奶业生产是荷兰农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奶业用地占农业用地的60%,奶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  相似文献   

12.
奶牛的饲料成本占70%,饲料的使用技术直接影响到养殖成本,因此配制奶牛日粮时,应结合当地饲料资源,既满足营养需要,又要降低饲料成本。1粗饲料占日粮比例根据奶牛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当的饲料原料。以干物质为基础,日粮中粗料比例应在40%~70%(粗纤维含量应占干物质的15%~24%)。在泌乳早期粗料比例也应在40%,才会保证牛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的奶牛饲养经历了由传统的粗放型饲养模式向小型集约型饲养模式的转变。尽管农场规模普遍较小(22头/农场),但由于合理、有效的组织,绝大多数农场实现了现代化管理。在奶业市场中,少部分养殖场自己加工所生产的牛奶(多数处于山区地带),绝大部分养殖者同加工场签订买卖合同。2001年统计结果表明:在奶牛饲养方法中,栓养占72.6%,散养占27.4%;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奶业很快也参与了国际竞争。如果在奶牛的饲养管理上还沿袭传统的粗放饲养方式,就不能适应现代奶牛业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潜力.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养牛目标,以适应国际竞争和奶牛业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省奶业宣传的不断深入 ,我市奶牛养殖专业场户发展很快 ,但是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 ,如何搞好饲养管理 ,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无疑成为奶牛养殖场户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1改进饲养方法1.1实行引导饲养。从母牛干乳期的最后两周(产犊前10~15天)开始 ,在保证优质青粗及多汁饲料基础上 ,每天饲喂1~1.8公斤精料 ,以后每天增加0.5公斤 ,直到母牛产后的泌乳高峰期采食精料量达到体重的1.5 %~2.5 %为止。1.2科学分段饲养。在干乳期前45天基本上饲喂优质粗饲料(主要是青干草) ,或少喂精料。后两周开始…  相似文献   

16.
奶业是经济、高效的畜牧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发展奶业。发达国家奶业产值一般都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3左有。奶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农业的主导产业。改革开发以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奶牛养殖业蓬勃发展,出现强劲发展的态势。2007年我国奶牛存栏数为1387.9万头.奶类产量3633.4万t.占世界产量的5.4%.居世界第三位.城镇居民人均牛奶占有量26kg。2007年末我国奶牛规模化程度达到58.9%。奶牛业的迅猛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改善人民膳食结构,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2现象:奶业的种种问题与利益联结机制缺失之间的关系 2.1奶业产业链源头廉价、质优的牧草资源匮乏 牧草种植和饲料加工是产业链的首要环节,奶牛养殖大国都有丰富的牧草和饲料资源。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面积的草场资源使其可以选择奶牛放牧饲养的方式,北美大面积的土地资源使其可以通过种植苜蓿和玉米觎决奶牛的饲料问题,加之发达的机械化设备减少了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8.
1概述 奶牛是一种草食动物,可以把大量粗饲料、青草、农作物秸秆以及食品加工副产品转化成高质量的动物性食品──牛奶和牛肉。在人们饲养的各种畜禽中,奶牛把饲料转变成人们能吃食物的能力最强、效率最高。以蛋白质为例,把饲料蛋白转换成动物蛋白,奶牛(产奶)的转换率为26.3%,蛋鸡(产蛋)为23%,肉用仔鸡(产肉)为22.8%,猪为15.5%,而肉牛仅为5.3%,并且可以利用非蛋白氮,转化为动物蛋白。奶牛将饲料中能量转化为食品能量,也是所有家禽中最高,同时也是饲养畜禽中经济效益最好的。在城市附近饲养奶牛,…  相似文献   

19.
破解我国奶业发展面临的风险、问题及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同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都是一个奶业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我国的奶业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奶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以下称之为大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上看,我国奶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只有1%左右,而许多发达国家的奶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某些国家达到30%~40%;第二,从人均奶类消费量上看,我国的人均奶类消费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左右,是某些发达国家的1/20;第三,从奶类生产上看,我国在奶牛良种化水平、奶牛单产水平、原料奶质量以及饲养管理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疫病防疫体系等许多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奶业的迅速崛起,奶业饲养量已接近600万头,带动了奶牛饲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奶牛饲养生产机械化,从广义讲,包括在饲料的种植、收获、加工、贮运,饲料配制、饲喂投放,挤奶、牛奶贮藏、运输,饲后粪便污物处理,助产、育牛、日常管理等环节的机械作业及自动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