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明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同于其他农业发展模式的特征,并针对娄底地区农业和农村非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三大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娄底地区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明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不同于其他农业发展模式的特征,并针对娄底地区农业和农村非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根据联全国糠农组织关于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三大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娄底地区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简述持续农业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指出持续农业是水土流失地工今后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水土流失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当前还存在不少因素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破坏土壤,降低土地资源的持续生产能力,淤积江河水库,影响农业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恶化生态环境,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根据水土流失地区农业生产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柯珏 《北京农业》2005,(4):43-43
《河北平原典型地区农业节水示范与地下水可持续利用》项目,近日通过了由该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成果为河北平原地下水恢复、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水资源持续战略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上海郊区的农业生产和持续农业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上海持续农业的发展战略,即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资源,推广适应科技,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整体效益,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实施该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农业经济政策,农业信贷投资政策以及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持续农业整体科技素质,完善和逐步推广持续农业试验区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北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张北县土地利用现状的调研与评价及其农业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促进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定县低热河谷地区具有丰富的热量资源和土地资源,但降雨少,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当地农业开发。通过对该地区的土壤类型及基本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改良措施,以保护环境,使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阐述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内涵,指出保护、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的产业化模式与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发展市场农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罗中(广西玉林地区行政公署广西玉林537000)如何发展持续农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和我国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重大任务。下面从广西玉林地区的实际出发,就发展市场农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问题,谈一些浅...  相似文献   

10.
通过持续农业产生的历史原因分析,阐述了各种农业思潮的产生根源,提出了现代农业的四个发展阶段:常规农业鼎盛阶段,回归阶段,替代阶段和持续阶段,对持续农业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陈述,并对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农业发展首路的基本途径一发展和完善高产高效质农业。  相似文献   

11.
农业指标温度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业生产有指示意义或临界意义的温度,称为农业指标温度。该温度的出现日期、持续日数和持续时期中积温的多少,对一个地区的作物布局、耕作制度、品种搭配和季节安排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农业气象工作中,重要的界限温度(按日平均温度)有0℃、5℃、10℃和15℃等。  相似文献   

12.
科学研究农业生态效率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通过超效率SBM模型对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微弱下降趋势。2) 2000—2020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效率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通过热点分析发现,农业生态效率“热点”区域主要位于豫西地区,“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豫中地区。2001—2015年,豫西地区与豫中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差距持续扩大,但从2019年开始差距呈现缩小趋势。3)从2000—202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农业总产值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逐渐增强,财政支农水平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一直较低,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机械化程度和产业结构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该研究结果能够为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农业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吴忠市的具体实际,在对该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吴忠市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邯郸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明确该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基础优势及现实可行性。总结了该地区已形成的6种典型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特征,指出了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剖析,进一步提出该地区循环农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创意农业是一种创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生态旅游方式,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与经济持续转型升级的推进,京津冀创意农业正在不断发展创新,通过对京津冀3处创意休闲农业园区进行调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京津冀创意休闲农业园区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提出优化京津冀创业园区饮食文化、增加园区活动项目、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改善园内环境卫生等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挖掘符合京津冀地区资源优势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推动该地区的农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显著促进了我国农业绿色转型,且促进作用存在异质性,作用大小表现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还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越规制门槛值的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有所加强。因此,现阶段应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设置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以及降低农业数字化的成本和风险。应对不同地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绿色转型战略,稳步推进建设农业强国。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属于社会效益高,比较经济效益低的特殊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尤其是在工矿业发达的地区,如何扭转工业发展,农业萎缩的局面,使工农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农业经济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孝义市柱濮镇农村产业现状及其农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了农村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成县连阴雨发生规律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成县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规律及其对主产作物的影响,旨在针对连阴雨天气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佘录青  高宕凤 《现代农业科技》2013,(11):260-261,264
利用成县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规律及其对主产作物的影响,旨在针对连阴雨天气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特色农业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就温县怀药发展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该地区进一步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