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扩大春油菜育种的亲本材料,1992、1995、1996、1997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从国内外引入大量强冬性、冬性及半冬性甘蓝油菜品种(品系),种子萌动后在2 ̄6℃低温范围内进行30 ̄56d的春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对萌动的种子进行适当日数的低温处理是可以通过春化阶段的,冬性超强的材料越要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处理较多的日数才能通过春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与早熟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来源的典型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和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光温敏核不育性遗传规律及其与生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生态类型的常规籼稻品种均能恢复光温敏不育系的育性;(2)不同来源的光温敏不育基因在可恢程度上有明显差异;(3)不同来源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均能在不同生态类型的有常规籼稻品种遗传背景中表达;(4)育性遗传与生育期遗传是完全独立的,以迟熟、强感光的晚稻常规品种为不育基因受体亲本,也能选育到早熟的完全不育株;(5)在与早、中稻常规籼稻品种杂交时,早熟性遗传表现为超显性、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但在与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杂交时,母本不育系的生育期对杂种生育期有较大的影响。对光温敏不育系可恢性较差的遗传机制以及早熟、优质实用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华南种植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01个冬性、半冬性的甘蓝型油菜材料在湛江引种试验,以及2个年度的品种比较试验材料进行生态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在湛江也有正常的物候期和生长发育期,农艺性状表现良好,参试品种均能正常开花结籽,2006~2007年度的产量为1238~1944 kg/hm2,2007~2008年度的产量为1350~1951 kg/hm2。然而,湛江冬季气温却达不到阶段发育学说认为冬性、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所需要通过春化阶段的低温,这表明了冬性、半冬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通过春化阶段也可以不需要严格的低温,因此,华南的生态气候条件可以种植甘蓝型油菜。  相似文献   

4.
小麦在它的发育过程中要通过春化和光照两个阶段。春化阶段是小麦的第一个发育阶段,温度条件在这个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它要求一定时同的低温条件,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小麦就不能通过春化阶段,也就完不成生命周期。 不同的小麦品种。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和时问长短是不同的。我国的秋播小麦因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和天数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华南三省、区(福建、广东、广西,下同)三年九次分期栽培试验,对全国十大麦区不同类型的三十一个小麦品种研究结果,冬性品种在华南秋、冬播均能抽穗、开花、结实,而且其生育期比在北方冬麦区的缩短。试验结果肯定了冬性小麦的光周期反应属长日照作物,而春化阶段则不同。有的品种不需经过低温春化阶段,只要满足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就能发育;有的以短日照代替低温春化作用;有的通过温、光的互补作用。这些结果对小麦栽培、育种和引种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从1920年和1935年光周期学说和春化理论问世后至今,小麦一直被视为低温长日型植物。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春化阶段虽然要求不同的低温范限和低温量,但低温效应是其共同点。而在光照阶段,对日长的要求都在长日范围之内。但是,有的小麦品种并非如此。 辽春6号小麦是个生育期短的早熟品种,穗  相似文献   

7.
结球甘蓝是低温长日照作物,在发育过程中有明显的低温春化阶段,并需要长到一定大小的幼苗(或称绿体)以后才能接受低温感应而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抽薹开花。早熟品种需要茎粗0.6cm以上,最大叶宽6cm以上,  相似文献   

8.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光温反应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在人工控制的9种光温处理下,对76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光温反应进行了研究。根据自交结实率的光周期效应、温度效应和光温互作效应的分析,供试的两用核不育系中,占96%的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光温反应型可归为以下3种:(1)光周期敏感不育型,其统计学特征是育性转换的光温互作效应和光周期效应显著而温度效应不显著;(2)温度敏感不育型,其统计学特征是育性转换的温度效应显著而光周期效应不显著、光温互作效应显著或不显著;(3)光温互作不育型,其统计学特征是育性转换单独的光周期效应和温度效应不显著,仅光温互作效应显著。在供试的粳型不育系中,有34.8%、13.0%和47.8%的材料分属上述3种光温反应型;在供试的籼型不育系中,有73.6%和22.6%的材料分属温敏型和光温互作型,没有一份材料为光敏型。结果表明现有的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光温反应是多型性的。文中还对实用性籼型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光温反应型的选择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粳稻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地区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粳稻品种(系)在湖州、诸暨和余姚等3个不同生态地区种植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浙江省新育成粳稻品种(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在15%左右,品种(系)间、地区间差异较大,直链淀粉含量随纬度的增高而增高。开展直链淀粉含量育种,以多点试验为好。  相似文献   

10.
小麦粉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化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小麦的面团稳定时间是判别小麦品种类别及其用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针对生产上小麦面团稳定时间变化很大的问题,选用山东省主要推广的12个优质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在9个不同的试点上,连续3年进行了面团稳定时间变异及其稳定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年份和地点间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为24.29~49.60。利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AMMI)对面团稳定时间进行稳定性分析得知,面团稳定时间存在显著的品种和地点间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的固定效应导致的变异最大,品种和地点互作次之,地点(含重复)效应较小。但不同品种与不同试点的交互作用不同,每个品种(系)对试点都有其特殊的适应性。因此,在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种植时,要获得面团稳定时间达到标准的商品粮食,即要选准适宜的品种又要注意适宜的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W61545、70015等一批灿粳核不育系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高海拔种植和人工控制光温处理试验,研究了光温条件对不同类型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W61545为代表的灿型核不育系的育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开花当时的低温和抽穗前的低温对育性同样有影响。以7001S为代表的枝型核不育系的育性主要受光照影响,低温影响小。抽穗当时的低温对育性没有影响;抽穗前遇低温,15~20天后才有反映。生育前期的光温条件对育性有积累效应,同时抽穗但不同播期的不育株育性有差异。在岳西县高海拔长日低温条件下种植的核不育系不育期相对缩短,不育性降低,特别适用于从F2代中选光敏适宜温度范围宽的核不育株。  相似文献   

12.
目前栽培的小麦品种,新春6号,永良15号。春性品种的种子在土壤里萌动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起身拔节发育形成结实器官,这段时间叫做小麦的春化阶段。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较高,一般是在7℃~15℃,5-8天就能通过春化。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春小麦南繁中外部形态变化规律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春小麦在云南元谋南繁时,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都不同程度地延长,株高、穗长、小穗数和株穗数等性状也都相应地提高。不同光温型材料变化幅度不同,要根据材料的基因型,按照相应的对照品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光(温)敏核不育系及广亲和恢复系花培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比较了152个光敏核不育系及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材料的花培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类材料花培效果不同,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材料优于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材料;含02428血缘材料优于其它广亲和杂俣材料;低代光(温)敏核不育材料优于高代光(温)敏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对西洋杜鹃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伤害是限制西洋杜鹃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其4个品种(系)‘五彩’、‘粉红’、‘梅红’、‘普红’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分别在0、3、5、10℃中进行胁迫处理,研究不同低温下,西洋杜鹃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西洋杜鹃幼苗叶片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 /Fm )显著下降、PSⅡ光下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同时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则呈现上升趋势。从4个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值看,‘普红’品种受害最严重,‘梅红’和‘五彩’次之,‘粉红’受冻害影响最小;西洋杜鹃幼苗对低温较敏感,低温伤害了光合机构,使其对光能的吸收、转换与光合电子传递均受到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晓春 《北京农业》2007,(11):11-11
冬播春甘蓝,冬初播种,于翌年4—5月上市堵“春淡”。但甘蓝品种较多,各种生态类型品种掺混其中,要注意按栽培季节合理选用。冬播春甘蓝,一般可选用以下冬性强、不易先期抽薹的品种。露地育苗的中熟品种于10月中下旬播种,早熟品种于10月上中旬播种(为防止过早通过春化阶段)。  相似文献   

17.
在宁夏银川地区三年(1983~1985)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小穗原基出现是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形态标志。小穗原基出现之前,生长锥上的突起均属叶性器官原基。温度作为春化阶段的必要条件,从出苗到生长锥伸长表现为积温效应,从生长锥伸长到小穗原基出现表现为低温效应。  相似文献   

18.
对4种转草酸氧化酶基因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苗期人工春化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春性和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移栽后,4~6叶期经适当低温处理后均可正常开花结实;转基因苗不移栽直接在试管中经适当低温处理也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春性转基因油菜的春化处理时间长短与开花时间早晚有关,春化处理时间最长的,开花也最早,与开花株率关系不大;冬性半冬性转基因油菜的开花株率与春化处理时间长短呈正相关;4~6叶期转基因半冬性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35~40d以上,转基因冬性油菜通过春化阶段需时50d,且适当延长春化时间能促进花期提前。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苯88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来源:湖北长江屯玉种业有限公司用广占63S作母本,8077S/2018SF.代作父本杂交,经多代隐性苯达松敏感标记性状定向选育和低温选择育成的水稻中籼光温敏核不育系,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HD6015。  相似文献   

20.
新型雄性不育亚麻的杂种优势及温敏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自然条件下,对亚麻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性表现杂种优势及温敏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不育性有重要影响,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能使育性提高,结果率和结实率增加,低温使育性下降;结果率和结实率下降,同时还发现不同材料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不育系与常规品种(系)杂交,杂种F1表现了较强的超亲势强,产量的平均优势率为39.73%,从产量构成因素看,单株果数的优势最为突出,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有效分枝和千粒重,它们对产量形成也有一定影响;F1还表现了苗期生长速度快、多分枝多果及早熟的特性。通过该不育系利用杂种优势,将是提高亚麻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