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源DNA导入玉米自交系获得变异新品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道了同种内DNA导入获得变异后代的试验结果,其变异率和变异性状与没种间的导入结果相似,所不同的是后代稳定的比较快,D3代即稳定;从细胞结构观察;变异新品系的结构既有供体的结构特征,又有受体的结构特征,但多数为供体的特征,这与田间性六表现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大豆DNA导入水稻引起后代种子贮藏蛋白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豆为外源DNA供体,用浸种及灌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直接将大豆总DNA导入受体水稻,经常规栽培获得水稻后代种子。采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地,分析了经大豆总DNA处理得到的水稻后代种子中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各谷蛋白。  相似文献   

3.
提取糯质玉米DNA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甜玉米自交系,其后代植株产生了变异,主要表现在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等性状上的差异。经三代种植观察,D3代各变异性状趋向稳定。经品质分析,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蛋白质,淀粉含量有所提高。从而为今后玉米不同种之间的DNA导入创造新的变异品系,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豆自花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技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花生为DNA供体,以大豆为DNA受体。在大豆白花授粉后,采用液滴法和注射法导入花生DNA。在受体大豆植株后代中获得了大豆多种变异类型.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大豆自花授粉后外源DNA的导入技术,并提出液滴法和注射法的具体操作细则。  相似文献   

5.
影响大豆DNA导入受体幼荚成活率因素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影响大豆外源DNA导入成活率多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适当的DNA导入时间、正确选择导入花部位、适量的柱头切取、适宜的土壤水分及疏花疏荚都可显著提高DNA导入成活率,成活率最高为49%,平均为34.3%。  相似文献   

6.
小麦DNA导入玉米引起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
外源DNA导入小麦引起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植物技术 ,将不同种属的单子叶植物总DNA分别导入普通小麦 ,调查其后代产生的变异 ,对D2 代株高、穗粒数、千粒重 3个性状的变异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花粉管通道导入外源DNA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导入大豆的外源DNA同工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海豆、虎林绿草豆的外源总DNA导入后代用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酶谱清晰,供体受体及后代后在谱带上存在着差异及相关特性,从生化角度提示了其遗传背景相关性,证明外源DNA已经导入受体,并得到整合,表达。  相似文献   

10.
辐照外源DNA导入大豆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软X射线和60Coγ射线照射外源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结果表明:不同的射线、不同的剂量照射使DNA的紫外吸收值发生变化,并影响导入后代的出苗率,使后代在第一代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1.
半野生大豆DNA导入栽培大豆其后代过氧化物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利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导入外源DNA所获大豆变异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酶谱分析,结果表明;变异后代与亲本的谱带间有明显差异,后代含有供体的谱带,这说明了外源DNA片段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在后代中得到了表达。因此,我们认为可以用同工酶酶谱分析的结果作为鉴定外源DNA导入大豆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品种“鲁豆4号”为受体导入花生全DNA。测定了39份D3代变异系的种子蛋白质、粗脂肪、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比受体对照增加14.92%,有31份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和亚麻酸含量比受体大豆明显下降,下降水平达极显著的分别有34份和22份材料,最高下降百分率分别达到11.44%和33.42%。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玉米开苞导入技术通过花粉管通道将玉米自交系13A的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沈109中,结果表明,D1和D2代的生育期、株高、穗位、株型等性状都发生了变异,总变异率为17.98%,并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验证.讨论了后代变异、变异率和该项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提取小麦DNA用4种不同的方法导入玉米植株,受体后代可产生6.09×10~(-4)~8.7×10~(-3)的变异株。变异性状多数为株高、生育期、株型、分蘖、育性等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大部分变异性状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渐趋消失,有些性状在后代呈不规律的分离,只有少数变异性状可稳定遗传。本实验还对不同导入方法的转化效果进行了比较,若以变异率大小衡量,4种方法的依次顺序为花粉粒法>柱头法>籽粒注射法>生长点法。  相似文献   

15.
导入大赖草DNA小麦后代的变异性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外源大赖草DNA直接导入普通小科,诱导小麦籽粒蛋白质组成及过氧化物酶,酶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谱带发生了显著变化,蛋白质分别增加了44,67,85ku新组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16.82%,15.62%,赖氨酸增长42.94,同工酶不同程度出现了差异谱带,酶带缺失酶活性增减的明显变化,导入DNA的变异上麦的籽粒色泽、硬度,胚乳粉质等生物学性状都有一些改变,其变异现象在连续后代中依然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科之间DNA导入后的性状变异情况,并从中筛选优良稳定变异株系。[方法]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大豆总DNA导入普通玉米自交系7313,逐代选择,至玉米田间性状、籽粒颜色、形状、果穗轴色等均稳定,对筛选出的变异株系果穗籽粒进行粗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油分含量的测定和比较。[结果]株系26h-4-3的籽粒粗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油分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D3和D4代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0.34%和26.70%、6.58%和6.28%、15.09%和70.34%5、5.82%和51.52%;株系26h-3-1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也有极大提高,在D3和D4代的提高幅度分别为5.67%和21.63%、1.91%和2.31%、10.85%和62.27%2、2.49%和9.67%。[结论]26h-4-3和26h-3-1变异株系的粗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油分含量都稳定提高,是符合高蛋白育种目标的优良变异株系。  相似文献   

17.
花生DNA导入大豆育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花粉管通道在大豆自花授粉后将花生DNA导入栽培大豆受体中,引起受体的结荚习性、株高、成熟期,主茎节数、分枝数、产量性状和化学品质等性状的广泛变异。对变异株进行选择,获得了产量比受体提高11.9%~25.1%,蛋白质含量提高3.9%~5.3%的变异株系。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进行生态性状、产量性状和化学品质方向的育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外作物外源总体DNA导入技术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DNA的制备,DNA浓度、纯度及活性的鉴定,外源总体DNA导入的方法及后代鉴定等主要技术环节。总结了该项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外源DNA导入黄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了了花粉管通道和子房注射法进行了外源DNA导入黄瓜的实验,并对这二种外源DNA导入方法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外源DNA导入玉米引起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胚法将大豆DNA导入玉米自交系,获得变异植株D0代及D1代植株。考察D0代变异株及D1代植株的性状,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D0代植株及其供体进行了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从而初步证实了大豆DNA的功能片段已整合到了受体基因组内并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