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1998,(7)
近年来,嵊州市城关镇上舍村村民施洪源运用科技栽桑养蚕,换来了丰硕之果。1997年,他种植6亩桑园,共饲养蚕种11.75张,产茧500多公斤,产值8000余元,张值680元。施洪源养的蚕期期无病,季季高产,成了全市有名的养蚕高手。总结他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条:降低成本增效益蚕茧生产过程中下本最多的属肥款。为了以少量投入获得高的产出,他从减少肥本人手,根据目前城关垃圾、大粪出钱雇人拉的新情况,利用自己有拖拉机的有利条件,做起了"无本生意"。每  相似文献   

2.
正道县仙子脚镇蒋家岭村,有一片1.33公顷的桑园,是何炳乾夫妇俩创办的营山蚕桑家庭农场。2014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何炳乾得知广西柳州很多农户养蚕,效益好。为了了解准确的情况,他和妻子特意去广西柳州实地考察了一段时间。他们了解到,早些年蚕茧的收购价是每公斤30元,只  相似文献   

3.
在滇红之乡、雅琅河畔,有个出了名的致富能手,他就是凤庆县郭大寨乡邦贵村大岭岗小组组长赵世荣。他及时抓住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机遇,依靠种桑养蚕发展特种养殖业。闯出了一条致富路,成为当地一名实实在在懂得养蚕技术的专家,农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1998,(12)
海盐县百步镇新荡村11组养蚕大户扬全荣,是该县丝绸公司指定的科技养蚕示范户,也是百步镇运用科学技术规模经营、高产养蚕的示范户。杨全荣全家6口人,4个劳动力,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总承包面积10.29亩,其中水田面积5.29亩,专桑面积5亩。由于杨全荣注重科学养蚕,效益逐年提高。1997年他共饲养蚕种17.5张,总产蚕茧661.9公斤,平均  相似文献   

5.
现年34岁的罗顺,家住泥石流灾害频发、人多地少、农民致富门路缺乏、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的贫困边远山村--南华县一街乡田房村.  相似文献   

6.
塑料大棚养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大棚养蚕是随着蚕桑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蚕农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大棚养蚕的主要优点:一是建棚容易、有利规模经营发展。扩大蚕桑规模经营,养蚕用房是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建造专用蚕室或扩大住房养蚕投资较大,而建大棚可利用田头地边、宅基空地等,解决养蚕大户养蚕面积不足的矛盾。二是投资省、经济效益高。一般户有0.2—0.3hm^2桑园建1座240—300m^2的大棚,一次可养蚕5~7张蚕种,其投资一般为5000元左右,简易大棚仅需2000元左右。冬季利用大棚种蔬菜、食用菌或养鸡等都可增加收入。三是节省劳力、工效高。大棚养蚕实行小蚕共育,大蚕采用条桑育,自动上蔟,大大提高了工效。四是人蚕分离,适应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1999,(11)
缙云县东方镇上东方村妇女杜盛美栽桑养蚕致富并带动村民走上了科学种桑养蚕之路,在当地传为佳话。1980年,杜盛美到该镇胪瞠村走访亲戚,看到村里不少农户靠养蚕过上了好日子,心想自己何不也走养蚕这条路呢?回家后,便和丈夫一起从外地购进了1000多株桑苗,种在1.3亩的地上。虽然她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经验,但养蚕这条路是走定了。她从亲戚处借了钱,到县城买了栽桑养蚕的科技书籍,边学边干,还添置了温度计、湿度计等,建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滨海市东坎镇郭信才是养蚕大户,承包桑园0.8公顷,2007~2009年,平均年饲养蚕种56张,生产蚕茧2260千克,养蚕年收入6.8万~7.6万元。2007年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茧206.2千克,产值5560元。其单位面积养蚕张数、蚕茧产量和养蚕收入均处于全县甚至全市领先水平。他的养蚕高产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凤城市宝山镇历家村村民宫兴富,靠科学养蚕创高产,靠规模经营多增收.他2007年共放养春秋蚕10把,净收入12万元,成为全市闻名的养蚕大户.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巴南区东泉镇桃园村村委会主任李坤福,十多年来坚持订阅侬村新技术》,刻苦钻研栽桑养蚕新技术,广泛搜集《农村新技术》刊登的栽桑养蚕信息、技术资料和经验介绍文章,并结合当地实际,指导蚕农实践。收到实效后,按饿桑技术》、《养蚕技术》、《桑树病虫害防治》、《蚕病虫害防治》分类整理成册,形成一套栽桑养蚕技术资料,在全镇推广,并用来培训栽桑养蚕技术人员。李坤福十多年来为全镇培养了2500多名栽桑养蚕技术人员,自己投资1.2万元修建了12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供蚕农免费使用。  相似文献   

11.
绝招一:调整准 致富“稳” 前不久,山东省郯城县泉源乡蚕农李学卫在家中盘点去年的收入。他高兴地告诉笔者:“比起去年,今年增加了3000元的收入。这多出来的3000元,是养蚕增加的收入。前年667平方米地能收入1600元,今年667平方米地可以收入2600多元,多亏乡里推广植桑养蚕,家里有0.2公顷(3亩)桑地,一年就能成为万元户……”  相似文献   

12.
迟吉武 《新农业》2010,(3):55-55
<正>2008年,普兰店市大谭镇夏沟村村民卢经有买柞蚕种茧2400粒养秋蚕,用85天纯赚上万元。他养蚕一是选用良种"方山黄2号",全批出蛾850头,百蛾产卵0.2公斤,孵  相似文献   

13.
丛娟 《新农业》2006,(3):53-53
李会远是凤城市边门镇建设村四组村民,今年四十一岁,养秋蚕十余年,他所承包的130亩蚕场,连续五年把产超百千粒,产值超2万元。今年在蚁蚕期多雨,病虫害大发生的不利条件下,又喜获丰收,摘茧260千粒,产值两万四千元。李会远在养蚕的活动中,虚心学习新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养蚕规律。他的主要做法一是培养树型增加产叶量。蚕场是养蚕基地,柞叶是蚕儿的饲料,李会远把承包的蚕场全部实行小树搬尖,培养中干树型,每年在春夏之交进行柞树剪梢,促使柞树扩枝展冠。经过他修剪的柞树产叶量,比其它蚕场增加一倍以上,有效地提高了饲料报酬率。二是良蛾投…  相似文献   

14.
蚕桑规模大户的几种类型 家庭主业型 即每户栽桑5~10亩,年养蚕10-30张,收入1-3万元,以栽桑养蚕为家庭主要经济收入,兼顾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丛娟 《新农业》2006,(3):53-53
凤城市爱阳镇富国村六组村民金尚贤,从2002年开始创办多种经营联合体,租用80亩耕地发展栽桑养蚕、种植中药材、山野菜等。他利用自然和技术优势,当年栽桑30亩,养蚕19张,收入近万元。他的做法一是建养蚕大棚1处,总面积420平方米,可养蚕3茬(30张),收入可达2万元。二是种植中草药5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缙云全县共有9092户农民从事种桑养蚕,年养蚕种47617张,共生产鲜茧38617担,其中县蚕业丝绸有限公司累计收购达30977担,蚕农收入3887.4万元,户均4275.5元,较上年增加收入34.5%。  相似文献   

17.
任忠玲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148-148,154
介绍了子长县大棚养蚕丰产技术。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增养蚕种,用传统的饲养法养5张蚕,在大棚内能多养1张,而且每张种增产5%,加之使用方格簇上茧后每公斤价格上涨4~6元,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正> 铜梁县司马乡武学村5社养蚕大户周贵全,1993年养蚕13张,产茧526.5公斤,收入4720元。每张蚕的产值比全县平均水平高25.3%。他养蚕的经验是把好四关:一是把好桑树管理关。他坚持每年冬季修枝整形,先用子打去桑树上的干枝干疤,每株留有效条5~6枝。每枝长10~17厘米,在桑芽背方下剪掉.剪口呈45度斜面.使桑树呈伞形,内空外展,通风透光,避免春季发芽后出现干桩和烂枝,修枝后用鲜石灰浆刷白树干;开春后,在桑芽萌发前以施  相似文献   

19.
去年6月,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的春茧收购完毕,蚕农们喜获丰收。该镇蚕农一季亩均收入达3500元,一季养蚕总收入达到1.3亿元。更让人赞叹的是,该产业的主力军竟是一群花甲蚕农,得益于当地普遍推广的"地蚕育"养蚕法。  相似文献   

20.
合作社模式是凤冈县蜂岩镇实施的一种现代家蚕养殖模式,在推进科技强镇工作和助推农户养蚕致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详细介绍蜂岩镇合作社养蚕模式的意义、成效和难点,并深入分析合作社养蚕模式今后的工作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科技强镇工作和助推农户养蚕致富再立新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