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选育高产杂交种的前提下 ,提高抗病性 ,抗虫性 ,改食用为多用、特用 ,发挥高粱多用途的特点 ,选育了高产、抗病、适合造酒 ,富含单宁 ,不遭鸟害 ,适合小面积种植的红粒特用型高粱杂交种“沈杂 7号”  相似文献   

2.
高粱恢复系选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市农业科学院高粱育种课题自从1971年成立以来,经过全体人员的艰苦努力,先后选育出杂交高粱恢复系4003(晋辐一号×辽阳猪跷脚),0-30((分枝大红穗×晋粱五)×4003 ),5-26和5-27(4003×(IS2914×7511)),8075((5-26×分枝大红穗)×猪辐射 )×((晋粱四×外引)×晋粱五)、7036(5-26×矮八叶齐)等,并配制出沈杂3号、沈杂4号、沈杂5号、沈杂6号及622A×8075,622A×7036等一批杂交种,其中沈杂5号、沈杂6 号目前仍在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推广面积,并成为许多高粱产区的主栽品种.恢复系4003、0 -30、5-27等又被省内外许多兄弟单位直接或间接利用,培育出新恢复系,配制出新杂交组合.回顾20年来的恢复系选育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辽杂号"高粱杂交种性状分析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起,广大育种工作者从生产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了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1979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利用从美国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引进的TX622A 、TX623A、TX624A不育系组配了辽杂1号、2号、3号、5号等高粱杂交种,到目前为止,利用各种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已先后选育出通过审定的粒用高粱杂交种14个(辽杂1号~辽杂7号,辽杂10号~辽杂16号),为辽宁乃至全国的高粱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利用外国高粱抗蚜资源7511和TAM428进行抗蚜育种,育成抗蚜高粱杂交种3个在生产中应用,高秆的四杂4号、中秆的四杂25号成为吉林省主推品种.四杂4号获1995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杂25号获2002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2001年累计推广面积38万hm2,创社会效益4.1亿元.  相似文献   

5.
高粱杂交种辽杂12号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宝君  苏屹岚 《杂粮作物》2006,26(3):213-214
高粱杂交种辽杂12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几年来,经辽宁省大部分地区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优点,成为辽宁省主要推广的高粱品种之一。但由于该品种的特性,制种产量往往偏低,种子质量不稳,严重地限制了优良品种的推广。作者通过多年的制种经验,总结出辽杂12号高产制种技术,在生产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水肥充足的黑土地上紧型高粱杂交种内杂5号的最高产量为10983kg/hm^2(密度105000kg/hm^2)。普通型高粱杂交种哲杂20号最高产量为10368kg/hm^2(密度为82500株/hm^2);而干旱瘠薄的白五花土地上内杂5号的最高产量为7653kg/hm^2(密度105000株/hm^2),哲杂20号的最高产量为8418kg/hm^2(密度82500株/hm^2)。高粱的叶角与下叶自  相似文献   

7.
赤杂16号是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不育系繁8A作母本,以自育恢复系7654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生育期118 d,所需≥10 ℃有效积温为 2 700~2 900 ℃.1994~2002年参加了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赤峰市及国家高粱品种春播早熟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赤杂16号比对照敖杂1号增产3.7%~38.99%.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分蘖成穗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闫鸿雁  胡国宏 《杂粮作物》2004,24(4):204-205
四杂系列高粱在吉林省的高粱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吉林省首例用自选抗蚜恢复系140R配制的抗蚜高秆杂交种四杂4号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并成为了玉米制种田中高秆障碍隔离之首选.而具有多抗性的中秆高粱杂交种四杂25号更是以其产量高、抗性好、高抗蚜虫、适应地区广等特点,广泛分布于吉林省的中部、西部、南部地区,占吉林省适应区高粱面积的50%以上,同时也扩展到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部分地区,并以其高价格卖点引起社会轰动.除此,四杂系列其它高粱也正处于逐年扩展的推广当中,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浅谈辽杂10号制种的有关技术问题黎宝光康立才高质强(辽宁省凌海市种子公司凌海121200)辽杂10号(7050A×9198)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1991年选育的高粱新杂交种。1997年10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几年来,辽杂10...  相似文献   

10.
辽饲杂二号选育研究朱翠云,潘世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所110161)辽饲杂二号(LS3AxRio)是辽宁省农科院高粱所于1995年育成的饲用高粱杂交种。1995年12月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为育成新品种。1选育经过1987年用自选不...  相似文献   

11.
高粱杂交种辽杂7号选育报告刘河山张欣石玉学卢庆善宋仁本潘中平(辽宁省农科院高粱所沈阳110161)1选育经过辽杂7号是辽宁省农科院高粱所于1989年用外引不育系421A(引自ICRISAT,原编号SPL132A)与自选恢复系LR9198(矮四/5-2...  相似文献   

12.
长杂5号高粱杂交种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用外引不育系赤6A与自选恢复系95NE-91杂交组配而成。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叶病、屋伏、抗蚜虫、抗丝黑穗病、抗旱、抗劳、品质优等优点,是酿造型高粱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高粱杂交种四杂36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杂36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原四平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外引不育系31 4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9910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早熟、高产、优质、抗性好、高抗叶斑病、抗黑穗病,抗旱、耐涝、不倒伏、活秆成熟.一般产量7 200~7 400 kg/hm2,适宜于吉林省中、西部,黑龙江省笫一积温带及内蒙古能种植敖杂1号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应用花粉管运载法将含目的性状的高粱种质DNA导入高粱保持系ICS12B选育出新不育系124A并组配出杂交种辽杂17号。  相似文献   

15.
辽杂 11号高粱杂交种原组合名称为 70 5 0A/14 8,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 70 5 0A为母本 ,外引恢复系 14 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产、多抗、早熟、红粒高粱杂交种 ,1994年参加预备试验 ,1998年完成生产试验程序 ,协作网会讨论同意推荐报审。1 产量表现1994年辽宁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结果 ,产量 6 85 3.9kg/hm2 ,比辽杂 1号增产 2 5 .5 7%,增产显著 ,比辽杂 4号减产 0 .6 %,差异不显著 ,最高产量达 10 471.5kg/hm2 ,省生产试验两年 ,在阜新比对照增产 7.0 %左右 ,在昌图比对照增产 2 6 .4%,在朝阳地区比对照增产 14…  相似文献   

16.
辽杂12号(7050A/654)高粱杂交种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自选不育系7050A与外引恢复系654杂交组配而成,该品种为A2型细胞质,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抗叶病,活秆成熟,抗倒伏,抗蚜虫,抗丝黑穗病,抗旱,抗涝、适口性好等优点,是食用型高粱杂交种。  相似文献   

17.
“辽杂号”高梁杂交种性状分析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起,广大育种工作者从生产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了高梁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1979年,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梁研究所利用从美国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引进的TX622A、TX623A、TX624A不育系组配了辽杂1号、2号、3号、5号等高粱杂交种,到目前为止,利用各种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已先后选育出通过审  相似文献   

18.
绥杂6号(原代号绥908)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1993年育成的中早熟高粱杂交种,组合绥不育20A×绥恢26号.出苗至成熟118 d(绥化市).需要≥10 ℃活动积温约2 500 ℃,1994年起参加了所内不同级别试验及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绥杂6号比标准品种同杂2号增产15.2%.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宜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同杂2号、奥杂1号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19.
四杂4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Ⅶ72A为母本,以恢复系Ⅵ815为父本,于2001年组配的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双亲均为自选系,具有高产、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较高的特点,同时高抗丝黑穗病和叶斑病,增产潜力大,是国家春播早熟区推广的饲料高粱用种。  相似文献   

20.
选用目前辽宁省主要推广高粱品种辽杂10、辽杂13、辽杂18、锦杂93、锦杂100、沈杂5共6个为试材。开花期测定高粱不同品种根部形态指标,研究高粱根系形态特征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地下部根系数量多,对高粱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冠比越大,越有利于高粱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