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檫树群落主要树种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2联列表的基础上,应用方差比率VR、种间联结系数AC以及χ2检验统计量测算了檫树群落中主要树种种间的联结性。结果表明,檫树群落主要树种间的总体联结性表现为负联结,大部分种对间的联结性为负联结,190个种对中,有3个种对的正联结具有显著性,97个种对的负联结达到显著性,90个种对的联结性未达到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2.
选取昆明地区典型森林群落114个样方中的7个主要树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方差比率法(VR)、X2检验、Oichiai指数和联结系数AC对其进行了种间联结性分析。VR分析表明,该地区森林群落种间总体联结性呈不显著的负联结,群落处于暂时稳定的演替早期阶段;种对间的正、负联结多表现为不显著,且各树种之间的正联结程度较弱;具有显著联结关系的种对,联结程度均较紧密,其中滇青冈与麻栎、华山松的正联结呈现极显著和显著,云南松与滇油杉、华山松的负联结性均表现为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群落优势树种重要值、生态位、种间联结等关系,研究了阔叶红松林群落优势树种的组成特征和种间相互作用。【方法】利用Levins指数(BL)、Shannon指数(BS)、Pianka重叠指数(Oik)、方差比率(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及Pearson相关检验的方法。【结果】结果表明:红松、青楷槭和花楷槭是阔叶红松林群落的主要优势树种,红松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在11个优势树种55组种对中,生态位重叠大于0.50的共26对,占总数的47.27%,说明阔叶红松林群落中优势树种间的生态位分化程度一般;方差比率(VR)大于1,说明阔叶红松林群落中优势树种间整体上呈现正联结,群落处于相对稳定阶段;χ2检验、联结系数(AC)及Pearson相关检验均显示,种间联结的显著性较低,种间独立性较强。【结论】阔叶红松林群落优势树种对资源的利用较为充分,生态位分化程度一般。群落乔木层优势树种间负相互作用占优势,但这种负相互作用的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树种种间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迭山北坡云冷杉林火烧迹地灌木树种种间关联性.[方法]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Jaccard相似系数(PC)4种方法,研究火烧迹地灌木群落17种灌木的种间关联性.[结果]总体联结性VR值等于0.93;χ2检验显示有9个种对达到...  相似文献   

5.
通过方差比率(VR)、AC值、χ2检验和OI、DI、JI指数联合使用,分析了武夷山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间的联结情况。结果表明,10个主要种群在总体上表现出不显著关联;大多数种对间的联结性不显著;极少部分种对具有较强的联结性,如南方铁杉-闽皖八角(T.tchekiangensis-Illicium minwanense)、南方铁杉-短柱柃(T.tchekian-gensis-Eurya brevistyla)、短柱柃-吊钟花(Eurya brevistyla-Enkianthus quinqueflorus)、短柱柃-闽皖八角(Eurya brevistyla-I.minwanense)等。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管理》2017,(Z1):10-15
以2×2联列表为基础,采用χ~2统计量、共同出现百分率PC、联结系数AC为参数研究分析普安珍稀古茶树四球茶(Camellia teterococca)群落中9个主要种群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9个主要种群在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负联结;9个种群组成的36个种对中,有7对表现为正关联,占总对数的19%;有8对表现为负关联,占总对数的22%;有21对种间联结不显著,占总对数的58%;结合统计量χ~2和联结系数AC,群落中表现为极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有1对,表现为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有3对,同时这些种对的PC值也较高。研究种间关系的结果显示,四球茶种群的结构和组成尚未达到稳定状态,处于不断的演替过程中,但其群落的不稳定很大原因是受人为干扰引起。因而要保护珍稀古茶树四球茶的种群,需减少人为干扰,特别是人工清理林下植物时,需注意保护乔木树种的幼苗,以维持乔木层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7.
采用2×2联列表,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联结系数AC值、Jaccard指数及点相关指数对井冈山南方红豆杉群落样地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3个种群的种间联结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井冈山南方红豆杉群落13个优势种群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无关联,反映该群落处演替阶段;13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关系中4个种对具有较强的正联结,11个种对具有较强的负联结。78个种对中,种对联结关系都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的独立性相对较强,这种种间联结的松散性可能与目前群落的发展阶段及种本身的生态学特性有关。目前,群落处于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8.
卫闽光皮桦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方差比率VR、种间联结系数AC及X2检验等方法,对福建卫闽光皮桦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卫闽光皮桦林8个优势种组成的28个种对中,正联结种对有12个,占联结种对总数的42.9%,负联结种对16个,占57.1%。正联结种对中,呈显著正联结种对有3个,占总种对数的10.7%;负联结种对中,是显著负联结种对有1个,占总种对数的3.6%。多数种群间联结性不显著说明卫闽光皮桦林还不成熟,群落结构种和种类组成还不完善和稳定,整个林地仍处于变化和演替中。  相似文献   

9.
中亚热带石栎-青冈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大山冲石栎-青冈群落的10个优势种组成的45个种对间的关联性进行定量研究。多物种总体关联性检验结果显示10个优势种总体种间呈较显著的正关联,该群落结构较为稳定;χ2检验结合V值(种对间联结指数)显示26个种对正关联,19个种对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1.372;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灵敏度较Pearson相关系数高,其中29个种对正相关,16个种对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1.813。45个种对中有63%的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种对间存在较强的独立性,群落种间联结相对松散,这可能与该群落处于稳定的亚顶级阶段有关。根据基于秩相关系数绘制的星座图和χ2检验将10个种群被分为3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东兴市竹山村滨海天然群落为对象,采用物种重要值(IV)、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研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采用方差比率法,通过基于2×2列联表对χ~2进行检验以及引入种间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率PC的方法,对乔木层的15个优势种群和灌木层的12个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H′和D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三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乔木层Jsw最高,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乔木层主要种群总体上表现为负关联,灌木层则表现为正关联,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的检验结果表明,乔木层主要树种间负相关的种对多,灌木层则相反,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间联结性不显著的物种对较多,联结强度也不高,本区木本植物种对间独立性较强,在种间关系上表现松散。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灌木层12个种群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的计算与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灌木优势树种中,鹿角杜鹃、柃木、木荷、山矾和交让木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425、0.8404、0.7664、0.6969、0.6962和0.9864、0.9759、0.7856、0.6587、0.6565;而青榨槭和野生早樱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其觑值和Ba值分别为0.5790、0.4611和0.4395、0.3087。  相似文献   

12.
北京雾灵山保护区蒙椴林空间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蒙椴林样地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该群落的树种组成、优势种群及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蒙椴林中乔木层共有9个种群,种群密度差异较大,蒙椴种群的株数比例和断面积占有明显优势。2)蒙椴林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性与空间尺度的关系密切,在研究尺度范围内,蒙椴种群和山杨种群均呈显著性聚集分布,白桦种群呈随机分布。优势种群的空间关联性以负关联为主,种间竞争激烈。3)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空间格局随尺度的变化明显,大树在整个空间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中树和幼树在中小尺度上(r<24m)呈显著性聚集分布,在较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之间空间关联性以负关联为主,当空间尺度大于临界值时,大树和中树、幼树的空间关联性减弱,而中树和幼树的负关联增强。  相似文献   

13.
篦子三尖杉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和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云南、贵州和江西3省天然分布的篦子三尖杉的野外调查,采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基于2×2联列表x2检验、联结系数和种间协变分析篦子三尖杉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篦子三尖杉是群落中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种群。群落中重要值与Levins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重要值越大,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越大。Schoener指数表明,有92.63%的种对不存在生态位重叠或生态位重叠较弱,其中,篦子三尖杉与其它优势种群之间存在较小的生态位重叠。x2-检验结果表明,中性联结的种对占64.74%,其中,篦子三尖杉与其它优势种群之间的种间联结均为中性联结;群落所有优势种群之间正负联结系数种对的比率为0.91,而负协变的种对也要多于正协变的种对,篦子三尖杉与杉木表现为显著的负协变,与其它种群之间则无显著地协变相关。群落中种群之间不存在较大的利用性竞争,这与篦子三尖杉长期适宜沟谷溪边较少受到外部干扰群落稳定性相对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宝天曼落叶阔叶林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基于 2× 2联列表 ,应用X2 统计量度量、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等公式测定了河南宝天曼保护区海拔 1 1 50~ 1 50 0m范围落叶阔叶林的 2 0种主要乔木和 2 6种主要灌木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 :在该区森林植被研究中 ,以X2 检验为基础 ,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联结系数AC来测定植物种群的联结性 ,效果较好。种间正联结性越强 ,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大 ,种间负联结性越强 ,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小。根据种间联结特征 ,将 2 0种主要乔木划分为 4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5.
三尖杉所属群落优势乔木树种种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组成大岗山三尖杉所属群落的乔木树种进行调查.通过计算重要值确定三尖杉所属群落优势乔木树种,在此基础上,研究优势树种的总体联结性、两树种间的联结性和种间协变.结果表明:三尖杉所属群落内的15个优势乔木树种总体间存在显著正关联;两树种间具有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是细枝柃-梾木、红楠-杉木,呈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是石栎-杉木;三尖杉与其他优势乔木树种的联结性均未达到显著程度,细枝柃-鹿角杜鹃、细枝柃-梾木、细枝柃-三尖杉、梾木-紫楠、红楠-杉木、红楠-拟赤杨等6个种对表现出明显的正协变,鹿角杜鹃-柃木种对表现出明显的负协变;种对正协变的存在是由于这些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具有相似性所致.  相似文献   

16.
摘要:基于2×2联列表,通过x2检验和w检验,并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联结系数(AC值)、点相关系数(φ值)和Ochai指数,对福建省三明市小湖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天然米槠林优势种群联结性进行测算,分析该群落乔木层的种群间关系,探讨其生态种组的划分。结果表明:该群落各种群分布相对独立。反映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或动态平衡阶段;通过综合聚类分析,根据种群之间联结性及其物种生态习性,将20个优势种群划分为3大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7.
平溪洞为湘南地区一处典型的山地沼泽湿地,湿地中分布的宽叶泽苔草为现今发现的种群数量最大的一个野外分布点。调查发现,在30个宽叶泽苔草群落样地内共分布有57种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通过选取10个湿地植物构成的45对物种,采用χ2检验、种间共同出现百分率(PC)、联结系数(AC)和点相关系数(Ψ)等指标,进行种间联结性分析,结果表明:群落内宽叶泽苔草与其它多数物种间的联结性均不显著,群落内物种的分布包括宽叶泽苔草均表现出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联结性不显著或表现出相对独立性,正是宽叶泽苔草生境特殊、分布区域极窄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云冷杉红松林(Spruce-fir-Korean pine forest)为研究对象,探究林隙干扰后优势种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业调查的基本数据,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优势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利用χ2检验和联结系数AC两种方法对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1)红松Pinus koraiensis在空间尺度为0~1.9 m时呈现随机分布,在≥1.9 m时为聚集分布。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在所有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紫椴Tilia amurensis在尺度为0~35 m时呈现聚集分布,在>35 m时为随机分布。2)红松与臭冷杉在所有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红松与其他优势种群多为离散分布,红松与其他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表现为无关。臭冷杉与白桦、紫椴在空间格局上主要为聚集分布,种间关联性为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为强烈的竞争关系。臭冷杉与红皮云杉在小尺度表现为离散分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种间关联性为不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其间的依赖性不强。白桦、红皮云杉和紫椴3种优势种群之间的空间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红皮云杉与白桦、紫椴与红皮云杉之间的种间关联性为显著负相关,白桦与紫椴之间为显著正相关。【结论】2个树种中优势度较高的树种的胸径决定了其空间格局的聚集程度以及种间关联性的显著程度,即平均胸径大的树种与其他树种表现为空间上离散,平均胸径小的树种之间表现为空间上聚集。  相似文献   

19.
通过样方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DCCA排序方法,并结合种间联结、种间协变和系统聚类分析,对藏东南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川滇高山栎群落物种数(丰富度)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即中度干扰)、较大的林分郁闭度和较矮的林冠层有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另外干旱河谷现象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格局也有影响。2)群落各层次间物种多样性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特征。3)群落种间较高的正负关联比理论上说明川滇高山栎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生态习性和分布差异造就了种间的联结和协变格局。海拔梯度和年均降水量是影响各种群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4)结合种-环境DCCA排序结果、种间关系和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川滇高山栎群落中除川滇高山栎之外的48个主要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安宁河中上游河谷平原区古树资源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提供古树保护决策依据。共调查古树826株,分属5科21属22种。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古树包括黄连木( Pistacia chinensis )、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黄桷树( 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 )、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麻栎( Quercus acutissima )和朴树( Celtis sinensis )6种(n>50),其中朴树古树种群健康状况最好,黄桷树、皂荚和麻栎次之,黄连木和侧柏最差,这6个树种同时也是该区优良的乡土树种;树高、胸围、冠幅两两相关系数最高的是黄连木,具体拟合树体特征回归曲线的条件,朴树树体特征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