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发病情况黑龙江省铁力市某镇一养兔场,饲养哈白、比利时、加里弗尼亚等肉种兔160只,存栏幼兔、青年兔1800多只,已接种兔瘟/巴氏杆菌病二联苗(据了解疫苗已过期)。当初从外地购入6只种公兔进场时未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即放入兔群中饲养。后来有5只断奶幼兔和4只青年兔死亡。次日早晨发现全群兔有半数以上发病,死  相似文献   

2.
1发病情况铁力市某镇一养兔场,饲养哈白、比利时、加里弗尼亚等肉种兔160只,存栏幼兔、青年兔1800多只,已接种兔瘟/巴氏杆菌病二联苗(据了解疫苗已过期)。2007年9月20日从外地购入8只种公兔进场时未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即放入兔群中饲养。到9月29日,有5只断奶幼兔和4只青年兔死亡。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们处理的一起兔急性败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疗经过,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1988年6月14日,河北省大名县某乡要求给死兔作化验。经了解,该兔场5月30日从某县种兔场购买种兔99只,其中加里福尼亚兔2只、新西兰白兔2只、比利时兔95只。种兔体重约为0.75—1公斤左右。当日用汽车运回。6月1日新购入的99只种兔全部注射兔瘟、巴氏杆菌、魏  相似文献   

4.
<正> 2006年3月份,山东省泰安市某乡镇一养兔场发生了以中青年兔腹部鼓起并突然死亡为特征的疾病。从发病过程、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兔瘟伴发魏氏梭菌病。1 发病过程该兔场从法国进口一批祖代伊普绿肉用种兔,自繁自养,出售商品兔。该厂养殖400多只,发病前未进行兔瘟和兔魏氏梭菌二联苗免疫,存栏兔大部分是中青年兔,平时饲喂良好。2006年3月3号以前兔群有零星发病,3号以后开始大批死亡,期间曾换料一次。至11号有37只死亡,其中包括成年兔、中年兔和仔兔。12上午发病死亡6只,下午送到实验室剖检。至此死亡数共计62只,包括突然死亡的10余只,经庆大霉素防治后又陆续死亡32只。在紧急隔离经敏感药物治疗后又相继死亡20余只。  相似文献   

5.
1发病情况我县城北树儿湾李某饲养的12只法国公羊种兔、18只比利时种兔和9只新西兰种兔,于9月22日全部发病,病兔呼吸急促,常用爪挠揉鼻孔。次日死亡1只新西兰种兔。  相似文献   

6.
1流行病学发病兔场采用开放式兔舍、金属笼具养兔。种兔群定期免疫接种了兔瘟单苗和巴氏杆菌单苗,仔幼兔断奶后一周免疫接种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日常消毒定期进行。因场内老鼠较多,故兔场放养了5只猫。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兔初期体温升高达41℃,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郑州市西郊某兔场于1998年3月底从浙江引进40只青年肉种兔 ,引进后仅注射了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 ,4月初开始发病。发病初期 ,个别兔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常俯卧不动 ,后出现打喷嚏、咳嗽 ,从鼻腔中流浆液性分泌物。发病后期 ,机体消瘦被毛凌乱不洁 ,从鼻腔中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呼吸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 ,病兔不断增多 ,先后发病20多只 ,死亡6只。发病期间 ,注射青、链霉素无效。2.剖检变化剖检最新死亡兔2只和症状严重病兔3只 ,剖检结果如下 :鼻腔粘膜充血 ,有许多浆液性或粘液性分…  相似文献   

8.
该兔场从外地引进20只种兔,2周内发病,其中6只先于原场发病,2周内原场陆续发病41只。一个月前该场曾接种兔瘟-兔巴士杆菌二联疫苗。发病后用青霉素、链霉素注射,二甲基磺胺嘧啶拌料,效果不明显。患兔体温略有升高;打响鼻,有的鼻腔流出浓性分泌物,呼吸加快、食欲下降、逐渐消瘦,感染兔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9.
三种兔病疫苗的效果比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230031吴世义编者按:近年来,以预防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为主的各种疫苗先后推向市场,对养兔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兔病疫苗品种不断增加,既有单苗,也有二联苗或三联苗,目前主要有兔瘟组织灭活苗、兔瘟巴...  相似文献   

10.
兔疥癣病,又叫螨病或疥螨病,俗称“癞”,是由痒螨或疥螨寄生于兔体表引起的侵袭性皮肤病。与兔瘟、兔巴氏杆菌病、兔球虫病一同被称为兔的四大疾病,兔发病后,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迅速波及全群,造成严重危害。1致病病原引起兔疥癣的病原常见的有两种,为兔痒螨和兔疥螨。兔痒  相似文献   

11.
1990年6月,吉林省某兔场发生二月龄左右幼兔突然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定为兔巴氏杆菌病,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将病情很快控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行情况该场共养兔600只,其中,二月龄幼兔300只,种兔100只,仔兔200只。现已养兔两年,过去曾发生过兔巴氏杆菌病。未注射巴氏杆菌病菌苗。该场卫生条件较差,兔舍内潮湿,空气污浊。最近注射兔瘟疫苗。注苗时,注射部位未剪毛,仅用酒精  相似文献   

12.
1科学引种家兔品种的优劣,关系着养兔生产水平的高低。应选择健康无病的优良种兔,如新西兰兔、比利时兔等。每次引种都要非常慎重,严格考察种兔的纯度,做到详查系谱,细看特征。在培育中,对种兔建立系谱档案,分组编号,公兔、母兔分别建立繁殖卡片,做到交配、产仔有记录,使兔群血缘清楚,避免近亲繁殖,并根据本地区兔病流行特点,有计划地对兔群进行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防止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形成高  相似文献   

13.
(一)兔瘟切勿大意 200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小规模养殖户中发生了亚急性兔瘟,兔瘟已由最急性向亚急性迅速转变,这缘于多年的疫苗防治效果。但是由于一些养殖户的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还有对疫苗注射情况的不了解,造成兔瘟发病趋势恶化。笔者曾解剖了几十起因兔瘟死亡的病例,结果发现亚急性兔瘟症状极其明  相似文献   

14.
兔瘟又称为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由于药物治疗效果差,常常导致群体死亡,给养兔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防止本病的发生,各养殖户多使用兔瘟疫苗(或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进行预防注射,但是各地每年仍有散发和群发的情况发生,发病时多紧急接种兔瘟疫苗,而应用同源组织灭活苗的报道较少见,现将笔者遇到的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吉林市某兔场,始建于1997年7月份,共引进种兔368只,8…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我国规模兔场兔病发生情况的实地调研结果,综合文献报道资料,认为目前我国规模兔场兔病发生具有以下特点:①兔瘟流行呈低龄化、非典型化;②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③多病原感染病例增多;④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毛癣病及饲料霉变中毒等发生频繁,危害严重;⑤一种新病(暂定为流行性腹胀病)危害严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⑥代谢性疾病、繁殖障碍发病率升高;⑦球虫病呈常年化流行特点。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研究结果,对以上各种疾病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旨在为我国规模化养兔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某兔场自 1999年 11月至 2000年 4月,陆续发生一种以妊娠母兔流产、死亡为特征的疫病。经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妊娠母兔,造成孕兔流产、死胎和母兔流产后死亡。流产多发生于母兔妊娠 15~ 20天左右。孕兔流产前 1~ 2天表现为精神沉郁,耳耷头低,食欲减退或拒食,继之伏于巢箱,经久不动。然后发生流产,产出发育完全或不完全的死胎。母兔常于流产的当日或次日死亡。同舍的种公兔和后备母兔少见异常。   该场种兔每半年常规进行一次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  相似文献   

17.
2005年9月底,海安县孙庄镇某养兔场突然发生一种以流浆液性鼻涕、咳嗽、下痢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在4d内发病35只,死亡19只,经诊断为兔巴氏杆菌病。采用青、链霉素肌注,氟本尼考拌料和电解多维饮水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症状该兔场自引进种兔后,一直坚持自繁自养,幼兔都进行过兔瘟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2005年9月底,兔群突然发病,病兔精神沉郁,不愿活动,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达41~42.5℃,流鼻涕,有的下痢,死前体温下降,全身颤抖,四肢抽搐,病程1~2d。有的兔生前精神、食欲较正常,突然倒地,呼吸急促,1~3h即死亡。2剖检变化病…  相似文献   

18.
家兔主要疫病发病特点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家兔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疫病主要有:兔瘟(兔出血症)、巴氏杆菌病、波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球虫病、疥癣病等,综合症有腹泻病、传染性鼻炎。现就其发病特点和防治措施等分别作一简要介绍。1 兔瘟(兔出血症)1.1 发病特点 本病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氏杆菌病是兔常见的一种传染病 ,对兔群的危害十分严重。 9月份 ,北京郊县某个体养兔户的兔群发生该病。开始怀疑为兔病毒性出血症 (俗称“兔瘟”) ,以其高免血清紧急治疗 ,但死亡数并没有下降 ;通过实验室诊断 ,确定是巴氏杆菌引起感染 ,使用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交替用药治疗 ,病情得以控制。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过程养兔场饲养 2 5 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 ,2 0 0 1年 9月 10日开始发病 ,到 9月 2 0日前 ,发病数达 4 5只 ,死亡 2 7只 ,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18%和 10 .8% ,疫情发生在天气突然转凉之后的第 3天。2 临床表现兔…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一种兔饲养场饲养种獭兔100余套。2006年夏季,兔群中的幼兔发生体温升高、打焉等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但兔群中时常出现发病幼兔。来我站检验室检验,诊断为兔附红细胞体病,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