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福建省顺昌县为研究对象,采用林地期望价法来计算地租。根据不同立地质量等级和贴现率计算,将计算出的地租进行比较分析,确定顺昌用材林的合理地租。结果表明:顺昌县用材林林地合理地租为56.09元/667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林地租入方和租出方的意愿和行为选择,分别建立林地租入方和租出方的租赁价格意愿模型,借鉴前人关于闽西北人工杉木林的生长和经营成本的调查数据,计算出一个租赁双方合意的租赁价格标准。结果显示,闽西北人工杉木林的最佳经济轮伐期在20a以内,同时得出当林地租赁期限为15a时在一次性付清、分年支付和木材收入分成等不同租金支付方式下的林地租赁价格区间。  相似文献   

3.
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对林地土壤质地、通气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动态变化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在0~10cm、10~20cm土层中,不同季节,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在垂直方向上,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层次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杉木人工林地的变化却不明显;与杉木林地相比,自然更新林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说明针阔叶混交林能够更好地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为贵州省杉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林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成果资料,系统地分析了贵州省杉木林林地质量及低效林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贵州省杉木林林地质量主要为Ⅲ~Ⅳ级,占全省杉木林总面积的97.30%;杉木资源集中分布在黔东南州的锦屏、黎平和从江等9个县的中心产区,其余8个市(州)也有零星分布;全省杉木低效林面积78.45万hm2,占全省杉木林总面积的58.31%,其分布与岩溶石漠化状况基本一致,与林地质量呈反比,杉木林的林木质量和产量普遍较低.提出了规范林地管理、强化苗木质量、加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降低低效林产生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贵州杉木林的林地质量及其低效林防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贵州省杉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林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成果资料,系统地分析了贵州省杉木林林地质量及低效林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贵州省杉木林林地质量主要为Ⅲ~Ⅳ级,占全省杉木林总面积的97.30%;杉木资源集中分布在黔东南州的锦屏、黎平和从江等9个县的中心产区,其余8个市(州)也有零星分布;全省杉木低效林面积78.45万hm2,占全省杉木林总面积的58.31%,其分布与岩溶石漠化状况基本一致,与林地质量呈反比,杉木林的林木质量和产量普遍较低。提出了规范林地管理、强化苗木质量、加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降低低效林产生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及储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采伐迹地经不同更新方式转变为第2代杉木林地、自然更新灌木林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地、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地、芒草Andropogon chinensis地的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垂直分布及其储量。结果表明,林地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除了板栗林地30~45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芒草地同一土层(P=0.049)外,其余不同林地同一土层SOC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SOC平均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为:板栗林地(14.759g·kg^-1)〉12年生杉木林地(13.537g·kg^-1)〉20年生杉木林地(12.807g·kg^-1)〉自然更新灌木林地(11.656g·kg^-1)〉柑橘林地(10.727g·kg^-1)〉芒草地(10.088g·kg^-1)。土壤碳氮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趋于下降,芒草地各土层的碳氮比最低。杉木林采伐后无论是转变为杉木人工林地还是经济林地或者转变为经济林地后因管理不善再转变成芒草地,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均处于亏损状态,年均降幅最小的是板栗林地,其次为12年生杉木林地和20年生杉木林地。表明在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过程中,选择落叶根深型植物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保持。  相似文献   

7.
几种生态公益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几种生态公益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造生态公益林后,土壤的生态功能得到改善;生态公益林地的土壤容重明显低于杉木林地,降低幅度为10%~12%;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有增加;土壤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较杉木林地提高了13%~28%和23%~27%;不同林地土壤的蓄水量为风景林地>水源涵养林地>水土保持林地>杉木林地,而凋落物持水量和林地蓄水量为水源涵养林地>风景林地>水土保持林地>杉木林地.  相似文献   

8.
天然阔叶林与杉木连栽林地土壤肥力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然阔叶林林地土壤具有比杉木林林地良好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土壤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杉木林增加2.82%和4.15%;0.25mm以上和5.00mm以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杉木林高6.56%和9.86%,而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系数却比杉木林低。天然阔叶林土壤养分贮量较杉木林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杉木林高1.07%。因此,应注意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纯林营造规模,尽量采用与阔叶树进行混交或轮栽,以便防止杉木多代连栽所造成的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9.
天然阔叶林林地土壤具有比杉木林林地良好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土壤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杉木林增加2.82%和4.15%;0.25mm以上和5.00mm以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杉木林高6.56%和9.86%;而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系数却比杉木林低。天然阔叶林土壤养分贮量较杉木林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杉木林高1.07%。因此,就注意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纯林营造规模,尽量  相似文献   

10.
依据杉木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粤北地区杉木速丰林培育的实践情况,从林地选择及整理、苗木选择及栽植前处理、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粤北地区杉木速生丰产林营建技术,以期为该地区杉木丰产林的营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基准税前利润,立地系数、区域系数和地利条件引起的运费增量而计算出地租,然后用地租资本化法计算出林地价格,提出了林地价格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2.
南方集体林区木材价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林价、土地入股分成、级差收益和税费等诸因子对木材价格形成的特殊作用。认为林价下限的计算应以现行营林成本和重置完全资金占用为依据;土地入股分成对林业部门来讲是经营成本费用的支出;级差收益的存在要求用边际价格代替平均价格;税费过高是目前价格管理中最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开化县1972~1989年营造的51839.8hm~2杉木基地林,总经济价值为44276.65万元,若考虑山价时其总经济价值为51638.66万元。现有活立木年增值2919.15万元。在考虑在产品(现有杉木基地林总价值)的情况下,已收回营造杉木基地林投资开获得了利润。杉木基地中的速丰林和一般林其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4.58%和13.64%,以6.00%的年利率计算,投资回收期分别为7.19a和9.20a。营造杉木基地林投资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丘陵山地10年生杉木纯林,杉 泡桐混交林和杉 檫树混交林3个面积相等、条件相似的林分生物量、树冠结构、根系垂直分布的调查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在浙北丘陵山地的杉阔混交林对杉木早期树高和材积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但必须控制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5.
孔维华  王然  王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90-9392
结合山东昌乐县土地市场实际情况,探讨了基于GIS的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路线,采用样点地价均值法、地价—分值模型法共同确定城镇土地基准地价,并分析了3种用地类型地价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农地租赁均衡价格形成及演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及未来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又是非常之大。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现代化必须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笔者认为,在现行土地承包制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农地租赁实现经营权的流转是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上海市枫泾镇93户农户的访问调查,以较发达农业地区农户农地租赁意愿为案例,实证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及演变方向,并提出土地规模集中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以立地质量1集材距离和运材距离为变量的林地计价模型,选择江西省遂咱县和为试验点。编制了杉木林地使用权基准价格表和所有权基准价格表,并确定了林地纯收益分成比例。  相似文献   

18.
增加森林碳汇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基于浙江和江西两省农户调研数据,以杉木为案例树种,引用生长模型、修正的Faustmann模型碳密度和价格数据,对单一和碳汇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的杉木最佳轮伐期和林地期望值进行比较研究,并模拟了不同碳价格和利率水平下的变化,同时绘制了农户的碳汇供给曲线.可以发现,在碳汇林经营模式下,基于目前的杉木市场价格远高于碳价格的现实,农户的经营采伐决策并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导致在大范围的碳价格变动下碳汇的供给也没有显著增加,这也说明木材收益和碳收益的两个不同经营目标是协调的.同时,基于碳汇经营模式下的杉木林地期望值增长迅速,碳汇林地潜在投资价值巨大,也意味着森林碳汇对于土地利用改变可能会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增加森林碳汇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基于在中等立地条件和经营强度的土地类型上进行裸地造林的假设.运用杉木Cunninghaminlanceolatn生长模型和修正的Faustman-Hartman模型分析碳补贴和碳税政策对杉木人工林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木材收益远大于碳汇收益.所以在较大的价格区间内碳汇价格增加对于最优轮伐期和碳供给的影响不显著.但最优轮伐期和碳供给量呈上升趋势;土地期望值与碳汇价格呈正相关。由于碳补贴和碳税政策的实施.林地的价值在增长.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如农业用地相比,更多的土地将被用作林业用地。图5表l参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