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赵美玲 《山西林业》2023,(S2):76-77
油松梢小蠹是是油松幼林的寄生性害虫。介绍了宁武县上河南油松梢小蠹的分布及为害特点,分析了油松梢小蠹为害现状、发生规律和爆发原因,提出了油松梢小蠹虫害的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蠢是危害油松的蛀干类害虫之一,因其危害部位隐蔽、世代交替、且发生数量极大而给防治带来困难。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连续2 a通过物理、化学、性诱剂引诱等方法对油松小蠢进行防治,截止2013年7月,圃地内大、小油松树势已基本恢复,小蠢发生基本不构成危害,树木的保存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省曲靖地区受蠢害的云南松林为调查对象,对林内濒死树上的纵坑切梢小蠢虫和横坑切梢小蠢虫在树干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这两种小蠢虫整体平均分布的格局及不同种的聚集分布的特点。明确了树干各段两种小蠢虫的数量比例,为测报和信息素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太原市油松大面积发生以红脂大小蠹为主的小蠹虫危害问题,研究其综合防治技术。观察了几种小蠹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分析了小蠹虫发生的原因,研究了以测报、强制检疫、养管措施为主,"药陶土"涂干、药剂喷冠、土壤杀虫、设饵木、生物防治为辅的防治技术,收到良好效果,尤其是"药陶土复配水溶胶"物理隔层涂干技术为植保技术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油松是山西省的主要造林树种,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各种小蠹虫是危害油松的重要害虫。对危害山西省油松的小蠹科昆虫种类、危害特征及鉴别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油松叶小卷蛾是冀北林区近年来新发生的虫种,该虫以幼虫在针叶内蛀食,危害油松生长点和新生针叶叶肉、雄花,幼虫多隐蔽在叶肉内生活,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有效的控制该虫,提高林木质量,1998~2000年对油松叶小卷蛾进行了生活史和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油松叶小卷蛾Epinotia gansuensis(Liu et Nasu)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了该虫发生期的物候观察,以此为依据,可准确确定油松叶小卷蛾的防治时间。  相似文献   

8.
油松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树木品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防护和美化环境这两个方面。最近几年,油松病虫害的发生变得日益严重。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针对如何防治油松病虫害和如何避免油松病虫害的出现,成为现阶段业内人员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文章针对油松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油松球果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松球果小卷蛾是油松球果的主要害虫。通过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表明,该虫在陕西秦岭林区1年发生1代,从老熟幼虫离开球果,吐丝坠地,在枯枝落叶层、杂草丛中及松土层内结茧化蛹越夏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危害,取食嫩梢表皮、针叶及当年生球果,2 d后蛀入先年生球果隐蔽生活,取食果鳞基部和种子。采取林业防治、人工防治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尖山林场油松小蠹的现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确定了大尖山林场油松小蠹的主要成灾种类,并对主要成灾小蠹对油松的危害特点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视觉感知技术为林业害虫识别防治提供了新方法和实现思路.论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感知神经网络框架实现小蠢虫的检测识别,检测系统具体采用了特征金字塔结构、形变结构和新型非极大值抑制技术进行构建,其准确率达到了96.32%.这说明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方案识别林业害虫的可行性.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方法在精准识别林业害虫的同时,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2.
科技信息     
《林业科技开发》1991,(3):54-55
油松种实害虫可得到有效防治“油松种实害虫及防治技术研究”属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陕西省林科所该专题研究组经过五年的调查,试验研究,摸清了油松种实害虫的种类、区系组成和发生危害特点,使这类害虫的已知种类由原来的4种(2目)增加到15种(6目);首次查明了油松球果螟的主要越冬部位是油松树上残留的雄花序,解决了多年  相似文献   

13.
桥山林区油松常见害虫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山林区危害油松的主要害虫有油松毛虫、油松球果小卷蛾、油松球果螟、油松红脂大小蠹虫等。本文主要对桥山林区的上述虫害的分布及生长习性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姜琳 《北京园林》2005,21(4):50-51
松纵/横切梢小蠹是危害油松的两种蛀干害虫.常伴随发生,均属于毁灭性蛀干害虫.介绍松纵/横切梢小蠹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油)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油松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防治油松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提出了洛南县油松主要病虫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子午岭林区油松主要害虫有微红梢斑螟、纵坑切梢小蠹、松大蚜、松针小卷蛾、松幽天牛、松六齿小蠹、油松球果小卷蛾、果梢斑螟8种。经过5年的观察,掌握了其发生发育规律。并通过不同方法对比试验,筛选出了最佳防治方案,其中:黑光灯、强光灯诱杀对微红梢斑螟、果梢斑螟效果较好;烟雾剂熏蒸法对微红梢斑螟和球果小卷蛾较有效;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松针小卷蛾、松幽天牛效果最好,杀虫率均在90%以上,但对环境污染严重,应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18.
油松种实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桥山油松良种基地的油松种实害虫的猖獗发生,致使油松良种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油松球果害虫的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省油松种实害虫包括油松球果小卷蛾、球果梢斑螟、微红梢斑螟、松梢小卷蛾、松实小卷蛾、一点实小卷蛾及中华松果长蝽、球果窃蠹、球果瘿蚊等种类,油松球果小卷蛾占总虫数的75%以上,是优势虫种,以此虫为靶子害虫进行防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Bt 乳剂属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nsis),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害虫和果树害虫的防治。为探索其防治油松种实害虫的  相似文献   

20.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