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种子丸粒化技术在小粒种子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瑛 《中国种业》2020,(11):18-21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种子丸粒化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结合多年试验结果,分析小粒种子丸粒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提出小粒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健 《种子科技》2007,25(6):38-39
概述了种子包衣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小粒种子的丸粒化包衣所用种衣剂、包衣方法、作用和包衣流程,并预测了小粒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在山西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不同测定方法对丸化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粒种子丸粒化(Seedcoating)技术是采用“一心多层”的原理,在高强度粘合剂的作用下,借助无腐蚀、易吸水的填充物,将微肥、杀虫剂、杀菌剂、生长剂等逐步丸粒化于种子表面。它不仅解决了播量大、间苗劳动量大等困难,而且对培育壮苗、防治病虫害等都有显...  相似文献   

4.
白三叶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牧草品种--白三叶种子较小,幼苗顶土力差,机械播种效果欠佳,种子出苗后不是过于密集就是缺苗断垄,不利于机械化播种.白三叶种子的特殊性和目前国内牧草种子包衣技术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白三叶的推广.通过对白三叶种子实施丸粒化包衣试验,确立丸粒化包衣种衣剂配方、包衣工艺,有效地与国产包衣设备配套使用等,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种子包衣不均匀和包表易碎的问题,保证包衣种子的质量,促进白三叶种子包衣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实现草地建设的机械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目前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后发芽率难以保证,油菜生产上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难以到位的现状,通过对油菜种子实施丸粒化包衣的试验,研究油菜种子包衣对发芽率、田间出苗率、幼苗生产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处理能显著提高田间出苗率;(2)能将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应用到位;(3)能提高油菜秧苗素质及后期产量.  相似文献   

6.
飞播用花棒种子丸粒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瑞凤  阎志宏  王爱勤 《种子》2004,23(9):35-38
针对飞播用种子丸粒化技术的不足,通过对各种原料配比对崩解时间的影响研究,使得处理后的丸粒化种子重量增加到原来的4~6倍,有效解决了种子"穿棉衣"与发芽和破损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论述种子丸粒化技术发展历史、类型及工艺,对国内外丸粒化技术存在的差距作出总结,并对我国种子丸粒化技术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耕作与栽培》1990,(4):23-27
在我国人增地减,农村劳动力他移的趋势下,必须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还要做到省力栽培。为此,1985年何康部长,卢良恕院长批示我所进行丸粒化水稻直播技术的研究。借鉴日本将含有过氧化钙的卡尔巴G(CalperG)拌种剂包裹在水稻种子上,在播种深度1~2厘米时,依靠过氧化钙吸湿缓慢释氧,以供种子发芽,提高水稻出苗率的经验。本组结合我国水稻种子都直播  相似文献   

9.
种子丸粒化技术浅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国内推广应用的种子包衣技术,主要指的是薄膜包衣。而与之相对的还有一种包衣方法,即种子丸粒化。丸粒化种子与膜衣种子相比,在原理、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有着很大区别。为了加快种子丸粒化技术的应用速度,进一步提高我国种子包衣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笔者...  相似文献   

10.
油菜丸粒种子应用技术安徽省六安地区种子公司(237001)朱荣毅从近年生产中大面积应用情况看,油菜丸粒种子具有以下优点:(1)节约种子。直播油菜播种量为250~500g/667m2,使用丸粒种子所含种子量为75~100g/667m2。(2)省肥料。有...  相似文献   

11.
甜菜丸粒化处理的种子,目前常用的都是单粒种,如BETA356、HX0602;种子丸化材料为惰性填料(黏土等),活性物质(杀菌剂、抗菌剂、杀虫剂),粘合剂(4L肥、菌肥),所以丸粒种子的胚芽和幼苗可以更好地抵抗真菌和病虫危害,特别是抵抗根腐病、甲虫、甜菜潜蝇、叶虱等病虫。但甜菜丸粒化种子的外壳占整个种子重量的70%,外壳厚、光滑,吸水渗透较慢,加之丸粒化种子均为单粒种,  相似文献   

12.
余超 《种子世界》2004,(5):32-34
本文对种子包衣的起源和发展,种子包衣、丸化的概念、类型、机理,新疆加工番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丸粒化的作用,丸化包裹内容物及其对新疆加工番茄产生的效益做了详述。如果能将其用于新疆加工番茄,则不仅可以增强药效、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对于新疆农业的发展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3.
油菜种子丸粒化、包衣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油菜丰产的关键主要是提高播种质量.直播油菜大多为手工播种,下籽不均匀,且播种量大;穴播表现为穴间稀,穴内密,出苗多,苗势弱,间苗费工,既浪费种子又造成苗荒,最终影响油菜产量的提高;育苗移栽是近年大力推广的一项油菜增产新技术,但由于育苗移栽比较费工、费水,加之农村劳力外出问题尤为突出.种子包衣剂则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该技术是以成膜剂和配套助剂为载体,用科学方法和先进工艺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种肥等多种活性物质,经多元复配而制成的新型种衣剂.种子包衣后能在外面形成一层柔韧、连续的膜衣,播种后在土壤中遇水吸胀缓缓溶解,延长药物的持效期,具有杀虫、防病、壮苗、全苗和增产等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甜菜双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甜菜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粒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小粒种子作物(指种子千粒重在10克以下的作物)的栽培技术发展很快,但前期作业(播种和省力育苗技术)开发进展较慢,主要是小粒种子作物要做到精量播种是非常困难的。种子包衣丸化(小粒种子大粒化)就是在种子外面包裹含有微量  相似文献   

16.
熊腾飞  林庆胜  冯夏 《种子》2022,(6):102-106
为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菜心种子的丸粒化包衣,增强菜心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和苗期长势,拓展菜心种子丸粒化包衣的功能,提高菜心种子丸粒化包衣的应用性,测定α-萘乙酸、矮壮素、芸苔素内酯、活力碳80、复硝酚钠、吲哚丁酸、黄腐酸等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菜心种子发芽率、根长、株高和茎粗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01 mg/kg的芸苔素内酯和2 500 mg/kg的α-萘乙酸分别在丸粒化包衣后第9天和第15天的根长最长,且显著长于对照组;10 mg/kg的芸苔素内酯和1 mg/kg的复硝酚钠分别在丸粒化包衣后第9天和第15天的株高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0.01 mg/kg和1 mg/kg的芸苔素内酯在包衣后第9天的根长和株高都显著大于对照组。250 mg/kg的α-萘乙酸和5 mg/kg的矮壮素包衣后在第9天和第15天分别对根长和株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0 mg/kg的复硝酚钠与5 mg/kg和50 mg/kg的吲哚丁酸单用和混用都对菜心的茎粗有显著的加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外源激素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和吲哚乙酸(IAA)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0mg/LGA3和100mg/LIAA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株高、生物量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并且GA3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发芽率的促进作用较IAA明显,而IAA对丸粒化披碱草幼苗株高、生物量的促进作用较GA3明显。当GA3浓度大于50mg/L时,对丸粒化披碱草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而IAA各浓度均未对种子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GA3和IAA处理对丸粒化披碱草幼苗根冠比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种子丸粒化包衣加工过程中,采用了分层包裹技术的加工工艺,水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作为溶剂可以溶解微肥、农药以及黏合剂,另一方面,作为润湿剂可以使种子表面湿润,在加工过程中需不断加水使其他填充材料更容易粘附包裹在种子表面。水的使用量因作物种子及放大倍数的不同差异很大。据测算,在种子丸粒化包衣中,一般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8—1.2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赤霉素活化处理茄子种子将茄子种子置于55℃~60℃的温水中,搅拌至水温30℃,然后浸泡2h,取出种子稍加风干后置于500~1000ml/kg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h,把种子风干备用或进行丸粒化。此种方法可加快种子的萌发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蔬菜种子活化处理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赤霉素活化处理茄子种子 将茄子种子置于55~60℃的温水中,搅拌至水温30℃,然后浸泡2 h,取出种子稍加风干后置于500ml/kg~1 000 ml/kg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 h,把种子风干备用或进行丸粒化.此种方法可加快种子萌发,提高种子活力.处理后的种子安全贮藏期为6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