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显华 《种子科技》2019,(12):138-138,142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作物秸秆具有很大的综合利用空间。简要针对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提出建议,并分析了秸秆的综合利用途径,希望我国在注重农业生产的同时,重视对农作物秸秆的研究处理,最大程度利用秸秆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将秸秆加工处理,使其变成饲料、肥料、原料、能源等,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保障农业的循环发展。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泰来县秸秆综合利用状况的调查和研究,评价了农村地区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资源来源的广泛化和集约化、农业资源种类的多元化、用能结构的优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并且针对泰来县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陈林 《种子科技》2023,(22):139-141
兴义市是贵州省产粮大县,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为提高农作物的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兴义市以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建设为载体,扶持有条件、有实力、有市场的企业带头组建秸秆收储中心,完善设施设备建设,推进全市秸秆综合利用进程。重点对兴义市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试点建设情况等进行阐述,并对当前兴义市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对策,希望为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相对过剩现象变得更为普遍。以辽宁省彰武县为例,在辨别该地区主要农业产品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秸秆等主要农业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现状,并探讨了秸秆等农业副产品进行生物炭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秸秆炭化前景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实现逐年降低秸秆焚烧比例、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最终实现零焚烧的目的,开展秸秆等农业副产品的生物炭化利用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途径。近几年,伊犁河谷千秆综合利用给农牧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将伊犁河谷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发展思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种类多。据调查统计,2015年全国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 0.4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9亿吨,利用量为7.2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0%。通过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和菌渣综合利用等技术的集成,可以高效循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意义。一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食用菌产业可以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吉林省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介绍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并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孙体爱 《种子世界》2021,(12):0177-0179
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为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有利契机。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提高其资源化利用水平,可以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再利用,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生态环保压力,减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本文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山东省兰陵县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秸秆综合利用机制,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深入分析了兰陵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和具体应用,为全面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的发展,越南秸秆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产业化发展滞后,秸秆焚烧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高温热裂解生物质炭化与生物质农业应用成为秸秆资源化的新方向。笔者以越南广宁省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走访农村并发放调查问卷,采集农业废弃物利用信息,特别是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估算农户规模水稻秸秆生产生物质炭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农户秸秆炭化收益最高可达1275元/(hm2·a),生物质炭的碳交易收益可达117元/(hm2·a)。笔者还分析了农业废弃物制成生物质炭对环境和社会的效益,以期为越南乃至东盟国家秸秆炭化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生物质炭产业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与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乐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和花生为主,常年种植面积保持在6.67万hm2,年产各类秸秆约74.9万t左右。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至今已有11个春秋,在认识和工作上实现了三次跨越:一是由焚烧、抛弃向机械化粉碎还田的跨越;二是由直接还田向过腹还田的跨越;三是由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向发展秸秆产业化经营的跨越。目前主要推广以下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与重要性,指出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危害,而充分合理地利用秸秆可以产生很多好处。针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与经济效益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为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效率,2014年以来,河南省选取兰考、长垣、新蔡、郸城、新野、泌阳6个县开展财政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工作,目前,已下达财政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资金3600万元。河南省计划通过三年试点,争取试点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县域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基本建立,不再发生农作物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据了解,每个试点县将获得补助600万元,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省农业厅印发的《河北省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推进方案》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水平和效益,加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今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将稳定  相似文献   

15.
左永明 《种子世界》2021,(7):0171-0173
巍山县是大理州产粮大县,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长期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宝贵资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秸秆产量增加以及煤、电、液化气的普及,巍山县开始出现秸秆利用过剩问题,部分地区违规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影响山林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性社会问题,加强农作物秸秆禁烧和推进综合利用水平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秸秆综合加工营养生长基质对于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保护环境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应该投入力量,发挥行业优势,研究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所需要的加工机械,使之形成独特的产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作物秸秆是一种农业可再生资源,含有大量作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秸秆还田既可以缓解因秸秆废弃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有助于改良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笔者介绍了秸秆还田的主要方法,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成果,从秸秆的主要成分,秸秆还田后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作物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秸秆还田配套施用技术和综合效果评价等方面综合阐述了秸秆还田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可为综合利用秸秆还田技术与形成各产区配套的还田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上海崇明岛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和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崇明岛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崇明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关键问题。从保护崇明生态环境以及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角度出发,总结出秸秆还田、秸秆覆盖种养、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和生态化种养结合模式等技术,是适合崇明现状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赵玉庭 《耕作与栽培》2000,(6):16-17,54
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是小麦、水稻栽培枝上的革新,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上的创新,是一项既增产增收,又有地养地结合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技术,是四川省农业重点推广新技术。较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种业导刊》2012,(1):35-35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明确“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加大政策扶持,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五个领域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到201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到2015年力争超过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