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了评价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对松树生长的影响,分别在当年5月份和7月份对微红梢斑螟危害过的马尾松、湿地松幼林实施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幼虫.结果表明: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对松树生长的影响与剪梢时间和树种有关.人工剪梢防治对马尾松、湿地松地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5月份剪梢的马尾松地径增长最明显,达14.87%...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尾松人工模拟剪叶,在30%以上时,对当年和翌年材积生长量都有影响。剪叶越多,影响越大,平均生长率减少4.7%,影响达2年。瑞安市马尾松毛虫3级以上虫灾危害松林一次,平均每年每公顷损失木材蓄积量0.7762m~3(第1年0.4374m~3,第2年0.3389m~3)、松针重量7.086吨,损失价值541.58元。本试验为制订防治指标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主次要食叶害虫与天敌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尾松林中的若干次要食叶害虫是马尾松毛虫的寄生或捕食性天敌的转主寄主,从而使马尾松纯林至少有6条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沿着这6条食物链流动的48条能流线。因此,只要合理地实施人工防治,不滥用化学杀虫剂,能够提高马尾松纯林的自然控制能力,有利于控制马尾松毛虫灾害,并达到综合防治多种食叶害虫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标准地调查研究了微红梢斑螟蛀害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并对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的方法进行了简述.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蛀害对马尾松幼林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受害后主梢当年生长量损失27.23%,树高下降13%,而地径增长7.23%.马尾松受害后除影响当年梢生长外还影响其次年梢生长.树高在141~180 cm左右的马尾松受...  相似文献   

5.
丘陵区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室内、外饲养马尾松毛虫、松树针叶蓄积量调查以及人工模拟危害和自然状况下马尾松毛虫危害等试验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微机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损失达50%时,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影响显著。由此,求算出丘陵区马尾松毛虫对5、10、15、20年生马尾松危害的防治指标是,越冬代分别为7、15、32、52(条/株),第一代分别为7、16、34、56(条/林),第二代分别为9、17、40、61(条/株)。  相似文献   

6.
信阳是河南省马尾松林的主要分布区,面积三百万亩。马尾松毛虫在信阳每年发生两代,4-5年一个发生周期。去年越冬代暴发,全区发生98万亩,占松林面积的33%,最高株虫口千条左右,中等也有上百条,全区平均十条,株虫率为80.6%,最高的商城县为85%,达到防治标准(株均有虫五条以上)的松林达83万亩。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松树的主要害虫,取食马尾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树的针叶,严重发生时将松树针叶吃完,导致松树死亡。在皖东地区发生较为普遍,皖东森林主要为松树,而且多为纯林,有利于该害虫的发生。严重发生年份平均每株达千条,单株多达三千条以上。自1981年国家林业部在皖东地区开展了“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试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甲维盐混配剂对马尾松的安全性、马尾松吸收药液情况、混配剂在马尾松树体内作用的持效期以及混配剂的剂量,结果表明:1)对胸径8 cm以上马尾松注干输药时,安全性高,达95%以上;2)对马尾松注干输药时,马尾松在各个时间均有良好的吸收率,达96%以上;3)甲维盐混配剂在马尾松树体内持效期长,可达5个月;4)使用5%甲维盐混配剂100 mL防治松褐天牛效果最佳,达到99.83%.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诱导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快速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马尾松进行未受害、接虫咬食为害、人工剪叶3种处理后,按不同的时间序列取样,用TCT-GC-MS分析叶片挥发物的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受害方式对马尾松挥发物的释放有不同影响.人工剪叶检测出的挥发物种类略少于虫害;释放高峰早于虫害.2)同一受害方式的不同受害程度对挥发物的快速诱导变化不同.与对照相比,轻度虫害后莰烯、β-蒎烯、水芹烯、石竹烯、(E)-法尼烯在1 h升高,但挥发物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重度虫害后三环萜、月桂烯、莰烯、β-蒎烯、水芹烯、石竹烯24 h达到高峰;人工剪叶使马尾松轻度受害后,有些挥发物1 h达到高峰,有些24 h后才升至最高,相对含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人工剪叶重度损伤后,挥发物出现释放高峰的时间多在1 h或2 h.3)在整个快速诱导过程中,挥发物β-蒎烯的相对含量明显升高,72 h仍高于对照,说明该化合物在马尾松的诱导抗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由中南林学院林学系与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系合作研制的“马尾松毛虫防治决策专家系统”已经通过了技术鉴定。中南林学院在整理、分析、总结自己多年来对马尾松毛虫的研究资料,广泛收集大量国内外文献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成了约含400条规则的知识库。利用国防科技大学新研制成功的TOES专家系统工具,制成了“马尾松毛虫防治决策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1.
湿地松与马尾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湿地松和马尾松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除冲击韧性以外的力学强度均稍大于马尾松人工林木材,而冲击韧性则恰恰相反.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湿地松和马尾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弦面顺纹抗剪强度和冲击韧性差异极显著,气干密度、基本密度、径面顺纹抗剪强度和端面硬度差异显著,除此之外的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与环境温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防治期的气候特点,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开展白僵菌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因子是影响越冬代防治效果的主要因子,在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在18℃以上时放菌,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出现白僵时间为10d左右。  相似文献   

13.
边坡土壤含水率对不同植被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边坡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直剪试验,研究边坡土壤含水率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天然含水率时,草地土壤抗剪强度高于裸地;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壤抗剪强度及其指标(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基本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裸地土壤抗剪强度在含水率约为10%时达到峰值,草地土壤达到抗剪强度峰值时的含水率约为12%,且草地土壤峰值时的抗剪强度值明显大于裸地;峰值过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到饱和含水率的过程中,草地土壤抗剪强度减小的幅度小,受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小。由此表明,边坡植被能显著减弱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增强边坡土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生物导弹”学名“松质·赤眼蜂杀虫卡,为了对马尾松主虫进行可持续控制,在荆门市利用“生物导弹”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8天后,平均出蜂率达到90.8%;48天后,防效最佳,平均防效达到86.9%.  相似文献   

15.
我县于1982年10月13日至25日对越冬前马尾松毛虫进行大面积超低容量飞机防治,效果显著,初报如下。一、飞防作业区概况:大部分马尾松林分布在海拔100—500米黄土丘陵上,林相单纯,五十年代以来不断遭马尾松毛虫危害,1982年第2代发生面积17万亩。虫口密度高的达500—600条/株,低的20—30条/株,有虫株率95—100%。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危害湿地松的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测定马尾松毛虫取食湿地松针叶量、湿地松针叶蓄积量、人工模拟失叶对湿地松树高生长的影响以及林间调查松毛虫危害对树高生长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尾松毛虫危害湿地松的防治指标,2年生松树失叶20%、4~6年生松树失叶30%、8~10年生松树失叶50%时严重影响当年秋梢高生长,需要防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考察南安市马尾松松毛虫发生存在的主要原因,了解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成虫、卵、幼虫、茧的生活史和重要生活习性,分析环境因素对虫害的影响.根据马尾松毛虫在不同时期的危害性,做好测报工作,提出防治措施,采用生物药物防治等综合治理,使马尾松松毛虫灾害能及时控制,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4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室内外取食及为害针叶量、松树针叶蓄积量和人工模拟虫害对松树材积生长影响进行测定、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类地区马尾松用材林松毛虫防治指标。试验表明,因虫灾引起松林失叶25%时,一般情况下不必防治;失叶50%以上时,要根据害虫数量、林分状况及天敌对害虫控制能力等进行综合评断。防治指标与松树年龄的幂回归关系为 y=1.4903·x~(1.1688)。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人工模拟危害程度和自然状况下马尾松毛虫危害等试验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微机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5~10年生马尾松针叶损失50%时,越冬代对当年高生长有显著的影响;5~20年生马尾松针叶损失50%,第二代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材积有显著的影响;针叶损失70%以上时,越冬代对当年、第一代对当年、第二代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有极显著的影响;针叶损失100%时,第一代还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以第一代马尾松毛虫危害最大,越冬代和第二代相近似。这为制定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开展综合治理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个突出以白但菌为主的生物防治,以及改善林分结构为特点的综合治理马尾松毛虫技术推广项目,经过五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3月2日该项目通过了鉴定。马尾松毛虫对森林的危害,在鹿寨县曾严重发生过。据1981年至1990年10年统计,全县成灾面积达4474公顷,损失木材约1.2万立方米,折价36O万元。松毛虫危害已成为林业生产的一大障碍。为了找到一条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从1991年起,鹿寨县林业部门承担了柳州地区林业局下达的“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技术推广项目”。几年来,林业部门针对松毛虫防治中的难点,推广综合防治技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