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鳜鱼是肉食性鱼类,过去习惯认为鳜鱼与河蟹在一起养殖,鳜鱼会侵食河蟹,放在河蟹养殖池多加以清除。其实,鳜鱼只是捕食活的鱼类.河蟹无论是体形还是活动性都不是鳜鱼的捕食对象。河蟹的活动具有沿岸性.养蟹池大部分水体处于空置状态,因此在河蟹养殖池可以套养鳜鱼。  相似文献   

2.
蟹池适量套养鳜鱼,可以解决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只需增加鳜鱼苗种的投入,而不需增加饵料及其他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净化水质,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模式。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667平方米蟹池套养20克鳜鱼,收入可增加300-3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3.
蟹池中通过套养鳜鱼可以大大减少蟹池中野杂鱼的数量,减轻野杂鱼与河蟹争食,降低河蟹饵料系数;同时还可以把池中低质低价的野杂鱼转化成优质高价的鳜鱼。生产实践证明,蟹池中套养鳜鱼不影响河蟹的回捕率,且每667平方米(1亩)能增产5 ̄15公斤鳜鱼,增收200 ̄500元。现将这一技术介  相似文献   

4.
河蟹套养鳜鱼技术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团结 《吉林农业》2011,(8):225-225
1河蟹套养鳜鱼的科学依据 河蟹养殖中,存在加水、换水、投放水草等环节,不可避免从天然水域中带入少量野杂鱼,它们不仅与河蟹争抢饵料,也与河蟹争夺氧气和生存空间,易造成缺氧泛塘,且降低了经济效益。鳜鱼是一种肉食性凶猛鱼类,主要摄食底层小型鱼类,在蟹池中套养鳜鱼,利用鳜鱼捕食蟹池中的野杂鱼,不仅将蟹池中低值的野杂鱼转化为经济价值较高的鳜鱼,提高了饵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蟹池适量套养鳜鱼,可以解决野杂鱼类与河蟹争食、争溶氧的问题,更有利于河蟹的生长。只需增加鳜鱼苗种的投入,而不需增加饵料及其他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净化水质,是一种很好的养殖模式。据初步测算,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每667m2蟹池套养20尾鳜鱼,收入可增加300~350元左右,是值得大力推广的生态养殖方式。1. 改善池塘生态条件。(1)套养塘口的准备。套养鳜鱼的池塘一般选择面积在0.67hm2以上,进排水方便,溶氧丰富的塘口。池塘经过整修后,即进行消毒杀菌,采用生石灰加水稀释,全池泼洒,效果较好。每667m2用生石灰150~250kg。(2)种植…  相似文献   

6.
池塘精养河蟹套养鳜鱼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精养河蟹的池塘套养鳜鱼的养殖模式,不仅有利于水质的净化和改良,而且能形成一种共生、竞争、发展的良好生态水体环境,对池塘河蟹和鳜鱼的生长均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介绍了精养河蟹池塘套养鳜鱼的养殖技术,具体包括清整池塘与消毒、培育基础饵料鱼、蟹种选择与投放、鳜鱼种选择与投放、水草培育与日常管理、病害预防与治疗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长江流域及其他地区广泛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7.
利用河蟹、鳜鱼生物学特性和相互一协同、促进作用。在河蟹池内套养鳜鱼。不但可以清除河蟹池内与河蟹争食、争氧、争空间的野杂鱼,促进河蟹生长,提高河蟹的规格和品质,还可增加鳜鱼产量,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池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河蟹养殖面积的扩大和生产总量的增加,河蟹供求关系从卖方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成蟹价格不断下滑,逐步回落到理性价位,养殖效益逐年下降,甚至有少数养殖户出现亏损。如何提高河蟹池水体利用率和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已引起各级政府和水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蟹池大面积套养鳜鱼综合配套技术是江苏省水产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出来的高效套养模式,该技术已在江苏省范围内开展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河蟹池塘套养鳜鱼,必须根据鳜鱼自身生长的需求,讲究科学健康的养殖技术,有计划地生产供给各种不同的活饲料鱼,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持合适的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及病害防治,才能保证养殖效益的提高,在河蟹池塘套养鳜鱼要想获得较高的效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强渔惠民"工程项目实施中,推出了蟹池"套餐",以注入新活力,培育新增长点。所谓蟹池"套餐",是指在不影响河蟹养殖的情况下,科学套养部分鳜鱼、黄颡鱼、沙塘鳢、青虾、小龙虾等,形成蟹、鱼、虾资源共享、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和平共处"、同池共生的高效生态套养模式。该模式是在保持河蟹正常养殖产量的前提下,增加名贵鱼虾的养殖产量,提高水体生产力和综合养殖经济效益。现将相关技术方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20,(8)
正鳜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极具营养价值及药用功效,是一种名贵淡水食用鱼,养殖前景看好。1.鱼种池套养鱼种池套养鳜鱼不仅可培育大规格鱼种,还能获得一定产量的商品鱼,进一步提高鱼种池的养殖效益。(1)鳜鱼夏花鱼种套养以饲养草鱼种为主的鱼种池,可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放主养鱼苗(体长2厘米  相似文献   

12.
建湖县建阳镇自2006年实施渔业科技入户以来,大力推广蟹池套养小龙虾技术,涌现出大批科技示范户典型,如新阳村示范户陈昌盛2008年实施了蟹池套养小龙虾,养殖面积80亩,平均亩产150g以上河蟹60kg,最大雄性河蟹个体达300g以上;亩产小龙虾65kg,个体重达40g左右,亩获纯利2596元,极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效益,取得了高产高效,本文将简单介绍河蟹和小龙虾套养高产高效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从池塘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河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养殖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平均产商品蟹981 kg/hm2、鳜鱼300 kg/hm2,加上配养的青虾、细鳞斜颌鲴、鲢鳙鱼,平均产值110 255元/hm2,利润达50382.5元/hm2。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池塘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建设、种苗放养、河蟹的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指导这一水产养殖新模式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1.成鱼池套养 在小杂鱼较多、水位较深、进排水方便的家鱼养殖池塘,可以投放大规格的鳜鱼进行混养。一般每667平方米套养鳜鱼夏花50尾~60尾或50克~100克的鱼种10尾~20尾。但以鲢、鳙鱼为主的肥水鱼池中不宜套养鳜鱼。套养鳜鱼的鱼塘,不宜用敌百虫防治鱼病。 2.亲鱼池套养 亲鱼池一般经常换注新水,野  相似文献   

16.
卢忠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8):129-129,156
近几年来,随着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渔业池塘倍增计划的实施,安庆市迎江区河蟹生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尤其以稻田、池塘和小湖泊的种草移螺生态技术推广最快。介绍了河蟹稻田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包括:稻田选择、田间工程的建设、清整消毒、水草栽种和培育、贝类投放、蟹种放养、青虾套养、鳜鱼套养、喂养管理、水质调节、病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安徽省芜湖县河蟹主养池塘多品种套养技术,于2013年利用河蟹主养池塘套养青虾、鳜鱼、细鳞斜颌鲴等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池塘实施多品种套养,可有效利用蟹池中残饵、水草、腐殖质、底栖动物等丰富的天然饵料,且河蟹主养池塘增产达45%左右。经过近1年的套养试验,面积13.3 hm2的河蟹主养塘捕获河蟹、青虾等水产品总产量24 020 kg,平均产量1 806kg/hm2,总销售收入193.3万元,总利润103.4万元。  相似文献   

18.
市场前景 近年随着河蟹养殖面积扩大,市场价格下跌,单纯养殖河蟹,亩收益不高。而淡水小龙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味道鲜美、市场价格高的优点,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淡水养殖小品种,蟹池套养小龙虾能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增加亩水面收入。2007年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试点发展300亩河蟹套养淡水小龙虾养殖水面,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17,(4)
<正>江苏省涟水县在国家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入户过程中,将鳜鱼养殖列为主推品种,以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经生产实践,已摸索出多种养殖模式,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常规养殖模式和要点探讨如下。1.鱼种池套养模式鱼种池套养鳜鱼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鳜鱼养殖模式,不仅可培育大量鱼种,更重要的是还可获得一定产量的商品鳜鱼,明显提高鱼种池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20.
池塘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帮亚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332-332,335
介绍了池塘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包括池塘建设、种苗放养、饵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