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微生态制剂对提高漠斑牙鲆育苗成活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漠斑牙鲆育苗过程中添加微生态制剂以提高育苗成活率进行了比对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育苗水体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漠斑牙鲆育苗的成活率,改善水质,降低育苗用水量约30%~40%。在初孵仔鱼1×104ind/m3密度的条件下,添加微生态制剂的育苗池中不同阶段的仔稚鱼成活率高于对照组5%~10%;但随密度增加至2×104ind/m3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相互殘杀增加,仔稚鱼成活率都呈下降趋势;密度增加至3×104ind/m3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开始第一天早晨8点称重,到第七天早晨8点称重结束。实验组投喂2g/头乳菌宝,而对照组投喂1g/头四环素。连续饲喂6d。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增重了23.5%,对照组增重了18.6%,实验组猪每天比对照组多增重22g,实验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了4.9%;腹泻率比对照组下降了18.1%,1头猪的经济效益增加了2.4元.实验证明乳菌宝能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对虾养殖系统水质净化能力,改善对虾养殖水环境,利用3种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和2种生物膜载体(陶粒、纤维毛球)建立4个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系统,比较不同养殖系统硝化功能的建立过程及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净化能力,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各系统硝化功能建立后,24 h氨氮去除率较初期分别提高12.47%、13.95%、17.25%和17.65%。以纤维毛球为载体,投加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系统的氨氧化能力和亚硝酸盐氧化能力强于陶粒系统,24 h氨氮去除率分别高9.03%和9.06%。投放虾苗后,在30 d养殖周期内,各系统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分别维持在0.20 mg/L和0.15 mg/L以下,硝酸盐氮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系统生物膜中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占比超40%;优势菌纲为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系统中存在Nitrosomonas、Nitrospira和Nitrococcus等多种参与水体净化以及Algisphaera、Gemmatimonas和Paucibacter等参与有机质分解与对虾益生作用的类群。本研究可为减少养殖水体废物排放及降低水生环境污染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3种微生态制剂改善河蟹养殖池水质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各池中分别加入超浓缩光合细菌(PSB)、"西菲利"活菌生物净水剂、活菌净水剂以及3种微生态制剂组成的混合制剂。观察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及异养菌总数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3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改善水质,抑制异养菌的过度增长,但对水质指标的改善各有侧重,混合制剂优于单一制剂。  相似文献   

5.
对3种微生态制剂改善河蟹养殖池水质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各池中分别加入超浓缩光合细菌(PSB)、西菲利活菌生物净水剂、活菌净水剂以及3种微生态制剂组成的混合制剂。观察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及异养菌总数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3种微生态制剂均能改善水质,抑制异养菌的过度增长,但对水质指标的改善各有侧重,混合制剂优于单一制剂。  相似文献   

6.
三种微生态制剂对鱼池水质净化作用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比了三种微生态制剂对淡水养殖池的水质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水体的溶氧量方面,“高浓缩光合细菌”的效果极显著,比对照组提高了30%。“水产EM原液”和“益生菌”对水体的溶氧量无明显影响;在降低氨氮含量方面,“水产EM原液”和“益生菌”效果极显著,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82%,和81%。“高浓缩光合细菌”效果较显著,比对照组降低了69%;在提高池水的pH值方面,“水产EM原液”作用明显,较对照组提高4%,且不引起pH值剧烈波动。“高浓缩光合细菌”和“益生菌”对pH值的影响不明显;在降低池水的化学耗氧量方面,三种微生态制剂均未表现出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殖试验证实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调节水中三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以及水体pH值,并降低水中BOD5,并且能显著增强养殖对象的免疫力,降低其发病率,具有提高养殖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模拟池塘水质实验和采集水处理实验来验证高效复合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为2∶1∶1)的脱氮效果。模拟实验中,亚硝酸盐的去除率达75%,氨氮的去除率在40%;采集水实验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34%、48%,除此之外,COD的去除率可达30%。  相似文献   

9.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春  李松柏 《畜禽业》2006,(17):11-12
选择60头断奶杜约二元杂交猪分二组实验,实验Ⅰ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育肥猪15头;实验Ⅱ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育肥猪1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饲养92d后观察效果。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抗病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同时发现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减轻粪尿恶臭,净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对虾为养殖对象,通过在其养殖环境中施加不同浓度复合微生态制剂进行池塘底质的检测和分析,探讨了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养殖池塘底质改良作用。试验选用了4个池塘,经60d的养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各处理池塘底质中有机质和总碳含量低于对照组,高浓度的微生态制剂组施加量有更好的效果。通过检测底质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降低池塘底质中异养菌和弧菌的数量,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勃 《水产学报》2003,27(2):119-123
对人工养殖的、不同体长的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大小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无论是杂色鲍还是九孔鲍,其纤维素酶随着鲍的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随着其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活性均很小;九孔鲍的纤维素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大于相同体长的杂色鲍。  相似文献   

12.
九孔鲍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aquatilis)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九孔鲍精子的发生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其中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5期,主要特点为:Ⅰ期,一些高电子致密颗粒参与顶体的形成;Ⅱ期,核形态由椭圆形到近圆形,再逐渐拉长为长圆柱状;Ⅲ期,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最后向高电子密度均质状态转变;IV期,线粒体逐步融合、体积增大和嵴发达;Ⅴ期,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胞质逐渐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通过观察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其演变规律,同时与软体动物的其他种类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三倍体九孔鲍的育种和养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严正凛 《水产学报》2002,26(1):54-60
当 5 0 %九孔鲍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后 ,以 6 -DMAP为诱导剂 ,用不同的浓度和不同的持续时间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三倍体 ;并进行了生产性苗种培育和养成试验。结果表明 ,6 -DMAP的诱导浓度为30 0μmol·dm-3 、诱导持续时间为 10min时 ,其胚胎的三倍体率为 90 %以上 ,并且胚胎的孵化率高达 85 % ,幼体的畸形率较低 ,为 5 0 %~ 5 5 % ;经过 7个月培育 ,试验组养成鲍的三倍体率为 6 5 %以上 ;试验组养成鲍的平均壳长比对照组增长 10 % ,平均体重比对照组增重 30 %。与二倍体鲍相比较 ,三倍体鲍在壳长增长和体重增重等方面 ,显示了显著的优势 [t>t0 .0 1( 58) ]。  相似文献   

14.
九孔鲍繁殖期性腺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不同性腺成熟阶段的九孔鲍,运用性腺外部形态观察,判断性腺发育的成熟度;通过性腺组织细胞切片的显微观察,发现九孔鲍性腺发育的不同步性,同一九孔鲍个体的性腺,靠近角状部的比较早成熟,后端的比较迟成熟;结合性腺外部形态和性腺组织细胞切片,分析外观形态与性腺细胞成熟之间的关系.本文并探讨了亲鲍性腺成熟度与催产、保证卵质和提高鲍的育苗效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九孔鲍苗“脱板症”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本文研究近年来在九孔鲍人工育苗中出现的大量死亡现象“脱板症”的病原。采用了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九孔鲍苗组织细胞中发生内质网膨大现象、具纤毛结构细胞层下的细胞质中有大量的球形病毒存在。鉴于九孔鲍育苗生产现场已使用多种抗菌性药物治疗无明显的效果,初步认为九孔鲍幼苗大量死亡的病原体为一种球型病毒。本文还探讨了九孔鲍苗脱板症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试验表明九孔鲍血清中存在凝集素,可以凝集多种脊椎动物和人各型的血细胞,尤其对兔血细胞有很高的凝集效价(28)。该凝集素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40~50℃处理20 m in,其凝集活性稳定,70℃以上处理20 m in,凝集效价完全被破坏;pH 6~12凝集活性均保持最高值;Ca2 、Mg2 和ED-TA不影响其凝集活力;盐度对凝集活性影响不大,盐度为6~48,凝集活性一致;乳糖、D-甘露糖、D-果糖、D-半乳糖、D-葡萄糖、蔗糖、木糖、麦芽糖、L-鼠李糖和山梨糖等10种糖对其不产生凝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引起九孔鲍大量死亡的一种球状病毒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宋振荣 《水产学报》2000,24(5):463-467
对1999年初春福建省东山县工厂化养殖九孔鲍中发生的流行性死亡,开展了九孔鲍的病理学研究,电镜下发现病鲍的肝脏细胞质中有大量具被膜20面体、大小约为100nm的病毒粒子。通过感染实验,推断该病毒是造成此次九孔鲍大量死亡的病原体;由于肝脏细胞的大量病变和坏死引起九孢鲍的大量死亡。该病毒的种类和分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九孔鲍性腺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学方法研究了性腺发育过程中九孔鲍肝胰腺和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雌、雄九孔鲍各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性腺发育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性腺发育早期和晚期酶活力较低,在性腺发育中期酶活力显著升高,且均在成熟前期达到最高值。九孔鲍繁殖期各消化酶的活力分布存在器官特异性和性别差异,九孔鲍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在各性腺发育期均表现为肝胰腺消化道,雌鲍雄鲍。同种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也存在差异,雌、雄九孔鲍繁殖期肝胰腺和消化道内各消化酶的最大活力均为: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  相似文献   

19.
杂色鲍与九孔鲍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天凤 《南方水产》2006,2(2):64-67
杂色鲍和九孔鲍是我国南方鲍养殖业的主要对象,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文章综述了我国杂色鲍和九孔鲍在形态学、染色体核型、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种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得出二者间差异属于种群差异,台湾的九孔鲍和大陆的杂色鲍的种质差异达不到亚种水平的结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合理引种及保护原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严正凛 《水产学报》2001,25(2):136-140
使用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不同浓度和时间对大小两种不同规格九孔鲍的生长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促进养成鲍的生长效果,因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时间而异,浸渍浓度越大,浸渍时间越长,则其促进生长作用越明显;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50×10-6(V/V)和3h~4h或200×l0-6(V/V)和2h~3h的试验组鲍的平均壳长增长率都比对照组提高了5%以上,最高提高11.5%左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